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地理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地理 解析版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地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40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地区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若某直升飞机从丙地飞往乙地,其最近的飞行方向是 A. 向正西方向 B. 向正东方向 C. 先西南后西北 D. 先东南后东北 ‎2. 若乙丙代表的图上距离为5cm,则图中600纬线圈上的比例尺约为 A. 1:44000000 B. 1:22000000 C. 1:2200000 D. 1:4400000‎ ‎【答案】1. D 2. B ‎【解析】‎ ‎1. 考查经纬网的应用。由图中经度分布特点可判断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图示中心极点为南极点;乙、丙位于同一纬线上,通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即先向南再向北,而从东西方向来看,为向东运动,因此,从丙地飞往乙地的最近航线方向是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2. 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若乙丙代表的图上距离为5cm,则图中60°纬线圈上的比例尺约为1:22000000,故B项正确。‎ ‎【知识拓展】经纬网的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 ‎(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起(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 下图中各点为相对于同一基点的实测高程,单位为米,其中M为该区域的最高点。回答下面小题。‎ ‎3.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图中①、②、③、④可能发育成小溪的有:‎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答案】3. A 4. C ‎【解析】‎ ‎3.‎ ‎ 据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中的距离相等,但①点相差的数值最大,说明坡度最陡,故A项正确。‎ ‎4. 小溪发育在河谷中,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河谷地区,图中有3处为河谷地形,可能发育河流,故C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5.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①国界 ②省界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6. 若图中B、C分别是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地区,以下有关其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季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 是我国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C. 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D. 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答案】5. B 6. D ‎【解析】‎ ‎5. 考查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其中行政界线是明确的,故B项正确。‎ ‎6. 考查区域之间的差异。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其意义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故D项正确。‎ ‎【点睛】我国主要的山脉及其地理意义 在中国成千上万的山脉中, 有许多山脉又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秦岭——淮河,是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是中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是中国一月均温 0℃等温线经过地区,是中国积温 4500℃经过地区,是中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 中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线;中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江汉谷地与渭河平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界线。‎ ‎3.昆仑山,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界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西藏藏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界线。‎ ‎4.祁连山,暖温带与中温带界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界线,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界线,青海省与甘肃省界线。‎ ‎2016年4月12日,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图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A. 热量充足 B. 昼夜温差小 C. 降水丰富 D. 生长周期长 ‎8. 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措施有 ‎①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 ②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种植面积 ‎③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水利设施 ④加强市场研究,及时发布供需信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7. D 8.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域环境的差异性和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要求学生掌握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条件,熟悉地区的差异性和影响农业单产的主要因素。‎ ‎7. 甲地位于我国东北平原,相对于乙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少,昼夜温差大,降水少,但是生长期周期长,所以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是生长周期长,选择D。‎ ‎8. 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 ,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可以提高单产,①③对;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种植面积,加强市场研究,及时发布供需信息,可以扩大耕种面积,但不能提高单产水平,③④ 错,选择 D。‎ 青海湖鸟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手册》,同时加入了《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左下图为青海潮流域和鸟岛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青海湖水禽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青海湖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 保护生物多样性 B. 发展旅游促进经济 C. 提供清洁饮用水 D. 增加农副产品产量 ‎10. 在获取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为准确划定水禽保护范围;应借助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A. RS B. GIS C. GDP D. GPS ‎【答案】9. A 10. B ‎【解析】主要考查湿地功能,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体要明确问题是生态功能,做题时要审清题意;要求学生熟悉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9. 