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命题视角(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江苏专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第一部分命题视角(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案江苏专版

命题视角(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基础点一 圈层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 ‎ ‎(2016·江苏高考·节选)如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1.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解析:选AC 由图可知,生物圈连接大气圈与土壤、沉积物所在的岩石圈,因此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以及植被的破坏引起的;火山活动通过岩浆喷发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基础点二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8·扬州模拟)“家乡美、家乡美,云涌太华夸雄伟,天高云低山在上……家乡美,家乡美,最美堪称家乡水。玉泉清冽比甘露,酿出玉液‘华山春’ ……一方水土一方人,山刚水柔人妩媚。四海一家亲!”,据此完成下题。(双选)‎ ‎2.关于材料中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华山山势陡峭、雄伟与地壳运动有关,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B.“玉泉清冽比甘露”,该地区“玉泉”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C.“一方水土一方人,山刚水柔人妩媚”,说明自然环境决定人类性格 D.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当地自然地理环境 解析:选BD 华山山势陡峭、雄伟与地壳运动有关,其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一方水土一方人,山刚水柔人妩媚”,说明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性格。‎ ‎(2018·南京模拟)土壤湿度反映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如图示意1981~2010年我国某地区表层土壤湿度年内变化(封冻期间土壤湿度不记录)。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江淮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华北地区 ‎4.与11月份相比,该地区12月份土壤湿度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量增加较明显 ②气温降低,蒸发减少 ‎③农作物需水量减少 ④风力增大,蒸发增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3.D 4.C 第3题,据图可知,该地区4~6月土壤湿度特别低,说明该时段当地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加上雨季未到,降水稀少,只有华北地区符合,D对。第4题,12月份华北地区已经进入冬季,气温降低,蒸发减少,而农作物生长缓慢,需水量减少,②③对。‎ ‎[微点拨] ‎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基础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 ‎(2018·盐城三模)如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绿洲中胡杨树生长季的起止日期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甲地胡杨树的生长季长约为(  )‎ A.180天          B.200天 C.220天 D.240天 ‎6.从自然植被类型来看,胡杨林属于(  )‎ A.山地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解析:5.C 6.D 第5题,图中甲地胡杨树起始日介于3月24日到4月5日之间,终止日介于10月31日至11月6日之间,生长季长约为220天。第6题,胡杨林属于落叶阔叶林。‎ ‎[微点拨] ‎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地形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 阻挡西风进 入,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重难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典题尝试]‎ ‎(2015·江苏高考·节选)如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选C 图中显示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经过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丘陵和雷州半岛,那么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因此,依次对应的自然景观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故选C。‎ ‎2.(2013·江苏高考·节选)国家领导人出访了俄罗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林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C ‎ 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可知,热带雨林带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等地,从俄罗斯到南非不经过热带雨林带。‎ ‎(2018·泰州模拟)如图为我国温带地区地形与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由长白山到阿拉善高原的变化体现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4.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D.地形 解析:3.B 4.A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由长白山到阿拉善高原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产生上述变化的因素是水分。‎ ‎[系统归纳]‎ ‎1.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关系 自然带的分布和变化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如下:(以北半球为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西海岸南北延伸)。‎ ‎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南北方向。‎ ‎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重难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系统指导]‎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 热量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下降约6 ℃,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水分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与水平自然带 的关系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与等高线的 关系 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影响垂直带谱 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 ‎2.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项目 内容 确定南北半球 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南坡热量更充足,为向阳坡→‎ 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确定阴坡、阳坡 一般,山地向阳坡热量充足,自然带谱的数量多于阴坡。