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02-透过几道“天气气候”类难题学习如何从地理题中学习逻辑11-15
微信公众号:羊知道 旸知教育高考情报所·地理专题 透过几道“天气气候”类难题学习如何从地理题中学习逻辑 苏静颖 2019 年 11 月 15 日 上次的天气与气候侧重于补充一些小知识,这次的题目筛选主要是为了训练大家的逻辑——地理做题 思维和题目反思思维。这样的思维可以运用于任何自然地理题目哦。 一、 选择题: “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 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珠穆朗玛峰 7500 米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 米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 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旗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旗云”多在( )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 C.晴朗白天出现 D.晴朗夜间出现 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 ) A.山谷风 B.华北季风 C.湖陆风 D.盛行西风 【答案】CD 【分析】 1.晴朗白天,碎石坡面升温较快,热空气沿着坡面上升,大约上升到峰顶的高度开始凝结成云,当云 高出峰顶时,受到强烈的西风影响,于是“旗云”飘扬在峰顶,C 正确;阴雨天、日出前后以及晴朗的夜间 由于气温较低,热空气不会沿着坡面上升,因此不会形成“旗云”,ABD 错误。思维方式总结——1.将“旗 云”进行语文式拆解:首先得有云,其次得有往一边倒的风;2.分析云从哪里来,分析风从哪里来——基本 微信公众号:羊知道 常识告诉我们云从水蒸气来,水蒸气由蒸发而来,风由“图例”中来;3.进一步分析蒸发何来——思考出题 人为什么特意划出碎石圈和冰雪圈,再联系一些比热容的常识等等。当我们不会做题、去看解析的时候,学 习解析背后的分析思路是极其重要的。自然地理难题大多都是这样,一步步翻译题目、一步步把原题转化 为更通俗易懂的知识,跟数学翻译题目有异曲同工之妙。 2.“旗云”与山谷风、华北季风以及湖陆风成因相似,都与热力性质有关,ABC 错;盛行西风是由于动 力原因形成,与热力原因关系不大,故选 D。 2018 年 1 月 7 日艾因塞弗拉镇迎来了 38 年来第三场雪(前两次降雪分别在 2016 年和 2017 年)。气象局 解释,本次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图为艾因塞弗拉镇周边地形分布示意 图。气象专家认为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与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16 年以前,有利艾因塞弗拉镇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是其 () A.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 B.地处迎风坡 C.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D.地势较高,气温较低 4.2016 年前冬季,艾因塞弗拉镇受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 (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背风坡,有焚风效应 C.北部的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 D.周围的高山阻挡了冷空气的到达 5.下列对艾因塞弗拉镇近三年出现降雪的成因分析中,最可信的是 ( ) A.极端天气增多,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地区海水温度降低,寒流增强 B.全球变暖,海冰大量融化致使北极海水盐度降低、海面上升,空气变冷 C.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湿度增加,气温降低 D.全球变暖,海冰融化吸热增多,致使中高纬地区气温降低、冷空气强盛 微信公众号:羊知道 【答案】BCD 【分析】 3.由图可知,艾因塞弗拉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的北坡,海拔近 1000 米,北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 再仔细审题,该题设问为“2016 年以前,冬季形成降雨”的条件。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 该地地势高,正好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较多,B 对;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边缘,气候应干旱,和题目 不符,A 错;该地濒临地中海,不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C 错;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形成降雨,D 错。 故选 B。 4.本题要抓住“2016 年以前冬季”来分析。冬季,该小镇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A 错;冬季,该地位于西风的迎风坡,B 错;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到达该地之前,先经过地中海,冬季时海洋温 度高于陆地,所以地中海对冷空气有增温作用,C 对;由图可知,该地的西南部、南部有高山存在,北侧是 地中海,不是四面环山,D 错,故选 C。因为此题是选择题,可以结合选项排除。但如果是大题呢?要注意 结合地理的图内有很多信息值得解读,比如说,这里为什么出现一个地中海?有什么用?多学会这样反问 自己。大家在做到类似这样正面分析困难的题目,不妨也积累一下分析思路,万一大题考了呢? 5.由材料可知,冬季该镇连续三年出现降雪是由于欧洲的高气压令冷空气向南扩展至北非所致,与北 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有关。全球气候变暖,使冬季气温升高,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快。海冰融化吸收大量热 能,使地面温度降低,近地面气压升高,使来自欧洲的冷空气可南下到北非形成降雪,故 D 对;极端天气有 冷有热,天气变冷时海冰不会融化,A 错;冬季海平面上升会使气温升高,气压变低,使冷空气南下距离近, 对北非影响小,B 错;北大西洋暖流增强,海冰大量融化致使高纬地区气温增高,湿度增加,气压降低,使 冷空气南下距离近,对北非影响小,C 错。