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我国区域示意图(图中400mm、800mm为年等降水量线)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A.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 区域无大小之分 D. 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2. 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这说明( ) A.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 B. 区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功能 C.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 D. 区域之间无界线可言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区域为我国农业区,农业区受自然条件影响明显,区域的边界是不明确的,是一种过渡性边界,故A、D错;区域的形成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自然条件的不同使区域范围可大可小,并不是均匀划分,C错;按照特定性质划分的区域,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从而形成具有特定性质的区域,B对。 【2题详解】 草原牧区和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虽然不是同一区域,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但是它们都是地球环境的组成部分,地球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区域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区域,因此草原被破坏后、沙尘暴会影响到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使这些地区也遭受沙尘的影响,这说明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C对。 3.塔里木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 A. 流域内夏季降水丰富 B. 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 C.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 D. 夏季地下水补给丰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塔里木河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河湖稀少,因此水源补给不是主要来自降水和湖泊水;地下水水量小,不能成为主要的补给水源;西北内陆地区多高大山脉,山顶多终年积雪,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为塔里木河提供充足的补给水源,C对。 4.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 A.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B. 亚麻----棉花---桑蚕丝---剑麻 C. 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D. 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我国东部季风区随着热量自北向南变化,植被自北向南变化的规律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A错; B. 我国东部季风区随着热量自北向南变化,纤维作物自北向南变化的规律是亚麻----棉花---桑蚕丝---剑麻,B对; C. 我国东部季风区随着热量自北向南变化,粮食作物自北向南变化的规律是春小麦---玉米---冬小麦---水稻,C错; D. 我国东部季风区随着热量自北向南变化,作物熟制自北向南变化的规律是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D错。 图是沿“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5. 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 A. 甲地纬度低 B. 甲地距海近 C. 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 D. 甲地缺少地面植被覆盖 6. 甲地的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①复种指数高 ②小麦颗粒饱满 ③瓜果甜度高 ④水稻种植面积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5. C 6.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 【5题详解】 第二座亚欧大陆桥基本与纬线平行,甲、乙两地的纬度差异并不大,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乙地多的最关键原因是甲地距海远、降水少,而乙地距海近、云雨量多,削弱了部分太阳辐射。故选C项。 【6题详解】 由于甲地的太阳辐射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烈,生成的有机物质多,因此小麦颗粒饱满、瓜果甜度高。故选B项。 7.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 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 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 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 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西部地区地域面积广,自然条件较恶劣,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可加大当地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为保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的建设。D正确。 考点:西部大开发 8.为加强东部和中西部联合,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今后将把哪些工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 ①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 ②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 ③部分高耗能、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 ④技术密集型企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东部地区具有资金、技术的优势,但能源、原材料缺乏;而西部地区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但资金、技术缺乏,因此今后将可以把劳动密集型加工和高耗能、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C对。 9.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出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西藏应多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水能和沼气 B. 新疆应多开发太阳能、风能、石油、天然气 C. 四川盆地应多开发天然气、水能、太阳能 D. 江南地区应多开发水能、核能、风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出发,西藏应多开发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但是沼气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沼气的开发不利,A错; B. 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出发,新疆应多开发太阳能、风能、石油、天然气,B对; C. 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出发,四川盆地应多开发天然气、水能等,但是由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太阳能较贫乏,不利于太阳能开发,C错; D. 从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出发,江南地区应多开发水能、核能等,但是由于江南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地形比较封闭,风力较小,风能资源缺乏,不利于风能资源的开发,D错。 下图为“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 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对应曲线的是( ) A. c、b、a B. a、b、c C. b、c、a D. c、a、b 11. 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0. A 11. B 【解析】 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0题详解】 在工业化早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只有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才能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较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一部分劳动力从农业中解脱出来,大部分加入到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的工业中去,从事工业的劳动力增加幅度高于服务业的从业劳动力。当生产力达到饱和,人们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迅速增加。由此可见,农业的从业人员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工业的从业人员先增加后减少,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一直增加。故A正确。 【11题详解】 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从业人员所占比重较大,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因此农业从业人员下降很快,工业、服务业从业人员上升较快,故B正确。 【点睛】准确把握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构成。 山东省日照绿茶、五莲国光苹果、五莲板栗等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拥有地理标志商标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主要在于其拥有独特的 ( ) A. 科技优势 B. 文化优势 C. 劳动力优势 D. 地理环境优势 13. 关于地理标志产品往往产于特定区域。关于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有明确的边界 B. 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 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D. 其划分依据为综合指标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科技优势、劳动力优势一般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故A、C项错误;拥有独特的文化优势,是拥有地理标志商标的产品优于同类其他产品,故B项正确,D项错误。 【13题详解】 题干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区域的划分指标为产品的品质优劣,不是综合指标,故D项符合题意。 读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说明,北京市 ( ) A. 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 B. 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C. 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扩大 D. 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 15. 北京市区域人地关系正向____方向发展 ( ) A. 低水平协调 B. 初显不协调 C. 严重不协调 D. 高水平协调 【答案】14. D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图可知,北京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波动减少,A错误;第二产业呈现大幅度下降,因此第一、二比重差距不断减小,C错误;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图示说明北京市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正向高水平协调方向发展。故选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入外资企业,“中国制造”也由此走向世界。2013年12月12日,第14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举行,本届颁奖盛典的关键词之一是“转型升级”,即如何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中国制造”阶段,我国最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A. 市场 B. 交通 C. 技术 D. 