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桦甸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遥感与地面监测表明,过去20年间,青藏高原内陆湖面积由2.56×104平方千米增至3.23×104平方千米。完成下列问题。 1. 内陆湖面积增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抬升 B. 气候变暖 C. 下渗减弱 D. 河道淤积 2. 内陆湖面积增大会带来( )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蓄洪功能减弱 C. 湖水盐分浓度增加 D. 通航能力减弱 【答案】1. B 2.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1题详解】 青藏高原上内陆湖的补给水源以来自高山的冰雪融水为主;短短的20年间,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青藏高原上冰雪融水量增大,补给湖泊的水量增大,湖泊面积增大。故选B。 【2题详解】 湖泊面积增大,湿地面积增大,生物多样性增加;内陆湖没有调洪能力;水量增大,湖水的盐分浓度减小;湖泊面积增大,湖水变深,通航能力增强。所以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并不是所有湖泊都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3.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4.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 西北风的影响 B. 副极地低压控制 C. 沿岸暖流影响 D. 盛行西风的控制 【答案】3. B 4. D 【解析】 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 【4题详解】 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古代越瓷贸易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 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可 ①缩短路程 ②增加运量 ③减少货物破损 ④增强贸易灵活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 A. 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 B. 乙处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 C. 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 D. 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 【答案】5. C 6. B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读图,与陆路运输相比,越瓷西南方向贸易选择海运方式需沿探测的航线行驶,在固定的码头靠岸,不能增强贸易灵活性,④错。轮船运量比车马运量大,可增加运量,②对。海运的路程长,①错。海运的没有硬性碰撞,能减少货物破损,③对。C对。 【6题详解】 在输出越瓷贸易航程中,甲处临近赤道,北极星高度太低,不易被看到,不能利用北极星定向,A错。乙处冬季时受东北季风影响,可借船右后方风作动力,B对。丙处是热带沙漠气候,很难见到河水的暴涨,C错。丁处半岛受离岸风及洋流影响,沿岸多沙漠分布,看不到大片的草地,D错。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大气环流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 日本的S公司建造了世界上首家全自动无人蔬菜工厂,2017年投入运营。该蔬菜工厂占地4 800平方米,建造成本高达近2 000万美元(含研发机械的费用),种植了1 000万株生菜,是亚洲最大的蔬菜工厂。该工厂内生菜采用水培种植的方式,98%的水资源都得以循环利用。另外,该工厂不使用农药,用人工照明替代阳光。所有的种植过程,从播种到发芽,从收获到交付全部实现自动化,同时,机器人还可监控CO2水平以及照明环境。与人工农场相比,机器人农场的产量可提高25%,劳动力成本下降50%。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该蔬菜工厂用人工照明替代阳光,且用机器人监控CO2水平及照明环境,主要目的有 ①促进光合作用 ②保持稳定温度 ③缩短生长周期 ④减少能源消耗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世界上首家全自动无人蔬菜工厂的建立主要得益于 A. 先进的技术 B. 丰富的劳动力 C. 充裕的资金 D. 政策的支持 【答案】7. C 8. A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以及解读信息的能力。 【7题详解】 该蔬菜工厂用人工照明替代阳光,促进光合作用,①正确;可模拟白天与黑夜,通过严密监控光合作用程序,促使生菜的生长速度,缩短蔬菜的生长周期,提高产量,③正确;该工厂在光照、空调、和各种机器运作方面需要消耗很大的电能,因此增加能源消耗,④错误。不是为了保持稳定温度,②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日本的S公司建造了世界上首家全自动无人蔬菜工厂,所有的种植过程,从播种到发芽,从收获到交付全部实现自动化,主要得益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故选A。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工业基地的产业链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有利于( ) A. 防止臭氧层的破坏 B. 减缓气候变暖 C. 减轻酸雨危害 D. 减轻土地荒漠化 10. 该工业基地发展铅锌冶炼属于( ) A. 原料主导型工业 B. 能源主导型工业 C. 市场主导型工业 D. 技术主导型工业 【答案】9. C 10. B 【解析】 本题考查清洁生产。 【9题详解】 由产业链示意图可以看出废弃物(SO2)回收循环利用故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没有制冷剂,没有氟利昂排放,故不影响臭氧。废弃物二氧化碳没有回收利用,不能减缓气候变暖。该产业链没有体现对植被、土地的保护,故不能减轻土地荒漠化。故选C。 【10题详解】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需消耗大量电能,为能源主导型工业。故选B。 半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与我国的户籍制度以及附着于户籍之上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安排密切相关。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导致半城市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落后的户籍制度 B. 城市生活成本高 C. 城市住房过度紧张 D. 城市人口数量过多 12. 我国沿海地区半城市化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主要原因是 A. 沿海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大 B. 中西部地区无城乡差别 C. 沿海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达 D. 中西部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小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半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与我国的户籍制度以及附着于户籍之上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安排密切相关。所以导致半城市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户籍制度,选项A符合题意。进城市务工人员已经在城市长期生活,因此城市生活成本高、城市住房过度紧张、城市人口数量过多等不是导致半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C、D。 【12题详解】 半城市化率是指半城市化人口占当地城市人口的比重,沿海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大,会导致当地城市人口总数多,反而会降低半城市化率,排除A。中西部地区有明显的城乡差别,排除B。我国沿海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达,提供的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内陆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而沿海地区并没有让这些进城务工人员迁入户籍,这是导致沿海地区半城市化率高于中西部的主要原因,选项C符合题意。