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七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2讲 城市化课件(37张)
第2讲 城市化 考情导航 基础自评 考点导析 素能专攻 考点演练 考情导航 探寻命题规律 导航全程复习 高考命题剖析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 · 重庆卷 ,4 ~ 5 2015 · 安徽卷 ,25 ~ 26 2014 · 全国 Ⅱ 卷 ,1 ~ 2 以文字或统计图表资料为背景 , 考查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任务通关 知识任务 1. 知城市化的含义、特点和进程。 2. 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力任务 1. 能结合图表信息和文字资料分析城市化的特点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2. 能结合实际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自评 立足课前自评 提升基础复习 知识札记 预习自测 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 【记】 城市化的含义、表现和标志 (1)含义——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表现:①城市数量增多;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3)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知】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读“不同时期A、B两国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城市人口比重标志着 . 水平。 (2) 城市化过程中 , 城市的 . 不断变化。 城市化 用地 规模 知识札记 预习自测 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 (3) 城市化过程中 , 劳动力从第 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4) 图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是 国 ,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是 国。 (5) 图中 A 国城市化的特点是水平 , 速度 。 (6) 当前 B 国出现了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的现象 , 这种现象被称为“ ”。 一 动力 定义 因素 推力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人口增长快 , 对土地压力大 , 收入低 , 社会服务短缺等 拉力 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 因素 就业机会多 , 收入高 ,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 基础设施齐全 , 交通便捷等 【 明 】 城市化的意义 (1)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 , 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 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B B 低 快 逆城市化 知识札记 预习自测 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 【 辨 】 一定程度上 , 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 一般情况下 ,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 城市化水平越高 , 反之亦然。 【 知 】 世界城市化进程 (1) 时间差异 :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 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 S” 形曲线。 2. 读图 , 回答问题 : (1)A 为城市化 阶段 ,C 为城市化 阶段。 (2) 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 阶段 , 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 阶段。 (3) 市区出现城市化问题的是 . 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阶段。 初期 后期 A B B C 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地区差异 :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明显 ①发达国家 : 起步早 , 水平高 , 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②发展中国家 : 起步晚 , 水平低 , 大部分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 辨 】 城市化速度和城市化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城市化水平高并不意味着城市化速度快。 【知】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明】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③侵占土地,影响土地质量;④出现“热岛效应”。⑤改变风速、风向等。 3. 读漫画 , 回答问题 : (4) 当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 阶段 , 大部分发达国家属于 阶段。 B C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①环境质量下降;②社会问题严重。 【知】 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策略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1) 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严重。 (2) 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是建设 城市 : 一方面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 交通 , 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 建立一种 . 循环。 环境污染 生态 绿色 良性 考点导析 建模思维流程 引导能力运用 考点一 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 真题剖析 (2015 · 重庆卷 ,4 ~ 5) 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 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 , 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 A.20% ~ 30% B.30% ~ 40% C.40% ~ 50% D.60% ~ 70% (2) 图中 2000 ~ 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 A. 工业化程度提高 B. 人口增长率增大 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金牌导思◇ 如何考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落实 以常见的地理坐标图展示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为背景 , 考查城市化率计算、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的动力等。 综合思维 : 根据相关图文信息 , 分析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的表现及动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何思 1. 城镇化率 —— 分析乡村人口比重 思考 : 根据城镇化率计算乡村人口比重。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 , 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的城市化率约为 60% ~ 70%, 则此时该国乡村人口比重最小 , 约为 30% ~ 40% 。 迁移 : 乡村人口比重 =100%- 城镇化率。 感悟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 这一核心知识点往往是考查城市化问题的关键。 2. 城市化水平的变化特征 —— 城市化阶段及经济发展水平 思考 : 城市化水平 —— 经济发展水平 , 城市化水平和速度 —— 城市化阶段。 迁移 :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提高 —— 经济发展快 —— 城市化速度快 —— 城市化中期快速发展阶段。 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 —— 城市化水平高 —— 逆城市化现象。 感悟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 这一核心知识点往往是考查城市化问题的关键和核心。 出结论 (1)B (2)A 考点探究 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 晚 目前速度 趋缓 ( 甚至停滞 ) 快 城市化 水平 高低 高 低 原因 起步早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起步晚 ,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城市化 表现及 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 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 , 人口增长快 , 农村劳动力过剩 2. 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四个连续过程 , 区别如下表所示 :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 , 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乡村和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和郊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 , 地价上涨 , 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 , 环境转好 图解 方法指导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判别方法 (1) 从城市化进程来看 , 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 , 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 (2) 从距离上看 , 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 , 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 (3) 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 , 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 , 人口增多 , 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真题剖析 (2016 · 安徽卷 ,25 ~ 26) 如图表示某市 2003 ~ 2013 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据图推测 ,2003 ~ 2013 年该市 ( ) A. 退耕还林 , 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 围湖造田 , 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 水土流失 , 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D. 城市扩张 , 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 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 A. 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 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D. 生物多样性增加 ◇金牌导思◇ 如何考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落实 以某市多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的图文资料为背景 , 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点 , 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读和获取信息 : 准确的读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信息 , 注意题目中“持续”、“不断”关键信息。 