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新导学大一轮精讲讲义:必修I第三章第9讲 地球表面形态教学案(浙江选考)
第 9 讲 地球表面形态 考点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主要来自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方面。 地质作用 主要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地震等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地壳表层物质的破 坏、搬运和堆积 使地表趋于缓和平坦 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剥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风化作用 D.变质作用 答案 D 2.关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 B.内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速度较快,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形态变化速度较慢 C.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D.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B 3.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辐射能 C.地球表面的水能 D.大气运动的风能 答案 B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读此图需要“两看两关注”: 两看:一看板块名称、范围及相对位置;二看板块类型、运动方向及附近的宏观地形。 两关注:美洲板块西侧的板块名称,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所在的板块。 (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上图中 A 为欧亚板块,B 为太平洋板块,C 为 印度洋板块,D 为美洲板块,E 为非洲板块,F 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边界类型 M 为消亡边界 N 为生长边界 (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 图示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典例 板块背离运动(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 海、大西洋 板块相对运 动(挤压碰 大陆板块相 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大的褶 皱山系和巨大 喜马拉雅山脉、青 藏高原 撞) 的高原 大洋板块与 大陆板块挤 压碰撞 形成海沟、海岸 山脉、岛弧等 马里亚纳海沟、美 洲西岸的山脉、亚 洲东部的岛弧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2)主要类型:褶皱和断层。 褶皱:图中 A、B 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 A 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 处岩层中间 向下凹陷,叫向斜。 断层:图中 C 处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构造。其中 E 处叫地垒,常发育成 陡峻的山峰;D 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3)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 断 方 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 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 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 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 造 地 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 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 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 华山、庐山、泰山,另 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 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 不易被侵蚀,常形 成山岭 图示 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教材金句 在地垒的基础上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在地堑构造上常有许多典型的盆地 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 1.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1)解释宏观地形的成因。如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隆起形成的。 (2)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 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 (3)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因 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2018·11 月浙江选考)图 1 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图 2 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 完成下题。 图 1 图 2 1.图 1 中四地与图 2 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 ②—丙 ③—乙 ④—丁 B.①—乙 ②—丁 ③—甲 ④—丙 C.①—丙 ②—甲 ③—乙 ④—丁 D.①—丁 ②—乙 ③—甲 ④—丙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构造学说。读图可知,①为红海,该处为生长边界,位于非洲大陆与阿拉伯半岛 之间,对应的边界类型为丙;②位于日本东侧沿海,是消亡边界,西部为欧亚板块,东部为太平洋板块,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与甲图吻合;③位于南美洲西海岸,是消亡边界,东部为大陆,西部为海 洋,与乙图吻合;④位于大西洋中脊的生长边界,与丁图吻合。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 (2018·4 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 2.红海位于板块的_______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 答案 生长 (2017·11 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 3~4 题。 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 ) A.地垒 B.地堑 C.背斜 D.向斜 4.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 3.A 4.D 5.(2017·4 月浙江选考)下图是“某地质学家绘制的板块碰撞及其影响示意图”。与图中板块 A、B 对应恰 当的是( ) A.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 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 答案 A 解析 上图示意陆地板块之间的碰撞现象,且有大小之分,小板块在与大板块碰撞后,前端向下俯冲,后 端随之隆起,大板块则呈现出一系列的隆起。这是青藏高原及其北侧系列高大山脉形成过程的模拟图,故 A 选项正确。 (2016·4 月浙江选考)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完成第 6 题。 6.图中勃朗峰所在山脉是欧亚板块与______板块______(“碰撞”或“张裂”)而成。 答案 非洲 碰撞 (2018·全国文综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 沉积物巨厚,可达 8 千米。据此完成 7~8 题。 7.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8.