【地理】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学习质量检测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 10°S~20°S B. 20°N~30°N ‎ C. 30°N~40°N D. 40°N~50°N ‎2. 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 气候酷寒 B. 山地多,平原少 ‎ C. 陆地面积小 D. 干旱区面积大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图示纬度间隔为10°。则读图可知,20°N~30°N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为23.2%,大于其他三个选项所示纬度范围的人口比重,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题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40°S~50°S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C项正确。40°S~50°S的陆地集中在南美洲南段的狭长地带,以山地、高原为主,大陆西岸为迎风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较为温和,东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但东西距离短,干旱区面积小,故A、B、D项错误。‎ ‎ “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该线以东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6%。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造成我国“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 A. 民族分布 B. 自然环境 C. 国家政策 D. 宗教信仰 ‎4. 有助于促进人口向该线以西迁移的措施有(  )‎ A. 开发浦东新区 B. 实施西部大开发 C. 振兴东北老工业区 D. 发展长江沿岸经济带 ‎【答案】3. B 4. B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地势二三阶梯,地势平坦;地处我国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水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西部地区位于内陆,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所以我国人口东多西少;民族分布、国家政策、宗教信仰对我国总体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较小,故ACD错误,该题选B。‎ ‎【4题详解】‎ 浦东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开发浦东新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会促进人口向东迁移,故A错误;实施西部大开发会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促使人口向西部迁移,故B正确;东北工业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振兴东北工业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会促进人口向东迁移,故C错误;长江沿岸经济带即包括东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也包括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所以发展长江沿岸经济带,对人口的东西迁移影响不大,可能会促进人口从南北方迁往长江沿岸地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 “舒适型移民”已成为当代社会重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大众旅游以及城市化发展较为成熟的背景下,许多人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舒适型移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舒适型移民”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地区间(  )‎ A. 环境状况的差异 B. 就业机会的差异 C. 经济水平的差异 D. 迁移政策的差异 ‎6. “舒适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①增加劳动力 ②大力开发资源 ③提升住房价格 ④劳动服务业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5. A 6. B ‎【解析】‎ 本题以“舒适型移民”为背景,考查影响舒适型移民的条件以及影响,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结合材料分析“舒适型移民”是指人民要求暂时或永久离开城市喧嚣浮躁的生活环境,寻找一种安逸自在慢节奏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其客观条件是区域之间环境状况的差异,A正确;“舒适型移民”更多的是考虑环境的舒适,与就业机会无关、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的关联性小,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结合上题可知“舒适型移民”主要是为了享受慢节奏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迁入地区而言,会提升住房的价格,及带动迁入地劳动服务员的发展,③④正确;该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享受生活,因而迁入地增加劳动力错误,大力开发资源也不正确,故选B。‎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煤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8. “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 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B. 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C. 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D. 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9.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答案】7. D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城归”与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关系不大,A错。与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关系不大,B错。城市产业并未饱和,经济效益也无下降, C错。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所以,这里的人口红利“升级”与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口数量无关。故选C。‎ ‎【9题详解】‎ 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程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最先带来的。故选D。‎ 读反映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0. 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容量可以适当变大 ‎③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④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的排列顺序依次是(  )‎ A. Ⅰ、Ⅱ、Ⅲ B. Ⅰ、Ⅲ、Ⅱ C. Ⅱ、Ⅰ、Ⅲ D. Ⅲ、Ⅱ、Ⅰ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是用来估算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的概念,故①错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程度和范围不断提高,环境容量会不断加大,故②正确;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人口数量不能超越环境容量,人口数量一旦超越环境容量,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外,从而使环境容量减小,故③错误;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④正确。故答案为D项。‎ ‎【11题详解】‎ Ⅰ表示人口数量始终保持在环境容量以内,故人地关系最为协调;Ⅱ由于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Ⅲ由于人口数量超过了环境容量,造成了一定的环境破坏,甚至导致了当地的环境容量变小,故人地关系最不协调。三种模式的排列顺序依次是Ⅰ、Ⅱ、Ⅲ,A项正确。‎ ‎12. 下图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乡村聚落数量百分比图和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 在各海拔段中,坡度越小聚落数量越多 B.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越高聚落数量越少 C. 在各海拔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D.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答案】D ‎【解析】读图,对照不同海拔和不同坡度所对应的聚落数量的多少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正确,B错;根据不同坡度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可知,在坡度10~15°范围聚落数量最多,并非坡度越小,聚落数量越多,AC错。