如果南坡自然带谱数量多于北坡,说明南坡热量更充足,为向阳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为南半球 确定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判读纬度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 判断迎风坡 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应用体验]‎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解析:1.B 2.B 第1题,由题干信息可知,流域内水量支出中蒸发和下渗占了30%,结合图可知,2 400~3 400 m范围内是山地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植被高大,因而植物的截留和蒸腾占剩余70%的水量支出中的大部分,成为该小流域内占比最大的水量支出形式。第2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其北坡有山地针叶林分布,说明该山坡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先增多后减少,结合甲上侧分布有山地针叶林、下侧分布有半荒漠可知,由半荒漠到甲到山地针叶林降水量不断增加,结合选项可判断该地为山地草原带。‎ ‎ (2016·江苏高考)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3~4题。‎ ‎3.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 A.山地针叶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高山苔原带 D.冰川带 ‎4.阿尔泰山南坡(  )‎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 C.此时季节为冬季 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解析:3.B 4.D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教授位于森林与山顶冰川的过渡自然带,且所处自然带的自然特征符合高山草甸带的特征。第4题,阿尔泰山由于纬度较高,且森林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处,因此森林大多为亚寒带针叶林;草场分布于山麓地区和森林与冰川的过渡地带;此时“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应为当地的夏季;阿尔泰山南坡降水主要受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 重难点三 雪线与林线 ‎[典题尝试]‎ ‎(2015·江苏高考)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如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2.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 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 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 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 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 解析:1.D 2.C 第1题,水热条件好的地方,适宜森林生长,林线就高。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相比,甲地受暖湿西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好,因此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故选D。第2题,乙地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严寒漫长。地势低洼的地区冻土发育,排水不畅,冬季地温过低,夏季土壤水分过多,均不利于树木存活,而地势较高地区就避免了上述问题,因此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故选C。‎ ‎(2018·扬州中学四模)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界,主要受降水量、气温等因素的影响。植物孢子或花粉在盛行风吹送下,随着降雪封闭在冰川中,这是研究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如图示意安第斯山脉所在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3~4题。‎ ‎3.与M处山的西坡相比,N处山的西坡雪线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降水多      B.气温高,降水少 C.气温低,降水少 D.气温低,降水多 ‎4.钻取的表层冰芯样本中,孢粉类型最丰富的冰芯来自(  )‎ A.M处山的东坡 B.M处山的西坡 C.N处山的东坡 D.N处山的西坡 解析:3.D 4.A 第3题,与M处相比,N处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与M处山的西坡相比,N处山的西坡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第4题,钻取的表层冰芯样本中,孢粉类型最丰富的冰芯来自纬度较低、自然带种类较丰富的M处山,M处盛行东南风,故M处山的东坡孢粉类型最丰富。‎ ‎[系统归纳]‎ ‎1.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表现 纬度 温度 阴坡雪线低;阳坡雪线高 坡向 纬度高,雪线低;纬度低,雪线高 降水 降水多,雪线低;降水少,雪线高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度 缓坡雪线低;陡坡雪线高 ‎2.影响林线高度的因素 影响因素 表现 纬度(温度)‎ 纬度越低(高),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少),热量越充足(缺乏),山地林线分布越高(低)‎ 坡向 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阳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大气环流 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海拔 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海陆位置 同纬度相比,沿海(内陆)地区降水丰富(不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低)‎ ‎ ‎[知能强化练]‎ ‎(2018·徐州模拟)渭干河绿洲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该地区拥有丰富的光热和土地资源,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如图为该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盐分含量垂直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渭干河绿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盐分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的土壤盐分始终小于草地和荒地 B.荒地的土壤盐分大量集中于土壤表层 C.草地的土壤盐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迅速减小 D.耕地的土壤盐分呈现出上下部高、中间低的特征 ‎2.荒地的土壤盐分呈现图示变化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灌溉          B.蒸发 C.降水 D.地形 解析:1.B 2.B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耕地的土壤盐分在50 cm 处与草地相当;草地的土壤盐分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减小,50 cm深度之后基本上不变;耕地的土壤盐分呈现出随深度变化小的特点。第2题,荒地的土壤表层蒸发强,盐分积累多,土壤深度越深蒸发越弱,盐分积累少。‎ ‎(2018·南京检测)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下面两幅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4.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3.A  4.C 第3题,据题意分析可知,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表明为落叶林;据图分析可知,银杏叶为阔叶。第4题,北京和南京的纬度不同,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如图为南迦巴瓦峰与贡嘎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数字“5”“6”“7”代表的自然带是(  )‎ A.灌丛草甸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B.苔原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 D.