故本题选 D。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大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 叶等特点,石灰岩层遍布全岛,但溶洞数量极少。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此推断,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干燥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温暖湿润 微信公众号:羊知道 7.推测当地溶洞数量较少的根本原因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B.当地受到东南信风带的控制,气候干旱 C.受离岸风影响降水较少 D.石灰岩岩层较薄,不利于溶洞发育 8.该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最适宜捕鱼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9.一架飞机以 660km/小时,从索科特拉岛飞往温哥华岛上某市(123°W,49°N),最短飞行时间约 为 A.10 小时 B.15 小时 C.18 小时 D.20 小时 【答案】A C B D 【分析】 6.分析资料可知,岛上大多植物的特点都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反映了 该岛气候干旱的特征;该岛所处纬度较低,全年高温。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也要积累一下这个地形区 哦,看到这里快去翻翻地图册! 7.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分析资料可知,石灰岩层遍布全岛,但因气候干燥,无法形成溶 洞。故 D 错误;该岛纬度较低,不会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 A 错误;该岛在北半球冬半年受东北 信风控制,本来就是气候干燥。夏半年来自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影响 该岛,由于西南风是从索马里半岛吹来的离岸风,降水稀少,这才是该岛气候干燥的根本原因。故本题正 确答案是 C。溶洞是流水侵蚀结果,万一之前不知道咋办?联系地理课上出现的喀斯特地貌——湿润、多 溶洞。学会知识迁移在做地理题目过程中很重要。 8.根据上题分析,该岛夏季盛行离岸风,带走表层海水,深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将海底盐 类物质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殖,给鱼类带来大量饵料,渔业资源丰富(大题经典逻辑啊,层层推导,快 积累),所以最适宜捕鱼的季节是夏季。故本题正确答案是 B。 9.该岛的经度约为 54°E,温哥华岛上某市(123°W,49°N)的经度之和接近 180 度,非常接近在 同一条经线上,所以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即可根据经线上的纬度差进行近似计算。在同一条经线上,两地 的纬度相差约 120°。根据飞行速度每小时 660km,约纬度 6°,故飞行时间约为 20 小时,本题正确答案 是 D。 微信公众号:羊知道 埃尔埃希多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小于 300 mm,土壤贫瘠。当地农业科技人员对土壤进行“三明 治”式的改良,很好地改善了作物生长的水肥条件。随着滴灌技术和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埃尔埃希多地 区已由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据此及埃尔埃希多地区图。 完成下列各题。 10.埃尔埃希多地区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除了夏季受副高控制外,还有( ) A.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B.冬季受西部山地阻挡,位于西风背风坡 C.深居内陆且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D.受沿岸寒流影响,减湿作用显著 11.埃尔埃希多地区对土壤进行“三明治”式的改良的合理措施是( ) A.表层为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黏土 B.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为沙土 C.表层为有机肥,中间层为黏土,下层为沙土 D.表层为黏土,中间层为沙土,下层为有机肥 12.埃尔埃希多地区普及日光温室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室内温度,抵御严寒霜冻 B.改善日照条件,促进光合作用 C.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减轻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答案】B A C 【分析】 10.该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冬季受西部山地的阻挡, 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少,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小,因而全年降水量小。(经典大题答题术语 哦) 11.表层为沙土,透水性好,土壤中氧气充足;中间层为有机肥,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水肥;下层为 黏土是为了防止水肥下渗,保证土壤水分充足。积累:土壤表层一般要疏松保证氧气供应(联想——为什 微信公众号:羊知道 么要经常翻土?为什么往地理放蚯蚓?);中层要有养料;底层要有一层保护防止水肥下渗(植物的根系 在的部分其实就是在土壤的表层到中层啦)。以及,这也是经典答题术语哦。 12.埃尔埃希多地区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无严寒霜冻灾害,故 A 错误;日光温室能改善室内气温, 不能改变光照条件,故 B 错误(不要被“日光”这个词误导呀,日光只是修饰温室,是温室形式的一种。); 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故 C 正确;温室内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旺 盛,有机质含量会降低,不能保持土壤肥力,故 D 错误。 