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9人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专题09人口

2017 年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 专题 09 人口 【课标解读细化】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5.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思维发散训练】 1.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带来什么影响? 2.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 3.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4.老龄化最严重时期、负担最重的时期、用工荒短期出现时期、劳动力最丰富的时期出现在以上概念 中的哪个阶段? 5.举例说明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职业有哪些影响? 6.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不同? 7.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 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你能说出这些影响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吗? 8.思考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环境人口容量 或环境承载力 的总体特征及其最主要的限制因 素。 9.如何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0.人口迁移对环境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11.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1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1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1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 响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的转变。 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 加快;出生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 口出现零增长。 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 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 3.(1)自然增长率为正(负)值时,人口数量增加(减少)。 (2)人口自然增长率绝对值越大,人口数量增加(减少)变化速度越大。 (3)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少到 0 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4.老龄化最严重时期出现在老少比最大时期。负担最重时期出现在抚养比最大时期。用工荒短期出现在年 轻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的时期。抚养比越小,劳动力负担越小,年青劳动力越丰富,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 展。 5.出生儿童的减少首先影响为这一年龄组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业;青少年增加最需增加中小幼教师职业; 老年人口增加一般需要增加养老机构。 6.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所 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人类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数量, 即人口数量的极限,其实质是一种或几种资源衡量的环境人口容量。 7.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 关,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8.环境人口容量总体水平较低。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高 寒”。 9.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 限度。 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来作为判断某一人口移动 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10.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 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人才或劳动 力外流 迁入地 对边疆地区,有利于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对城市地区,提供大量 劳动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可能产生生 态环境问题 11.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 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12.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 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13.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 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14.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人口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 师资力量。 【自主梳理归纳】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总体趋势:不断 。 2.决定因素:______和______。 3.时间差异 【答案】增长 出生率 死亡率 4.空间差异 (1)特点:地区上 。 (2)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______ 【答案】不平衡 缓慢 很快 【注意提示】人口“三率”的计算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 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人口出生率= 同期活产婴儿数 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 ×100%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 人口死亡率= 同期死亡人数 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 ×100%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 模式类型 A 原始型 B C 特征 “高高低” “ ” “ ” 转变 (1)转变过程: →传统型→ (2)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 转向 的过渡阶段 (3)中国已基本实现了 转变。 【答案】传统型 现代型 高低高 低低低 原始型 现代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 【注意提示】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差异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 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时段 特点 方向 19 世纪以前 以 为主 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 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 从 流 向 ;定居移民减 少; 的人口增多 欧洲变为 ,拉丁美洲 变为迁出地, 石油输出国成为迁入地区 3. 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 、频繁的战争、 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①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在体制和严格的 制度下, 地进行。 ②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受 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 ,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 【答案】国际或本国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 欧洲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短期流动 迁入地 西亚、北非 农业经济 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 户籍管理 有计划、有组织 改革开放政策 增大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和 的变化。 (2)个人对 的变化。 2.综合分析 (1)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政治因素:有 、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等。 (3)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 因素。 【答案】社会经济环境 生活或职业需求 经济因素 战争 决定性 五、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1)实质:环境能 。 (2)衡量指标: 。 2.环境人口容量 (1)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 等。 (2)估计: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 左右。 