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答案 7.A 8.C 解析 第 7 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 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故选 A。第 8 题,由材料可知,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C 正确。贝加 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A 错误。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 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B 错误。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D 错误。 1.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 A.阿巴拉契亚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阿尔卑斯山脉 D.喜马拉雅山脉 答案 D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 A.岛弧和海沟 B.海岭和海沟 C.海岭和裂谷 D.岛弧和裂谷 答案 A 3.下列板块中,几乎全在大洋上的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 答案 B 4.“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搬运作用 C.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 答案 A 5.下列各组名称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 ) A.褶皱、断层 B.地壳运动、地震 C.高山、峡谷 D.火山喷发、岩浆活动 答案 A 6.褶皱的基本形态是( ) A.地垒和地堑 B.背斜和向斜 C.地堑和背斜 D.断层和节理 答案 B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及相互关系 (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 (2)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并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其中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尤为普遍。 (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2)主要的沉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作用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具体表现 如下: 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1)合理改造能趋利避害。如修建梯田,填海造陆等。 (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如在坡地上耕作、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 教材金句 风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 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侵蚀—沉积过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侵蚀—堆积地形。 1.侵蚀与沉积规律 (1)侵蚀规律:凹岸侵蚀,凸岸沉积 河岸与流水作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 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不论哪个半球,凹岸 侵蚀,凸岸沉积。如上图 B 岸为凹岸,侵蚀作用强;C 岸为凸岸,沉积作用强。 (2)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流水沉积、风力沉 积、波浪沉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沉积则为杂乱堆积。 2.“五根据”判断河流流向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总是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所以湖泊或 水库下游的河流年径流量比较稳定,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 (3)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在河岸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侵蚀较深,而凸岸往往形成河 漫滩,即河床较浅;在河岸平直处,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较浅,南半球正好 相反。 (4)根据河流沉积物颗粒大小判定河流流向:一般河流上游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河流下游沉积物颗 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入海口处沉积物颗粒最小。 (5)根据时令河虚实线判定河流流向:时令河即季节河,这类河流主要分布于内陆沙漠或沙漠边缘,由雨季 时雨水汇流而成,一般越向下游水量越小,在旱季时流量变小甚至干涸,随季节消失的部分在地图上用虚 线画出,河流由实线向虚线流。 (2018·11 月浙江选考)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下图为黄河 峡谷地貌景观。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在峡谷东侧的 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完成 1~2 题。 1.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2.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 1 题,根据地层的分布看,黄土在最上部,是形成最晚 的,故 D 正确。第 2 题,黄土层是风力沉积的结果,故 A 错误;晋陕间黄河峡谷水流速度快,沉积物颗粒 大,故形成的岩层应为砂砾石层,故 B 正确;砂页岩是粉砂和细小的粘土颗粒组成,故 C 错误;褶皱是内 力作用形成的,故 D 错误。 (2018·4 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完成第 3 题。 3.形成乙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作用。 答案 流水沉积 4.(2017·4 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四种地貌景观。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观察四幅图片可知,图中①为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②为流水沉积地貌(冲积平原),③为风力沉积 地貌(沙丘),④为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刃脊等)。 (2017·4 月浙江选考)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 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 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第 5 题。 5.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答案 D 解析 外界温度变化可能使岩石表面和内部膨胀、收缩幅度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岩石破碎,这属于物理风 化作用。 (2016·全国文综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 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 6~8 题。 6.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7.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8.