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山东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作业(人教版)(解析版)
课时规范练4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时规范练第8页 (2018湖北荆州第一次质检)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所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上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可能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小于1 447千米/时(30°纬线的线速度),大于837千米/时(60°纬线的线速度),且越向北线速度越大,故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第2题,a、b两点纬度相同,由于两地地势不同,线速度不同。地势高的地方线速度大。读图可知,b点的线速度大于a点的线速度,即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019江西新余四中月考)2019年1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下图为戴维斯教授通过社交软件与马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戴维斯教授与马教授的聊天信息可推知,戴维斯教授飞抵长沙黄花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 A.13日5:00 B.13日21:00 C.14日4:00 D.14日12:00 4.伦敦和长沙两地相比( ) A.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 C.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小于伦敦 D.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答案3.D 4.B 解析第3题,北京时间与伦敦时间相差8小时,戴维斯教授起飞时间是伦敦时间13日13:00,相当于北京时间13日21:00。飞行时间约15小时,到达时北京时间是14日12:00。第4题,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各地相等;伦敦的纬度比长沙高,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长沙大于伦敦。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完成5~6题。 5.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 ) A.12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6.该日悉尼和广州( ) A.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正午树影朝向相同 C.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昼夜长短状况相同 答案5.C 6.A 解析第5题,据图中晨线与赤道交点(约75°E)的地方时为6时,可推算此时北京时间约为9时。飞机飞行时间约为9小时,可计算出到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约为18时。第6题,据图中昼夜状况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悉尼和广州都日出东南方向,悉尼和广州正午树影朝向相反,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较广州大。此时位于南半球的悉尼昼长夜短,而位于北半球的广州昼短夜长。 地轴北极在自转和公转中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下图为甲地观测者夜晚观察北极星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甲树位于乙树的( ) A.北方 B.东方 C.南方 D.西方 8.如果甲处观察者在夜间连续观察2小时,会发现( ) A.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升高 B.北极星与地面夹角将逐渐降低 C.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M方向移动 D.图中某恒星沿圆形轨道向N方向移动 答案7.D 8.C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位于40°N(该地观测北极星的仰角即为该地的地理纬度),北极星所在方向为正北,所以甲树位于乙树的正西方。第8题,北极星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当地的地理纬度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北极星与地面夹角不会发生变化。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恒星的位置相对固定,因而其视运动方向应为向M方向运动。 读河岸线示意图(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的河岸),完成9~10题。 9.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较早 B.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C.该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 10.沿L1、L2所作河流剖面最有可能与下面剖面相一致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在河岸平直处,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右岸河床较深,左岸则较浅,南半球相反,故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B项错误;该河段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C项错误;该河段河曲发育,说明该河段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D项错误。第10题,在河岸弯曲处,由于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河床较浅;图中,L1为凹岸,河床较深;L2为凸岸,河床较浅。结合剖面图可知,②正确。 在广东省肇庆市(22.5°N,111.5°E)美丽的仙女湖上,有座山酷似一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10月3日是当地“卧佛含丹”节。据此完成11~12题。 11.观测者要想看到“卧佛含丹”景观,应该在卧佛山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 12.若对“卧佛含丹”现象进行现场直播,则直播时间与下列图中大体相符的是( ) 答案11.A 12.B 解析第11题,10月份太阳应在西南方向落下,所以在与日落方向相对的东北方向才能看见此景观。第12题,读材料分析可知,该日为10月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因此日落时间应在18:00之前,且此时刚过秋分,日落时间应接近18时。A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60°W为6时,因此111.5°E为17:26,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图B中,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22.5°E,时间为12时,据此推算,111.5°E为17:56,在18:00之前,符合题意,B项正确;图C中,0°经线为24时,因此111.5°E经线为7:26,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图D中,30°E为日期界线,因此该经线为0时经线,由此推算,111.5°E的时间为5:26,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2019山东济南模拟)我国中山站位于(69.5°S,76.5°E),下图为经历漫长极夜后南极中山站迎来的第一轮红日照片。据此完成13~14题。 13.当日,科考队员在中山站看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 A.3:06 B.6:06 C.12:54 D.14:54 14.图中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 A.正东方向 B.正西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 答案13.D 14.D 解析第13题,经历漫长极夜后南极中山站首次看见日出,如下图所示,应该是当地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比当地地方时早2小时54分钟,因此北京时间约是14:54,故选D项。第14题,此刻中山站地方时为12:00,据下图判断太阳位于中山站(拍摄者)正北方向,故选D项。 15.下图中,为晨昏线的一部分,该日黄河水量大。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a点的地方时。 (2)说出该日地球绕日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 (3)说出该日后c地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4)据上图信息,在下图中,绘制出该日太阳光照情况。(绘图要求:①用阴影标出夜半球;②至少标出两条经线的度数) 答案(1)16时。(2)越来越慢。(3)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昼渐长,夜渐短。(4)见下图。 解析第(1)题,图示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顺时针自转。该日黄河水量大,说明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故为昏线,为晨线,b点所在经线(90°E)为12:00,a、b点经度相差60°,时差相差4小时,按“东早西晚”确定a点地方时为16:00。第(2)题,此日黄河水量大,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据此判断日期为6月22日。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故该日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为越来越慢。第(3)题,该日为6月22日,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南半球(c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且昼渐长,夜渐短。第(4)题,注意画图要表达: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90°E为12:00。 16.读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表示的节气是 ,图中表示昏线的是 。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3)简述此日以后北半球各地的昼夜变化情况。 (4)此时A点地方时是 时,C点的昼长是 小时,D点的夜长是 小时,B点的夜长是 小时。 (5)A、B两点线速度大的是 地。 (6)该日,广州、北京、三门峡、哈尔滨四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 。 答案(1)冬至 (2)(23°26'S,45°E) (3)昼变长,夜变短。(4)9 12 0 6 (5)A (6)哈尔滨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说明此日为冬至日,节气为冬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第(2)题,根据题图可知,此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图中的经线可知,每两条经线之间差45°,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经线为45°E。第(3)题,此日为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之后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第(4)题,读图可知,赤道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A点所在经线位于赤道与晨线交点以东45°,故A点地方时为9时;C点位于赤道上,故昼长为12小时;D点位于南极圈上,此时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读图可知,图中B点所在纬线夜弧长为90°,故夜长为6小时。第(5)题,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图中A点的纬度位置低,故线速度大于B点。第(6)题,此日为冬至日,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短,黑夜越长;白昼越短,打开路灯的时间越早,哈尔滨白昼最短,故打开路灯时间最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