青海湖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A对;发展旅游促进经济、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是经济功能不是生态功能,BD错;是咸水湖不能提供清洁饮用水,C错;选择A。‎ ‎10. RS是从遥远的地方感知,它不能感知飞鸟;‎ ‎ 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对飞鸟觅食半径资料进行统计; GDP是经济数据,不是地理信息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主要作用是定位和导航,选择B。‎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下列各种地形地势的表述中,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A.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 危崖耸立,地势险要 C.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 地表破碎,沟谷发育 ‎1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为粉砂质土,质地疏松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④植被破坏严重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13. 关于图示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 B. 图中的堤坝有些为淤地坝,有蓄水拦沙,固沟的功能 C. 图中的堤坝都是水坝 D. 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使湿地、盐碱地广布 ‎【答案】11. D 12. D 13. B ‎【解析】‎ ‎11. 考查等高线的判读。据图可知,等高线高于500米,等高线疏密分布特点,有堤坝等信息可知,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地表破碎,沟谷发育,故D项正确。‎ ‎12. 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黄土为粉砂质土,质地疏松;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破坏严重;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故D项正确。‎ ‎13. 该地区河流水量较小,多为小流域,故A 项错误;图中的堤坝有些为淤地坝,有蓄水拦沙,固沟的功能,故B项正确,C项错误;不合理的灌溉,不会导致湿地广布,故D项错误。‎ 下图为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mx2mxl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塑造地形 ④涵养水源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5. 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则检测到 A.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B. 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 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D. 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 湿地不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也没有塑造地形的功能,①③错误;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即净化水质的功能,②④正确。综上所述,B对,ACD错。故选B。‎ ‎15. 若没有植被,则出水口的流速会增加,B错;由于土壤缺水植被保护,则水土流失加重,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将减少,出水口的含沙量将增加,AC错,D对。故选D。‎ ‎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国部分行业去产能的原则、路径和保障政策。下图为某煤炭基地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6. 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是 A. 压缩煤炭开采规模 B. 转移机械制造工业 C. 关闭化工化肥工业 D. 重组建筑材料工业 ‎17. 去产能政策实行后,该基地最具发展潜力的是 A. 环保产业群 B. 服务业产业群 C. 制造业产业群 D. 服装业产业群 ‎【答案】16. A 17. B ‎【解析】考查区域发展模式去产能的关键环节,最有发展潜力的环节。‎ ‎16. 读图可知,该发展模式中,核心产业以煤炭开采为基础,所以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措施是压缩煤炭开采规模,A对。转移机械制造业、关闭化工化肥工业、重组建材工业可能生成资源的浪费,不是去产能的关键,BCD错误。选A项。‎ ‎17. 去产能政策实行后,该基地最具发展潜力是服务业产业群,该产业群包括食品服务业和旅游观光业,市场前景广阔,B对。去产能后,产量减少、排污减少,环保产业群、制造业产业群、服装业产业群的潜力也受限制,A、C、D错。选B项。‎ 读松花江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松花江虽然是黑龙江的支流,但其开发程度却超过黑龙江。黑龙江开发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①为中俄两国的界河 ②水量小,开发利用价值低 ‎③气候寒冷,结冰期长 ④东北能源丰富,不需要开发黑龙江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9. 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下游的影响有 A. 延长了下游的结冰期 B. 使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加大 C. 使下游水质变差,植被减少 D. 使洪水灾害得到控制 ‎【答案】18. C 19. D ‎【解析】‎ ‎18. 据图可知,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而且纬度较高,气候寒冷,结冰期长,故C项正确;黑龙江水量丰富,故②错误;东北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较高,对能源需求量大,故④错误。‎ ‎19. 结冰期与气温有关,故A项错误;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补给有关,故B项错误;水利枢纽的建设与水质好差无关,故C项错误;水利枢纽可以调蓄洪水,使洪水灾害得到控制,故D项正确。‎ ‎20.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 B. 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 ②地发展立体农业 D. 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C ‎【解析】①地开挖鱼塘,会导致生态破坏,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故A项错误;②地的地形为丘陵地区,修建梯田可能会导致水土流失,适宜发展立体农业,故B项错误,C项正确;全面封山育林,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 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I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21. 根据该区域尖锐的人地矛盾,如果继续按照I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A. 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B. 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C. 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D. 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22. 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 ‎②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 ‎④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21. A 22. C ‎【解析】考查区域农业生产。‎ ‎21. 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发展粮食种植,容易造成植被破坏,形成水土流失,生态系统破坏,形成恶性循环。A正确。‎ ‎22. 两个阶段比较发现,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了粮食的种植,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了多样化的农业生产,增加了附加值,缓和了人地矛盾,实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C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 ‎①人口战略 ②资源战略 ③环境战略 ④稳定战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图中所示的地理环境最不可能位于 A. 