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5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 二轮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课件(51张)(全国适用)
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考情考纲 明确目的 · 把握考向 考纲展示 真题示例 考情分析 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7 · 全国 Ⅰ 卷 ,9 ~ 10; 2016 · 浙江卷 ,9 ~ 10 1. 以等压线图为载体 , 考查大气运动状况以及常见天气系统的判读、影响等知识。 2. 以区域图或经纬网图为背景 , 考查大气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 以多种形式呈现气候资料 , 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影响与对策。 2. 气压带与风带 2017 · 海南卷 ,21; 2013 · 全国 Ⅱ 卷 ,10 ~ 11 3. 常见天气系统 2017 · 天津卷 ,15; 2017 · 北京卷 ,10; 2016 · 江苏卷 ,5 ~ 6 4.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2017 · 天津卷 ,10; 2016 · 全国 Ⅱ 卷 ,6 ~ 8 专题纵横 整合知识 · 构建体系 【 系统构建 】 【 专题热词 】 1.“ 基础四国” (BASIC): 具体是指巴西、南非、印度、中国四国。第二十四次“基础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于 2017 年 4 月 10~11 日在北京举行 ,“ 基础四国”将全面、有效、持续实施 《 京都议定书 》 和 《 巴黎协定 》 的各项承诺。并就 《 巴黎协定 》 从 2020 年起实施达成了相关工作路线图。涉及的考点是全球变化与应对措施、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2. 气象指数 : 是指气象部门根据气象预测而发布的为居民生活出行而提供的参考数据。包括中暑指数、紫外线指数、运动指数、洗车指数、旅游指数、感冒指数等 , 这些指数是对天气预报的进一步深化。本热词主要涉及天气系统的判断、运动及影响等。 考点一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真题导引 (2017 · 全国 Ⅰ 卷 ,9 ~ 10)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 采用双层 覆膜 技术 ( 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 ), 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 寒冷期 (12 月至次年 2 月 ) 丰、枯雪年 的平均 气温日变化 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 温度日变化 。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 该地寒冷期 ( ) A. 最低气温高于 -16℃ B. 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 尝试答题 】 (1)B (2)C 【 解题思路 】 1. 审材料 : 双层覆膜技术→保温作用 ; 丰雪年→积雪覆盖在膜上 , 膜内气温日变化小。 2. 审图表: ①②日均温比③④高,故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①气温日变化小于②,故②曲线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3. 审设问: 图中为平均温度(气温),不能确定该地寒冷期气温低于-16℃;气温日变化曲线(③、④)基本平行,故与积雪状况关系不大;膜内气温与积雪量有关,且与气温日变化差异大。 【失分控制】 覆膜技术的保温作用是解题的关键,丰雪、枯雪的气温日较差因素分析是学生的易错点,因此明确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掌握气温日较差的分析方法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专题方略 1.图解大气受热原理 2. 大气热力作用的原因应用 (1) 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 高处不胜寒” :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离地面越远 , 得到的地面辐射越少。 (3) 全球变暖 : 温室气体增多 , 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 , 气温升高 ; 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 , 保温作用强。 (4) 烟雾防冻 : 增强大气逆辐射 , 大气保温作用增强。 (5) 果园铺沙石 : 昼夜温差增大 , 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3.等温线走向(或弯曲)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等温线走 向 ( 或弯曲 ) 等温线走向 ( 或弯曲 ) 的应用及判断方法 依据等温线走向判断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地形、地势 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断季节 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出→ 1 月份 , 北半球冬季 , 南半球夏季 海洋上与陆地相反 , 其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7 月份 , 北半球夏季 , 南半球冬季 依据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判断洋流 海洋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是一低温区 , 该处为寒流 海洋上等温线发生弯曲 , 一般是受洋流的影响 , 且等温线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海洋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是一高温区 , 该处为暖流 依据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判断地形 陆地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该处气温偏低 , 地貌类型是山地或山脊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该处气温偏高 , 地貌类型是谷地 陆地上等温线是闭合状态 : 线内温度高 ( 无论冬夏季 )→ 盆地 ( 或城市热岛 ); 线内温度低→山地。闭合等温线内气温的高低依据 “ 大于大的 , 小于小的 ” 判断 考向突破 命题角度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山东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就经常使用该技术,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结合图,回答(1)~(2)题: (1) 山东省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 , 可有效地提高地温 , 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 其主要原理是 (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B. 