【答案】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 资源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00 亿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 (2)保持措施 ①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之内;建立 。 ②地区:尊重 的客观规律, 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合理的规模 公平的秩序 人地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 【注意提示】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 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剖析高考真题】 (2016•天津卷)读图 3,回答第 5 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5.D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率大小之间的关系。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 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 的。图为 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 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19、C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人口容量及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影响。 【名师点晴】本组题主要考查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做题时学生也会考虑资源短板,资料中短板有丙省的 水资源和丁省的耕地面积;而判断时要考虑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量。 学生做题时,很容易把比例和人数混在一起而出错。题中的 3 个选项都是人数偏低,而资料给出的是人口 比例,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 (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 动形式。完成 3、4 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3.D 4.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 【名师点睛】理解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及 影响。 (2016•新课标Ⅲ卷)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 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 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4-6 题。 4.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4.A 5.C 6.D 【解析】 试题分析: 4.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升级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该区域的主要产业,即 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外来常住人口的总体素质达不到要求,因此 慢慢减少。故选 A。 5.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导 致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周边中小城市,故选 C。 6.今后,上海市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故选 D。 考点:城市化的进程。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上海市产业转移和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和 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第 4 题中 B 选项明显是无关选项,可直接排除;“环境质量下降”、“交通 拥堵加重”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逆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向周边迁移的原因,然而,这不是 “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理清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异同,理解城市化、逆城市化和人口 迁移的关系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教材重要概念的理解,注重教材重要概念间关系 的梳理。第 5 题是第 4 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海市向外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周边中小 城市承接来自上海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大量流入。 第 6 题,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后,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结合材料中“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 量型转变”的信息可作出判断。 (2016•海南卷)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 4 是 2010 年 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 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 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 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6 分) (2)3 省与 3 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2 分)3 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3 分)皆为人口大省, 剩余劳动力多。(3 分)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3 分)加重了大城市 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3 分)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3 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 文化交流。(3 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 6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对比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省份的特点以及与各市地理位置的关系,可知共同特点是主要是临近三市 的省份;人口大省外来人口比例高,中东部省份比例高。 (2)河南、四川、湖北 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主要与到城市的距离、文 化习俗适应、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关。 (3)此问为开放性问题,限制与否都可以,只有回答的理由能够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就行。 考点:人口流动和城市化。 【名师点睛】此题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和空间定位能力,虽然提供的 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 统计图,但需要将外来人口分省统计转化到中国区域地图中,明确各个省份和城市的地理位置关系。 (2015•上海卷)(十)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长率 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2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 年 B、2008 年 C、2010 年 D、2012 年 2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2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1、B 22、B 23、C 考点:人口增长。 (2015•福建卷)图 3 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答案】7.D 8.B 【解析】 考点:人口结构。 【名师点睛】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方法:一、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特点掌握人口金字塔图 的结构特点,明确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其内涵,是准确解读人口金字塔图的基础。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 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它是一种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塔状条形统计图。金字塔的每一层 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部分代表青壮年;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 半部分代表女性;横条的长度表示某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比)。根 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 金 字塔形;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2015•广东卷)4、表 1 为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 由此可判断该年( ) 表 1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多少;但由百万 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推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 所以经计算可知,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和印度多,故选 D。 