华北平原 B. 辽河平原 C. 河西走廊 D. 云贵高原 ‎25. 图示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A.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B. 增加就业机会 C. 减少大气污染 D. 推动循环经济 ‎【答案】23. B 24. D 25. C ‎【解析】‎ ‎23. 据材料,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说明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资源战略和环境战略,故B项正确。‎ ‎24. 图中显示该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较高,地形平坦,不可能是云贵高原地区,故D项错误。‎ ‎25. 传统的生产方式是将秸秆燃烧,污染大气环境;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售,该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减少大气污染,故C项正确。‎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 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A. 南高北低 B. 南北低,中部高 C. 东高西低 D.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7. 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A. 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B. 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C. 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D. 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答案】26. B 27.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6. 仔细阅读图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B正确。‎ ‎27. 在雷达图中可以直接读出:苏州受政策和外向型经济影响最大,交通影响最小;南通受城市辐射影响较大,农村工业化的影响最小;南京区位交通影响仅次于农村工业化,居第二位,因此南京交通便利;杭州受政策,农村工业化影响大。故A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解题时关注图例,学会雷达图的判读。‎ 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 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 C. 属发达国家 D.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9. 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A. 技术密集型产业 B. 资源密集型产业 C. 能源密集型产业 D. 现代服务业 ‎【答案】28. C 29. D ‎【解析】‎ ‎28. 由图中坐标分析,图中①~③阶段(1800~194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按一定比例同步增长;‎ ‎29. ③~⑤阶段(1948~2008年),随着该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化水平先降后升,但总体工业化水平没有明显升高,说明该国曾经有过一次产业转移,而在2008年城市化水平超过80%,说明该国属于发达国家,工业比重变化不大,说明该国第三产业发展快,故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现代服务业。‎ ‎2016年9月6日至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成功举办“同饮一江水”中线水源考查活动。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引江济汉工程(旨在从长江干流中开挖一条人工运河向其第一大支流汉江“补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此次考查活动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A. 节约用水 B. 生态环境 C. 水质状况 D. 围湖造田 ‎31. 引江济汉工程的影响,错误的叙述是 A. 增加汉江下游河段枯水期流量 B. 解决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问题 C. 缩短长江和汉江的水运距离 D. 缓解汉江中下游水源短缺的矛盾 ‎【答案】30. D 31. B ‎【解析】‎ ‎30. 是水源考查活动,考查包括水质状况、水源地生态环境及水源区节约用水;与围湖造田无关。选D正确。‎ ‎31. 引江济汉工程可增加汉江下游河段枯水期流量;缓解汉江中下游水源短缺的矛盾;利于缩短长江和汉江的水运距离;但不能解决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问题。选B正确。‎ 下图为我国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2. 北部湾经济区相对于珠三角经济区的优势条件是 A. 地理位置优越 B. 政府政策支持 C. 自然资源丰富 D. 科技力量雄厚 ‎33. 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了大量的来自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北部湾经济区吸引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入的原因是 A. 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 B. 传统工业基础雄厚 C. 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D.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答案】32. C 33. A ‎【解析】‎ ‎32. 北部湾经济区相对于珠三角经济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更优、科技力量更强,但自然资源短缺;两地发展经济政府都支持。选C正确。‎ ‎33. 北部湾经济区地缘上更近珠三角经济区,相比珠三角地区有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接收珠三角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北部湾地区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业也不发达,交通不如珠三角便利。选A正确。‎ 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跨国企业曾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到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4. 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A. 微电子 B. 服装制造 C. 汽车制造 D. 飞机制造 ‎35. 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应 A. 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B. 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支持 C. 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保护本土企业 D. 加强设计、研发,重视品牌培育 ‎【答案】34. B 35. D ‎【解析】考查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34. 由图可知,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劳动密集型企业总是寻求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低的地区,中国由于劳动力、土地成本的提高使得的成本增加,所以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服装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B正确。‎ ‎.....................‎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36.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 土壤、水源 B. 光热、降水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37.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土地盐碱化 D. 洪涝灾害 ‎【答案】36. B 37. C ‎36.