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环境与发展第30讲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教学案
★第 30 讲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 选修Ⅰ -3) 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1.自然界的碳循环 (1) 定义: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 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 过程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 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 有些生物 在地壳运动中被掩埋而形成化石燃料。 ②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大气中。 2.温室效应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 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3.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失衡;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威胁人类健康。 4.国际减排合作 (1) 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共同性。 (2) 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 区、 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 陆地水体或者海域, 依法划出一定面积 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1) 核心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 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2) 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 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 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 务。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1.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 含义:当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 就会造成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 形式:①通过空气和水的流动,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②一些 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 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 达国家或地区。 ③发达国家通过投资等方式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 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 区域之外。 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 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 并形 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需要世界各国站在全球的角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四、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1.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1) 基本国策:环境保护。 (2) 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1) 环保措施: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 (2)2018 年国家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 (3) 成效: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 明显好转。 微点 1 在人类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前,自然界的碳循环相当稳定,并维持着 动态平衡。 微点 2 由于人类对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植物对大气中 CO2 吸收和贮存减少,同 时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环境中排放大量 CO2,破坏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碳平衡,增 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微点 3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 CO2 主要是由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到目前为止,发达国 家仍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 并且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方式进行碳转移, 因此发达 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微点 4 生物多样性常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次。 微点 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三江源 地区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 微点 6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有两类,一类是基于自然因素发生的污染转移,例如大气、 海洋污染的转移; 另一类是人为原因导致的污染物跨境转移, 主要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 转移污染物为主。 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 (2018·高考天津卷 )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 发展低碳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 1~2 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 ( 下图 ) 及产生的影响。 1.对图中所示地区 1936- 2015 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 A.沿海地区的海拔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1.D 2.D 1.全球气候变化及原因分析 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 变化的显著特点,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 上升 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农业 生产 有利影响: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 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主要分 布在低纬度地区 水循环 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 频次和强度增加, 以及地表径流变化,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 盾 3.