考点:城市人口。 【名师点睛】该题以表格数据为材料,考查学生获取表格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但需要 简单的数学计算,并且需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数值上是如何体现的,也就说,学生需具备理科思 维,而不是记忆。 (2015•北京卷)图 4 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高, 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 2014 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市。 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C 考点:人口的迁移。 【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①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 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②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 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 条件。③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 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④提取图示 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⑤回归材料、找 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 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 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1、C 2、A 【解析】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近年农村出现的空心化现象,考查农村与城市景观、特征方面的差别。本题关键是 无人住、无人种。人去哪了?为什么呢?农村土地面积广,自然景观丰富,环境质量好。城市人类活动集 中,对自然改造、破坏的多,住房紧张等问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劳动力 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留守的老人、儿童无力耕作土地,导致望到闲置、土地荒废, 进而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 (2015•广东卷)5、下图为 2005 年-2012 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表明该省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为减少,但人口总数大,8000 多万人,海南和浙江人 口总数明显不够,广东由于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常住人口是增加的,所以只有四川符合条件,四川省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导致常住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故选 B。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为材料,考查我国各省常住人口随着年份的变化情况。难 度不大,但需要对我国各省份人口基数和人口迁移的基本了解,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中 西部省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从而导致各省常住人口增长发生明显的不同。 (20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比。图 3 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 5~6 题。 5.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6.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5、D 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影响老年抚养比的因素;老年抚养比变化带来的问题。 (2014·江苏卷)1980 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 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 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 9 是 1978 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图 10 是我国未来 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 17-18 题。 17. 1980 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18.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 30 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 30 年持续上升 【答案】17.B 18.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 (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 1-2 题。 1、图 1 为 2012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图 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豫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1、A 2、D 【解析】 试题分析: 2.人口迁移主 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方向之一是从内地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一般遵循就近迁移原则。当前,我国人口主要是从不发达省份流向较近的发达地区。河北省应流向较近的 津京唐地区,A 错。安徽流向长三角地区,B 错;湖南应流向较近的珠三角地区,C 错;广西流向珠三角地 区,D 正确。 考点:我国人口迁移区域分布特点。 (2014·新课标 I 卷)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 10-11 题。 10.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11.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 年 B.1930-1950 年 C. 1950-1970 年 D. 1970-1990 年 【答案】10、A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人口比重,用虚线对应。1910 年移民人数约为 10 百万,移民占总人口比例为 14%,,计算出总人口约为 71 百万,1930 年移民人数约为 15 百万,移民占总人口比例为 12%,,计算出总人口约为 125 百万,1950 年移 民人数约为 10 百万,移民占总人口比例为 7%,,计算出总人口约为 142 百万,1970 年移民人数约为 10 百 万,移民占总人口比例为 5%,,计算出总人口约为 200 百万,1990 年移民人数约为 20 百万,移民占总人口 比例为 8%,,计算出总人口约为 250 百万,2010 年移民人数约为 40 百万,移民占总人口比例为 13%,计算 出总人口约为 300 百万,可直接得出第 10 题答案为①,人口数量为 3 亿,可知是美国。 11、根据前面分析,在①图中人口总数增长最快的时段是曲线坡度最大的时段,约在 1950-1970 年。从迁 移人口数分析,1950-1970 年,迁移人口数变化不大,但是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小,说明此时段人口数量 增长最多,C 对。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总增长—人口迁移(机械)增长,1910-30 年总增长为 125-71=54,人 口自然增长为 54—15=39 百万;1930-50 年总增长为 142-125=17,人口自然增长为 17-10=7 百万;1950-70 年总增长为 200-142=58,人口自然增长为 58-10=48 百万;1970-90 年总增长为 250-200=50,人口自然增长 为 50-20=30 百万。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人口迁移数量与迁移人口数量所占的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关系。 (2014·广东卷)6、近年来,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 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2013 上海卷)(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 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① ●② ●③ ● ④ 13.有人口学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 a 为耕地面积,b 为熟制,c 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 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4.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 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①市 ②市 ③市 ④市 500 400 300 200 100水 量 ( 立 方 米 ) 2004 2008 2012 2004 2008 2012 2004 2008 2012 2004 2008 2012 人均水资源总量 人均用水总量 人均起居用水总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3.D 14.C 【解析】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人口容量。 (2013 新课标 I)图 3 示意某城市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 1300 万。