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 , 其主要的作用是 ( ) A. 减弱地面辐射 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 降低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 增加地温 解析 : 第 (1) 题 , 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 , 进行地膜覆盖 , 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 , 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 起到保温的效果。第 (2) 题 , 夏季在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 , 增加光效 , 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 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 , 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 (1)A (2)C 命题角度二 热力环流 “ 冷岛效应 ” 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1)~(3)题: (1) 对“冷岛效应”形成的原理解释合理的是 ( ) A. 在垂直方向上 , 绿洲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B. 在垂直方向上 , 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C. 在水平方向上 , 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弱 D. 在水平方向上 , 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强 解析 : 第 (1) 题 ,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 , “ 冷岛效应 ” 分布区在水平方向上 , 高空空气平流作用较强 , 近地面空气平流作用较弱 ; 在垂直方向上 , 由于戈壁、沙漠较绿洲的比热容小 , 沙漠增温比绿洲快 , 沙漠区空气以上升运动为主 , 绿洲区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 , 但绿洲作为一个冷源 , 会使先下沉的那部分空气冷却 , 因此 , 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 答案 : (1)B (2)“ 冷岛效应”对该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 ) ① 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 ②有利于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③不利于提高环境承载力 ④有利于绿洲地区与沙漠地区热量的交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 第 (2) 题 , “ 冷岛效应 ” 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 , 大气结构稳定 , 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 , 同时也不利于绿洲地区污染物的扩散 ; “ 冷岛效应 ” 还会形成一种凉爽的小气候 , 因此 , 有利于提高绿洲地区的环境承载力 , 抑制植物的蒸腾和地面的蒸发。 答案 : (2)A (3)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解析 : 第 (3) 题 , 由图可知 , 该区域为我国天山及其以南地区 , 甲位于塔里木盆地内部 , 为沙漠区 ; 乙地位于天山北侧 , 降水较多 , 且位于汇水区 , 绿洲面积较大 , “ 冷岛效应 ” 明显 ; 丙位于天山顶部 , 应为高山冰雪带 ; 丁地位于天山南坡 , 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 降水较少 , 绿洲面积小 , “ 冷岛效应 ” 不明显。 答案 : (3)B 考点二 气压带与风带 真题导引 (2017 · 海南卷,2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 依山坡 而建, 三面环山 , 西面朝向大海 ,有 “ 风城 ” 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 尝试答题 】 地处西风带 , 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 , 风速加快。依山面海 , 迎风。 【 解题思路 】 1. 审材料: 惠灵顿→常年多风。 2. 审图表: (1)通过惠灵顿的位置特征可判断,惠灵顿位于中纬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 (2) “ 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 ” ,说明狭管效应明显,位于海岸的迎风岸、山地的迎风地带。 3. 审设问: 惠灵顿常年多风→盛行风、地形等因素影响。 专题方略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 ,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 1 月份的西北季风 , 是由于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 ,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 见下图 ) (1)1 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2)7 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注 : 图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 ,⇒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 考向突破 命题角度一 气压带与风带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 , 就易形成雾。图中 ,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 , 并影响 S 市。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 , 是因为 ( ) A. 降水较少 B. 气温较高 C. 风力较弱 D. 光照较强 (2) 夏季 ,S 市主要受 ( ) A. 季风影响 B. 西风带影响 C. 低压控制 D. 高压控制 解析 : 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 , 该地位于美国西海岸地中海气候区。夏季 ,S 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风力较弱 , 不利于大雾飘散。 答案 : (1)C (2)D 命题角度二 季风环流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该月份 ,① 、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 ( ) A.① 地的较大 B.② 地的较大 C. 两地相当 D. 