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于10月24日胜利闭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大会开幕时,美国纽约(西五区)的当地时间是 A. 18日20时 B. 18日22时 C. 17日22时 D. 17日20时 ‎2. 会议期间,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A.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 B. 昼短夜长,昼逐渐变短 C. 昼夜等长,昼逐渐变短 D. 昼长夜短,昼逐渐变长 ‎3. 与18日相比,24日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 A. 较大 B. 较小 C. 相同 D. 更趋近90‎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十九大开幕在北京时间10月18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而纽约位于西五区,比北京时间晚13小时,所以开幕时,纽约为17日20时,故选D。‎ ‎【2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十九大在10月18日到2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京的昼短夜长且昼渐短,故选B。‎ ‎【3题详解】‎ 由题目可知,十九大在10月18日到2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距离北京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故选B。‎ ‎【点睛】区时的计算方法:①先确定当地的时区和区时。②找出另一城市所在的时区。③计算出两个城市之间的时区差,即为区时差。④根据东早西晚的原理,计算出另一城市的区时,当要计算区时的时区位于已知时区的东边时,在已知时区的基础上加时区差,反之则减时区差。‎ 读“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应为 A. 1:40000 B. 1:200000‎ C. 1:4000 D. 1:20.000‎ ‎【答案】4. C 5.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特性及比例尺的计算。‎ ‎【4题详解】‎ 依图可确定甲地海拔为0-100米之间,乙地海拔为200-300米之间,丙地海拔为500-600米之间,丁地海拔为400-500米之间。故C正确 ‎【5题详解】‎ 乙、丙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40km则估计甲丁之间的距离约80km;图上距离为2m,则比例尺为1:40000,A正确。‎ ‎【点睛】能发现甲乙两点间的距离大致是乙丙距离的2倍。‎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 ①太阳辐射 B. ②大气辐射 C. ③地面辐射 D. ④大气逆辐射 ‎7. 图中主要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6. C 7. D ‎【解析】‎ ‎【6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故C正确。‎ ‎【7题详解】‎ 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图中④表示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简单概括为:太阳热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即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根本热源为太阳,大气通过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流经该地区的洋流主要有 A. 墨西哥湾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 B. 北赤道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 C. 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 D. 北赤道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9. 该地位于六大板块中的 A. 南极洲板块 B. 亚欧板块 C. 美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本地区位于中低纬度大西洋西岸,洋流主要有北赤道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故D正确、C错误。加利福尼亚寒流位于中低纬海区太平洋东岸,故A、B错误。‎ ‎【9题详解】‎ 北美大陆及周边海区属于美洲板块,故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六大板块的划分,属基础题目,难度不大。‎ 读50°N纬线(左图)和180°经线(左图)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地该月 A. 农作物冻害严 B. 林中光线较强 C. 沙尘暴盛行 D. 盛行东南季风 ‎11. 乙、丙两地气压中心 A. 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 B. 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C. 都出现在当地的冬季 D. 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读出(50°N,90°E)气压最高,可知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表示冬季,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没有农作物生长;甲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林中光线较强,B正确;距海近,气候湿润,没有沙尘暴,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11题详解】‎ 乙地是亚洲高压,丙地为夏威夷高压,高压水平气流为顺时针辐散;乙、丙两地都是高压,大气垂直运动方向都是下沉;乙亚洲高压出现在冬季,夏威夷高压出现在当地夏季;乙亚洲高压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丙夏威夷高压成因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形成原因不同,D正确。‎ 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 A. ①为东南信风 B. ②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 C. ③为高空南风 D. ④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 ‎13. 当④形成的气压带被同纬度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 A. 巴西高原绿草茵茵 B. 非洲最南端(34°S)附近高温于燥 C. 哈尔滨冰雪路面行走困难 D. 大陆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海洋)向北凸出 ‎【答案】12. B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由右图中纬度可知,该图为北半球中低纬大气环流。