劳动力 17. 目前,外资企业将制造环节放在中国,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①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②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③减轻环境污染,利于环境保护④增加就业机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中国制造阶段,我国最突出的优势是劳动力丰富,故答案选D项。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外资企业将制造环节放在中国能够加快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但同时也会使我国的环境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答案选C项。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毁林开荒 B. 开矿 C. 土质疏松 D. 风力大 19.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特征的气候类型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作用过程,风力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毁林开荒、开矿、土质疏松都会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D对。 19题详解】 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特征的气候特点是降水集中,多暴雨。图中③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在7、8月,C对。 20.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 A. 丁 B. 丙 C. 乙 D. 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重在考查学生判读地理图像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读图时应注意观察图中细节要素,如梯田、河流等。 【详解】山区地势起伏大,坡度大,河流搬运泥沙能力强,在山区发展耕作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图中丁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丙地修建了梯田,有效地减缓了坡度,利于保持水土;甲乙两地海拔高,但乙地处于陡坡上,甲地较为平坦,因此乙地土壤极易被水冲刷,水土流失最严重,最应退耕还林,故选C。 2009年2月1日正式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2. 关于该区域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解决我国南方人多地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B. 利用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从而改变该处的降水量,使河流的径流量没有季节变化,使居民免受洪涝灾害之苦 C. 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水面养鱼,低缓的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则发展经济林木 D. 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将该区域的农村全部转变为城市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相对于其他三地,乙地的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盖,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B正确。 【22题详解】 低山丘陵区特别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应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具体做法: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如果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南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水面养鱼、平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经济林木等。故C正确,A、B错误。D项中“全部转变为城市”错误。 【点睛】立体农业的记忆口诀“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23.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中、西线调水线路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B. 东线方案全部调水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C. 西线方案的调水线路与西气东输线路大致相同 D.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缺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东、中线调水线路有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线调水线路都不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A错; B. 东线方案调水线路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全部调水线路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B对; C. 西线方案的调水线路是在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而西气东输线路则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两者线路完全不相同,C错; D. 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缓解我国北方缺水的状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缺水的矛盾,D错。 24.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 ) 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 ②东线工程的工程难度小 ③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④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缺水最为严重 ⑤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大,北方受水地区可扩展到整个华北和西北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⑤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东线工程虽然经过平原地区,但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华北平原的海拔低,长江水不能通过人工渠道自流到华北平原,直达天津,①错; ②东线工程的工程经过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②对; ③东线工程抽取长江水,是在长江下游距入海口不远的江都,在这里抽取长江水,对减轻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的作用不大,③错; ④东线工程受水的黄、淮、海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缺水状况最为严重,④对; ⑤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取水,水量较大,北方受水地区主要是华北地区,而西北不能受益,⑤错; 故选②④,D对。 25.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88位,目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水资源全面短缺 ②水能资源极为贫乏 ③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④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目前我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是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③④正确;水资源并不是全面短缺,某些地区和某时段水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①错;我国的地形起伏大,水能资源非常丰富,②错;故A对。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6. 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 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C. 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 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27. 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A. 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 B. 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C. 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D. 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 【答案】26. B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A. 绿洲水源的形式形式多种多样,有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等,不仅仅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A错; B.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由于这里坡度较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往往多形成绿洲,B对; C. 绿洲地区土质比较疏松,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好,C错; D. 绿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这里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绿洲所处的地区为干旱地区,降水稀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需要水源灌溉,D错。 【27题详解】 A. 过渡开垦草原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A错; B. 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B对; C. 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导致绿洲地区植被减少,荒漠化加剧,C错; D. 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导致下游来水减少,绿洲萎缩,荒漠化加剧,D错。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8. 若A、B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①、②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A. ①为能源,②为技术 B. ①为资金,②为劳动力 C. ①为技术,②为资金 D. ①为信息,②为零部件 29. 若②为有色金属冶炼厂,其转移对A、B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 B地就业机会增多 B. 加快A地工业化进程 C. 促进B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D. 带动A地技术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 【答案】28. A 29. B 【解析】 试题分析: 【28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西部内陆,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缺少资金和技术,信息闭塞,但是能源资源丰富。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生产力水平高,资金充足、技术水平高,信息发达,但是能源资源短缺。所以两地之间的产业要素流向只能是黄土高原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能源,长三角为黄土高原地区提供技术、资金。所以A对。B、C、D错。 【29题详解】 A地经济水平低,工业落后。若②为有色金属冶炼厂,迁入A地会导致B地就业机会减少。A错。会使A地的工业占比重增大,工业化进程加快,B对。第二产业迁移出去,促进B地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C错。有色金属冶炼厂为动力指向型,不会带动A地技术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D错。 【考点定位】区域开放性特点,产业转移的影响。 【知识拓展】产业转移 区域产业转移结构调整一般规律: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 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地区)。 (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转入区影响: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难以避免有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 对转出地区的影响:缓解土地压力、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为产业的升级提供发展的空间,增加失业率。加强了两个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0.湿地与森林、海洋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 A. 开垦湿地,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 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 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开垦湿地,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虽然可以增加粮食产量,暂时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但是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A对; B. 停止挖沙,对河道得到保护,河床可以稳定;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可以增加水域面积,保护湿地,B错; C.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C错; D. 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可以增加湿地面积,保护湿地,D错。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0分) 31.图Ⅰ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Ⅱ是图Ⅰ中甲处的气候资料示意图。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Ⅰ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图Ⅰ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 (2)图Ⅰ中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 【答案】(1) “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 自然原因: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 人为原因: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②能源短缺,乱砍滥伐。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 (3)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解析】 【详解】(1)“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从地形(坡度大)、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从破坏植被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方面分析。 (2)分析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主要考虑对当地的农业、交通和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对河流下游地区洪涝、航运的影响。 (3)图示区域的资源主要有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在开发利用这里的资源时,要保护本区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 【点睛】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 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整治模式: 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 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 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 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3)治理措施和经验 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 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 “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3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a、b两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将桑蚕、甘蔗、果树和花卉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随着社会 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逐渐减少,果基鱼塘、花基鱼塘不断增多,其最 主要的原因是( ) A.气候条件变化 B.农业科技发展 C.交通条件改善 D.市场需求变化 (3)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是 。 (4)填写下表,说明应从哪些方面比较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差异 (只需列出比较的要素)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5)能源问题是制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缓解这两个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1)b (2)D (3)工业化 (4)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任选两个)人口、交通、农业、工业、城市(任选两个) (5)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发展核电、节约利用、提高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 【分析】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存在明显的差异。 【详解】(1)读图可知,图示a、b两地中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b。 (2)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将桑蚕、甘蔗、果树和花卉的生产与养鱼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市场经济发达,土地的集约化程度高,由于这里的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产值较低,面积逐渐减少,而果基鱼塘、花基鱼塘产值较高,面积不断增多,故D对。 (3)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些都得益于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因此推进两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是工业化。 (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气候,河流水文特征,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差异导致人口、交通、农业、工业、城市的不同。 (5)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但是能源资源缺乏,能源问题是制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缓解这两个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有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发展核电、节约利用、提高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 33.图甲和图乙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A、B、C分别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地带,图乙中与此对应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从图_______中可知,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________。 (3)两图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________________的不平衡。 【答案】 (1). 西部 (2). 中部 (3). 东部 (4). ② (5). ③ (6). ① (7). 乙 (8). ① (9). ② (10). 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 【分析】 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可以从三大产业的比例分析,第一产业比例越高,第二、三产业比例越低,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越低,反之则越高。 【详解】(1)读图可知,图甲中A的人口最少,GDP数值最小,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最小,B的人口较多,GDP数值较大,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较大,C的人口最多,GDP数值最大,出口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最大,因此A、B、C分别代表的是西部、中部、东部经济地带,图乙中的①②③相比较,①经济地带在三个经济地带中,第三产业比例是最大的,第一产业比例是最小的,因此①为东部经济地带;②经济地带在三个经济地带中,第三产业比例是最小的,第一产业比例是最大的,因此②为西部经济地带;③则为中部经济地带。 (2)读图乙可知,①经济地带第一产业比例最低,第三产业比例最高,因此①的城市化水平最高,②经济地带第二、三产业比例最低,第一产业的比例最高,因此②的工业化程度最低。 (3)读图可知,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数据、产业构成差异很大,反应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 34. 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下图“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_______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_______工程和_______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_______工程。 (2)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共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_______;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 (3)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__、_______,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 【答案】 (1). 南水北调 (2). 西气东输 (3). 西电东送 (4). 青藏铁路 (5). 水资源南部多,北部少 (6).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供不应求 (7).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 (8). 西气东输 (9). 西电东送 (10).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 【分析】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水平存在巨大差异,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为了缓解能源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促进西部大开发,我国实施了四大工程。 【详解】(1)读图可知,我国四大工程的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青藏铁路工程。 (2 )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因此实施南水北调;由于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供不应求,供需的东西差异很大,因此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显著,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 (3)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是其周边地区能源资源缺乏,因此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它们能够有效地缓解上海的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上海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上海的环境保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