据此完成 7-8 题。 0 1 2 3 4 -1 -2 1981-1990 -3 0 1 2 3 4 -1 -2 自然增长 1991-2000 国内净迁 国内净迁 国际净迁国际净迁 总人口增 总人口增自然增长 -3 图 3 7.20 世纪 90 年代和 80 年代相比,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 B.日本 C.俄罗斯 D.德国 【答案】7.D 8.A 【解析】 8.四个选项均为发达国家,但是俄罗斯、德国和日本的自然增长率很低,接近0,甚至为负,而美国虽然也 是发达国家,但人口自然增长了较高,在1%左右,甚至超过1%,该城市自然增长率较高,并且对国外移民 有较大的吸引力,排除B、C、D,应是美国,选A。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2013 新课标Ⅱ)图 1 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 2005-2010 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 为主。读图 1 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 1-2 题。 1、2005-2010 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 2005-2010 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答案】1.C 2.B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人口最多省份的了解以及对所给材料的正确领悟,浙江与江苏迁出人口比重相当, 而迁入人口比重浙江明显高于江苏,所以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广东、四川在我国人口最多省之列,均 接近 1 亿,贵州和上海人口总数远少于四川和广东,迁出和迁入人口数分别少于四川和广东,人口自然增长 率图中信息不能反应,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天津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应低于安徽。 2.该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材料提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迁入和迁出均以 青壮年为主),皖、赣、黔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以(青壮年)迁出为主,所以会加速老龄化;沪、京、 津属于我国发达地区,老龄化进程快,由图可知,上述三地 2005-2010 年为(青壮年)人口净迁入区,有 助于延缓老龄化进程。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 (2013 浙江卷)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 2-3 题。 2.下图是 4 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3.“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答案】2.D 3.B 【解析】 3.此题考查产业结构调整或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对转入区影响: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难以避免有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对转出地区的影响:缓解土地压力、人口、交通和环境等 压力,为产业的升级提供发展的空间。“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劳动力的工资提高,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生产成本增加,所以能够刺激东部沿海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 业,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所以选 B 项。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人口流动、工业区位因素和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2013 浙江卷)下图为 1950-2010 年世界及亚洲、欧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图完 成 9-10 题。 9.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A.1950-2010 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 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10.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9.D 10.C 【解析】 10.非洲人口出生率最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最高,故①为非洲人口变化过程;欧洲人口出生率最低, 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接近零增长或负增长,故④为欧洲;1950 年以后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独立, 政治上较稳定,出生率仅次于非洲,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减少,自然增长 率仅次于非洲,故②为亚洲;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均为发达国家,其出生率较低,死亡率也低,自然增 长率也低,故③为北美洲,C 为正确答案。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和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 (2013 北京卷)读图 1,回答第 3 题。 3.20 世纪 50-70 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D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的人口迁移。 (2013 广东卷)5.表 1 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表 1 国家 2000-2010 年人口 年平均增长率(%) 2009 年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 人口比重(%) 2009 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2009 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 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 年中国 0-14 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2010 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答案】D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人口和地理图表的综合判读能力。 【考点归纳总结】 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 各异,处于不同的人口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也不同。现将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原因表析如下: 模式 特征 原因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高—低) 高 高 低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抵御疾病和自然 灾害的能力极低 传统型 (高—低—高) 高 低 高 产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 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 幅增加 现代型 (低—低—低) 低 低 低 现代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进 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图解人口增长模式 3.怎样区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 (1)从特征上区分 区分三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切实要记牢。 (2)从数值上区分 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 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现代型的人 口出生率大致在 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 1%以下。 4.如何判断和分析人口坐标统计图 在有关人口统计的问题中,常会涉及以下几种图:①人口增长曲线、折线图,如图一;世界人口变化趋势 图,如图二;②人口“三率”柱状图,如图三;③人口结构饼状(或扇形)图如图四、图五;④人口性别年 龄结构金字塔图,如图六;⑤人口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如图七;⑥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如图八等。 其中③类图直接根据扇形面积的大小确定各量的比例即可,相对简单。④和⑤类图的具体读图分析方法在 前面已经讲述。①、②及⑥类图基本上都和坐标有关,是变化较大的一类人口统计图,在分析此类坐标图 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读清图中的各个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变量:时间、人口或是人口变化率; 第二,判读图形的变化特征,这也是读所有坐标图最关键的一步。如:人口变化曲线的坡度陡缓和起伏大 小等特征都表达不同的含义。在同一幅图中,曲线坡度越陡,则表明人口增长越快,反之越慢;曲线起伏 越大,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越剧烈,反之则平和。 第三,思考几个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要特别注意曲线起伏转折点所表示的含义、形成原因等,通过统计图 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学以致用】下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图中①与②相比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 ) A.