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 6.C 7.B 8.D 解析 第 6 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 海岸线位置相对稳定,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第 7 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 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 8 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 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有大量泥沙 沉积,导致海岸线多次变动。 读下图,完成 1~3 题。 1.图③的地貌景观是( ) A.流水侵蚀地貌 B.海浪侵蚀地貌 C.冰川侵蚀地貌 D.风力侵蚀地貌 2.上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答案 1.B 2.D 3.C 4.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填海造陆达 200 多平方千米,相当于 3 个香港岛的面积,填海造陆会给地表形态 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答案 填海造陆是人工完成侵蚀、搬运、沉积的过程,与河流进行的自然过程无异,但进行得更快更强烈。 填海造陆使海面缩小,陆地扩大。 (2018·浙江超级全能生联考)位于浙江三门湾的花岙岛,以独特形状的玄武岩地貌成为旅游热点。读图 完成下题。 1.形成图示海岛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A.物理风化、海浪侵蚀 B.风力侵蚀、流水搬运 C.流水搬运、流水沉积 D.流水沉积、固结成岩 答案 A (2018·浙江名校高三下学期期末)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有一块著名的“金刚宝石”,看似摇摇欲坠, 实则稳如磐石。据考证该岩石是地质时期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的。据此回答 2~3 题。 2.“金刚宝石”最可能属于( ) A.玄武岩 B.石英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 3.“金刚宝石”景观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风力搬运 C.流水沉积 D.冰川侵蚀 答案 2.C 3.A 4.下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属于趋利避害的是( ) ①荷兰围海造田 ②新安江水库蓄水成湖 ③湘、赣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 ④浙西 丘陵大规模修建梯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荷兰围海造田、修建新安江水库,都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条件下进行的,利大于弊。而围湖造田, 破坏了湿地功能,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在坡度大的山体上建梯田易加剧水土流失。 课时训练 (2018·浙江五校联考)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示意简图”。完成 1~2 题。 1.图中属于美洲板块的代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北部紧邻极圈的甲地是一个 10 万多平方千米的岛屿。该岛( ) A.地热资源较为缺乏 B.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C.主要由火山喷发形成 D.由两大板块挤压形成 答案 1.B 2.C (2018·台州中学第一次统练)下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 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完成 3~4 题。 3.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 A.河流落差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4.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3.D 4.B 解析 第 3 题,山区峡谷河段,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 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故选 D。第 4 题,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 能力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以堆积作用为主,选 B。 (2018·宁波学考训练)右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 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 5~6 题。 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 答案 5.A 6.C 下图为“华北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 7~8 题。 7.属于冲积扇地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B.从南往北地势呈降低趋势 C.出山口往东,沉积物的颗粒渐小 D.村庄所在的地区为背斜谷 答案 7.D 8.C 图 1 为厦门鼓浪屿“日光岩”(典型的花岗岩)风化景观,图 2 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 9~ 10 题。 9.形成“日光岩”风景的岩石属于图 2 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图 1 中“巨石”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 ) A.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 B.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 C.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 D.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 答案 9.B 10.D 11.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被称作“十二门徒石”的神奇崖壁可谓鬼斧神工,以其中漂亮的鸡形 礁石最为著名。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关于“十二门徒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类似我国桂林山水的峰丛、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 B.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鸡形礁石是由于海浪侵蚀作用而坍塌 C.是由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岛弧链 D.是由海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而鸡形礁石是因为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坍塌 答案 B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 周围有 4~5 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12~13 题。 12.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 13.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答案 12.B 13.A 14.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 统一。 图中 A 地、B 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 主要过程。 答案 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 侧岩体相 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 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作用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 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15.