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5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6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二课时大气运动(课件)(50张PPT)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6 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第 2 课时 大气运动) 第 6 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01 02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03 图标专项突破 3 等压线图的判读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1. 核心知识 精讲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热力环流的形成 A B 冷 热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受热上升 冷却下沉 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先有空气垂直运动,再有高低压,最后有空气水平运动 水平方向: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成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热力环流的形成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热力环流的形成 “ 一个关键、四个步骤 ” (2) “四个步骤” : ① 热上升、冷下沉 —— 近地面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空气下沉; ② 热低压、冷高压 —— 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 ③ 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 —— 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而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 ④ 水平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 。 (1) “一个关键” 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与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相比,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 2. 高分 : 技法点拨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 典题感悟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判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并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环流模式。 答案 甲 > 乙 > 丙 > 丁。 画图略。 ( 呈逆时针运动 ) 。 解析 该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 典题感悟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2) 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 ________ 地,其对应的天气状况常为 ________ 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________ 地。 答案 乙 阴雨 甲 解析 该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 典题感悟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是 ________ ;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 ________ 地。 答案 西南风 甲 解析 该题以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为背景,综合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答本题可按如下思路进行: 近地面气压分布状况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类题通法 等压面 等高面 ① ② ③ ④ ⑤ 热 低压 冷 高压 上升 雨 下沉 晴 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往往晴朗 等压面上弯说明该处是高压,下弯则是低压 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 【 地面与高空等压面相反 】 气压值: ① > ( ②=③=④) > ⑤ 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类题通法 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1) 判断气压高低 ① 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 L 1 中, PA′>PA , PD>PD′ ;在 L 2 中, PB>PB′ , PC′>PC 。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类题通法 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1) 判断气压高低 ② 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上图中 PD′ = PC′ 、 PA′ = PB′ 。综上分析可知: PB>PA>PD>PC 。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类题通法 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2) 判读等压面的凸凹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 ,可形象记忆为 “ 凸高凹低 ”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类题通法 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3) 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①判断陆地与海洋 ( 湖泊 ) :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 ( 湖泊 )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 ( 湖泊 ) 、上凸者为陆地。 ②判断裸地与绿地 :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③判断城区与郊区 :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类题通法 等压面的判读方法 (4) 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 ,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如上图中 A 地; 等压面上凸者 ,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如上图中 B 地 。 3. 高考:命题调研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考法一 不同纬度海面热量差异分析 1 . (2014· 安徽文综, 33) 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热传导差额的曲线,依次是 ( ) A . Q4 、 Q1 、 Q3 、 Q2 B . Q3 、 Q4 、 Q2 、 Q1 C . Q3 、 Q1 、 Q2 、 Q4 D . Q2 、 Q3 、 Q1 、 Q4 解析 就全球而言,海面热量总收支平衡,不同纬度地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之和为零,故 Q3 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曲线;一般而言,温度越高,热辐射越强,故辐射收支差额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Q1 为辐射收支差额曲线;副热带海区受高压控制,晴天多,蒸发旺盛,蒸发耗热量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故 Q2 为蒸发耗热量曲线;海 — 气热传导差额受纬度因素影响不大, Q4 为海 — 气热传导差额曲线。 考点一 热力环流形成与等压面判读 考法二 等压面图的判读 2 . (2014· 山东文综, 8)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 P 1 和 P 2 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解析 高空等压面分布是乙处高,甲处低,则可推知高空气流由乙流向甲,进一步推出近地面由甲流向乙,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根据纬度可知近地面由甲流向乙是南风,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风偏转成西南风。 B 项正确。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1. 核心知识 精讲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1 .海陆风 陆地升温快;气温升高,形成低压; 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形成高压; 故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 海风 陆地降温快;气温较低,形成高压; 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形成低压; 故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 陆风 影响与应用 :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2 、山谷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白天山坡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山谷的空气沿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 谷风 夜间山坡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顺山坡流入山谷,山谷空气被迫抬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 山风 影响与应用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3. 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上升气流 由郊区流向市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市区 受人为热源多等原因影响,气温高,空气膨胀 上 升 , 形成 低压 。 郊区气温低 ,气压 高。 郊区气温低 ,气压 高 。 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2. 高分 : 技法点拨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 典题感悟 (2018· 华中师大附中期中 )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 2005 年和 2015 年同时段的成都热岛效应温度场变化示意图 ( 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 )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据图判断 ( ) A .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人口最密集 B .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大温差为 4℃ C .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 D .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增强 解析 读图,根据数值判断,图甲中城市东部温度最高,可能是因为东部工业分布集中,排放的废热多;根据等值线变化规律判断,图乙中城郊之间最小温差为 4℃ ;两图相比,二环路内温度变幅最大;根据两图的城郊间温差变化,可知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逐渐减弱。选 C 。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 典题感悟 (2018· 华中师大附中期中 )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是 2005 年和 2015 年同时段的成都热岛效应温度场变化示意图 ( 图中数值表示气温,单位:℃ ) 。