战争 B.疾病 C.生活水平差 D.老年人口多 【答案】(1)C (2)A (3)B (4)D 二、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因、 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 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 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 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 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的 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 国家 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 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 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 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 影响 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力赚取外汇 会带来许多问题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2)居住地的变更: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了迁移。 (3)时间限度: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的移动,才被称作人口迁移。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原因 典例 自然 (过去的 决定因 素) 气候 人们总是希望生活在气候等自然条件 优越的地区 美国老人退休后向南部和 西部迁移 土壤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垦,提高作物产量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水源 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的生存需要水 我国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 居 矿产 因发现、开发某种矿产资源吸引大量人 口迁入 大庆——石油资源的开发 社会经济 (决定因素) 经济 被较高的收入吸引 内地人到沿海城市打工 政策 国家政策 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交通通 信 交通通信的发达会方便人们之间的联 系,从而促进人口迁移 现代人口迁移量远大于过 去 政治 某地被设为政治中心而引发人口迁入 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战争 战争破坏了宁静的生活环境,使人口外 迁 美伊战争使大量伊拉克人 背井离乡 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 联系,有利于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 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5.图解人口迁移的动因和效应 推力和拉力是导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中间阻力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 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下图所示: 6.我国的“民工潮”现象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体分 析如下: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 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 类 型 主要方式 自发流动为主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 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影 响 积极影响 ①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 矛盾;②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 献;③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④促进了城市周 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⑤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⑥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消极影响 ①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② 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学以致用】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 会现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五 位人口流 入省 第一位人口 流出地 第二位人口 流出地 第三位人口 流出地 第四位人口 流出地 第五位人 口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 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答案】B (2)M 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 省最有可能是 (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解析】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因此推断,黑龙 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 【答案】C (3)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B.经济因素 C.人口政策 D.宗教信仰 【解析】经济因素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 【答案】B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 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 展、消费水平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大 小 共 同 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 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 相对确定性 【学以致用】下图是人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___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________水 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最大,而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下列各项中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____。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人口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是人口数量不能超越当前环境人口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3)图中不同时间出现了两个环境人口容量,说明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简述为 什么具有这两种特征? 【解析】第(1)题,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经济、人口、文化及消费水平,而资源是首要因 【答案】(1)资源 经济 消费 资源 (2)BC (3)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因为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 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 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针对强化训练】 【强化训练 1】 读“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回答 1-2 题。 1.该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50 B.1963 C.1990 D.2010 2.图中信息反映该国( ) A.1950 年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C.人口数量逐年增加 D.2010 年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下图为“某国四个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 3.按照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 ) A.①→③→④→②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①→③→② 4.对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生育政策 B.国内移民 C.经济水平 D.医疗条件 读下面“人口金字塔图”,回答 5-7 题。 (%)甲 (%)乙 (%)丙 (%)丁 5.甲图所示人口金字塔,0-14 岁的人口比重约为( ) A.18% B.23% C.34% D.45% 6.图中四种类型的人口金字塔图,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甲丙乙丁 B.甲丁丙乙 C.乙丁丙甲 D.丁甲丙乙 7.下列国家中,人口年龄结构分别与丙、丁两图最相似的是( ) A.印度、孟加拉国 B.德国、俄罗斯 C.巴西、尼日利亚 D.美国、菲律宾 读“我国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完成 8-9 题。 总人口(亿人) 0-14 岁(%) 15-64 岁(%) 65 岁及以上 (%) 年均人口增 长率 第五次 12.953 16.84% 74.71% 8.45% 1.07% 第六次 13.397 9.80% 81.68% 8.52% 0.57% 8.目前我国人口( ) A.属于现代型增长模式 B.