①为东北信风;赤道地区气温高,②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③为高空西风;④处气流是因为空气在此地高空堆积,被迫下沉,为动力原因。故B正确,A、C、D错误。‎ ‎【13题详解】‎ ‎④为副热带高压,被同纬度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因此陆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海洋)向北凸出;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非洲最南端(34°S)附近为地中海气候,温和湿润。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陆上等温线(相对同纬度海洋)向北凸出,即北半球向高纬凸出,南半球向低纬凸出。‎ 下图为某地沿145°经线附近1月、7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据图可知…‎ A. 甲地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B. 乙地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稀少 C. 丙地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 D. 丁地位于高大山脉背风坡,降水稀少 ‎15. 丁地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答案】14. C 15. B ‎【解析】‎ 试题分析:‎ ‎【14题详解】‎ 据题中所给的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甲地夏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形成地形雨,故降水丰富,A项错误;乙地受沿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的影响,降水稀少,故B项错误;丙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故C项正确;据纬度位置,丁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故D项错误。‎ ‎【15题详解】‎ 丁地位于400—60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常年受西风控制,降水均匀,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故B项正确。‎ 考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降水的因素 ‎16. 从降水成因上看,我国的降水大多数属于 A. 对流雨 B. 地形雨 C. 锋面雨 D. 气旋雨 ‎【答案】C ‎【解析】‎ 我国主要的降水形式是锋面雨。对流雨是指空气对流运动而形成的降水,地形雨是指暖湿气流受地形影响而形成的降水,台风雨指台风带来的降水。‎ ‎17. 对我国农业生产危害最大的寒潮,大多发生于 A. 隆冬 B. 仲夏 C. 早秋 D. 春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寒潮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来说,寒潮危害最大的是早春季节。农作物开始生产,低温冻害影响非常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着我国最大的盐丘。左图为盐丘形成示意图,右图为盐丘上独具特色的“石芽”。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有关盐丘形成过程中所受作用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岩层受到张裂作用 B. 岩层受到风化作用 C. 岩层受到侵蚀作用 D. 岩层受到挤压作用 ‎19. “石芽”的形成过程与下列地貌成因类似的是 A. 风蚀柱 B. 冲积扇 C. 峰林 D. 沙丘 ‎【答案】18. A 19. C ‎【解析】‎ 试题分析:‎ ‎【18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盐丘形成过程中岩层受到内力挤压作用,而非张力作用,因此盐丘形成过程没有受到张力作用。盐丘形成过程有可能是受到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影响,岩层向上拱起,同时盐丘因盐层上覆盖的岩层被风化剥蚀而出露地表,接着盐丘“刺穿”上覆岩层溢出后向低处流动,最后形成现在盐丘的形状。‎ ‎【19题详解】‎ 峰丛峰林是区域地壳不断地产生间歇性抬升,抬升导致侵蚀基准面的下降,使得该区域水动力作用加剧,流水最终切穿高角度的节理或构造裂隙软弱带,形成今日之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而盐丘的形成过程中地壳产生运动抬升,而外部的盐丘不断受流水侵蚀作用,从而形成盐丘上独具特色的“石芽”。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风蚀柱是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经风蚀,易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而图中盐丘上独具特色的“石芽”有许多个。故选C。‎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水循环的部分环节会发生改变,其中 A. ⑧增加 B. ⑦减少 C. ⑥增加 D. ④减少 ‎21. 为缓解农田旱情,进行人工降雨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 ① B. ③ C. ⑤ D. ⑦‎ ‎【答案】20. B 21.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水循环的若干知识。据图①②③④⑤⑥ ⑦分别对应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大气降水、地下径流、下渗环节,据此解答即可。‎ ‎【20题详解】‎ 城市地面大面积硬化,使得地面透水性减弱,从而导致下渗减少,选B。‎ ‎【21题详解】‎ 人工降雨是对大气降水环节的改变,对应图中的⑤,选C。‎ 下图为某人組织的国內自驾游线路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22. 自驾游程中看不到下列哪种自然景观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温带草原 C. 亚寒带针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3. 下列体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说法是 A. 呼伦贝尔由于过度放牧导致风沙肆虐 B. 漠河由于地势高而形成我国气候寒冷的区域 C. 黑龙江由于砍伐森林土地盐碱化 D. 松嫩平原由于开发沼泽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22. D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 ‎【23题详解】‎ 呼伦贝尔由于过度放牧使草场受到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冬春季节多大风,导致风沙肆虐。‎ 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A. 平原 B. 高原 C. 盆地 D. 山地 ‎25. 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 海陆间循环 B. 内陆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从该图的水系形状可以看出,这里为向心状水系,因此它多分布在盆地地区。故答案选C项。