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单元检测 鲁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汉等地某年入冬以来干旱灾害地区分布图,完成1~2题。 1.此次干旱中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 B.小麦 C.油菜 D.玉米 2.除干旱外,图中甲地区易发的气象灾害还有( ) A.台风、洪涝 B.寒潮、沙尘暴 C.夏涝、寒潮 D.台风、寒潮 解析 第1题,结合旱灾出现的时间和受灾地区可知,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小麦。第2题,甲地区为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干旱、寒潮与沙尘暴。 答案 1.B 2.B 中央气象台2017年11月17日06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华北北部、山东半岛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有10~12 ℃,局部可达14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山东、台湾、海南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4.对于华北南部地区来说,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 ) A.冬半年 B.春末夏初 C.秋季 D.秋末冬初 11 解析 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的急剧降温,对我国北部地区影响大,南方受其影响则较小。华北南部地区以旱作农作物种植为主,秋末冬初突然爆发的强冷空气对晚秋作物影响极大。 答案 3.D 4.D 5.下列与干旱不属于同一类型灾害的是( ) A.暴雨 B.寒潮 C.泥石流 D.台风 解析 干旱、暴雨、寒潮、台风都属于气象灾害,泥石流是地质灾害。 答案 C 下图为中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分布图。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 B.干旱、半干旱地区没有洪灾发生 C.东北地区没有洪灾因为降水较少 D.平原地区较山区洪涝少,山脉东坡和南坡较多 7.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在每年的( ) A.4~9月 B.5~11月 C.7~8月 D.6~8月 解析 第6题,从图中看,降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东部地区较多,西部地区较少。暴雨可以导致暴雨洪水,因而洪水的时空分布与暴雨的时空分布存在相关性。洪水成因还有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西北地区易发生融雪洪水,东北地区三种洪水均可发生。平原地区洪水多于山区。第7题,受夏季风影响,我国暴雨集中在每年的4~9月。 答案 6.A 7.A 8.2017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 A.暴雨引发洪水 建立预警系统 11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 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 疏浚河道 D.来自下游的洪水 修堤筑坝 解析 该地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因此这里的洪水最可能是由积雪融化引发的,可以通过疏浚河道、修堤筑坝等措施加以应对。 答案 C 天山网讯 2017年3月15日18时40分至夜间12时左右,特克斯县突发融雪性洪水,当地立即组织人员、机械,赶赴现场抗灾、救灾。据此完成9~10题。 9.我国洪水灾害分布的总特点是( )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西坡和北坡多,南坡和东坡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我国洪水类型主要有( ) ①暴雨洪水 ②融雪洪水 ③冰凌洪水 ④海浪洪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9题,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第10题,我国洪水灾害有暴雨洪水、冰凌洪水、融雪洪水三种类型。 答案 9.D 10.A 11.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解析 以统计图为情境,考查自然灾害与区域地理知识。地质地貌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于多断层、坡度大、地势起伏大、地表岩石破碎等地质基础较差的山地,遇到地震、暴雨等外部诱因,再加上人类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就很容易发生灾害。此题解题关键在于在正确解读统计图表的基础上,把选项中山脉与中国政区图进行图层叠加,要结合图中给出的云、贵、陕、青、冀、川等地质灾害最多省区的信息进行判断。 11 答案 A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较差大,岩石破碎 13.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解析 第12题,气温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第13题,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答案 12.D 13.B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5.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 B.逃生时向沟岸两侧山坡跑 11 C.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 D.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检测工作 解析 图中甲、乙、丁聚落位于山谷出口处,且山地坡度陡峻、易发生洪灾和泥石流。丙聚落位于山上较平缓处,河谷位于聚落下方,排水较好,洪灾和泥石流危害较小。泥石流发生时逃生路线为向沟岸两侧山坡高处跑。 答案 14.C 15.B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管理局根据常年水文数据(1875~2005年)绘制的洪水频率曲线图。若根据1975~2005年的水文数据推算,洪水频率有增大的趋势。读图回答16~17 题。 16.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再现周期比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大约缩短了( ) A.1年 B.3年 C.5年 D.7年 17.如果此流域内的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造成近年来洪水频率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 ①疏通河道 ②退耕还牧 ③城市化 ④林地转为牧地 ⑤围湖造田 ⑥禁止开采地下水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解析 第16题,该图可知,在1975~200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再现周期约为2年;在1875~1975年的洪水频率曲线上,开始出现灾害的水位再现周期约为5年。因此,前者比后者缩短了约3年。第17题,若降水量及降水特点没有变化,那么洪水频率增大可能与城市化、林地转为牧地等植被破坏活动,及围湖造田导致的调洪蓄洪能力下降有关。 答案 16.B 17.C 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回答18~20题。 11 18.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差异 B.距海远近不同 C.人口、城市多少 D.经济发展水平 19.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泥石流 B.地震 C.干旱 D.火山爆发 20.防御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疏浚干支流河道 B.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C.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 D.加固中下游地区的堤坝 解析 第18题,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洪涝灾害增多。第19题,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均为常见灾害。第20题,四个选项的措施均能减轻洪涝灾害,但是在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是最有效的措施。 答案 18.A 19.C 20.B 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回答21~22题。 11 中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1951~1990年) 21.下列说法与中国雨涝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 ) A.沿海和平原地区多雨涝 B.雨涝的分布大体上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C.雨涝与地势高低无关 D.雨涝与离海远近密切相关 22.