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一)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2020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一)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太原市2020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考试时间:上午9:00-11:3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努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座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毎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座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毎小题4分,共140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为兴建海南省东部国际旅游核心,琼海市12个小城镇因地制宜地打造海洋渔业、会展旅游、南洋风情、红色文化、民族风情和农耕文化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镇一产业、一镇一风情"的多中心、组团式田园城市景观,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典范。下图示意琼海市潭门镇地理位置及其海港旅游城镇发展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 ‎1. 潭门海港旅游城镇模式的发展,主要基于 A. 资源特色 B. 科技发达 C. 市场广阔 D. 政策优势 ‎2. 与传统城市相比,多中心、组团式田园城市可以提高 ‎①城镇化水平②城镇化质量 - 12 -‎ ‎③城乡协调程度④基础设施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A 2. B ‎【解析】‎ 该题考察区域的城镇化进程。‎ ‎【1题详解】‎ 琼海市的小镇发展依托于当地的特色资源,从潭门的地理位置可知其位于沿海地区,发展以海洋渔业、休闲旅游等为特色的旅游小镇。故答案选A。‎ ‎【2题详解】‎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多中心、组团式即城镇规模合理,不会过度集聚,有利于缓解城市化的社会问题,②③对。人口过度集聚城市化水平高及配套更加集中,基础设施水平更高是传统城市的特点。故答案选B。‎ 黄海南部的沙洲群以海岸浅湾为顶点向海洋呈辐射状分布,由沿岸浅滩、隆起的沙脊和深切的水槽组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辐射状沙洲群。该沙洲群滩浅槽深,拥有涨潮为大海,落潮为巨滩的别致地貌景观,每天都在经历着"沧海"和"大地"之间的快速变换。其形成主要取决于黄海海岸轮廓、海洋动力条件和泥沙补给。历史上黄河尾闾摆动变迁频繁。从北宋开始,黄河大致每隔数十年便南下由今苏北入海一次,直到1855年,黄河由渤海入海的格向稳定下来。约10000年前长江也曾在苏北弶港一带入海,之后长江入海口不断南移,逐步远离沙洲群中心地带。下图示意黄海南部辐射沙洲群的位置、范围、水深及潮流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2 -‎ ‎ ‎ ‎3. 黄海南部沙洲群的泥沙来源于 A. 黄土高原和长江上游 B. 渤海和黄海的底部 C. 朝鲜半岛和山东半岛 D. 近岸的沙丘和沙滩 ‎4. 形成今天黄海南部沙洲群滩浅、槽深景观的主要外力分别是 A. 河流堆积、河流侵蚀 B. 河流堆积、潮流侵蚀 C. 潮流堆积、潮流侵蚀 D. 潮流堆积、河流侵蚀 ‎5. 黄海南部沙洲群每天都经历着"沧海"和"大地"之间的快速变换,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A. 海陆风转换明显 B. 径流季节变化大 C. 地壳运动显著 D. 潮差大、潮流强 ‎【答案】3. A 4. C 5. D ‎【解析】‎ ‎【3题详解】‎ 黄海南部沙洲群所在的位置在早期曾是黄河的出海口及长江的出海口,长江和黄河从陆地上带来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长江的泥沙主要来自河流的上游,落差大,侵蚀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入海。故答案选A。‎ ‎【4题详解】‎ - 12 -‎ 黄河在150多年前已经改道,长江更久,在此形成的南部沙洲群滩浅在改道之后主要是海洋影响为主,潮流势力较弱、地形平坦的地方堆积形成浅滩,在潮流势力强的地区侵蚀作用强,形成深槽。故答案选C。‎ ‎【5题详解】‎ ‎"沧海"和"大地"之间的快速变换,实际上是指潮流的涨退变化快速,且潮流的形成的水位高,形成沧海的视觉,潮水退却之后,回归为大地。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潮流影响不大,A错;影响该地的河流(长江、黄河)已改道,不存在能强烈影响的河流径流,B错;地壳运动不可能每天运动明显,C错;故答案选D。