属于传统型增长模式 C.数量在不断地减少 D.各年龄段比例下降 9.2014 年有 20 多个省出台了“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我国劳动力人口总量较少 B.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C.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 D.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 1949 年人口总数约为 5.4 亿,到 1982 年增长为 10.3 亿。中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开始 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材料二 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后,中国人口出生率由 1970 年的 3.34%,下降到 2012 年的 1.21%, 劳动人口增速已经低于总人口增速。2013 年 11 月 15 日,中央宣布人口与生育政策调整,实施夫妇中一方 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二孩”政策。 材料三 目前,全国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单独夫妇约有 1 100 万对,截至 2014 年 5 月 31 日,全国提出 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只有 27.16 万对。 (1)分析中国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若维持计划生育政策不调整,会出现什么后果。 (3)“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并不多,试分析其原因。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 2003-2015 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 11-12 题。 11.图示时期,关于该市人口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2012 年人口增长最快 C.2014 年人口数量最多 D.2009 年后人口呈负增长 12.下列关于 2008 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高铁通车,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政策调控,产业升级和转移 C.金融危机,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D.房价升高,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右图为“通过手机定位制成的 2016 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路径示意图”。据图回答 13-14 题。 13.由图示的流动路径可知( ) A.流动人口以中青年为主 B.流动人口所受教育程度较高 C.春运后四川人口净流入 D.流动可提高四川环境承载力 14.专家预测 2016 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的规模减小,其理由是( ) ①流入区生活成本提高 ②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 ③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 ④流动人口多回四川务 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 15-16 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 3.84 37.10 11.63 4.01 4.78 15.该城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A.以中老年人口为主 B.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比重 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比重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16.迁入人口对该市可能导致的影响有( ) A.该市非农业用地减少 B.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C.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人口总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净迁移率=一定时期 “(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右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 2005-2014 年间迁 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完成第 17 题。 17.2005-2014 年( ) A.人口净迁移率浙江高于江苏 B.人口总迁移率安徽大于天津 C.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D.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 从事制造业为主。读图,回答 18-19 题。 18.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19.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 A.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 B.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读“我国不同时期省际人口迁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 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回答 20-21 题。 20.关于 2005-2010 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江西迁出率最高 B.安徽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广东迁入量比天津多 D.福建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1.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人口迁移总量减少 B.人口迁入重心北移 C.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 D.“珠三角”始终人口迁入量最多 22.澳大利亚政府关于人口发展的白皮书显示,澳大利亚适宜的总人口为 6 000 万。目前澳大利亚人口 平均每天增加 1 048 人,而其中 60%来自海外移民,据澳大利亚统计局估算,其总人口数于 2013 年 4 月 23 日达到 2 300 万。在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近几年墨尔本等城市的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并表现出明显的 分布特点:一半以上集中分布在外城区。上图为澳大利亚各州人口增长率和悉尼、墨尔本人口比较图。根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国际人口大量迁入澳大利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经济发展的“对决”中,墨尔本比悉尼的人口增长趋势更利于经济的发展,请指出原因。 (3)分析墨尔本等城市近几年房地产业分布特点的主要成因。 【参考答案】 3.-4.C B 本题组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演变。第 3 题,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中出生率随着时间变化应逐 渐减小,图中④出生率最高,其次为①和②,最低为③,故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为④→①→②→③。 第 4 题,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与该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有关,而生育政策对出生率有影响,经济 水平与医疗条件影响死亡率;国内移民对出生率、死亡率影响小。 5.-7.D B D 本题组考查人口年龄、性别金字塔图的判读。第 5 题,图中 0-14 岁的人口比重为 0-4 岁、5-9 岁和 10-14 岁的人口比重之和。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 0-14 岁人口比重约为 45%。第 6 题,甲 图少儿比重最大,老年人口比重很小,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出现最早;丁图少儿比重仍然较大,但有 所减少,老年人口比重有所增加,为传统型,出现较早;乙、丙两图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为现代型,其中 乙图少儿比重很小,人口出现负增长,出现时间最晚。第 7 题,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大 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 8.-9.A B 本题组考查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和人口政策的相关知识。第 8 题,根据表格信息分析,目前我 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老年人口比重较高,青少年儿童比重小,我国人口属于现代型增长模式。第 9 题, “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减缓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10.(1)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大幅降 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出现了粮食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以及社会治安问题。