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件:3-2气压带和风带(人教版)(36张PPT)
考点二 气压带和风带 - 2 - 1 .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 以北半球为例 ) - 3 - (2)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① 原因 : 随 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而移动。 ② 规律 : 就北半球来说 , 大致是夏季 北 移 , 冬季南移。 - 4 - 2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1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 冬季风 气压中心 M 是 亚洲 ( 蒙古 — 西伯利亚 ) 高压 , 其切断了 副极地 低气压带。 - 5 - (2)7 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 夏季风 气压中心 N 是 亚洲低压 , 其切断了 副热带 高气压带。 - 6 - (3) 季风 特别提醒 ①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 , 越过赤道 ,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而形成的。 ② 根据陆地上的气压类型 ( 高、低气压 ) 和季风风向可判断季节。 - 7 - 3 .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类型形成的影响 (1) 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 类型 (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 8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 1 . 抓 “ 动力 ”—— 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 热力型成因 : 与气温有关。气温高 , 气压低 , 如赤道低气压带 ; 气温低 , 气压高 , 如极地高气压带。 (2) 动力型成因 : 与气温无关 , 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 , 则气压高 , 如副热带高气压带 ; 气流上升 , 则气压低 , 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 9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 . 抓 “ 偏转 ”—— 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 , 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 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所示。 - 10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 . 抓 “ 分布 ”—— 突破位置判断 (1) 记忆 —— 看纬度位置 : 纬线 0° 、 30° 、 60° 、 90° 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 辨别 —— 看相间特点 :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 , 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 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 判断 —— 看图形特点 :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近年来 , 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对点图的考查 , 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 11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4 . 抓 “ 移动 ”—— 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 其位置大致是 7 月偏北 ,1 月偏南。 - 12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典题示例 下图示意 90 ° E 附近二分二至日中的某一节气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中能显示的气压带有 ( ) A.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和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C. 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D.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 - 13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 分析 读图可知 , 亚欧大陆 90 ° E 附近被势力强大的高压控制 , 排除 D 项 ; 控制亚欧大陆的是冷高气压 , 不是副热带高气压 , 排除 A 、 C 两项。图中能够显示赤道低气压带和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 故选 B 项。 - 14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命题立意 本题以 90 ° E 附近二分二至日中的某一节气海平面气压 ( 单位 : 百帕 ) 分布图为依托 , 考查气压带的分布规律 , 要求考生具备比较强的气压带基础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 需要具备基本的区域认知素养。 答案 B - 15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对点训练】 (2013 全国 Ⅱ 卷 ,10~11)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 , 就易形成雾。下图中 ,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 , 并影响 S 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 , 是因为 ( ) A. 降水较少 B. 气温较高 C. 风力较弱 D. 光照较强 (2) 夏季 ,S 市主要受 ( ) A. 季风影响 B. 西风带影响 C. 低压控制 D. 高压控制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S 市为地中海气候 ,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多下沉气流 , 风力较弱 , 导致常被雾笼罩 , 故 C 项正确。第 (2) 题 ,S 市为地中海气候 ,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故 D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1)C (2)D - 16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温、气压的影响 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 , 陆地比热容小、海洋比热容大 , 相同的太阳辐射使陆地气温变化大、海洋气温变化小。相比较而言 , 冬季陆地降温快 ( 海洋降温慢 ), 气温比海洋的低 ; 夏季陆地升温快 ( 海洋升温慢 ), 气温比海洋的高。 - 17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 . 海陆分布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 (1) 冬季 , 陆地更冷 ( 陆地比热容小 ), 形成冷高压 , 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高压 , 其中心位于副极地地区的蒙古 — 西伯利亚一带 ( 纬度高 , 气温低 , 进而气压更高 ), 故又称蒙古 — 西伯利亚高压。而本来应该在副极地地区存在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高压所切断 , 只保留在海洋上。 (2) 夏季 , 陆地更热 ( 陆地比热容小 ), 形成热低压 , 在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是亚洲低压 , 其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印度半岛西北部 ( 纬度低 , 气温高 , 进而气压更低 ), 故又称印度低压。而本来应该在副热带地区存在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低压所切断 , 只保留在海洋上。如下图 ( 单位 : 百帕 ) 所示 : (3) 南半球以海洋为主 , 气压带基本呈带状。 - 18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3 . 季风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 是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 冬夏海陆气压差异明显 , 形成海陆之间明显的季风环流 , 如下图 ( 虚线箭头表示高空风的运动方向 ) 。 - 19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南亚季风的形成 , 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外 , 还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 , 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北半球夏季随赤道低气压带的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 , 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 , 向右偏转 , 形成西南季风。 冬、夏季风的强弱 , 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 20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4 . 