综合思维 : 该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 说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 结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 如何思 城市化水平提高 —— 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 影响城市地理环境 思考 : (1) 图中建设用地增加 , 耕地面积减小 , 说明城市化的过程中占用耕地 , 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 建设用地增加 , 使地表硬化 , 下渗量减少 ; 城市化过程使城市面积扩大 , 以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 ,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变长 ; 建设用地增加 , 地表硬化 , 不透水地表面积所占比例增加 , 会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 建设用地增加 , 会破坏地表 , 影响生物的栖息地 , 使生物多样性受损。 迁移 : 2017 年 4 月 1 日 ,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属我国河北省 , 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 , 规划范围涵盖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等 3 个小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设立雄安新区 , 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 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 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感悟 :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合理推进城市化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许多城市的“城市病”也日益突出 , 其解决措施主要包括分散大城市职能 , 建设城市新区与卫星城 ; 合理规划 , 加强管理等。 出结论 (1)D (2)C 考点探究 城市化产生的主要问题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源 短缺 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 , 规模扩大 , 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公交建设节约用地 , 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 , 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 , 提高水的利用率 , 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 , 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 ; 雨季回灌 ; 节约用水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环境 污染 大气 污染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 ; 实行集中供暖 ; 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 , 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 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 , 建立绿化隔离带 社会 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 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 合理布局城市道路 ; 公交优先 ; 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 , 增加就业岗位 方法指导 准确理解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城市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城市要消耗大量能源 , 并释放出大量热能 , 使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 , 往往形成热岛效应 , 进而形成城市环流 ; 城市产生的颗粒污染物 , 使水汽凝结核增多 , 城区的云量、雾量、降雨量都有所增加 ; 城市排放的各种污染气体 , 使一些城市多次发生严重大气污染 事件。 (2) 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建筑和设施的增加会使雨水下渗减少 , 地表径流量增加 , 地下径流减少 , 可能造成城市内涝 ; 城市化带来的耗水量增加 , 往往导致水源枯竭 , 供水紧张 , 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常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 城市化对水质的影响 , 主要是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其他影响 城市化过程还造成噪声、微波污染 , 以及交通紊乱、住房拥挤、供应紧张等一系列威胁人们安全宁静地工作和生活的环境问题。一般来说 , 城市规模越大 , 环境问题越 严重。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 素能专攻 强化地理技能 提高核心素养 【 判读方法 】 1. 城市化进程曲线图 , 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 判读要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 , 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 ,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 图甲反映了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早 , 水平高 , 近年来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 近年来出现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2. 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 ( 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 ) 变化曲线图 , 多以距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 , 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作为纵坐标 , 用多条曲线反映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图乙中①~④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 , 城市人口增加 , 城市规模扩大。 3. 图丙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 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判读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 , 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 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图中 A ~ C 的过程反映了地域城市化过程。 提升训练 (2017 · 山东临沂一模 ) 下图为某城市 1980 年、 1995 年和 2010 年东西方向及南北方向的人口密度 ( 单位 : 千人 / 平方千米 ) 剖面图。 据此回答 (1) ~ (2) 题 : (1) 能正确表示该城市发展方向的是 ( ) A. 向东向西 B. 向东向北 C. 向西向南 D. 向南向东 解题思路 : 该题组通过对城市化过程示意图的判读 , 考查城市发展方向及城市发展阶段两个问题的判读。第 (1) 题 , 城市发展方向判读 : 城市发展方向与人口密度变化方向一致。从图示看 , 人口密度大幅增加的方向是东部和北部。故城市向东、向北发展。 答案 : (1)B (2) 近 30 年图示地区 ( ) A.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B.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 近郊区人口持续增长 D. 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范围越来越大 【 深度链接 】 见“考点演练” T1 ~ 2,“ 课时冲关” T3 ~ 4 解题思路 : 第 (2) 题 , 城市化阶段判读 : 该地区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在 2010 年时稍有下降 , 但不明显 , 也就是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中心城区的范围基本没变 , 但近郊区人口密度增加较多 , 反映近郊区人口持续增长。 答案 : (2)C 考点演练 对点典题再练 巩固复习效果 考点一 城市化的特点与进程 (2014 · 四川卷 ,9 ~ 10) 如图是某城市 1990 年和 2010 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 , 回答 1 ~ 2 题 : 1. 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 ,2010 年较 1990 年增长最大的是 ( ) A.2 千米附近 B.4 千米附近 C.8 千米附近 D.10 千米附近 解析 : 1.D 第 1 题 , 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 , 由图示信息可知 , 在距市中心 6 千米以内 2010 年人口密度低于 1990 年人口密度 , 故 A 、 B 两个选项所在地人口数量为负增长 ;C 、 D 两个选项中 , 在距市中心 10 千米附近比 8 千米附近 ,2010 年人口密度与 1990 年人口密度的差值大 , 故在距市中心 10 千米附近 2010 年较 1990 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 2. 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 , 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 A. 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 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 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 : 2.D 第 2 题 , 根据图中信息 , 从 1990 年到 2010 年的二十年间 , 在距市中心 6 千米范围内的城区 , 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 , 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 , 人口密度增加 , 说明城市的一些功能区迁出城市中心区 , 故该市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 考点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4 · 全国 Ⅱ 卷 ,1 ~ 2)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 “ 握手楼 ” ( 下图 ) 。 据此回答 3 ~ 4 题 3. 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 ) A. 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 吸引市民周末度假 C. 增加自住房屋面积 D. 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4.“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 ) A. 居住人口减少 B. 城区房价昂贵 C. 人居环境恶化 D. 城区不再扩大 解析 : 3.D 4.B 第 3 题 , 材料显示 , “ 握手楼 ” 位于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的郊区 , 据图 “ 握手楼 ” 房屋高大密集 , 为住宅楼 , 但环境条件差 , 故难以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和市民周末度假 , 排除 A 、 B 两项 ; 楼房太多 , 自住造成浪费 ; 中心城市外来人口多 , 出租房屋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第 4 题 , “ 握手楼 ” 高大而稠密 , 这与地价高有关 ,B 项正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