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针阔混交林带 ‎6.关于两山雪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迎风坡因降水多,雪线低 B.背风坡因坡缓,雪线高 C.阳坡因气温高,雪线高 D.阴坡因坡度陡,雪线低 解析:5.A 6.A 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4为高山草甸带,8为阔叶混交林带,所以,“5”、“6”、“7”分别代表的自然带是灌丛草甸带、针叶林带和针阔混交林带。第6题,据图分析可知,南迦巴瓦峰的南坡和贡嘎山的东坡均为迎风坡,雪线低,原因是降水多;背风坡因降水少,雪线高。‎ ‎(2018·苏北四市一模)如图为我国天山冰川面积随海拔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川面积变化与冰川面积累积百分比的变化成正相关 B.冰川海拔的最小值约为2 500 m C.草甸带可能分布在海拔6 000~6 600 m处 D.冰川集中发育区位于海拔3 600~4 800 m处 ‎8.山体超过一定高度后,其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B.山体面积减小 C.气温升高 D.大气保温作用弱 解析:7.D 8.B 第7题,据图分析可知,冰川面积变化与冰川面积累积百分比的变化不同步,冰川海拔的最小值约为3 500 m,草甸带可能分布在海拔低于3 500 m处。第8题,山体超过一定高度后,因山体面积减小,冰川面积快速减少。‎ ‎(2018·无锡模拟)如图为亚洲某岛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读图,完成9~10题。(双选)‎ ‎9.关于该国气候、地形、植被、河流等要素之间的整体性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存在季节变化 B.河流水量充足,在山地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C.地形坡度大,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D.地形条件复杂,植被种类单一 ‎10.对该国自然灾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B.受地形和降水的影响,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C.冻土广布,影响农业的发展 D.冬季容易受寒潮、沙尘暴的影响 解析:9.AC 10.AB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为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但夏季较为集中,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水量较大,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地形坡度大,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地形条件复杂,导致森林茂密且种类繁多。第10题,据地理环境特征可判断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且地势起伏大,降水多,因此多滑坡、泥石流灾害;日本不存在冻土,气候的海洋性强,冬季不易受寒潮、沙尘暴的影响。‎ ‎(2018·常州一模)如图为不同年份唐古拉山中段不同坡向冰川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双选)‎ ‎11.下列关于图示现象,说法正确的有(  )‎ A.唐古拉山东北向冰川退缩率最为明显 B.唐古拉山冰川形态呈现为七边形分布 C.唐古拉山冰川重心仍分布于偏北方向 D.唐古拉山冰川退缩量西向大于东向 ‎12.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南向与西南向受西南季风影响,冰川退缩率最小 B.北向与东北向因降水时空变化,冰川退缩率明显 C.南北向冰川面积差异主要取决于是否处于迎风坡 D.各个坡向的冰川面积均有退缩主要由于气候变暖 解析:11.AC 12.AD 第11题,从两个年份冰川变化可知,东北坡退缩最明显,西南坡退缩最少,东坡退缩较西坡多;冰川重心仍分布于偏北方向;该图只能反映冰川分布面积而与冰川形态无关。第12题,冰川的退缩变化实际上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冰川的消融,这与气温有关,二是冰川的补给,这与降水有关。该山的南坡和西南坡,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较大,冰川补给多,退缩较少;而北坡和东北坡降水很少,冰川补给量少,降水的时空变化对冰川退缩影响不大,冰川的退缩主要还是气温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南坡降水多,而冰川面积小,主要与气温、坡度等因素有关,所以面积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取决于是否处于迎风坡;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各个坡向的冰川面积都会不同程度退缩。‎ ‎[热点迁移练]‎ ‎(2018·徐州考前模拟)2018年《丝路山水地图》上春晚,它是一幅绘制于明代中后期的青绿山水长卷,作品描绘了从甘肃嘉峪关到中东麦加数千公里线路的主要城池和山川地貌,堪称“中世纪世界地图”。如图是《丝路山水地图》的一小部分,读图回答13~14题。‎ ‎13.形成图中城池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矿产 ‎14.从嘉峪关到麦加(  )‎ A.城池多位于盆地内部 B.沿途多为低矮的山地 C.拥有共同的地域文化 D.植被多矮小根系发达 解析:13.C 14.D 第13题,据题意分析可知,图中城池地处沙漠气候区,形成图中城池的主导因素是水源。第14题,从嘉峪关到麦加,气候越来越干旱,植被多矮小根系发达。‎ ‎(2018·南通泰州一模)2017年底,我国编制完成《北极东北航道通信指南》,为北极东北航道船舶运输提供参考,助力“冰上丝绸之路”‎ 的开通。如图为北极东北航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5.从上海到白令海峡,沿岸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 A.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B.阔叶林、针叶林、草原 C.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 D.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解析:选A 据图分析可知,从上海到白令海峡,沿岸自然景观依次是亚热带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苔原。‎ ‎(2018·苏州一模)西成(西安—成都)高铁是国家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该线路穿越秦岭山区段总长135 km,隧道里程为127 km,桥隧比例高达94%。该铁路已于2017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如图为西成铁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6.从西安到成都,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解析:选D 据图分析可知,从西安到成都,途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的原因是纬度差异产生热量差异。‎ ‎(2018·无锡一模)2017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时候,双方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如图为东亚和西欧之间的传统航线与北极东北航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7.6月至7月,一艘邮轮沿北极东北航线从大连到鹿特丹,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在太平洋航行时顺风顺水 B.在北冰洋航行时遭遇台风影响 C.同纬度海水温度大西洋低于太平洋 D.大连和鹿特丹植被类型相同 解析:选D 据图分析可知,大连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鹿特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植被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018·盐城中学模拟)如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18.陆上丝绸之路沿线(  )‎ A.从西安至乌鲁木齐植被变化主要受水分影响 B.从鹿特丹至内罗毕植被变化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从阿拉木图至乌鲁木齐,商品谷物农业广布 D.从乌鲁木齐到阿拉木图,聚落多沿绿洲分布 解析:选AD 据图分析可知,从鹿特丹至内罗毕植被变化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从阿拉木图至乌鲁木齐,灌溉农业广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