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内江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版
四川省内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期末检测 文综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国一中亚一俄罗斯一欧洲段沿线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2. 北半球夏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风浪最小的海域是 A. 东海 B. 南海 C. 地中海 D. 印度洋 3. “一带一路”沿线,适合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相“嫁接”的地区是 A. 东南亚 B. 中亚 C. 南亚 D. 西亚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区域环境特征。 1. 从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段沿线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由距海远 近造成的,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故选B。 2. 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在北半球夏季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风力微 弱,风浪小。故选C。 3. 西亚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临海,有大量海水资源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先进,资金充足。故选D。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甲被称为“西方的香港”,其成为国际性海港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处国际航道的要冲 B. 天然港湾有利于停泊 C. 周边地区的经济发达 D. 陆地交通线稠密便捷 5. 丙所在国被称为“烈日下清凉的国土”,对其清凉影响较小的是 A. 地形地势 B. 海陆位置 C. 纬度位置 D. 大气环流 【答案】4. A 5. C 【解析】本题组以直布罗陀海峡周边区域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交通区位因素、气候成因。 4. 图中甲地处大西洋与地中海的咽喉要道,加之苏伊士运河开通,因此成为联系大西洋与印度洋必经之地。 下图示意澳大利亚风能的分布。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影响澳大利亚风能丰富区的风是 A. 极地东风 B. 东北信风 C. 季风 D. 西风 7. 澳大利亚铁路密度小,其原因最不可能的 A. 山地广布,地形崎岖 B. 沙漠面积广 C. 地广人稀,人口城市分布集中 D. 公路、航空运输发达 【答案】6. D 7. A 【解析】 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6. 图中显示澳大利亚风能丰富区主要分布于西南沿海,风能资源总体上西多东少,则影响风能丰富区的风盛行西风。故选D。 7. 澳大利亚东部有大分水岭,广大的中西部为低矮的高原和大自流盆地,地势总体上较平坦,故地形不是影响澳大利亚铁路密度小的原因,A符合题意;沙漠面积广,地广人稀,人口城市分布集中及公路、航空运输发达都是澳大利亚铁路密度小的原因,BCD不合题意。故选A。 下图为某河水系略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 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A. 降水较少 B. 落差较大 C. 下渗严重 D. 蒸发较少 9. 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 A. 流量大,汛期开始早 B. 流量小,汛期开始晚 C. 流量大,汛期结束晚 D. 流量小,汛期结束早 【答案】8. B 9. C 【解析】 考查沼泽形成因素,河流水文特征。 8. 根据图中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根据纬度可知当地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从沼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乙河流域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说明此处地势较周边低洼。根据图例,在甲河上有较多的瀑布,且距离较近,表明该河流经处地势起伏较大。依据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可知甲河与乙河之间有分水岭,且为南北走向。故甲处位于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A错。下渗情况没有明显资料,无法进行比较,C错。两地位于同一温度带,理论蒸发量应相同,D错。结合瀑布的分布,可知甲处地势起伏大,排水便利,不宜形成沼泽,B对。故选B。 9. 根据图中两城市在河流上的位置,科连特斯在甲河与乙河的交汇处附近,福斯在甲河下游部分,在科连特斯的上游。福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河流域影响,科连特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乙两河流域影响。所以从流量上看,下游处的科连特斯应大于福斯。从汛期开始的早晚来看,因甲河更靠近海洋,又处于迎风坡,故甲河汛期开始早,乙河开始晚,而科连特斯处受甲乙两河的影响,故科连特斯的汛期结束晚于只在甲河上的福斯。C对。故选C。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据等降水量线判断,该地区山脉呈 A. 南北走向 B. 西北一东南走向 C. 东北一西南走向 D. 东西走向 11. 图中②地与①、③两地比较 A. 光照最弱 B. 气温最低 C. 气压最低 D. 河流流量大 【答案】10. B 11. A 【解析】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0. 从图中经纬度信息可判断该地位于印度半岛,图中的东南部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因为位于山脉的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受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喜马拉雅山阻挡,迎风坡降水丰富。故选B。 11. 由图可知,根据图示的等降水量线②处“凸低为高”,②地降水多,①③两地降水少,降水多云量大,故与①③两地比较,②地光照最弱。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哥斯达黎加(如下图)素有“中美洲花园”之称,全国25%的国土被划为国家公园。哥斯达黎加是世界第二大香蕉出口国,咖啡是仅次于香蕉的第二大农产品和重要的出口商品。优质的哥斯达黎加咖啡豆被称为“特硬豆”,此种咖啡树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并且海拔越高咖啡豆质量越好。时至今日,哥斯达黎加的咖啡工业已成为世界上结构最完整的工业部门之一。 气候是咖啡种植的决定性因素,南北纬25°之间年降水量在1500mm以上的地带是咖啡种植的理想地带,但强烈的阳光会抑制咖啡的生长。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是种植咖啡的重要条件。 (1)描述哥斯达黎加的地形特征。 (2)分析哥斯达黎加咖啡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分析哥斯达黎加被誉为“中美洲花园”的原因。 【答案】(1)以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两地边低 (2)自然条件:地处热带,降水丰富,水热条件优越;火山灰质土壤疏松、肥沃;山地多,山坡排水良好,社会经济条件:加工技术高,生产能力强;咖啡品质好,市场广阔;临海国家,对外交通便利 (3)地处热带两面临海,水热条件优越,热带植物种类多;境内多山地,气候垂直分异显著,不同气候带植物种类多;政府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哥斯达黎加的环境特点和咖啡的生长习性,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来分析。 (2)海拔高的地方,气温较低,而降水较多,多云雾天气。气温较低,咖啡生长期长,品质好,降水较多为咖啡树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多云雾天气,避免强烈日晒。 (3)地处热带,境内多山地,水热条件优越,水热组合差异大,植物种类多,政府注重生态保护,环境好。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细作用能使液体在毛细管内沿管壁向上运动到一定高度。当气候干早、地表缺水时,地下水可沿着土壤中的毛细管上升到地面附近。自然界中的铜元素存在于多种化合物,有的化物如硫酸铜等可溶于水。原生铜矿的形成多与岩浆活动有关。 纳米比亚是世界重要的产铜国,矿业、渔业、畜牧业为传统支柱产业。M地为深水良港,度成为重要的铜矿出口港。下图示意纳米比亚主要矿产分布及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 (1)描述的纳米比亚的地理位置。 (2)指出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的特点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3)简析M港成为重要铜矿出口港的原因。 (4)你是否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请说明理由。 【答案】(1)位于15°N-30°N,低纬度;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位于非洲南部,西临大西洋 (2)特点:地表附近含铜量大(高)。形成过程:岩浆活动形成原生铜矿;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纳米比亚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近;溶液中的水蒸发后,铜在地表附近不断(结晶)富集 (3)铜矿丰富,但经济落后,国内市场狭小(国内消耗少);国际市场广阔;M港是深水良港,便于大型船只停泊;铜矿产地有铁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 (4)赞同。理由: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能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铀矿丰富,可建核电站提供电能。不赞同。理由:经济落后,缺少资金;缺少人才和技术;常规能源缺乏,缺少炼铜所需的电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析】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地表附近含铜量高的形成过程,港口的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 (1) 描述地理位置特征的方法:自然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所处的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和热量带,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②海陆位置: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③相对位置: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等。人文地理位置①相邻位置:与某某国家(或行政区)接壤(或位于某某边疆),或相邻的某些特殊地点(如民族)。②经济位置:所处(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③交通位置: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④政治位置:为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于某某地位。 (2)仔细阅读P地地下含铜量变化曲线图可知,距地表越近,P地地下含铜量越高,所以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大。由右图可知,P地地下50米左右有岩浆活动形成的原生铜矿区,原生铜矿与地下水接触,导致部分铜矿溶解于水中;根据题中左图结合材料可知,纳米比亚地处非洲大陆西岸,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地表蒸发旺盛,在毛细作用下,含铜溶液到达地表附近;溶液中的水蒸发后,铜在地表附近不断结晶、富集,所以P地地表附近含铜量大。 (3)由图可知,纳米比亚铜矿资源丰富,由于该国经济较为落后,国内市场狭小、消耗少;而国际市场对铜矿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由材料可知,M港是深水良港,便于大型船只停泊;图中显示铜矿产地有铁路与港口相连,交通便利,所以M港成为重要铜矿出口港。 (4)赞同或不赞同均可,但需要说明理由。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纳米比亚铜矿资源丰富,修建炼铜厂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增加人们的收入;由于有色金属冶炼属于动力导向型产业,而图中显示该国铀矿丰富,可建核电站,为铜厂提供充足的电能,所以赞同纳米比亚修建炼铜厂。建设铜厂需要大量的资金,先进的技术、人才等,纳米比亚经济落后,缺乏资金、人才和技术;而且该国常规能源缺乏,缺少炼铜所需的电能;该国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修建炼铜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以不赞同纳米比亚建炼铜厂。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4. 吴哥窟是世界著名的人文建筑旅游景点(如下图)。吴哥窟曾被遗弃长达400多年,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吴哥窟进行修复。现在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旅游地理: 列举为保障到柬埔寨旅游者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2)环境保护: 分析吴哥窟古建筑易遭受的自然威胁。 【答案】(1)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任答对5点)(2)地处低纬度(热带)地区,高温多雨,风化、侵蚀作用强;植物繁茂,植物根系对建筑物破坏作用强;蚁虫繁殖快,蛀蚀作用强;地势低平,易遭洪涝 【解析】考查旅游需要防范的问题,旅游资源可能遭到的自然威胁,旅游资源的保护。 (1)考查到柬埔寨旅游需要防范的问题。联系该地自然环境中的气候特征是解答该题的关键之处。柬埔寨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高温易中暑;纬度低,太阳辐射强,易晒伤;高温潮湿,毒虫叮咬;植被茂密,野生动物侵袭;食物中毒;疫病;瘴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