‎ 三峡水库某小流域耕地主要分布在6°--25°的高海拔坡地上,流域内聚落分布广泛,农村居民点约占聚落总面积的90%。随着库区移民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生产转型,流域内聚落由高海拔地区向低海拔地区集聚,通过耕地撂荒、经济果木种植等方式,森林面积也由持续萎缩转为逐步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流域农业生产转型前,村落 A. 较为分散 B. 数量较少 C. 规模较大 D. 呈带状分布 ‎7. 农业生产转型前,该流域坡耕地撂荒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肥力较高 B. 生产结构单一 C. 灌溉水源充足 D. 村落距耕地近 ‎8. 坡耕地撂荒对该流域的影响是 A 加剧当地人地矛盾 B. 造成农民收入减少 C. 利于生态自然恢复 D. 增加聚落用地面积 ‎【答案】6. A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农业生产转型前,村落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坡地上,分布广泛,推测其特点应该是聚落规模较小且较为分散,多呈点状分布,故答案选A。‎ ‎【7题详解】‎ 坡耕地撂荒率较低说明其利用率高,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导致对同一块土地 - 12 -‎ 持续利用强度大。这个也可以由移民之后农业生产转型,发展多种经营推测理解。故答案选B。‎ ‎【8题详解】‎ 坡耕地撂荒减少对地表的破坏,有利于地力的恢复,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C对;坡耕地撂荒降低利用强度,缓解人地矛盾,A错;生产经营方式多样,农民收入不会减少,B对;对聚落用地没有直接影响,D错。故答案选C。‎ 天山为中亚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有"中亚水塔"之称。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天山山区呈增温增湿的趋势,其降雪也随之发生变化。高亚洲区域(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降雪气温一般在-15~4℃左右,最大降雪量发生的气温为1~2℃。下表是天山山区不同海拔的年平均气温变化统计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天山山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10. 为合理利用和保护中亚地区的水源地,天山山区应加强监测 A. 降水量 B. 污染程度 C. 气温 D. 风向 ‎11. 天山山区随气温升高,降雪量增加最明显的区域主要分布在 A. 山麓地带 B. 1500m以下 C. 1500~3000m D. 3000m以上 ‎【答案】9. B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天山山区的降水主要来自于大西洋,在西风的影响之下,水汽输送到此爬升,多地形雨。故答案选B。‎ ‎【10题详解】‎ - 12 -‎ 中亚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天山的冰川融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消融速度加快,要合理利用和保护中亚地区的水源地就要及时关注天山冰川融化的速度。因此应该重点监测天山地区的气温。故答案选C。‎ ‎【11题详解】‎ 要达到降雪条件温度需低于0°,由表中数据可知3000m以上的气温低于O℃,所以选D。‎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的地区在短期内水量会增加,但后面会不断减少,不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共135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蚕是娇嫩且对环境敏感的生物,环境的恶化会给其带来灭顶之灾。江南是我国桑蚕与乡绸业的起源地。20世纪90年代江南桑蚕业发展达到历史顶峰,之后开始回落。随着我国"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广西桑蚕业得到快速发展,其蚕茧产量持续增长并稳居全国第一。广西54个贫困县中有46个种桑养蚕,其中9个已跻身全国蚕茧产量10强县之列(分布见下图),但其并没有大规模采用江南地区"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目前,广西桑蚕业存在大而不狭、大|而不优、质量不高的问题,当地抓住国家"东丝西移"、"东绸西移"的契机,致力于把桑蚕业做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 - 12 -‎ ‎(1)推测20世纪90年代后江南地区桑蚕业衰退的原因。‎ ‎(2)说明广西没有大规模采用“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3)分析目前广西桑蚕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质量不高的原因。