(2)劳动年龄人口锐 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社会负担加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颠覆了传统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经济发展对劳 动力数量的需求降低;婴幼儿社会抚养成本增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使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第(1)题,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死亡率大幅度 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导致多种问题,因此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计划 生育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第(2)题,若维持之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则人口增长率将不断下降,导致 人口增长缓慢,出现劳动力不足、老龄化现象,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第(3)题,受经济发 展水平的影响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影响,“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妇并不多。 11-12.C B 本题组考查人口迁移。第 1 题,据图分析,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的和一直大于 零,因此该市人口持续增长,在 2014 年人口数量最多。第 2 题,2008 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降低, 说明迁入人口数量减少,因此最可能是产业升级和转移,导致该市对劳动力人口的需求减少。 13-14.A A 本题组考查人口迁移及影响。第 3 题,根据图中信息分析,2015 年成都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多 从较发达的地区流回成都,因此流动人口以中青年劳动力为主。第 4 题,2016 年成都春运人口流出规模小, 说明成都市对中青年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因此原因可能是四川经济有较快发展,流入区产业向四川转移; 也可能是流入区生活成本较高,导致迁移人口收入降低。流动人口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流动人口不 可能回四川务农。 15-16.B D 本题组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第 5 题,根据表格数据分析,迁入人口以中青年劳动力为主; 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比重;女性人口比重高于男性比重;原有城市人口年龄结构无法判断。第 6 题,人口大量迁入,会加剧当地就业紧张局面;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压力;对城市环境人口容量影响不大;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该城市非农用地增加。 17.A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据图分析,2005-2014 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总 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由此计算出人口净迁移率浙江高于江苏;人口总迁移率安徽小于天津; 迁出、迁入人口数量无法判断。 18-19.A D 本题组考查人口迁移。第 8 题,据图和材料分析,上海市人口倒挂区工业相对发达,第二产 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第 9 题,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说明该城市劳动力严重不足,人口增长 缓慢,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20-21.C B 本题组考查人口迁移。第 10 题,据图分析,2005-2010 年迁出率最高的是安徽;福建迁入率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人口迁入率比天津高,总人口比天津多,因此广东迁入量比天津多。第 11 题,两 图显示人口迁入重心北移。平均迁入率和迁出率均有所增加,因此人口迁移总量增加;环渤海地区人口迁 入率增加,迁入人口增加;“珠三角”在 2005-2010 年并非人口迁入最多的地区。 22.(1)澳大利亚适宜人口数量远大于当前人口数量;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和教育条件好;优惠的 移民政策,吸引大量海外人口迁入。 (2)墨尔本人口增长更快,说明墨尔本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和人才迁入,更能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和增加人 才,有利于降低人口平均年龄,减少养老支出,带动第三产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3)外城区相对于城区地价较低,房价较便宜;新移民大多经济实力有限。 解析:本题考查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第(1)问,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由于 澳大利亚的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医疗和教育条件好,有优惠的移民政策,并且澳大利亚适宜人口数量 远大于当前人口数量,所以吸引了大量海外人口迁入。第(2)问,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墨尔本人口增长更快,说明墨尔本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和人才迁入,更能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和增加人才, 有利于降低人口平均年龄,减少养老支出,带动第三产业、房地产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第(3)问,考查影响房地产产业发展的因素。新移民大多经济实力有限,购买力较低,而外城区相较于城区 地价较低,房价较便宜,所以外城区较内城区房地产业发展较快。 【强化训练 2】 1.有关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现实意义不大 ②无控制的人口增长会使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③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尽管人们假设的条件不同,但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基本相同 ④合理的人口容量一定要控制在环境人口容量以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2.结合下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可知( ) 人口(万 人) 面积(万平方 千米) 可开采石油 储量(亿吨) 年可再生水资源量 (立方千米) 人均 GDP(美 元) 菲律宾 9270 29.97 0.19 457 1746 俄罗斯 14100 1710 361.9 4498 12000 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A 【解析】俄罗斯面积、可开采石油储量、年可再生水资源量、人均 GDP 都比菲律宾大,说明俄罗斯环境承 载力较大;俄罗斯人均资源量很大,典型的地广人稀,表中看不出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表中看不出菲律 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 3~4 题。 3.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4.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 【答案】3.B 4.D 下图是“每隔 5 年世界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图(含预测)”。年龄分为未满 15 岁、15 岁到 65 岁、65 岁以上三 个区间。读图,回答 5~6 题。 5.图中甲表示的是( ) A.未满 15 岁的人口比重 B.15 岁到 65 岁的人口比重 C.未满 65 岁的人口比重 D.65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6.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老龄化使得人口总负担系数逐渐升高 B.在图示的时间内老年负担系数和人口负担系数呈正相关 C.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D.人口负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5.B 6.C 【解析】第 5 题,世界人口的年龄构成应该是 15 岁到 65 岁的人口比重最大。第 6 题,读图可知,人口负 担系数的变化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 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 25 人/平 方千米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完成 7-8 题。 A 1990 年 2010 年 7、对该地区人口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 8、若 A 地区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答案】7、A 8、D 【解析】 下图示意我国 2000 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和对 2020 年人口的预测,其中按照女性 20~55 岁和男性 20~ 60 岁的划分标准,标出了劳动人口的范围。读图,回答 9-10 题。 9.影响我国 2000~2020 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国家政策 B.生态环境 C.经济发展 D.社会文化 10.我国城镇人口到 2020 年社会养老形势严峻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 A.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 B.劳动人口减少 C.社会养老能力发展缓慢 D.劳动人口增加 【答案】9.C 10.B 11.下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有关甲、乙、丙三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 迁往乙、丙两地。 【答案】 D 读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进行的人口移动方向。据此回答 12~13 题。 12.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13.