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2020·青岛模拟 ) 有气象专家研究表明, 气温升高会导致风速减小。 下图为近几十年我 国东部某地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1~3 题。 1.图中能正确表明专家观点的时段是 ( ) A.1962-1963 年 B.1970-1971 年 C.1989-1990 年 D.2005-2006 年 2.2014-2017 年,该地 ( ) A.最高风速在 2.0 m/s 以下 B.最低温度在 12 ℃以上 C.平均风速有所上升 D.连续出现冷冬现象 3.该地部分年份气温升高会导致风速减小,主要是由于 ( ) A.地区之间温差变小 B.雾霾天气增多 C.大气逆辐射作用减弱 D.地表植被增多 解析: 第 1 题,首先明确专家观点为“气温升高会导致风速减小”; 再结合图示信息分 析即可得出答案。第 2 题,图示 2014-2017 年时段内,平均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平均风速 呈上升趋势,则 C正确、 D错误;注意图示信息是平均气温和平均风速,不能等同于最高或 最低值, 则 A、B两项错误。 第 3 题,风速大小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 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 ) 影响, 而气压差又受温差影响, 则气温升高、 风速减小的原因可能是气温升高,使地区之间 的温差变小,从而使气压差变小。 答案: 1.D 2.C 3.A 生态保护 1.(2 019·高考全国卷Ⅲ )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 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 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 究其原因主要有: 灌 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 ( 洗) ;夏季时去掉棚 膜,利用雨水淋溶 (洗) ;客土置换。 2.(2019·高考全国卷Ⅱ ) 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20 世纪五 六十年代,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 并在其上 兴建了高架道路。 2003 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 生态公园; 建设独立排污系统, 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 兴建各具特色的 横跨河道的桥梁。 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恢复自然河道, 恢复水生态环境; 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 善; 恢复自然河道, 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 能有效吸附灰尘, 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1.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 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 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 草地退化的原因与危害 原 因 自然 原因 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 繁发生;虫害与鼠害严重等 人为 原因 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乱采滥挖;捕杀野生动物等 危害 牧场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原生态恶化;土地沙化和盐渍化;草原 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2) 草地退化的防治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3.湿地的主要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 (1) 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2) 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 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 具体如下图所示: (3) 保护湿地 签署《湿地公约》,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 的恢复和重建。 4.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 种 灭 绝 原 因 自然 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所以物种灭绝是一 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人为 原因 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森林破坏、湿地萎缩、草场退化 等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 加速了物种灭绝速度,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 人为原因 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把某些濒危物种迁 出原地,迁入适当的环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建 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保护遗传资源; 国家颁布生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5.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它们的分布、 成因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 具 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 问题 主要分 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防治措施 森林 破坏 东北、 西南、 华南 滥垦、滥伐,超 出了森林抚育更 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封山育林、计划 砍伐、 采育结合、 退耕还林、改变 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 退化 内蒙古、 青海、宁 夏、新疆 过度放牧、垦殖 气候干旱, 降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育 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 萎缩 三江 平原, 湖滨、 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 ( 海) 造田、引水 灌溉以及河流的 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满 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 护区、 停止围垦、 退田还湖、退田 还湿 生物 多样 性锐 减 林区、草 原、近海 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 集、环境污染和 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有发生、发 育和消亡的过程 扩大自然保护 区、建立生态走 廊、采育结合、 合理放牧、实行 禁渔期制度 土壤 黄土高原、 人口稠密, 降水季节 退耕还林、 侵蚀 ( 水土 流失 ) 东南丘陵 过垦严重 变化大且 多暴雨 植树种草、 改坡为梯 土地 荒漠 化 西北、 华北半 干旱区 过牧严重 降水少、气 候干旱、蒸 发旺盛 解决当地群众生 活用能问题,严 禁乱砍滥伐 风滚草是植物中的“流浪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状, 随风滚动 (左图 ) 。在风滚草找到合适环境后, 重新扎根, 发出新芽。 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 建筑等阻拦堆积 ( 右图 ) ,对生活、生产和生态产生广泛影响。据此完成 1~3 题。 1.风滚草的主要习性为 ( ) A.耐寒 B.耐旱 C.耐风 D.耐渍 2.