‎ ‎(4)简述 “东丝西移”、“东绸西移”对广西桑蚕业及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城镇化速度加快,农业用地减少;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经济多元化,桑蚕业在与新兴工业、服务业的竞争中不具优势;劳动力成本上升。‎ ‎(2)喀斯特(岩溶)地貌广布,地形比较崎岖(平地较少);地表水下渗严重,难以存储等。‎ ‎(3)广西桑蚕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地区,生产基础薄弱:资金不足,技术水平较低:以初级产品为主,产业链较短,附加值低:养蚕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等。‎ ‎(4)桑蚕业: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利于引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区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利于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 该题以东蚕西移为背景,考察区域的产业转移。‎ ‎【详解】(1)江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农业生产面积减少;蚕对环境敏感,江南地区人口集中、工农业生产活动多,环境质量较差;经济生产结构多元化,养蚕业较新兴工业、服务业创造的价值低;养蚕业的生产及加工UI劳动力需求量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生产成本提高。‎ ‎(2)基塘农业是在地势低洼的地区挖池塘,周围种植桑树,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广西是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地势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地表裂隙发育,地表水容易下渗,难以储水。‎ ‎(3)广西积极推进养蚕业的地区大部分是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地区(扶贫政策的推进),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资金不足,生产历史短,技术水平较低;现阶段广西茧丝绸加工仍以缫丝为主,服装、绢纺、家纺等加工环节发展明显滞后,产品较为初级,附加值低;从事参与养蚕的很多是老年人(年轻人外出较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生产效益低。‎ - 12 -‎ ‎(4)该题考察产业转移的影响。对养蚕业:“东丝西移”、“东绸西移”可以使广西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带动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流入;结构多元化有利于增强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对区域发展:可以从就业、经济和产业的优化三个角度分析。“丝”“绸”企业的进入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点睛】产业转移一般都是先转移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品的附加值低。‎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降风是指空气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气流。下降风在南极大陆广泛分布,下图中甲区域下降风尤其强劲,其东侧的特拉诺瓦湾常年存在冰间湖(指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少冰的冰间水域)。下图中白色区域为冰盖(大陆冰川)、冰架(陆地冰)。‎ ‎(1)说明南极洲下降风分布广泛的条件。‎ ‎(2)分析甲区域下降风强劲的原因。‎ ‎(3)分析特拉诺瓦湾冬季仍存在冰间湖的原因。‎ ‎(4)指出南极地区冰间湖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1)纬度高,冰盖面积大、冰层厚(海拔高),(因地面辐射冷却,)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低、密度大;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高,四周低,斜坡多;冰面阻力小,冷空气在重力作用下易沿斜坡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 ‎(2)(甲地)下降风主要来自西侧冰川地区;西侧地区海拔高(冰层厚)、坡度陡,寒冷气流在重力作用下加速向下流动;冰川表层摩擦力(阻力)小;来自冰川谷地的下降风易在此汇集,(受“狭管效应”影响)下降风得以加强。