世界主要季风气候区的 对比 - 21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 22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典题示例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 , 图中箭头示意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 月 , 图中 A 地盛行 ( ) A. 东南季风 B. 西南季风 C. 东北季风 D. 西北季风 (2)B 地 ( ) A. 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 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带来洪涝灾害 D. 冬季风势力弱于 夏季风 (3) 当 C 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 A.A 地高温多雨 B. 正值 1 月份左右 C.C 地形成高压中心 D.B 地寒冷 干燥 - 23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 分析 第 (1) 题 , 根据海陆轮廓判断 ,A 地位于我国东部 ,1 月盛行西北季风。第 (2) 题 ,B 地位于南亚 , 夏季西南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 , 高温湿润 ; 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 , 势力强盛 ; 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 , 影响时间长 , 易带来洪涝灾害。第 (3) 题 ,C 地为澳大利亚西北沿海地区 , 当地盛行西北季风时为 1 月左右。 - 24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为背景 , 全面考查亚洲和澳大利亚季风形成和特点 , 对比性强 , 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要求高。 答案 (1)D (2)D (3)B - 25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对点训练】 (2018 江西赣州期末 ) 下表中各地点位于同一纬线上。读其经度和某月的平均气压 , 完成下列各题 。 (1) 该月份和该纬线最可能为 ( ) A.1 月、 30 ° N B.1 月、 60 ° N C.7 月、 30 ° N D.7 月、 60 ° N - 26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 ④ 地气压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 ④ 地受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控制 B. ④ 地海拔高 , 气压低 C. ④ 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小 D. ④ 地气温高 , 气压低 (3)6 月份 , 与 ⑤ 地相比 , ② 地 ( ) A. 风力强 B. 昼夜温差小 C. 云量大 D. 太阳辐射强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北半球陆地夏季形成低压中心 , 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 冬季形成高压中心 ,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图表可知 , 该区域存在一个低压中心 ( 在 60°E 和 90° 附近 ), 该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 , 故此季节应为夏季 , 所以 A 、 B 两项错 ; 结合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分布规律 , 该气压中心应为亚洲低压 , 位于北纬 30° 附近 ,C 项对、 D 项错。第 (2) 题 , 由上题分析可知 , 图中各点均位于北纬 30° 纬线上 , 所以 A 项错误。结合经纬度定位 , ④地为青藏高原 , 海拔高 , 气压低 ,B 项对、 D 项错 ; ④地远离海洋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大 ,C 项错误。第 (3) 题 ,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 , ②地位于 (30°N,30°E) 附近 , 为埃及北部地中海地区 , 属于地中海气候 ; ⑤地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 , 为季风气候。夏季 , ②地气候炎热干燥 , 太阳辐射强 , ⑤地高温多雨 , 太阳辐射较弱 ,D 项对。②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以下沉气流为主 , 风力小 , 晴天多 , 云量少 , 昼夜温差大 ,A 、 B 、 C 三项错。 答案 解析 关闭 ( 1)C (2)B (3)D - 27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 28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① 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 特点 - 29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②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 特点 - 30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2) 季风环流对气候的 影响 - 31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典题示例 〔 2013 天津卷 ,13(2) 〕 结合图文材料 , 完成下题。 - 32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a 、 b 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a 城市降水特点与 b 城市相比 , 有何不同 ( 两气候统计图中 , 左为 a 城市 , 右为 b 坡市 )? 为什么 ? 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 33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思路 分析 - 34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从图上旱季时间和雨季降水量比较南非和巴西热带草原气候的差异。原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时间长短和受赤道低压控制的时间不同。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两幅区域图和气候资料图为材料 , 比较南非和巴西的城市气候特点 , 视角新颖 , 由表及里 , 既比较现象又比较本质 , 从区域性与综合性出发 , 强化地理学科基本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考查。 答案 a 城市年降水量比 b 城市少 ,a 城市雨季比 b 城市短。 a 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 30 ° 之间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b 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 ;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 - 35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对点训练】 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 , 满布岛洲和沼泽 , 定期出现洪水泛滥 , 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读下图 , 完成下列各题。 - 36 - 考向一 考向二 考向三 (1) 图中 ①②③ 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2)1 月份 , ① 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 ( ) A. 降水多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 降水少 受东南信风控制 C. 降水多 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 D. 降水少 信风缺少地形抬升 (3) 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泛滥的时间一般是 ( ) A.1—2 月 B.3—5 月 C.5—10 月 D.11 月至次年 1 月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 , 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 , 因此降水量最大 ; ②地区离赤道较近 ,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 , 结合 1 0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 , 年降水量大于 1 000 毫米 ; 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 1 000 毫米。因此 ,A 项正确。第 (2) 题 ,1 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 , 气压带、风带南移 , 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 ,A 、 B 两项错误 ; ①地以平原为主 , 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 , 故①地降水少 ,D 项正确、 C 项错误。第 (3) 题 , 奥里诺科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区 ,5—10 月受北移的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降水丰富 , 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 , 排水不畅 ; 受到海洋潮流的顶托作用 , 河口三角洲易出现洪水泛滥。 C 项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1)A (2)D (3)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