二、 综合题 1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多 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 11—12 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下。 材料二 博斯腾湖区域图(图甲)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图乙)。 (1)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出现在冬季,分析其原因。 (2)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 【答案】(1)原因: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 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反射率大,获得太阳辐射量较小。答题逻辑积累:外部干扰因素(受冬 季风干扰)——内因(热力性质差异、太阳辐射)。 (2)夏季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 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答题思 维:把题目翻译成人话——夏季和冬季在各种性质(围绕湖陆风出现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思考)的差异。 微信公众号:羊知道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年 4 月 6 日 17 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 分布区。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1)此季节丙地农民在播种时,常常采用地膜覆盖措施,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的作用。 (2) 描述乙地的天气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比较图中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说明原因。 【答案】(1)丙地为我国的华北地区,此季节为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 蒸发;春季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且华北平原易遭受寒潮侵袭,形成低温天气,地膜覆盖可起到保温 作用,使农作物生长免受低温影响。高考选择题考过,难题。记住地膜的作用。 (2)乙地天气状况:大风、降温,沙尘漫天(天气的几个答题维度,你还记得多少?)。原因:经历冷 锋过境,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此时为该地的春季,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 富,而冷锋锋前暖气团比较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积累下逻辑);偏 西风风力强劲,形成沙尘天气。 (3)甲乙两地相比,乙地的风力较大。原因:甲地受高压控制,气流以下沉为主,且等压线稀疏,风 力较小;乙地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较大。 1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2 分) 材料一 南美洲秘鲁国及周边地图 微信公众号:羊知道 材料二 秘鲁首都利马全年干旱少雨,以“无雨之城” 闻名世界。的的喀喀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 型淡水湖,位于山间高原,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湖面海拔达 3821 米,面积约为 8300 平方千米,平均水深 140-180 米。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 (1)简述影响秘鲁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条件。(6 分) (2)分析利马成为“无雨之城”的主要原因。(6 分) (3)简要说明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主要原因。(6 分) (4)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流水作用的主要差异并简析其原因。(8 分) (5)推测秘鲁矿产由山区运到海港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6 分) 【答案】(1)积累: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包括资源、地形、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其中资源在 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最为重要,分析时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结合以上自行组织答案,训练熟练度。 (2)常年盛行离岸的东南信风;沿海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安第斯山脉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 汽。四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丰富;湖面面积大,水量大,众多支流注入。 (积累:答题维度) (3) 湖泊盐度大小主要受到蒸发量和淡水补给量的影响,的的喀喀湖四周高山围绕,冰雪融水丰富, 淡水补给多,加之湖面面积大,水量大,因此盐度低,形成干旱地区的淡水湖。该湖虽然海拔较高,但位 于低纬度地区,水温较高,终年不冻。思维:首先思考:为什么咸——有盐——盐怎么来——咸水蒸发— —一没咸水,二没蒸发,所以没盐,所以不咸。 (4)①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原因:地形以山地为主,落差大,流速快。②以堆积作用为主;原 微信公众号:羊知道 因:地形以平原为主,流速缓慢。 (5)地形影响交通运输方式,该地矿产主要分布在安第斯山区,修建公路成本比铁路成本低,工程 难度较小,因此交通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