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精讲讲义:必修I第五章第18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案(浙江选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精讲讲义:必修I第五章第18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学案(浙江选考)

第18讲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点一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城市和乡村。‎ ‎2.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区域 聚落规模 分布 聚居人口 北方平原地区 一般较大 相对集中,呈团聚型、棋盘式格局 较多 南方丘陵山区 一般较小 相对分散 较少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的差异 ‎(1)影响聚落的形成 ‎①作为水源地,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②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2)影响聚落的规模 ‎①耕地破碎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②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较大。‎ ‎(3)影响聚落的分布 ‎①河流冲积平原上的聚落,要考虑洪水的威胁,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 ‎②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水位的地方。‎ 教材金句 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影响 表现 原因 典例 聚落的区位 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 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北京、上海 山区和高原,气候一般较为寒冷,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 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兰州位于黄河谷地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高原上 热带地区气候炎热,高原上相对较为凉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 聚落的形态 平原广阔的地区,聚落多呈圆形或多边形 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自然条件对聚落形态的制约作用小,聚落往往以某功能区为中心向四周发展 成都、我国北方的村落 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多呈条带状 山区和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这样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便利 重庆、我国南方的村落 ‎2.常见地区的分析 地形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其对聚落的形态、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影响。‎ 地区 分布特点 影响因素 西北干旱地区 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 绿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 地势相对低、气温较高、水资源丰富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北方平原地区 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河流少、地形开阔、土壤肥沃 南方丘陵山区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受地形限制或河流阻隔 南方水乡 沿河分布和延伸,呈带状 河流的供水功能和交通运输功能 巴西利亚、墨西哥城等 位于热带地区的高原上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高原上比较凉爽 ‎3.具体案例分析 半坡村落 丽江古城 绿洲 兰州 地形 河谷阶地上 坝子 山前冲积扇、洪积扇中下部 黄河谷地 成因 接近水源,避开洪水 古城西面和北面的山地是抵御秋冬西北风的天然屏障;坝子平坦且东、南两面开阔,利于城市发展;河流纵贯其中,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 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 城区南北两侧山峦对峙,城市主体集中于河谷,并沿河谷向外围扩展,发展成带状 ‎                   ‎ ‎1.(2017·11月浙江选考)读“北部湾城市群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聚落空间分布相对______(填“集中”或“分散”)。‎ ‎(2)北部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中的________地区,其西北部山地丘陵坡度________,土层浅薄,南部肥沃的耕作土壤为__________。‎ ‎(3)从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角度,说明北部湾沿海地区大城市较多的原因。‎ 答案 (1)分散 ‎(2)南方 陡(大) 水稻土 ‎(3)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交通便利;利于农业发展;海岸线长,利于港口城市发展。‎ ‎(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回答第2题。‎ ‎2.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3.(2017·4月浙江选考)重庆自古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说出该市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答案 人口密集区;河流交汇处,铁路枢纽处;大规模商品集散地。‎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 C.聚落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风俗文化 D.城市的规模较大,人口数量少,密度高 答案 C ‎2.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育 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答案 A 很多人感慨“常恨春归无觅处”,其实世界上真有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4°N)、我国昆明、也门首都萨那(15°N)、厄瓜多尔首都基多(0°)等。回答3~4题。‎ ‎3.“春城”所在的地形一般是(  )‎ A.谷地、平原 B.盆地、平原 C.高原、山地 D.高原、谷地 ‎4.基多位于赤道,但居民家中都安装壁炉,其主要原因是(  )‎ A.冬季寒冷 B.受寒流影响 C.降水多 D.夜晚寒冷 答案 3.C 4.D 下图为“浙江西南山区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  )‎ A.山顶 B.盆地 C.溪谷 D.平原 ‎2.该流域古村落形态呈现(  )‎ A.团聚型 B.棋盘式 C.条带状 D.密集式 答案 1.C 2.C 考点二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密度 布局 形态 造价 山区 小 稀疏 ‎“之”字形 高 平原 大 密集 网状 低 ‎(2)交通线路选线原则 ‎①考虑因素: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 ‎②选线原则: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③建设要求: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教材金句 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对线网密度的影响 ‎2.对线路走向的影响 原则 原因 山区的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 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呈“之”字形弯曲可以减缓道路的坡度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较小,但一般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距离最近 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技术难度、保证施工和运输安全、节约用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安全性,减少受灾害的影响 ‎3.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原则 原因 举例 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其次是铁路运输 ‎①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 河网密集的平原地区可发展水运 河网密集的地区,天然河道较多,开挖运河方便 长江中下游地区 ‎4.