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大二轮复习精品文档: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第2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大二轮复习精品文档: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第2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

专题整合突破 专题六 第2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 ‎(2018·陕西宝鸡二模)家住我国东部某三线城市的王女士,准备在当地买一套属于自己的住宅。王女士考察了数家楼盘,并选取了四组做了下表。据表完成1~3题。‎ 楼盘 均价(元/m2)‎ 用地面积(m2)‎ 楼房走向 容积率(%)‎ 建蔽率(%)‎ 甲 ‎5800‎ ‎9500‎ 南 北 ‎140‎ ‎50‎ 乙 ‎4500‎ ‎6800‎ 东北—西南 ‎300‎ ‎60‎ 丙 ‎2800‎ ‎1300‎ 东 西 ‎270‎ ‎30‎ 丁 ‎3500‎ ‎8600‎ 西北—东南 ‎180‎ ‎50‎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1.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如果布局不当,楼房之间经常会因“狭管效应”出现瞬时强风。上表四个小区中,最容易出现瞬时强风的是( B )‎ A.甲 B.乙 ‎ C.丙 D.丁 ‎2.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规定“七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电梯”,按此标准,并考虑材料中容积率与建蔽率之间的关系,计算一下下列楼盘必须设置电梯的是( C )‎ A.甲 B.乙 ‎ C.丙 D.丁 ‎3.城市规划中,哪类功能区的建蔽率最低( B )‎ A.工业区 B.风景区 C.住宅区 D.商业区 ‎【解析】 第1题,我国东部城市是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甲丙两个小区楼房走向为南北和东西走向,不利于“狭管效应”的形成;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或西北季风,乙、丁两楼的走向与风向一致,都有可能存在“狭管效应”;乙地的建蔽率较高,不利于通风,瞬间强风出现的可能性增强。选B正确。第2题,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建蔽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建筑物的单层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由此可知,甲小区的单层建筑面积为9500×50%㎡,地上总建筑面积9500×140%㎡,甲小区楼层数量为140%÷50%,即容积率/建蔽率;可以测算甲乙丙丁四座楼盘的楼层数分别为2.8层、5层、9层、3.6层;只有丙地楼盘符合条文中的规定。选C正确。第3题,城市建设中风景区绿地面积广,建筑面积相对小且分散,建蔽率最小。选B正确。‎ ‎(2018·河北衡水中学十六模拟)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为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据此完成4~6题。‎ ‎4.“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C )‎ A.人口密度 B.城市等级 C.城市面积  D.服务范围 ‎5.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 A )‎ 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  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提高城市化水平  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6.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B )‎ A.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解析】 第4题,“精明增长”理论通过制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C对。人口密度增加,A错。城市等级、服务范围不变,B、D错。第5题,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限制城市面积扩大,保护城市边缘农田,A对。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不能解决,B错。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不是主要作用,C、D错。第6题,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提高土地利用率,B对。提高城市建筑密度是老城区改造后的措施,A错。合理推动郊区城市化,C错。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不是波特兰的经验,D错。‎ ‎(2018·山东郯城七模)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7~9题。‎ ‎7.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 )‎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   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8.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 C )‎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 B.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  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 ‎9.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D )‎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 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 D.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 第7题,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成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高密度、紧凑布局,说明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A对。不能解决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问题,B、C、D错。第8题,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是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适宜于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C对。城市规模越大,城市化问题越严重,主要针对的是大城市,A、B错。城市内规划,不是城市群的合理布局,D错。第9题,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以公交站点为中心,带来的有利影响是避免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D对。公交是客运,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A错。与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无关,B错。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区,没有中心商务区,C错。‎ ‎(2018·河南六市第二次联考)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的变化图,回答10~11题。‎ ‎10.结合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C )‎ A.NU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B.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C.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D.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同比变化 ‎1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 B.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 C.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 D.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解析】 第10题,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 NU值越低,可能是城市化水平高,也可能是非农化率低,A错。