故选D。‎ 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 B. 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 C. 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 D. 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 ‎14. 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 A. 西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根据该定义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单位面积土地租金和人口流通量。根据商业区的特点可知其单位面积土地租金高,导致其地租指数低的原因只能是人口流通量大。故D正确。‎ 故选D ‎【14题详解】‎ 高级住宅区单位面积租金高,而人口流通量低,因而其地租指数远高于其他住宅区;从图中住宅区地租指数分布可以看出,城市的西南方向住宅区的地租指数明显高于其他方向,最有可能有高级住宅区分布。故A正确。‎ 故选A 网约车是出租汽车的一种形式。据统计,一辆出租车或网约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相当于15-20辆私人出行小汽车,一辆公共汽车占用城市道路面积65平方米,而运能相当的60辆小汽车占用1 600平方米城市道路。结合下表回答下列两题。‎ 表:佛山市2014—2016年前3个季度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情况 ‎15. 结合题中材料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公共汽车比私人小汽车运能大,灵活性更好 B. 网约车占用道路资源比私人小汽车大 C. 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日益严重 D. 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可能与网约车有关 ‎16. 为了更好地解决佛山的城市拥堵状况,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 公共汽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 鼓励私人小汽车以“拼车”方式出行 C. 合理规划道路,建设立体交通枢纽 D. 大力发展网约车,以便充分利用城市的道路资源 ‎【答案】15. A 16. D ‎【解析】‎ 该题考查城市交通问题。‎ ‎【15题详解】‎ 从材料中看到公共汽车比私人小汽车运能大,但是灵活性没有私人小汽车好,A错误;网约车占用道路资源相当于15-20辆私人出行小汽车,比私人小汽车大,B 正确;表中数字显示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日益严重,C正确;网约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相当于15-20辆私人出行小汽车,近3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可能与网约车有关,D正确;选择A。‎ ‎【16题详解】‎ 公共汽车占用道路资源少,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私人小汽车以“拼车”方式出行,可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数量,合理规划道路,建设立体交通枢纽,可以减少交通拥堵,ABC正确;大力发展网约车,占用更多道路资源,增加交通拥堵,D是不可行的。所以选D。‎ 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下图),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图中的(  )‎ A. B. ‎ C. D. ‎ ‎18. 图层叠加后进行的专题研究可能是(  )‎ A.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 规划区域公路选线 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 预测区域洪涝灾害发生频次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右图的比例尺是左图比例尺的二分之一,当两幅图叠加时,两幅地图的比例尺需要统一,如果右图的比例尺扩大到与左图相同时,图示中各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会增大到原来图上距离的二倍。结合图示以及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B、C错误,根据图示地理事物的图上距离可知,A错误,D正确。‎ ‎【18题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图层叠加进行专题研究,河流图层和城镇层,可以为公路选线做出规划,故B正确。‎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苏州古城的规划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B. 欧洲传统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 C. 苏州的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影响 D. 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20. 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的是(  )‎ A. 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 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 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 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答案】19. A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苏州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故选A。‎ ‎【20题详解】‎ 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北京的城市布局是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的国会,其地位的重要性影响着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建设,A、B、C都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 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 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 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22. 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水源 B. 机械 C. 土壤 D. 市场 ‎【答案】21. B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作物种子质量优良。故选B。‎ ‎【22题详解】‎ 由于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量大,导致该地制种业结构的变化。故选D。‎ 普通大棚只包括玻璃顶、砖墙两个基本结构。下图示意某家庭农场设计的改进型大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大棚农业中,大棚的主要作用是改善(  )‎ A. 水分条件 B. 热量条件 C. 光照条件 D. 土壤肥力 ‎24. 与普通大棚相比,改进型大棚的优势在于(  )‎ A. 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B. 节约土地资源 C. 热量条件更好 D. 可栽培蔬菜品种多 ‎【答案】23. B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大棚农业”利用的是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通过大棚可以增加大棚内气温,改造的是热量条件,B对;大棚不会改善光照条件,只是利用光照增加棚内热量,大棚会减少水分蒸发,使得棚内湿度增大,对土壤肥力没有直接影响,ACD错;故选B。‎ ‎【24题详解】‎ 据图可以看出比普通大棚多了集水容器和灌溉装置,因此与普通大棚相比,改进型大棚更注重了水资源的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某地政府拟开办一家工厂,在选定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比较如下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按主导因素划分,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 市场导向型 B. 劳动力导向型 C. 动力导向型 D. 原料导向型 ‎26. 假如产品销售价格相同,那么从成本构成看,该工厂应选址(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25. D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在选定的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中都是原料费用最高,所以按主导因素划分,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原料指向型。答案选D项。‎ ‎【26题详解】‎ 假如产品销售价格相同,结合图中各个位置的成本构成进行累加,可知该工厂应选址在丙地总成本最小。答案选C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下表是每炼一吨钢所需原料的变化。结合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27. 下列关于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B. 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要求加强 C. 交通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弱 D. 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增强 ‎28. 