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测试:3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湘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测试:32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作业(湘教版)

限时规范特训3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国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2.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1~3.解析:第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B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第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暴发赤潮,故选C项。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 答案:1.B 2.C 3.C 下图为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量不断增长 ‎5.关于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4~5.解析:第4题,结合人类的发展历史可知,在早期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A错误;而进入工业化社会后,人类消耗的能源种类和数量均在增加,且以消耗矿物能源为主,B、C错误;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量不断增长,D正确。第5题,原始社会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对环境影响小。农业社会主要是利用生物能源,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为了获得能源而乱砍滥伐,从而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也使生态问题更加恶化。美国的现代化技术的运用,值得全球学习,但过度消费的理念会给全球带来更严重的环境问题。‎ 答案:4.D 5.B ‎[2019·安徽江淮十校模拟]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末。‎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据此完成6~7题。‎ ‎6.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 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D.环境承载力大 ‎7.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乌克兰 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 ‎6~7.解析:第6题,洋垃圾主要是“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可以加工成工业原料,则B正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废弃物处理能力不可能高于英美;中国环境承载力要小于美国;进口这些低端物品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较落后,若调整产业结构应减少此类物品进口。第7题,“接盘侠”的国家应与中国具有类似的国情,即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原料较缺乏;加拿大和新加坡属于发达国家,乌克兰资源丰富,则最可能是印度尼西亚。‎ 答案:6.B 7.D ‎[2019·江苏淮安模拟]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读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据此回答8~9题。‎ ‎8.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适合大面积推广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黑 B.琼 C.鄂 D.新 解析:图示区域发展棉花、花卉种植,说明热量条件较好,故排除热量条件不足以发展棉花生产的黑龙江;海南热量丰富,但阴雨天过多,也不适宜发展棉花种植,据此排除海南省;图示区域发展水产养殖等,应该位于水热条件较好的区域,故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适合,而位于内陆干旱缺水区域的新疆不适合,选C项。‎ 答案:C ‎9.关于图示循环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生物质发电解决了工业生产用电需求 ③提高了土壤肥力 ④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图示循环经济模式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的是常规产业;生物质发电只是对工业生产用电起到补充作用。该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可以使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选C项。‎ 答案:C ‎[2019·广州模拟]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 A.生态安全维护 B.国民经济贡献 C.基本生活保障 D.粮食安全保障 解析:生态安全维护功能用地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 答案:A ‎11.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数巨大 B.现代农业的发展 C.大力开垦荒地 D.地理环境的变化 解析:图中①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人口较少,人地矛盾不突出,故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没有得到强化;随着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问题日益突出,故此功能加强。‎ 答案: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安徽淮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2018年9月3日‎,广西崇左市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网民来信:这几年,我市在大力发展桉树种植,虽然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见效快,但危害更严重。种植桉树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原有植被无法存活、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老百姓都说它是“抽水机”“耗肥机”“毒树”和“生态杀手”!希望政府能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好好管理一下吧!‎ 市长回复:感谢您对我市发展的关注!就您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专家研究表明,桉树没有毒性,其单位重量干物质合成所需水量远小于针叶林、黄檀、相思等树种,肥力消耗也小于玉米、咖啡、马占相思等农作物。我市桉树种植有如下误区:(1)每亩植株多在300棵以上(推荐每亩100棵左右);(2)砍伐周期3~4年(巴西约7~8年);(3)大量使用除草剂去除林下“杂灌木”;(4)“炼山”:砍伐后放火烧山。所以,我市一些地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桉树之过,通过合理种植是可以避免的。另外,我市贫困地区较多,利用桉树发展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造纸等),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 ‎(1)分析过去崇左市桉树种植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8分)‎ ‎(2)试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为崇左市桉树的合理种植提出建议。(6分)‎ ‎(3)说明如何借助桉树产业的合理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其脱贫致富。(8分)‎ 解析:(1)可结合材料中市长回复内容分析回答。(2)针对当地问题,结合巴西经验回答即可。(3)一方面要延长桉树产业链,向上游、下游产业,甚至相关旅游业发展;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答案:(1)桉树生长速度快,种植密度过大,砍伐周期短,水分和土壤肥力过度消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生产力下降;化肥、除草剂过度使用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除草剂的使用及烧山除草去杂,导致原生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山区降水丰富,原生植被的退化导致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每点2分,共8分)‎ ‎(2)控制桉树种植密度,合理调整桉树种植面积;禁止烧山,保护原生植被;合理使用化肥及除草剂;延长桉树砍伐的时间间隔;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种植等。(任答三点,每点2分)‎ ‎(3)桉树苗及木材出售增加农民收入;(2分)桉树种植带动造纸、木材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2分)利用桉树林发展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2分)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扶贫资金,促进扶贫工作开展。(2分)‎ ‎13.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4分)‎ 材料一 下面图1为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图。‎ 材料二 ‎ 下面图2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和部分省区用水效率(每立方米水对应的GDP的产值)比较图。‎ ‎(1)简述2007年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分布特点。(6分)‎ ‎(2)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中比例最高的类型并分析原因。(6分)‎ ‎(3)结合材料分析沿黄地区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可采取的措施。(6分)‎ ‎(4)为实现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双赢”和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提出要构建高效生态农牧基地战略,请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6分)‎ 解析:(1)结合材料一及图1可判断出除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外,其他地区大多协调发展度较低。(2)农业用水比例占到水资源利用结构的80%以上,这主要和沿黄地区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区,而该地区降水较少,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引水灌溉有关。(3)本题主要从节流的角度,即如何节约用水来作答。(4)高效生态农牧基地的实施措施主要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引进良种等角度作答。‎ 答案:(1)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包头和银川协调发展度相对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协调发展度相对较低。(6分)‎ ‎(2)农业用水。(2分)沿黄地区农业种植面积较广;降水量较少,土壤水分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4分)‎ ‎(3)优化用水结构;加强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调配管理等。(答对3点得6分)‎ ‎(4)调整农牧业区域布局;引进优良品种,优化畜群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和市场发展生态农牧业和农牧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等。(答对3点得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