中西部地区城市户籍人口比重小,会导致当地城市人口总数少,在半城市化人口相当的情况,会使中西部半城市化率较高,排除D。 【点睛】“半城市化”现象是计划经济时代户籍制度的产物,最终需要通过持续的城市化和相关的体制改革来消除。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主线,完成“半城市化”到“全城市化”的转变,变人口的压力为发展的动力,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解决“半城市化”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使进城落户的农民真正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各项权利,承担相同的市民义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市民。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公斤)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收获量(公斤) 1,956 977 2,495 3,150 平均每人收获量(公吨) 121. 7 140.6 6. 1 79.2 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公顷) 145.6 186.6 2.1 37.9 13. 甲乙两国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应致力的发展方向是: A. 加强小农场制 B. 提高化肥使用量 C. 提高每人产量 D.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14. 四国中农业为大规模生产谷物的国家,有可能是 A. 甲乙 B. 丙丁 C. 乙丁 D. 甲丙 15. 丙丁两国的农业生产特征应是 A. 单位面积收获量低 B. 平均每人收获量高 C. 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 农场平均耕地面积大 【答案】13. D 14. A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由统计表可知,甲乙两国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少,而且地广人稀,虽然每公顷收获量少,但平均每人收获量却很多,因此,C错误,甲乙两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每公顷收获的粮食量少,如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必须提高单产,故D正确。故选D。 【14题详解】 由统计表分析可知,甲乙两国地广人稀,丙丁两国人口稠密,甲乙两国有大规模生产谷物的条件,故A正确。故选A。 【15题详解】 由统计表分析可知,丙丁两国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高,但人均耕地面积少,人均粮食少,说明两国人口稠密,农业集约化生产,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现有面积约为1950年时期的一半。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 引起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周边植被遭破坏 ②全球气候变暖 ③南水北调工程 ④围湖造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 湖泊面积缩小对湖区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 湿地功能丧失殆尽 B. 气温日较差变小 C. 湖泊调蓄能力下降 D. 降水量季节变化变小 18. 为准确及时监测洪水期间湖区的淹没范围,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雷达系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16. D 17. C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材料表明洞庭湖面积缩小。周边植被遭破坏导致入湖泥沙增多,泥沙淤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围湖造田直接导致湖泊面积缩小,①④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使蒸发作用加强,会导致内流湖的面积明显缩小,但对外流湖的面积变化影响不大,而洞庭湖为外流湖,②错误。南水北调工程起点不在洞庭湖,因此对洞庭湖面积变化影响不大,③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材料表明洞庭湖面积缩小。 A、湖泊属于湿地,湖泊面积缩小只是湿地的功能减弱,而不是丧失殆尽,A错误; B、水的比热容大,因此水温日变化较小,受其影响,气温日变化较小;湖泊面积缩小,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减弱,湖区气温日变化应增大,B错误; C、湖泊面积变小,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会下降,C正确; D、湖泊面积变小,湖泊对气候的调控作用减弱,降水量季节变化变大,D错误。 故选:C。 【18题详解】 依题意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为准确及时地监测分析洞庭湖区的淹没范围,需大面积实时监测,再结合资料进行分析。遥感技术可以准确监测湖区的淹没范围,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准确分析淹没地区的基本情况,而定位和雷达获得的一般是点信息。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遥感可用于实时监测,收集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数据分析;全球定位系统用于准确定位;雷达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 某学者在图示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现象。回答下列各题。 19. 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并不高,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 ) A. 热量条件差 B. 降水较少 C. 农业基础薄弱 D. 土壤条件差 20. 在考察过程中发现图中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多沼泽,下列叙述与该地沼泽形成相关是( ) ①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②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 ③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 ④该地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19. A 20. C 【解析】 本题考查俄罗斯农业、河流。 【19题详解】 从图中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北极圈附近,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说明农业的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条件是热量条件差,故选A。 【20题详解】 沼泽的形成一般从地表易积水的角度考虑,气候条件如蒸发弱,地形条件如排水不畅,地下冻土,下渗少等等。该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造成排水不畅;纬度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地表水不易下渗;该地区河流的凌汛现象常导致河水泛滥,造成图中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多沼泽。该地气候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与沼泽湿地形成无关,④错误。故选C。 粮食问题已经成全球各国关注的主要问题。 21. 江浙地区号称“鱼米之乡”,浙江省却成为我国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山区较多,土地贫瘠,单产低 B. 自然灾害频发,影响粮食生产 C. 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结构调整 D. 人口增长迅速,粮食供给不足 22. 为保障我国粮食供应,下列应对措施可行的是 A. 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B. 开发沿海滩涂、海岛,增加耕地面积 C. 暂缓生态退耕政策 D. 