‎ ‎【25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为塔里木河水系,位于我国的内陆地区,因此从水循环角度看,它多属于内陆循环。 故答案选B项。‎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的艾比湖为内流湖且湖面海拔189米,近几十年来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湖面面积缩小了一半,冬季沙泉子一带铁路线常被风沙掩埋,威胁列车运行安全。图13是艾比湖区域位置示意图。‎ ‎(1)沙泉子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试从沙源角度分析成因。‎ ‎(2)说出艾比湖面积的变化对区域自然地理坏境的影响。‎ ‎【答案】(1)冬季河水补给和入湖水量较少的季节,干涸的河湖底部裸露,增加沙源;耕地面积拉大,土地沙化加重,增加沙源;内流河地区过度引水导致湖区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湖区周围温差加大;降水减少;风力加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风沙产生的主要原因、湖泊萎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沙泉子一带铁路常被风沙掩埋的原因可从风大、沙多两方面来分析;风大的原因主要有距冬季风源地近,多大风天气、狭管效应风力较大、西风从湖面吹过来摩擦力小,风大;沙多的原因主要有干涸的河湖底部裸露、耕地面积扩大,土地沙化加重、湖区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地表裸露,增加沙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2)湖区面积减少,湖泊和生态功能减弱,对气候调节能力减弱,湖区周围温差加大;降水量减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蒸发加剧,干旱程度加重,沙尘暴天气增多;生态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7. 读南美洲甲国简图,回答问题。‎ ‎(1)L城是世界著名的“不雨城”。请解释其原因。‎ ‎(2)甲国建有著名的输水工程,说出该工程的输水方向及依据。‎ ‎【答案】(1)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沿海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过,降温减湿。‎ ‎(2)方向:东水西调(自东向西)。依据: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水系发达,水资源充足;西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西部(人口)城市众多,城市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 ‎【解析】‎ ‎【详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L城位于低纬度大陆西岸,安第斯山西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沿海有强大的秘鲁寒流流过,降温减湿。‎ ‎(2)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国东侧为亚马孙孙河流域,属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沛,,水系发达,水资源充足;而西侧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西部(人口)城市众多,城市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量大。 因此输水工程为东水西调。‎ ‎28.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11月15日2时海平面气压形势。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甲地此时的风向。‎ ‎(2)判断该日乙地昼夜温差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判断此时丙地的天气状况,并说明理由。‎ ‎【答案】(1)为西北风(偏北风),图略。‎ ‎(2)昼夜温差大。乙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气温较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气温较低。‎ ‎(3)多阴雨天气。丙地受低压控制,中心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容易凝结,形成降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判读,主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等相关知识。‎ ‎( 1)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水平运动。读图分析,甲地西侧为高压,东侧为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受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向右偏,从而形成西北风。‎ ‎( 2)读图分析可知,乙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的天气,天空中云量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少,温度较高;晚上低的保温作用较差,温度较低,因此昼夜温差较大。‎ ‎( 3)读图分析可知,丙地为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易产生阴雨天气。‎ 点睛:影响温差大的原因:‎ ‎1、海陆位置:离海越远温差越大;‎ ‎2、天气状况:晴天大,阴天小;‎ ‎3、海拔:海拔越高温差越大;‎ ‎4、地形:高原山地大,平原盆地小;‎ ‎5、地表植被覆盖状况:覆盖率越高温差越小。‎ ‎2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140-2220米处发育有典型的高山苔原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处的苔原带,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图所示)。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说明坡度较大部位易被草本植物入侵的原因。‎ ‎(2)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答案】(1)土壤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于着生和定植;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2)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耗水量少;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解析】‎ ‎【详解】(1)由材料可知:坡度较大部位的土壤较薄,草本植物较灌木易于着生和定植;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所以易被草本植物入侵。‎ ‎(2)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耗水量少,所以土壤水分含量增加。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