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上看以高学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上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移动形式上看以线形分散为主 【答案】12.C 13.D 下图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读图回答 14~16 题。 14.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5.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6.该国可能是 ( )。 A.中国 B.巴西 C.德国 D.泰国 【答案】14.D 15.D 16.C 人口迁移差额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读图,回答 17-18 题。 17.四地中可能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是( ) A.A 地和 B 地 B.A 地和 C 地 C.B 地和 C 地 D.B 地和 D 地 18.导致 D 地人口迁移率为负值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经济落后 B.政策因素 C.社会因素 D.环境变迁 【答案】17.A 18.A 【解析】第 17 题,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低,迁移差额率高,A 地和 B 地符合此 特征。第 18 题,D 地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移率为负值,最可能为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 2000 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 2001~2050 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 19-20 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万人/年) 数量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9.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0.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答案】19.A 20.C 【解析】第 19 题,读表格数据,根据各国迁出、迁入人口数值分析,人口迁移主要趋向是从发展中国家向 发达国家迁移。第 20 题,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发展空间。 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数之比,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65 岁以上及 14 岁以下) 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图为“我国人口生育率和抚养比变化及预测图”。读图,完成 21~23 题。 21.20 世纪 80 年代至今,我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且保持在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B.养育子女的成本大幅上升 C.养老保障制度的日益完善 D.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力实施 22.如果不考虑人口迁移的影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儿童人口数量的时间大致是( ) A.1990 年 B.2000 年 C.2015 年 D.2022 年 23.未来总抚养比的变化可能会直接导致我国( ) A.老年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 B.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C.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变化 D.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压力加大 【答案】21.D 22.D 23.C 下图为四个国家 1960 年和 2011 年人口数量状况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24-25 题。 24.有关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德国人口总量和增长量最小 B.美国人口增速最快,增长量最大 C.印度人口总量最大,增速最快 D.沙特阿拉伯人口总量最小,增速最快 25.上述四个国家中环境承载力最小的是 ( ) A.沙特阿拉伯 B.美国 C.德国 D.印度 【解析】第 24 题,人口 总量最大的是印度,人口增长量最小的是德国,人口增速最快的是印度。第 25 题, 沙特阿拉伯国土面积较小,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最小。 【答案】24.C 25.A 26.2018 年与 2022 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航母”大国俄罗斯和“袖珍”小国卡塔尔举办。阅读下列材 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俄罗斯与卡塔尔示意图。 材料二 俄罗斯与卡塔尔的人口增长情况。 卡塔尔:2011 年全国人口约为 172 万人,本国居民为阿拉伯人,其中外籍人口约占全国的 84%,外籍人口 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国家。 俄罗斯:2002 年 10 月俄罗斯人口约为 1.45 亿,到 2010 年 10 月俄罗斯人口约为 1.41 亿。2010 年 10 月美 国《洛杉矶时报》撰文说,如果不采取措施,俄罗斯的人口到 2080 年将变为 5 200 万人。 (1)说明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简述俄罗斯人口逐年减少带来的问题和缓解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 【答案】(1)外籍人口的大量迁入。 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问题: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 下图为“2000 年与 2050 年(预测)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 下面图甲为“1950~2010 年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图”,图乙为“1950~2050 年中国和全球 14 岁以 下与 65 岁及以上人口百分比(预测值)统计折线图”。 (1)据材料一中信息判断,2000 年与 2050 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 ) ①人口总量庞大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③0~4 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结合材料二中图甲,说明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中图乙可以看出,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首次超过 14 岁以下人口数量的时间大约在 ________年,试说明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以及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4)据材料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点。 关,并将导致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世 界人口老龄化总体呈加重的趋势;2000 年以后,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 【答案】(1)B (2)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年龄结构轻;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低。 (3)2030 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较低生育率;二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 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寿命大大延长。负面影响: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口 比例大、社会负担重等。(4)自 1950 年以来,世界人口老龄化总体呈加重趋势;自 2000 年以后,世界人口 老龄化趋势(或速度)明显加快。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 分) 材料一 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 材料二 我国人口流动数量饼状图。 材料三 (1)春节前后人口流动主要的方向分别为 ( ) A.城市→农村,农村→城市 B.农村→城市,城市→农村 C.城市→城市,农村→农村 D.农村→农村,城市→城市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3)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原因和影响。 (4)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分布的主体在农村,所以春节前出现大量的返乡人流,从城市向农村流动,而 春节后恰好相反。第(2)题,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近些年,我国人口流动的数量增长较快。第(3)题,由图 【答案】 (1)A (2)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大。 (3)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 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影响:有利: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 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 的经济社会交流。不利:造成交通、环境压力及带来一些城市化问题。 (4)广东 上海 北京 开发资源,边境贸易发展 (5)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③更好地利用 和开发土地资源;④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