读图回答 (1) ~ (2) 题。 (2) 图中温度场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 A .改造城区下垫面,调节热量收支状况 B .昼夜温差加大,雨岛效应增强 C .雾霾天气加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D .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解析 图中二环路乃至三环路以内温度变低,最可能是因为改造城区下垫面,增加了绿地和湖泊面积,调节热量收支状况,使城郊之间温差变小;图中温差减小,雨岛效应减弱;图中没有反映出其与雾霾天气有关;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会下降。选 A 。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类题通法 热力环流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 判断空气流动方向 。首先,确定地面“冷”“热”;再画垂直气流,地面“冷”则空气下沉,“热”则空气上升;最后,顺垂直气流方向画出水平气流方向。 (2) 判断气压高低 。地面“冷”或空气下沉为高压,“热”或空气上升为低压。高空与对应的近地面气压高、低相反。 (3) 判断气温高低 。热力环流中,在地面气压高则“冷”,气压低则“热”。 3. 高考:命题调研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考法一 城市热岛效应原理应用 1 . (2015· 四川文综, 7 ~ 8)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该城市可能位于 ( ) A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 . 40°N 附近大陆西岸 C .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 . 40°N 附近大陆东岸 解析 由图读出该城市冬季平均气温在 0℃ 以下, 40°N 附近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或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与其比较吻合。而 40°N 附近大陆西岸主要为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回归线附近为热带、亚热带气候,冬季均温大于 0℃ ,因此排除 A 、 B 、 C 选项。故选 D 。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考法一 城市热岛效应原理应用 1 . (2015· 四川文综, 7 ~ 8)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2)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解析 市中心气温比郊区高,形成近地面大气由郊区流向市中心、市中心气流上升的典型城市热岛效应,因此导致市中心降水的可能性比郊区大,而郊区温度更低则更易形成降雪。故选 A 。 考点二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分析 考法二 山谷风原理应用 2 . (2013· 浙江文综, 7)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 7 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 7 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解析 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地中央气流下沉 ( 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 ) 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 ( 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 ) 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等压线与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线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典图示例 本图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展示了等压线图中基本气压场的分布。 获取信息 低压中心 气压高 气压低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典图示例 解读信息 (1) 低压 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增大,如图中①②⑥。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典图示例 解读信息 (2) 高压 是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减小,如图中 ③④⑤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典图示例 解读信息 (3) 低压槽 是由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槽。低压槽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槽线。如图中 b 。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典图示例 解读信息 (4) 高压脊 是由高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简称脊。高压脊中各条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作脊线。如图中 a 。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典图示例 解读信息 (5) 鞍形气压场 简称鞍,它是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交错分布的中间区域。如图中 c 。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类图通法 1 .等压线图的判读流程 第一步:明确等压线类型 结合题干信息、图名和图例,明确图像为模拟气压场还是某实际区域气压场。 第二步:分析等压线分布特征,判明气压场基本形式 据等压线数值递变特点、曲直、走向、疏密等判断高 ( 低 ) 气压、高压脊或低压槽、鞍部的分布特征。 第三步: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解题 气压场中常见的设疑为判断某地风力、风向等天气状况及其变化。需结合题目要求针对性地回答。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类图通法 2 .风向的判定方法 第一步 :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 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 )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 :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 ( 北半球 ) 或向左 ( 南半球 ) 偏转 30° ~ 45° 角 ( 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 90°) ,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 ( 以北半球气压场为例 ) 。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类图通法 [ 拓展延伸 ] 风力大小的分析与描述 风力 大小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水平 气压梯度力 大小 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降水多 距高压远近 距离亚洲高压 ( 冬季风源地 ) 近,风力大 摩擦力大小 地面平坦开阔,风力大 海面上风力大 植被多少 冬季植被少,风力大 地形起伏 大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 山谷口,狭管效应,风力大 地形 ( 河谷 ) 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考法一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 1 . (2014· 天津文综 ) 读下图,回答下题。 在上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 A .台北 B .上海 C .首尔 D .北京 解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风向右偏,据此可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图示时段内台北始终为偏北风;首尔、上海始终为偏南风;北京由东南风变为东北风。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考法一 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 2 . (2013· 课标 Ⅰ , 9)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 14 日 6 时的气压形势, L 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 200 千米 / 天的速度东移。读下图,完成下题。 图中甲地 14 日 6 ~ 9 时的风向为 ( ) A .偏东风 B .偏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解析 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风向的判读。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的规律,可判断甲地 14 日 6 ~ 9 时的风向为偏南风。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考法二 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判读天气特征 3 . (2016· 江苏地理, 5 ~ 6) 2016 年 1 月 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 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此时我国 ( )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解析 读图可知,该图中西南地区有低压槽存在, A 错;北方大部分地区被高压脊控制,天气以干、冷为主, B 错;由等压线的疏密情况判断三亚风力小于昆明, C 错;北京、上海的风向都为西北风,故选 D 项。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考法二 根据等压线分布图判读天气特征 3 . (2016· 江苏地理, 5 ~ 6) (2)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解析 1 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冷空气温度低。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为平原,其西北部无高大山脉阻挡,西北风可长驱直入,受寒潮影响大;而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影响较小,故选 A 项。 图表专项突破 3 等压线的判读 考法三 风力大小的分析 4 . (2016· 浙江文综, 9) 图乙为探空气球 10 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下题。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 A . ③ 至 ④ B . ④ 至 ⑤ C . ⑥ 至 ⑦ D . ⑨ 至 ⑩ 解析 根据题意及探空气球 10 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最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 A 项正确。 考点二 气温的水平分布与等温线 考法三 风力大小的分析 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8 分 ) 答案 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 ( 偏北风 )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H 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 ( 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 。 解析 本题采用风力大小分析方法,结合图文资料展开原因分析。 5 . [2013· 课标 Ⅱ , 36(2) , 8 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 M 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H 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