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 A.旱灾 B.水源 C.大风 D.障碍物 3.风滚草的滚动传播可能会导致 ( ) A.环境污染 B.土地退化 C.生物入侵 D.生物多样性增多 解析:第 1 题,据材料可知,风滚草当干旱来临时,其根部从土层中收起,植株形成团 状,随风滚动, 说明风滚草能适应干旱的环境,应为戈壁中的一种常见的植物,主要习性为 耐旱。 故选 B。第 2 题,据材料可知, 其随风滚动, 说明导致风滚草移动的主要因素是大风。 故选 C。第 3 题,据材料可知,移动中的风滚草受栅栏、建筑等阻挡堆积,而风滚草是最有 效的种子传播工具。 根据材料可知风往哪吹, 它们就往哪跑。 有些害虫会搭便车, 和风滚草 一起来到新的地方危害当地,导致生物入侵,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故选 C。 答案: 1.B 2.C 3.C 环境污染 (2019·高考全国卷Ⅰ )19 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 严重影响了水质。 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 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 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下图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 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 河湖水质得以改善; 伊利 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 区; 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 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 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 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 1.固体废弃物污染 (1)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对大气环 境的危害 细微颗粒随风飘逸,造成大气污染;垃圾分解, 释放有害气体; 垃圾填埋处理中逸出沼气; 焚烧 法处理时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对水环境 的危害 垃圾倾倒污染水体, 危害水生生物生存, 缩减水 面有效面积, 降低排洪、 灌溉能力; 露天堆放和 简单填埋,渗滤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对土壤环 境的危害 风化、淋溶、径流侵蚀, 破坏土壤生态环境; 有 害成分通过土壤在动植物体内蓄积, 最终危及人 体健康 其他危害 占用耕地, 加剧耕地短缺; 影响环境卫生, 传播 疾病;有害废弃物危害人类健康 (2) 垃圾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 优点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 处理量大, 技术要求不 高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 造成污染的 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 可将病原菌杀 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 露天堆 放易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 消 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 10%的灰 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 大气污染 严重 2. 水体污染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根据污染物的差异,可把水体污染分成不同的类型,具体对比分析如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含义 因氮、磷等营养元素 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 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 ( 汞、镉、 铅、铬等 ) 进入水体, 经动植物生物链逐渐 积累,对人畜造成伤 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 工和运输过程中,大 量石油流失到海洋 中,造成范围极广的 污染现象 污 染 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 含的氮、磷等营养物 质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含 重金属的污水和固体 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 污水 近海石油泄漏 续 表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 ( 水华 ) ”,又称“藻 花”;海洋水体称为 “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 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 油块 危害 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 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 放大,最终危害人类身 体健康 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 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 海洋底栖动物;石油氧 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 解氧 案例 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 日本的水俣病 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 件 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 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 类型 成因 危害 酸雨 燃烧煤、 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 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 危害生物; 土壤酸化, 危害农作物、 森林; 腐蚀建筑物和 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 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 合物等, 受太阳紫外线作用, 产生 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烟雾积聚不散, 造成大气污染, 危 害人体健康 温室 效应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 等温室气体, 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的能力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生态系统改变,自然灾害加剧等 可吸入 颗粒物 降水量少, 植被覆盖率低, 土地荒 漠化加剧; 燃煤烟尘、 建筑工地多、 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 不达标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 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 碍,危害人体健康, 如传染病、 “尘 肺病” 、恶性病变等 (2)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兰巴托是世界上冬季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冬季寒冷漫长, 供暖期长。 据统计, 乌兰巴托市半数以上居民冬季主要靠烧煤甚至塑料和橡胶胎来取暖。 乌兰巴托市每 年要从韩国和日本进口大量几乎报废的二手车, 这些二手车尾气排放量严重超标。 乌兰巴托 市周边有山,市内基本无风。 材料二 下图示意乌兰巴托市冬季某一天的大气污染情况。 (1) 分析乌兰巴托城市空气质量的地区差异,并指出该市主要污染物来源。 (2) 分析该市空气质量差的原因。 (3) 请你结合该市实际情况,提出防治大气污染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1) 读图可知,该市北部污染明显大于南部。据材料分析可知,该市污染源主要 有燃煤、焚烧垃圾和尾气排放。 (2) 从污染源、地形和气候三方面分析空气质量差的原因。 (3) 从控制污染源 ( 集中供暖、尾气达标排放 ) 、立法和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措施。 答案: (1) 该市北部污染明显大于南部。 主要污染物来源:燃烧煤炭、汽车尾气、焚烧垃圾。 (2) 地处谷地 ( 盆地 ) ,空气流通不畅;冬季寒冷干燥;人口集中,经济落后,居民冬季 取暖主要用煤炭;多二手车且二手车尾气不能达标排放等。 (3) 集中供暖,控制二手车进口,严管车辆尾气达标排放;植树种草,改善生态;加强 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加快行政立法和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选择题 机械防沙措施特别适用于无灌溉条件的流动沙丘地区,在工程防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械防沙的材料可分为 3 类:传统生物质材料 ( 作物秸秆为主 ) 、矿物质材料 ( 黏土和砾石为 主 ) 和新型材料 ( 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或以农作物经发酵生成的产品为原料 ) 。草方格 (下左 图 ) 是常用的传统防沙材料,尼龙网沙障 ( 下右图 ) 是一种新型的防护材料。据此完成 1~3 题。 1.相对于生物措施, 机械防沙措施在流动沙丘地区得到更广泛应用的主要优势是 ( ) A.对环境污染小 B.环境适应性强 C.需要劳动量小 D.治理成本低 2.机械防沙的原理是 ( ) A.增加降水 B.削减风力 C.提高地下水位 D.增强光合作用 3.相对于草方格沙障,尼龙网沙障的优势主要是 ( ) A.地形起伏适应性好 B.短期救急防护效果好 C.截留水分效果突出 D.材料易降解 解析:第 1 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机械防沙措施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无需灌溉水源, 与生物措施相比,机械防沙环境适应能力强, B 选项正确;与生物措施相比,机械防沙用到 矿物质材料、 石油化工原料、 尼龙网等, 环境污染更大, 成本更高, 投入劳动力更多, A、C、 D选项错误。故选 B。第 2 题,根据图文材料分析,机械防沙主要适用于流动沙丘,运用草 方格、尼龙网削减风力,固定沙丘, B选项正确;与机械防沙相比,生物措施原理是通过植 树造林,恢复植被,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 A 选项错误;机械防沙措施主要是对地表沙 丘固定, 对地下水位影响小, C选项错误; 机械防沙措施适用于无灌溉条件地区, 植被缺乏, 主要运用工程措施,其原理与增强光合作用无关, D选项错误。故选 B。第 3 题,尼龙网沙 障受自然条件限制小、建设时间短、见效快;草方格沙障受自然条件限制大、建设时间长、 见效慢,尼龙网沙障更适用于短期救急防护, B 选项正确;尼龙网沙障要求地形起伏小,草 方格沙障地形适应性强,尼龙网沙障地形适应性差, A选项错误;尼龙网沙障材料为工业产 品,不易降解,草方格沙障材料为草类生物,利于涵养水分,水分易截流, C、D选项错误。 故选 B。 答案: 1.B 2.B 3.B 下图为中国贫困县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4~ 5 题。 4.有关贫困县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 ①分布在地势的阶梯处 ②东南多,西北少 ③多分布在山区、高原 ④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图中有关甲、乙、丙三个区域贫困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三地交通欠发达 ②甲地贫困人口数量大 ③乙地生态环境脆弱 ④丙地地表崎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 4 题,直接观察图中贫困县的分布特点, 贫困县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② 错、④对;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可知贫困县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山区,①错、③对。故 本题选择 A。第 5 题,根据图示,甲区域属于青藏高原,但人口密度小,故贫困人口数量并 不多,②错;丙区域属于云贵高原、乙区域属于黄土高原,三个区域生态环境都较脆弱,交 通都比较闭塞,云贵高原因岩溶地貌发育而地表崎岖。①③④正确,故本题选择 C。 答案: 4.A 5.C 清代初期,洞庭湖面积约 6 000 km2 ,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到 20 世纪末,面积仅剩下 2 625 km 2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下图示意洞庭湖水 系变迁。读图,完成 6~ 8 题。 6.洞庭湖湿地重要的生态价值主要表现在 ( ) ①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②维持生物多样性 ③调蓄洪水,减轻旱灾 ④发展水上运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从清代初期到 20 世纪末,洞庭湖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围湖造田 ②季风降水不稳定 ③长江入湖水量骤减 ④入湖泥沙淤积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8.下列人类活动方式中,有利于改善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的是 ( ) A.上游滥砍滥伐森林 B.湖区工业排污 C.冬季开展渔业捕捞 D.退耕还湖还湿 解析: 第 6 题,题中各选项均为洞庭湖的重要价值, 但题目要求指出洞庭湖的“生态价 值”, 选项①④属于洞庭湖的经济价值, 选项②③属于生态价值, 因此选项 C符合题意。第 7 题,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长江和洞庭湖各支流带来大量泥沙淤积以及围湖造田, ①④正确, 选项 B 符合题意。 季风降水不稳定只会导致湖面发生周期性地季节变化和年际变 化;长江入湖水量骤减不符合实际状况,因此选项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 B。第 8 题,上游 破坏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入湖泥沙增多,淤积加重,洞庭湖面积萎缩,排除选项 A。 湖区工业排污,影响湖水水质,破坏生态,排除选项 B。冬季开展渔业捕捞,破坏湖泊生物 多样性,排除选项 C。退耕还湖还湿,增加湖泊面积,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选项 D符合题 意。 答案: 6.C 7.B 8.D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 9~11 题。 9.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草地退化 B.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围湖造田 10.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 A.合理放牧 B.退耕还湿 C.禁止樵采 D.合理用水 11.监测乙处荒漠化范围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解析:第 9 题,甲地为宁夏平原,因贺兰山对风沙的阻挡、黄河水源滋润等,草原退化 不是当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排除选项 A。宁夏平原降水少、 夏半年蒸发强, 地势平坦, 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偏高,容易出现次生盐渍化, 因此选项 B 符合题意。平原地形,径流流 速较慢,水土流失不严重,排除选项 C。当地大型湖泊较少,围湖造田现象不是当地突出的 生态环境问题,排除选项 D。第 10 题,从上题判断可知,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次生 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因此选项 D符合题意。 合理放牧、 退耕 还湿、禁止樵采等措施与次生盐渍化治理关系不大,因此排除选项 A、B、C。第 11 题,荒 漠化地区与非荒漠化地区因植被覆盖度不同, 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不同, 可以通过遥感技术 (RS) 进行监测,因此选项 A 符合题意。 