交通线路选择的一般性原则 ‎①线路最短原则;②尽可能沿等高线原则(山区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形),③少占耕地原则,④尽量避开陡崖、陡坡等自然障碍原则,⑤少跨河流、沼泽原则,⑥交通量最大原则(尽可能多的通过居民点)。‎ 选线时首先按地形大势来确定线路的走向。然后综合上述因素按尽量节约建设和运营成本、降低技术难度原则选取符合实际的线路。‎ ‎(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浙江省铁路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 ‎1.影响浙江省高速铁路选线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农业发展水平 B.城镇分布 C.原有铁路走向 D.地形地貌 答案 B 解析 修建高速铁路的目的是提高客运速度,经过的地区需要有充足的客源,所以高铁线路选址要依据人口数量和城市的空间分布。‎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2~3题。‎ ‎2.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3.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答案 2.D 3.B 解析 第2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与天山南麓的1 000 m等高线大致平行,且经过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铁路的修建和建成后的行车安全;铁路没有经过城镇,且该区域河流水量小,耕地很少,故聚落、河流、耕地都不是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故选D。第3题,由比例尺可以推知,兰新 铁路在该区域距离城镇过远,使铁路促进城镇发展的作用大大减弱,这是其不合理之处。故选B。‎ ‎1.四川省西部交通线路稀少,东部交通线路密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东西部(  )‎ A.经济条件的差异 B.地形条件的差异 C.科技水平的差异 D.气候条件的差异 答案 B ‎2.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材料二 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____________的选择、交通运输____________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交通线示意图看,在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方式 线路 (2)公路 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3)不合理 地势平坦的地区,通向大城市应选最短线路 合理 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迂回前进 (4)增加交通运输量,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穿梭在浙西南莽莽群山中的金温高铁于2015年12月26日正式开通运营,它将缓解原有金温铁路运输能力与质量低下的现状。金温高铁桥隧比(桥梁和隧道占总里程的比例)高达83%,是华东地区铁路中桥隧比最高的。读图表,完成1~2题。‎ 全长 运行时速 金华到温州耗时 金温铁路 ‎252 km ‎45~50 km/h ‎5 h 金温高铁 ‎187.6 km ‎200 km/h ‎<2h ‎1.影响金温高铁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 C.经济因素 D.科技因素 ‎2.金温高铁大量建设桥隧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沿线野生动物 B.较少占用周边耕地 C.保障高铁运行的速度和安全 D.降低噪音干扰 答案 1.C 2.C 课时训练 ‎1.(2018·嘉兴一中高三期末)在建的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条“天路”,被外媒戏称为 “一辆巨大的过山车”,计划于2025年全线通车。该铁路穿越横断山区时多高桥、隧道,其主要目的是(  )‎ A.尽量少占良田 B.尽量避开冻土路段 C.降低显著的地形高差 D.便于野生动物迁徙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区聚落分布情况”。读图完成2~3 题。‎ ‎2.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3.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农民收入,又能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A.在陡坡上修梯田种粮 B.不断扩大内河水产养殖规模 C.大力发展山区旅游业 D.在山坡上有计划地栽培果树 答案 2.D 3.D ‎(2018·杭州选考模拟)我国许多聚落的名称可以体现其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我国某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垸”。《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垸”是在沿江、湖地带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像堤坝的防水构筑物。也有解释称“垸”是指堤所围住的地区。据此完成4~5题。‎ ‎4.这些以“垸”为名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南方季风区 B.北方季风区 C.西北内陆区 D.青藏高寒区 ‎5.进入21世纪后,这些“××垸”的数目在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出 B.防洪需要 C.保持水土 D.防御台风 答案 4.A 5.B 读下图,完成6~7题。‎ ‎6.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山地 D.冻土 ‎7.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答案 6.C 7.D 生活在横断山区的傈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低低的木柱支撑房屋。据此完成第8题。‎ ‎8.“千只脚落地的建筑”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答案 B 解析 横断山区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在建筑技术不太发达的情况下,通过长长短短的“脚”搭建一定的平面,以利居住。‎ 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有关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为我国西南地区,地势崎岖 B.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 C.聚落沿河、交通线分布明显 D.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 ‎10.下列不属于该区域图示时间段内发生的明显变化的是(  )‎ A.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B.矿产资源得到开发 C.旅游业的兴起 D.逆城市化明显 答案 9.C 10.D 某同学利用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进行乡土地理观察,他乘车到某一村落,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读下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由甲—乙—丙—丁—戊—庚—辛—壬—癸—甲连线所围成的区域属于哪种河流地貌(  )‎ A.三角洲 B.冲积平原 C.“V”字形河谷 D.冲积扇 ‎12.该同学所观察的村落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甲 B.丙 C.庚 D.乙 答案 11.D 12.C 解析 第11题,由图知,该地貌是河流流出山口形成的冲积扇。第12题,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水田分布,而甲、乙、丙东面均为山体,故庚符合。‎ ‎13.下图中MN一线东西两侧交通线密度及交通运输方式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城市和人口分布 B.气候、经济发展程度 C.河流、科技水平 D.地质条件、城市和人口分布 答案 A ‎14.读下图,回答问题。‎ ‎(1)指出六个居民点分布特征的两个共同特点。‎ ‎(2)图中六个居民点可能最先发展为小城市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图中铁路沿海岸线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区;位于交通沿线。‎ ‎(2)D 地势平坦;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临海,有铁路通过,水陆交通便利。‎ ‎(3)地势平坦;可实现水陆联运。‎ ‎15.读“某岛屿等高线图”(单位:m),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判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中,哪个人口规模最小,并说明理由。‎ ‎(2)若要在甲、乙两城市之间修建一条道路,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最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 答案 (1)丙聚落。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因而人口规模最小。‎ ‎(2)画图略。理由:沿等高线修建,地势平坦,工程量小,且工程难度小;连接尽可能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