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甲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终年温和多雨,由于光热条件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乙地区位于中亚,地处内陆,离海远,故水源不足制约种植业发展。‎ ‎37. 乙地区位于中亚,地处内陆,离海远,降水少,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C对;降水少,水土流失、洪涝比较少,AD错;沙尘暴不是灌溉造成的,B错。‎ 下图中,AC线段地跨三个国家,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38. A地的气候特征是 A. 最冷月气温<0℃ B. 具干湿两季 C. 各月降水量大致相当 D. 终年高温多雨 ‎39. 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A. 山地、高原、盆地 B. 山地、平原、高原 C. 高原、山地、平原 D. 山地、平原、盆地 ‎4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国地处亚欧板块 B. B国西北部主要经济作物是黄麻 C. 某一河流源于我国,流经B国,在C国入海 D. B国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国家 ‎【答案】38. C 39. B 40. C ‎【解析】‎ ‎38. 根据纬度位置可知,A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最低气温大于0℃,故A项错误;该地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炎热少雨,故B、D项错误,C项正确;‎ ‎39. 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B国为印度,该国地形类型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故B项正确。‎ ‎40. 根据板块分布位置,可知C国地处印度洋板块,故A项错误;B国西北部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故C项正确;澜沧江源于我国,流经B国,在C国入海,故C项正确;新加坡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国家,故D项错误。‎ 二、综合题(40分)‎ ‎4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多瑙河”。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下图为澜沧江流域示意图。‎ ‎(1)图示区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简述其原因。‎ ‎(2)澜沧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试简述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3)澜沧江流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开发,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其开发方向。‎ ‎(4)澜沧江流域在综合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地形起伏明显,河流落差大。‎ ‎(2)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资金缺乏;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任答两点即可)‎ ‎(3)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实现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间的陆水联运;开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西双版纳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任答两点即可)‎ ‎(4)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流域(国际)合作,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解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地区为背景,考查水能资源的开发,考查流域的开发和治理,考查区域发展方向,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水能资源丰富主要从河流的水量与地势的落差等方面分析。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的水量较大;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河流的落差较大。‎ ‎(2‎ ‎)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据图可知,该地的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资源的运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不足;教育发展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较低。‎ ‎(3)考查区域开发方向。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因地制宜的开发该地的水能资源、航运、边境贸易、旅游资源等方面。该地地势落差大,水量丰富,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该地河流众多,可以发展航运,实现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间的陆水联运;邻国较多,可以发展边境贸易、转口贸易;该地位于亚热带,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可重点开发该地的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4)考查区域综合开发。根据该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在进行资源开发时,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预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加强流域(国际)合作,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4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皖江(长江流经安徽省河段有“皖江”之称)城市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下图为皖江城市带分布图。‎ ‎(1)请分析该示范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邻近长三角地区 长江水运便利成本优势明显 国家政策支持 ‎(2)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增加孰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环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本题以皖江城市带为背景,考查比例尺的应用,考查产业转移的条件,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产业转移的条件,主要从交通、政策、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地临近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临近;具有便利的水运条件,运输成本较低;有国家大力的支持和鼓励。‎ ‎(2)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就业率、城市化和工业化、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从经济方面分析,可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能够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从社会方面考虑,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可以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从环境保护方面分析,产业的迁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恶造成破坏,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 ‎【知识拓展】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 ‎ ‎(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 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 ‎5、产业转移规律: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