由中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以得到下列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无旱灾发生 B.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C.干旱多发区都分布在水稻种植地区 D.旱灾发生频率高与水体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无关 解析 第21题,读图可知与中国雨涝分布图提供的信息不相符的是雨涝与地势高低无关。第22题,由中国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可知干旱频次最高的地区是华北平原、华南沿海与西南地区。 答案 21.C 22.B 读下列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23~25题。 23.下列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滑坡、泥石流在我国山区分布较广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区植被茂密,根系使土壤变得疏松 11 B.山区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C.山区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严重 D.动物的活动使地表遭到破坏 25.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第23题,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它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从图中可知该地7月泥石流和滑坡频率最大,推测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但冬季降水少。第24题,滑坡和泥石流都是在重力作用下产生的,山区地表起伏大,增加了重力作用。第25题,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 答案 23.C 24.B 25.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6年9月29日14时30分前后强台风“纳沙”在海南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是6年来登陆海南的最强台风。之后又在越南北部沿海登陆,如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分析后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________地过境的。 (2)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均来自________,且有两个集中生成区域,一是________以东洋面,一是________中北部洋面。 (4)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解析 热带风暴中心过境时气压值极低,风速变化较大, 11 B处12时风速与周围相比急剧降低,应为台风眼经过时造成的这种情况。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都产生于西北太平洋,一是菲律宾以东洋面,一是南海中北部洋面。台风带来的强烈天气现象能危害工农业生产,但带来丰沛降水对缓解旱情有一定好处。 答案 (1)B (2)处于台风中心(台风眼) (3)西北太平洋 菲律宾 南海 (4)利:带来丰富的降水,缓解旱情。弊: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材料一 2017年5月30日9时20分,云南省盈江县发生里氏6.1级地震;2017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震;2017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里氏6.6级地震。 材料二 我国局部地区地震、泥石流分布图。 (1)由材料及图可看出云南所处的西南地区地震频发,试分析其原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这反映了自然灾害分布的________性。导致这三种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学过的知识说说地震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4)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由于人类对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会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发生。 (5)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题,我国云南地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间相互挤压,构造运动强烈。第(2)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形陡峻,岩石破碎,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第(3)题,地震不仅能造成人员的伤亡,而且能造成财产的损失,特别是使交通、通信线路受损。第(4)题,在山区人类活动改造环境时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5)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作用。 答案 (1)该区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的北东边界,构造运动强烈。 (2)并发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易发生滑坡;夏季多暴雨,促使泥石流灾害频发 (3)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线路受损;通信线路受损。 11 (4)泥石流 滑坡 (5)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导致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不断提高。 2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从图甲到图乙受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________图。 (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 (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 解析 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会引起受灾体的变化。结合图例可以看出,图乙中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 答案 (1)在洪水高风险区,农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 (2)乙 (3)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在洪水高风险区发展居住用地。 (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涵养水源;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行洪区,减少灾害损失。 29.读“长江某年份某河段的汛期水位、流量变化过程线图”和流域内四个行政区的灾情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流域内的行政区 ① ② ③ ④ 圩垸/个 141 143 1 359 332 淹没土地/km2 750 250 1 180 210 11 受灾人口/万 45.1 36.6 135.3 14.6 (1)试分析长江该河段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 (2)试分析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为了减轻长江的洪涝灾情,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表中圩垸信息表明此区域为长江中游地区。小流量、高水位的现象是泥沙淤积使河道变浅,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节能力变弱导致的。洪涝的多发是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河道湖泊淤积、排水不通畅造成的。洪灾的治理通常是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疏浚河道;下游加固堤防。 答案 (1)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降低,蓄水滞水能力下降;上游的水土流失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升高;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活动,使水域变小,湖泊调蓄功能下降。 (2)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气候异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来水;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流量大。 (3)修建水库;建立中上游防护林;退耕还湖;疏通河道;加固堤防。 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