上半月①地的较大 (2)③ 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 , 该季节的盛行风向为 ( )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解析 : 此题组考查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其影响。第 (1) 题 , 根据图中的经纬度进行定位 , 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受低压控制 , 为北半球夏季。从气压梯度看 ,② 地气压梯度强于①地 , 风力较大。第 (2) 题 , 根据③地经纬度可判知 , 该地区位于印度半岛 , 受季风气候影响 , 夏季盛行西南风。 答案 : (1)B (2)B 考点三 常见天气系统 真题导引 (2017 · 天津卷 ,8 ~ 9) 读图文材料 , 回答 (1) ~ (2) 题 : (1) 下列描述中 , 不符合上图所示 浮尘天气形成过程 的是 ( ) A. 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 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 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 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 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 , 最可能出现 上图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 【尝试答题】 (1)C (2)D 【解题思路】 1. 审材料: 浮尘天气形成示意图→归纳特点。 2. 审图表: 甲地(沙源、扬沙)→大风天气、气流上升; 乙地(形成浮尘天气)→风小、气流下沉。 3. 审设问: (1)浮尘天气形成过程→上升气流将甲地沙尘扬起→乙地为下沉气流,形成 “ 落黄沙 ” 。 (2) “ 最有可能 ” 出现浮尘天气→高压中心,下沉气流,风力小。 【失分控制】 第(1)题,易错点在于不明白 “ 扬沙 ” 的条件,因此仔细阅读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结合图示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就能准确进行判断。第(2)题,明确浮尘天气与高压天气系统有关,再对选项中的等压线图进行判读、分析就能得出准确答案。 专题方略 1.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2. 准静止锋与天气 类型 成因 对天气的影响 江淮准 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江淮地区每年夏初出现长达一个月的 “ 梅雨 ” 天气 昆明准 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与西南暖气流受到云贵高原的阻挡 冬半年 , 在云贵高原东北侧 ( 贵州省 ): 阴雨寒冷 , 常有冬雨天气。在云贵高原西南侧 ( 云南省 ): 晴朗温暖 天山准 静止锋 南下冷空气受到天山的阻挡 在天山北坡常出现雨雪天气 ( 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 , 被天山阻挡 ) 3. 锋面气旋的判读 角度 内容 (1) 抓住锋面气旋的图形特征 在天气形势图中 , 低压控制区域出现锋面活动 , 且锋面多由低压中心沿等压线弯曲度最大的区域 ( 低压槽 ) 向外拓展 , 如上图所示 (2) 抓住锋面气旋的活动地域 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 , 更多见于温带地区 , 以大陆东岸最为常见 (3) 根据位置巧判锋面的类型 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故可判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 ( 如图中的 M 锋 ), 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 ( 如图中的 N 锋 ) (4) 根据半球巧判锋面的移动 在锋面气旋中 , 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5) 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 ( 图中 N) 的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 冷锋 ( 图中 M) 的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 中部 ( 两锋之间 ) 是暖气团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考向突破 命题角度一 锋面系统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 ( 通常是湖泊 ), 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 , 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 , 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图甲为美国五大湖区等积雪厚度线示意图 (1971 ~ 2000 年 ), 图乙为五大湖区东岸附近一年中气温与水温变化示意图 ( 图甲中 ,1 英寸 =2.54 厘米 , 编者注 ), 图丙是大湖效应天气图。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图乙中因大湖效应而产生降雪的主要时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 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解析 : 第 (1) 题 , 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量取决于冷气团与水面的温差 , 水温越高 , 冷气团温度越低 , 冷凝的水汽就越多 , 雪量越大。①③④时期都是气温低、水温高。③时期水温、气温都在 0℃ 以上 , 不易降雪 ;①④ 比较 ,④ 时期水温在 0℃ 以上 , 蒸发更加旺盛 , 更符合题意。第 (2) 题 , 冷空气经过大湖水面 , 得到水蒸气和热能 , 与湖岸对面的空气相比 , 性质较暖 , 故与暖锋性质相似 , 可结合图丙理解。 答案 : (1)D (2)A 命题角度二 高低压系统 2017 年 9 月 9 日飓风 “ 厄玛 ” 袭击古巴 , 离开古巴后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 , 给当地居民带来非常严重的破坏 , 造成的损失巨大。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在离开古巴经过海洋时“厄玛”的势力会 ( ) A. 增强 B. 减弱 C. 不变 D. 先增强后减弱 (2)“ 厄玛”的移动路径是东南 - 西北 - 东北 , 这一路径是在复杂大气环境中形成的 ,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① 季风 ②地转偏向力 ③自身旋转力 ④惯性离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 第 (1) 题 , “ 厄玛 ” 属于热带气旋 , 经过古巴时下垫面性质改变 , 势力有所减弱 , 经过海洋时 , 热量和水汽增加 , 势力又有所增强。第 (2) 题 , 热带气旋的移动主要受当地盛行风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答案 : (1)A (2)A 命题角度三 锋面气旋系统 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 , 虚线 M 、 N 为锋线。 据图回答 (1) ~ (2) 题 : (1) 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 ) A. 北半球锋面气旋 B. 南半球锋面反气旋 C. 南半球锋面气旋 D. 