‎ ‎(3)(特拉诺瓦湾)受南侧冰舌的阻挡,高纬度海冰难以进入海湾;冬季南极大陆出现极夜现象(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强烈的下降风可将海湾中的海冰不断向东推动,致使冬季海湾大部分地区常处于无冰或少冰状态。‎ - 12 -‎ ‎(4)(为鸟类提供了栖息环境,)海鸟可在冰间湖中寻找食物;鲸、海豹等可以上浮到水面进行呼吸等。‎ ‎【解析】‎ ‎【分析】‎ 该题以南极洲的下降风为背景,考察学生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南极纬度高,为冷源中心,且冰盖面积广、厚度大,海拔高,再加上冰雪的反射率高,近地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南极为高原大陆,中间高,四周低,冷空气沿四周斜坡倾泻;冰面阻力小,冷空气下沉阻力小,更易沿坡面向下流动而形成下降风。‎ ‎(2)甲地的西侧为高原,且冰川遍布,冷空气下沉,形成较大密度的冷气团,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等压线密集)快速向下运动;冰川面光滑,阻力小;风力沿峡谷俯冲而下,狭管效应下风力增强。因此到达甲地的下降风风力强劲。‎ ‎(3)特拉诺瓦湾在冬季气温能够达到结冰状态,但是仍然存在间冰湖(无冰或少冰),主要于是因为地形及风力搬运作用。特拉诺瓦湾的南侧冰舌较长,阻挡海冰进入该海区;冬季南极大陆处于极夜状态,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增强,气温更低,形成的下降风更为强烈,带动冰川向东移动,形成较为宽广的间冰湖。‎ ‎(4)间冰湖冰面无冰或者少冰有利于海鸟捕捉食物,海鸟可在冰间湖中寻找食物;还有利于一些(鲸、海豹等)海洋生物进行呼吸等;增加海水中氧气含量。‎ ‎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经山西东部与河北西部,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绵延400余千米,跨越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的78个县(市、区),总面积10.7万平方千米,人口2600多万。"巍巍太行,华夏脊梁",太行山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目前,山西省将"大美太行、康养山西"确定为太行山旅游的品牌形象,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避暑、养生、养心等富有山西特色的康养旅游产品。‎ 与太行山其他省市比较,分析山西省主打"大美太行、康养山西"这一品牌的优势。‎ ‎【答案】旅游资源丰富,峡谷、峰岭等自然景观秀丽:太行古堡、关隘、抗战遗迹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高;海拔较高,位于地势第二阶梯,夏季气候凉爽;有独特的食宿文化(太行民宿,养生功效的土特产、地方风味小吃);邻近周边大平原上的城市群,避暑度假的市场大等。‎ ‎【解析】‎ - 12 -‎ ‎【分析】‎ 该题考察旅游发展条件的评价。‎ ‎【详解】太行山主体在山西段,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厚的人文历史,游览价值高;太行山位于第二阶梯交界处,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可以打造为避暑胜地;山西独特的食宿文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靠近周边大城市群,市场广阔。‎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蟹类起源于海洋,但有一部分类群已演化到能够长期离水活动,这类可以离水活动的蟹类被称为陆蟹。台湾南部恒春半岛温暖的气候、茂密的海岸森林和营养丰富的河口,让这里成为世界上陆蟹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恒春半岛,每年7~10月的月圆之夜前后,是陆蟹迁徙产卵的季节。陆蟹昼伏夜出,大约每天傍晚6点半到晚上8点半,从森林前往大海产卵,然后马上返回。卵在海水中发育成半透明的幼蟹后回到陆地,爬向自己母亲所生活的森林。近年来陆蟹分布区与人类的活动区出现了重叠,陆蟹的生存受到了极大威胁。下图示意恒春半岛及其陆蟹分布。‎ ‎ ‎ ‎(1)推测陆蟹面临的主要威胁。‎ ‎(2)说明缓解恒春半岛陆蟹危机应采取主要措施。‎ ‎【答案】(1)修建的公路分割了陆蟹的栖息环境;爬行到公路上的陆蟹容易受到车辆的碾压。‎ ‎(2)建设地下生物廊道,引导陆蟹行走通行;在陆蟹繁殖季节封闭道路,限制车辆通行,实行交通管制;志愿者巡逻,护送陆蟹到海边产卵繁殖等。‎ ‎【解析】‎ ‎【分析】‎ 该题以陆蟹的生存为背景,考察生态问题。‎ - 12 -‎ ‎【详解】(1)陆蟹分布的区域布局了公路,割裂了陆蟹的栖息环境,使得生活区域呈现碎片化;爬行到公路上的陆蟹也容易收到车辆的碾压。‎ ‎(2)在公路的下方可以开挖陆蟹行走的生物廊道;在陆蟹繁殖的季节封闭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号召志愿者参与陆蟹的护送,护送到海边进行繁殖。‎ - 12 -‎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