大幅提高粮食价格,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答案】21. C 22.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粮食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1题详解】 浙江一带的水热状况组合相当好,其粮食的单产量是比较高的,故A错误;自然灾害不是使浙江省成为我国第二粮食调入大省的最主要原因,故B错误;由于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许多农民逐渐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食作物,从而大量压缩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使得浙江省自身生产的粮食不足以供养本省区的人口,因此可知浙江省成为我国第二粮食调入大省,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农业结构的调整,故C正确;人口增长迅速是使得浙江省成为我国第二粮食调入大省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我国粮食供应的有效的、可行的措施,故A正确;开发沿海滩涂、海岛会破坏生态环境,故B错误;暂缓生态退耕政策,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故C错误;大幅提高粮食价格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从而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大幅度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短期内虽然可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这种措施会推高物价水平。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烟瘴桂峡谷位于长江源头附近,谷内沟壑纵横,人迹罕至,降水汇集,草甸灌丛丰富,成为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聚集区。峡谷区域规划建设水电站,通过专家论证后,某生物专家认为,水电站建成将导致雪豹数量锐减。下图示意电站建成前后的M处水位及峡谷的淹没范围。 (1)分析大坝拟建在M地的原因。 (2)简述大坝建成后对下游较短河段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请你为生物专家的观点提供科学的证明。 (4)从经济角度分析,你是否赞成该水电站建设,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位于峡谷地带,工程量小,便于大坝建设;上游为河谷,有天然的集水区域;该地区落差较大 (2)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含沙量降低;结冰期变短。 (3)水库蓄水将淹没原有草甸,使得食草动物失去食物来源,数量减少,珍稀食肉动物雪豹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危及生物多样性。 (4)赞成。该地土地成本低;人烟稀少,不需要大量移民;水电站建成后运营成本低,效益好。 不赞成。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水电站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位于河源附近,流量小,水能蕴藏量较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电站附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量少;距离主消费市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 【解析】 本题以水电站的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坝址的选择、大坝建设的影响、人类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和工程建设的评价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大坝的选址。水库大坝的选址应综合考虑水库大坝的作用和当地自然地理的特点: 水库应选择在防洪效果强、水能丰富的地区,即水量大、落差大的地区。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使坝身较短,蓄水区域广,工程量小,节省建筑投资。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地质地形复杂地段,尽量少淹没农田,无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地质灾害的地方,以保证工程的安全。读图分析可知,M地处峡谷地带,工程量小,便于大坝建设;上游为河谷,有天然的集水区域;该地区落差较大。 (2)本题主要考查大坝建设对下游水文特征的影响。水库具有调蓄功能,因此能够调节水库以下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从而使得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库区水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 从而导致带到下游的泥沙减少,河流的含沙量降低;水库的调节作用,导致冬季枯水期的水量增加,调节能力加强,从而导致结冰期变短。 (3)本题主要考查人类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雪豹数量锐减主要从栖息地的破坏、食物来源减少、生态破坏等方面来分析。水库建设会使水位升高,从而导致谷内草甸灌丛大多被淹没,食草动物缺乏食物来源,数量减少,雪豹的食物减少,谷地被淹没,雪豹捕食范围缩小;谷地淹没后,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由陆地变为水域,食物链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从而造成雪豹数量锐减,进而危及生物多样性。 (4)本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的评价。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赞成和不赞成两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要从经济角度分析。该地位于长江的源头地区,人烟稀少,土地成本低,不需要大量移民;水电站建成后运营成本低,效益好。 但由于该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水电站建设难度大,成本高;而且从发电量上来说,该地河流的流量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大,而且冬季结冰期长,发电量不稳定;从市场条件来分析,该地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电力需求量少;距离主消费市场远,输电距离长且消耗大,该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小,发挥不出经济意义来。 点睛: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和改变流域生态系统特有的功能和结构;(2)库区水质产生富营养化或毒化;(3)改变泥沙淤积格局,造成河口海湾洪泛平原的缩小以及海岸线遭侵蚀;(4)大坝下游河道下切、河岸遭侵蚀及河、海口水中盐分增加;(5)有可能诱发地震及库区塌方、滑坡;(6)灌溉引起土壤肥力损失、加重盐硷化;(7)导致植被或生物种的减少或毁灭;(8)外来生物物种的侵入导致生态危害;(9)淹没文物古迹或造成原有自然景观观赏价值的损失;(10)冲击当地的传统文化;(11)诱发与水体有关的若干传染病。 24.2015年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张北县成为了云计算产业的“黑马”。京冀两地将共建张北云计算产业园。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大型的云计算基地,除了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网络带宽,更需要大量的电力以支撑其降温散热、耗能等运营的基本需求。 材料二:张家口市张北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坝上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年平均气温3.2℃,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张北县距北京225公里,京张城际铁路的建设,将张北纳入“北京1小时经济圈”。风电、光伏年发电量达50亿度,全县年消费电量不足4亿度。 (1)分析张北县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分析张北县发展云计算产业园的优势区位。 (3)简述京津冀产业转移对张北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风能丰富原因:张北县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强盛;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没有高大山脉阻挡。 太阳能资源丰富原因: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高,降水少,晴天多;纬度较高,夏季阳光照射时间长。 (2)海拔高,气温低,可节约降温成本;空气质量较好,符合电子产业生产的要求;煤炭资源、风能、太阳能丰富,能提供大量的电力,以支撑其耗能。;距离京津两市近,有京张城际铁路,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大;京津科技力量雄厚,能够支持张北云计算产业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张北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影响 【详解】(1)从图中可读出张北县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强盛,且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没有高大山脉阻挡,使得张北县风能风富。张北县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高,由材料“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可知,该地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纬度高,夏季昼长,太阳能资源丰富。 (2)分析张北县发展云计算产业园的优势区位,应充分利用图文材料从气候、能源、交通、市场、技术、政策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年平均气温3.2℃”可知,该地海拔高,气温低,可节约降温成本;空气质量较好,符合电子产业生产的要求;由材料“风电、光伏年发电量达50亿度,全县年消费电量不足4亿度”可知,煤炭资源、风能、太阳能丰富,能提供大量的电力,以支撑其耗能;由材料“京张城际铁路的建设,将张北纳入北京1小时经济圈”可知,距离京津两市近,有京张城际铁路,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大;京津科技力量雄厚,能够支持张北云计算产业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 (3)京津冀产业转移对张北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从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市化、就业等方面来分析;可促进张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张北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传统内燃机汽车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主要是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这些年来我国通过政府补贴、政策优惠等举措,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四川省区域资源基础好,拥有较完备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是中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区域之一,具有很强的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辐射带动下,四川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吸引了吉利、大众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省内投资办厂。下图为四川省水系及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四川省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的主要种类,并说明原因。 (2)分析四川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区位优势。 (3)简述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 【答案】(1)水能。原因:河流众多且流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天然气(矿物能)。原因:天然气资源丰富; 生物质能(或生物能)。原因:地处亚热带的平原、山地和高原,生物资源丰富且平原丘陵区农业发达; (2)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离东南亚、南亚等消费市场较近;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华中、华东等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相连,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政策支持;四川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较好;人才和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我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能源开发。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众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量大,地处第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四大气田之一,天然气资源丰富;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条件较好,地处地渡地带,地形多样,平原、山地和高原,生物资源丰富且平原丘陵区农业发达,生物质能或生物能丰富。 (2)四川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离东南亚、南亚等消费市场较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沿岸,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华中、华东等长江沿江经济发达地带相连,交通便利,可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有国家政策支持;四川省区域资源基础好,拥有较完备的综合性工业体系,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基础较好;四川省是中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区域之一,具有很强的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人才和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3)新能源汽车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丰富我国汽车产业,提高我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省内投资办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6.【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肯尼亚的纳库鲁湖处于火山带,湖水的盐碱度、温度较高,适宜浮游生物和藻类生长。水中丰富的藻类引来大批火烈鸟在此栖息。近年来,由于流域内工农业发展和城市化使雨季湖水水位上升,湖水藻类数量减少,火烈鸟的数量大幅减少。 说明当地城市化对火烈鸟数量减少的影响。 【答案】地面硬化,雨季雨水不易下渗,地表径流增加,流入湖泊的水量增加,湖水盐度降低,不利于藻类生长,食物减少;城市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汇入湖泊,湖泊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火烈鸟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发展改变了(地貌)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城市化发展,地面硬化,雨季雨水不易下渗,地表径流增加,流入湖泊的水量增加,湖水盐度将降低,不利于藻类生长,火烈鸟食物减少;城市化发展,会造成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增多,污染湖水,影响火烈鸟的生存环境,导致火烈鸟减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