答案: 9.B 10.D 11.A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人类生态环境,现在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回答 12~13 题。 1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D.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13.为了减轻温室效应,你认为下列措施在我国可行的有 ( ) ①限制和压缩重工业的发展,减少能源消耗 ②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费构成 ③大力建设林业生态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④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 12 题,全球气候变暖主要的人为原因是森林的破坏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排放大 量温室气体, 主要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和甲烷, 故 C正确; 臭氧层破坏使到达地球的紫外 线增加,和全球气候变暖关系不大, 故 A 错误;酸雨是大量酸性气体排放导致的, 常见的酸 性气体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酸雨和全球气候变暖无关, 故 B 错误; 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会引发酸雨危害,酸雨和温室效应无关,故 D 错误;所以该题选 C。第 13 题,全球气候变 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森林的破坏和化石燃料的使用, 可以压缩重工业发展的比例, 从而减少 污染气体的排放,但是不能限制其发展, 故①错误;加快发展水电和核电建设,改善能源消 费构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②正确; 提高森林覆盖率 能够吸收更多温室气体, 故③正确; 调整工业布局,将高能耗工业转移到西部地区发展,对 我国整体而言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反而会加大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故④错误, 所 以该题选 B。 答案: 12.C 13.B “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是依据山体高度不同因地制宜布置等高环形种植带, 我国许多 地区都发展了“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据此完成 14~15 题。 14.依据“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 山下水稻鱼 跃,田埂种桑放哨”,下列地区中最适宜的是 ( ) A.重庆 B.青海 C.上海 D.海南 15.河北丘陵山区发展“围山转”模式布局合理的是 ( ) A.山坡种茶种药 B.山坡竹林缠腰 C.山下养鱼放牧 D.山下瓜果梨桃 解析:第 14 题,由材料中的“竹”“桑”可推断 A正确。青海海拔高,气温低,不适 合竹、桑的生长; 上海位于平原地区, 不会形成“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 海南为热带地区, 而竹子主要生长在亚热带,故排除 B、 C、D。第 15 题,河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梨桃为温 带水果, D正确。 茶、 竹主要生长在亚热带, A、B 错误。 河北为旱作农耕区, 且水资源不足, 故 C错误。 答案: 14.A 15.D 随着我国进口“洋垃圾”禁令的全面实施, 浙江某纸业公司拟在马来西亚的雪兰莪州投 资建设 80 万吨废纸浆板及 60 万吨包装原纸生产基地的项目,总投资为 20.508 9 亿元人民 币。该项目一期主要以进口美国废纸为原料, 生产制成的浆板,将全部出口至中国,用于满 足公司自身生产所需, 同时可进行部分销售。 下图为雪兰莪州位置及交通示意图, 结合图文 信息回答 16~17 题。 16. 推测该纸业公司选址在雪兰莪州的主要原因是 ( ) A.劳动力素质高 B.原料丰富 C.市场需求量大 D.交通便利 17.通过进行海外投资可能为该公司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 A.响应了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 B.降低生产投资成本 C.解决了进口原料采购的困境 D.扩大就业 解析:第 16 题,因为生产所需的原料是从美国进口的废纸,产品又是销往中国,对交 通有着非常大的需求, 附近的巴生港为马来西亚最大港口, 位于世界最重要的海洋贸易航线 上,所以 D正确。第 17 题,从材料中可知生产的主要原料为美国废纸, 产品全部出口中国, 可知由于我国对进口“洋垃圾”禁令的实施, 该公司生产原料采购严重受到影响。 通过海外 投资可以避开我国的进口禁废令, 材料中所说进口纸浆用于满足公司自身生产所需, 同时可 进行部分销售, 说明可解决公司进口原料采购的困境以及扩大公司的生产规模, 获得更高经 济利润。 答案: 16.D 17.C 2022 年冬奥会将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行,据报道,为满足冬奥会需求, 延庆小海坨山区将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临时场地设施。 小海坨坐落于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境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 其中大花杓兰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数量不多,且 因花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倍遭采摘、盗挖, 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 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动植物生存环境。据此完成 18~20 题。 18.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这是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的体现 ( ) A.森林资源匮乏 B.草场退化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9.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大花杓兰生长的环境破坏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退化 ④人类高强度的采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近年来, 国际奥组委越来越强调奥运会筹办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下列行为和认识 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增大温室气体排放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解析:第 18 题,大花杓兰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是因其数量不多,种群逐年减小, 这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体现,故 D正确。第 19 题,材料“数量不多,且因花大、具有极高 的观赏价值而倍遭采摘、 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 坏动植物生存环境”说明大花杓兰种群数量极少与人类高强度的采挖、生长的环境破坏有 关,故 D正确。第 20 题,“竭泽而渔,焚薮而田”会导致明年无鱼、无兽的现象,明显是破 坏了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A 错误;退耕还林,合理放牧有利于森林和草场的恢复,从而保护 生态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B 正确;增大温室气体排放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不符合 可持续发展理念, C错误;倡导高消费,会造成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D错误。 故选 B。 答案: 18.D 19.D 20.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