20世纪80年代以来,钢铁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出现了( )‎ A. 向煤炭产地布局的趋势 B. 向铁矿石产地布局的趋势 C. 向动力基地布局的趋势 D. 向市场和交通发达地区布局的趋势 ‎【答案】27. B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交通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一直很重要;原料分布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不断减弱,而信息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B正确,ACD错,故选B。‎ ‎【28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末,钢铁所需原料、燃料大幅度降低,因此原料、燃料(动力)对钢铁工业的地域限制减弱,使得钢铁工业进一步趋向于交通便利和市场广阔的地区,D正确,ABC错,故选D。‎ ‎2017年7月10日,杭州无人超市火热开业,实现“自动识别、即走即付”购物体验,它是集自主感知及学习系统、目标跟踪及分析系统和意图识别及交易系统于一身的物联网技术方案,完成下面小题。‎ ‎29. 无人超市相对传统超市的优势是( )‎ ‎①提高超市商品质量 ②降低劳动力成本 ‎ ‎③改善用户购物体验 ④降低商品物流成本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30. 下列受无人超市冲击较大的有( )‎ ‎①航空公司 ②商业地产 ③零售实体店 ④劳务市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29. C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无人超市实现“自动识别、即走即付”,改善了用户购物体验;由于不需要服务员和收银员,降低了超市劳动力成本,②③对,据此选C。‎ ‎【30题详解】‎ 无人超市主要销售日常生活用品,对零售实体店冲击较大;无人超市不需要服务员和收银员,降低了超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对劳务市场有一定的冲击,③④正确。选D。‎ 二、综合题:(40分)‎ ‎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化”现象。 ‎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 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 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镇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 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 、 、 三个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 ,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 C.是城镇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 ‎(3)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分别有哪些特点? ‎ ‎【答案】(1)英国 美国 日本 逆城镇化现象 ‎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 ‎(2)BC ‎ ‎(3)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 70%以上,速度慢。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镇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解析】(1)由材料一中提到的城市的“空心”现象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及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条件,可以判断这是逆城市化现象,主要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图甲和图乙中的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导致其出现的原因可由材料一得出:①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②市中心用地紧张,地价上涨;③城区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④新商业区在郊区的发展,为居住在郊区的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因其经济发展水平高,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是其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化继续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城市化的质的提高。故BC正确,AD错误。‎ ‎(3)不同国家相同年份比较,则显示人均GDP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图乙则反映出不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都随时间推移逐步提高,但同一时间,不同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不同,同一时间段内变化幅度也不同。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在70%以上。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成为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32. 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问题。‎ ‎(1)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A处宜发展_______,因为这里地形_______,耕地面积________。‎ ‎②B处宜发展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 ‎③C处宜发展______生产,既靠近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 ‎④D处宜发展______生产,因为________地形不便耕作。‎ ‎(2)如果在D处发展种植业,最好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这样不仅可以扩大___,也有利于___。‎ ‎(3)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的需求,应根据______的原理,推广_____生产,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光照、湿度、通风等因素,生产反季节蔬菜。‎ ‎【答案】(1)棉花 平坦 大 蔬菜 水源 消费市场 乳牛 公路 消费市场 水果 丘陵 ‎(2)耕地面积 水土保持 ‎(3)温室效应 温室大棚 ‎【解析】(1)A地距离城市较远,地价低,且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大,故适宜棉花作物种植;B地距离城市较近,便于销售,且靠近水源,故适宜蔬菜种植;C地距离城市较近,靠近消费市场,便于销售,且靠近公路,交通便利,故适宜布局乳牛业;D处距离城市较远的丘陵地带,适宜种植水果,既可保持水土,又获得经济效益。‎ ‎(2)D处位于郊外丘陵地带,适宜种植林果业,如果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降低了地表起伏,既保持水土,又可获得经济效益。‎ ‎(3)图示位于北方,冬季寒冷,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的需求,应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推广温室大棚生产,以改善作物生长条件,生产反季节蔬菜。‎ ‎33. 下图所示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四地区建火力发电厂、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进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建在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火力发电厂建在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 ‎(3)印染厂建在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 ‎(4)服装厂建在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绿化带布局在城区的______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小,水质较好。‎ ‎(2)D 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对城区污染小,并靠近铁路和煤田,接近原料,方便运输 ‎(3)B 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区造成污染 ‎(4)A 地处城区,有大量劳动力并接近市场 ‎(5))西南 绿化带在铁路与城区之间,使城区与铁路、重工业分隔,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 ‎【解析】(1)自来水厂对水质要求高,C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污染小,水质较好,适合建自来水厂。‎ ‎(2)D位于与主导风向垂直的远郊,对城区污染小,并靠近铁路和煤田,接近原料,方便运输,适合建火力发电厂。‎ ‎(3)印染厂水污染大,B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区造成污染,适合建印染厂。‎ ‎(4)服装厂为劳动力密集型工业,A地处城区,有大量劳动力并接近市场,适合建服装厂。‎ ‎(5)绿化带在铁路与城区之间,使城区与铁路、重工业分隔,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故绿化带布局在城区的西南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