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先是不合理,2002年后,趋于合理,B错。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业化人口,C对。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在1995~2003年间,变化比不同,D错。第11题,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基本是上升趋势,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的是NU值,A错误。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先是加快,后减缓,B错误。2003~2010年,NU值保持稳定,C错误。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NU值降低,D正确。‎ 二、综合题 ‎12.(2018·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区域中规模最大的城市被称为首位城市,首位城市人口规模与第二位人口城市规模的之比为城市首位度)。武汉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拥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基础,也是中国重要的科教中心。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下表示意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指标比较。‎ 城市群 长江中游 长江三角洲 首位度 ‎2.0‎ ‎3.7‎ 三次产业结构比 ‎10.3∶53.4∶36.3‎ ‎3.1∶47.4∶49.5‎ 城镇化率(%)‎ ‎52.1‎ ‎72.2‎ 外贸依存度(%)‎ ‎9.4‎ ‎78.8‎ 人均收入(万元)‎ ‎4.52‎ ‎8.19‎ ‎(1)比较长江中游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差异。‎ ‎(2)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原因。‎ ‎(3)分析武汉市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首位城市的区位优势。‎ ‎(4)简述城市群不断发展壮大对区域水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 ‎(2)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首位(或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弱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优势明显;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雄厚,集聚功能强;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强。‎ ‎(4)污染水源,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湖泊面积萎缩,加剧城市内涝;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因素、城市区位因素,以及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读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为10.3%和53.4%,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为3.1%和47.4%,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一、二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49.5%,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为36.3%,因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大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因素。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城市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人均收入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外贸依存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这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而且从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首位度来看,长三角城市圈的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高于长江中游城市群。(3)本题主要考查首位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可以从政治、工业基础、交通、人才和科技实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行政优势明显;该城市的城市规模大,工业基础雄厚,集聚功能强;由长江的水运与陆地的铁路交通可知其水陆交通便利;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技术力量强。 (4)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会加剧城市的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导致水体污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调蓄功能下降,加剧城市内涝;城市水体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化改变了地表性质,减少了水体下渗,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产生地面沉降。‎ ‎13.(2018·内蒙古集宁一中模拟)根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总人口72万,其中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周边的卫星城。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铁交通系统有紧密联系。50%以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据图甲,描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据图乙、图丙,分析城市居民就业地与居住地的空间分布特点,并解释把卫星城建设成为城市分中心的原因。‎ ‎(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功能区一般称作混合区。请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作出评价。‎ ‎(4)图中卫星城③是以高新技术著称的西斯塔科学城,科学园区有750家公司,就业人口中移民占50%,主要来自欧盟、美国和以色列,通信、交通设施完善。请说明该城高科技产业的布局条件。‎ ‎【答案】 (1)特点:围绕市中心区沿轨道交通线,形成放射状多中心(核心)城市空间形态。‎ ‎(2)分布特点:大部分居民在斯德哥尔摩市区工作,卫星城居住人口比重较大。‎ 原因:卫星城分担中心城市的职能,缓解中心城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卫星城也起到城市中心区向外辐射的枢纽和经济增长点的作用。‎ ‎(3)评价:土地利用集约高效;方便人们乘坐轨道交通出行;同时方便购物,减少人们出行次数,节约时间。‎ ‎(4)条件:临近大学城,科技人才多;靠近国际机场,交通方便;环境优美舒适;通讯信息联系便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工业的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1)城市空间形态分类主要有:集中型、条带型、散点型、放射型四类。图中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区和卫星城通过放射状的地铁交通线连接,共同组成大斯德哥尔摩市。因此该形态为放射型城市形态,其特点是多核心、多中心。(2)主要从分担城市中心压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行考虑。(3)该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在各城市的中心区,与社区市民广场相连,广场周边被商店、学校、及社区基础设施围绕,居住区分布在距离车站600米范围内,车站周围形成高密度住宅区。这样的混合功能区,整合各项生活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方便生活。(4)结合图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区位因素主要考虑:科技水平,市场,人居条件,交通区位条件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