(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岳华山是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 材料二 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 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 程。 材料三 图 1 为华山和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图 2 为太行山崖面岩层剖面图,图 3 为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 略图。 (1)写出华山形成的内、外力作用过程:①________,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②________,形成崖面陡峭 的断块山;③________,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 (2)据材料二和图 2,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__________,主要判断依据有________、 ________。 (3)写出图 3 中相应图例的地形名称。 图例 地形名称 (4)判断华北平原与山东丘陵形成时间的早晚并简述理由。 答案 (1)岩浆侵入 地壳断裂上升 外力风化侵蚀(或侵蚀) (2)沉积岩 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 (3) 图例 地形名称 山麓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4)华北平原形成时间晚于山东丘陵。山东丘陵先受板块挤压形成岛屿,后由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华北平原 时此处岛屿变成了丘陵。 高频考点加强练 2 地壳的物质组成、循环和地表形态 冰壶也称“冰上溜石”,其形状为圆壶状,由天然花岗岩制成。读图完成 1~2 题。 1.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制作冰壶的岩石是( ) A.外力作用形成 B.变质作用形成 C.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 D.火山喷发形成 2.下列岩石按成因与制作冰壶的石材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大理岩 B.石灰岩 C.砂岩 D.玄武岩 答案 1.C 2.D 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 3.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 A.①岩 B.②岩 C.③岩 D.④岩 4.①②④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活动 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答案 3.A 4.D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将岩石折叠如被,图 a 为“某地地质景观图”,图 b 为“地壳物质循环简图”(甲~ 戊代表岩浆、三大类岩石和沉积物)。读图完成 5~6 题。 5.构成图 a 景观的岩石,其所属类型对应于图 b 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6.形成图 a 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 ①沉积作用 ②固结成岩 ③地壳运动 ④变质作用 ⑤侵蚀作用 ⑥冷凝作用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⑥④③⑤ D.①②⑤③ 答案 5.C 6.B 解析 第 5 题,图 a 中的景观为沉积岩,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的特点,可以确定其所属类型对应于图 b 中的 丙,图 b 中甲对应的是岩浆岩,乙对应的是沉积物,丁对应的是变质岩,戊对应的是岩浆。第 6 题,图中 地层发生明显变形且有不同程度的侵蚀,显然,岩层形成之后先受到内力作用,再受到外力作用。 读“岩层的穹窿构造(穹窿构造地貌是发育在地台盖层上的背斜,形态大致呈圆形,中部呈穹窿状)示 意图”,完成 7~8 题。 7.按成因分,A 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8.该穹窿构造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挤压 风化侵蚀 B.内力挤压 风力沉积 C.内力抬升 流水沉积 D.内力抬升 风力沉积 答案 7.C 8.A 解析 该处岩层层理清晰,所以是沉积岩。表面有破碎,故是风化侵蚀。 (2018·百校联盟猜题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 9~10 题。 9.图中最不可能找到化石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图示地区( ) A.以内力作用为主 B.断层发生早于褶皱形成 C.以平原地形为主 D.变质作用晚于岩浆活动 答案 9.A 10.D 11.(2018·百校联盟猜题卷)下图为“黄土夯筑的甘肃玉门关古城堡遗址近照”,古城堡所受的外力作用主 要是( ) A.地壳断裂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风力堆积 答案 B 12.(2018·浙江绍兴选考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 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 A 13.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40°N,93°E)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景观,下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 图”,重排下列序号,能正确描述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的是( ) ①纵向沟槽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 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答案 C 1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6 年 7 月 3 日上午,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洼地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完成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的吊装,历时 11 个月的主体工程正式完工。大窝凼 洼地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较发育,是罗甸县大小井地下暗河的核心地段,是研究岩溶地区地 下暗河和岩溶漏斗发育的典型地区。 材料二 大窝凼地貌图及其所在地局部区域图。 (1)简述大窝凼从海底石灰岩形成天坑的地质过程。 (2)图示地区除石灰岩外,花岗岩、大理岩等也分布广泛。推测该地花岗岩、大理岩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答案 (1)地壳隆升(或地壳抬升);流水溶蚀(或侵蚀),地面塌陷。 (2)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岩浆活 动频繁,岩浆侵入形成众多的岩浆岩(花岗岩)。地质时期形成的石灰岩,受岩浆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 发生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 15.图 1 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图 2 是“图 1 中 O 地某处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说出 M 地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简述 N 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3)简述 O 地花岗岩球状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答案 (1)M 处是背斜。地壳运动使 M 处岩层向上拱起。 (2)(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岩层受力向下弯曲,形成褶皱(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形成山岭。 (3)地壳运动使岩石圈产生缝隙(或发生断裂),岩浆沿着缝隙(或断裂处)发生侵入活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 地壳抬升,覆盖花岗岩的其他岩石被外力侵蚀、搬运,花岗岩出露地表;岩块表层受风化、风蚀剥落,棱 角逐渐消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