南半球暖锋 (2) 图中各点天气状况可能处于阴雨天气的是 (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 D.②③ 解析 : 第 (1) 题 , 结合所学可知 , 只有低压槽部位才能出现锋面 , 又因虚线 M 、 N 为锋线 , 可判断图示天气系统为低压中心 , 即锋面气旋 ; 图中显示①处为西北风 ,② 处为西南风 ,③ 处为西南风 ,④ 处为东北风 , 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 故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第 (2) 题 , 锋面降水多位于冷气团一侧 , 由于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 则①④位于冷气团一侧而多雨 ; 低压中心⑤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 答案 : (1)A (2)A 考点四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真题导引 (2017 天津卷 ,10) 读图文材料 , 回答下题 :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 ( 阴影所示 ) 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 , 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 A. 海洋表面增温趋缓 , 海平面减速上升 B. 地球表面增温趋缓 , 海平面仍在上升 C. 火山喷发频率增加 , 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 , 海平面减速上升 【 尝试答题 】 B 【 解题思路 】 1. 审材料 : 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 2. 审图表 : 近十几年来 , 年平均海面温度和年平均陆面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变小 , 说明其增温趋缓 , 而海平面仍在上升。 3. 审设问 : 海平面仍在上升 , 但速度变化不大 ,A 、 C 错误 ;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先降低后增加 ,D 错误。 专题方略 1.气候分布模式图 2. 气候类型判断 (1) 定位法 :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 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2) 定性法 : 根据区域自然特征 ( 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动物、水文、土壤等 ) 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 , 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是常绿硬叶林 , 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3) 定量法 :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 , 以“温”定带 ( 温度带 ), 以“水”定型 ( 气候类型 ) 。 3. 影响气候的因素 考向突破 命题角度一 全球气候变化 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区域 2013 年 5 月对流层 CO 2 浓度 ( 颜色越深表示浓度越大 ) 的分布。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若仅考虑 CO 2 的影响 , 在海拔相同的近地面 , 与②地相比较 , 则①地 ( ) A. 白天气温明显较高 , 昼夜温差小 B. 白天气温明显较低 , 昼夜温差大 C. 夜晚气温明显较低 , 昼夜温差大 D. 夜晚气温明显较高 , 昼夜温差小 解析 : 第 (1) 题 , 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① 地为青藏高原 ,CO2 浓度低 , 白天削弱作用弱 , 气温高 ,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 气温低 , 昼夜温差大。 答案 : (1)C (2) 大气中的 CO 2 增多可能使 ( ) A. 地球上淡水资源增加 B. 北冰洋成为海上繁忙航线 C. 热带雨林植被遭到破坏 D. 极地动物生存环境得以改善 解析 : 第 (2) 题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 温室效应增强 , 气温升高 , 会使极地的冰川融化 , 汇入大海 , 淡水资源反而减少 , 并且极地动物的生存环境会受 到严重破坏 , 故 AD 错误 ; 北冰洋的极冰融化 , 此地的地理位置特殊 , 沟通各大洲 , 可能会成为繁忙的航线 , 故 B 项正确 ;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故 C 项错误。 答案 : (2)B 命题角度二 气候类型特征与判断 2016 年 3 月 5 日早晨 , 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风、寒潮蓝色预警后 , 中央气象台又于 3 月 8 日 10 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 : 预计 , 受寒潮影响 ,2016 年 3 月 8 日至 11 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 南昌 3 月 8 日气温呈断崖式下降 , 见下图 , 让南昌人感受到一日跨三季 ( 夏 - 秋 - 冬 ), 正应了当地一句描述春季天气变化的谚语 “ 一日赤膊 , 三日缩头 ” 。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根据所学知识 , 对谚语“一日赤膊 , 三日缩头”分析正确的是 ( ) A. 春季气温回升快形成强对流天气 , 导致强烈降温 B. 春季气温高形成强烈气旋 , 导致剧烈降温 C. 春季气温高 , 吸引来自海洋的气流 , 导致剧烈降温 D. 春季气温高 , 形成较强低压 , 吸引高压 , 导致剧烈降温 解析 : 第 (1) 题 , “ 一日赤膊 ” 说明气温较高 , 春季气温高形成比较强的低压 , 这时北方地区还有强大的高压 , 形成较大的气压差 , 促使北方冷空气快速南下 , 出现寒潮 , 故有 “ 三日缩头 ” 的说法。 答案 : (1)D (2) 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 , 丰水期都在夏季 , 其主要原因是 ( ) A. 受气温的影响 ,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 受季风影响 , 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C. 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 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 , 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解析 : 第 (2) 题 , 我国外流区域河流主要在东部季风区 , 以雨水补给为主 , 丰水期在夏季 , 主要是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 ; 内流区域的河流 , 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冰雪融水 , 丰水期在夏季 , 主要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答案 : (2)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