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5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 二轮复习:专题六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课件(59张)
专题六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频命题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频命题点二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频命题点三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总纲目录 网络构建 核心解读 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大特征。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1.准确理解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能够结合整 体性原理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 2.理解自然带概念及其与气候的对应关系;能够利用区域图和山 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高频命题点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阴并构成街 景的树种。下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我国北方某城市朝正西方向 拍摄的道路景观图。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行道树落叶有明显的时间差异,且空间上间隔分布明显,原 因是 ( ) A.落叶较晚的树所处土层较厚 B.落叶较晚的树附近水分较好 C.树种不同对环境适应有差异 D.周围路灯照射光照时间较长 答案 D 图中行道树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基本没有差异,但是 由于周围路灯的存在,使不同行道树接受路灯光照时间不同,从而 使其落叶情况在空间上间隔分布明显,D项正确。 2.该地区行道树多以耐旱、耐寒的法国梧桐为主,这体现了自然 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可变性 答案 A 该地区行道树多以耐旱、耐寒的法国梧桐为主,是气 候对植被的影响,因此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 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 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 成下面两题。 3.(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 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 ) A.春季 B.秋季 C.夏季 D.冬季 答案 C 通过图中不同天气状况的三天的液流量的比较可知, 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 和光照有关,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营养输送较 快,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C项正确。 4.(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 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 )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④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发,气孔收缩能削弱蒸 腾耗水,也可以在干旱后期,通过大量落叶,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 因此③④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且脱皮后蒸腾也 不会减少,①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达,②错误,故D项正确。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 自然地理环境的六大要素(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 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个基础、两大功能 (1)形成基础: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地理环境整 体性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和地质循环等实现,其中 生物起到了关键作用。 (2)两大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 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地理环境演化的 一个方面。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地理要素的变 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4.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角度分析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 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 , 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 , 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 是哪一要素,进而逐步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 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方法技巧】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 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叶是植物的能量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之一。其形态特征是对环境 中的光、温、水、肥等生态因子综合适应的结果。根据植物叶 面积与光、水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光照与湿度 条件下植物叶片的最佳大小。图Ⅰ为植物叶面积与光、水的投 入—产出分析模型图,图Ⅱ为不同光照和湿度条件组合下植物的 最佳叶片大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据图Ⅰ判断最佳的叶面积为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据图可知,随着叶面积的增加,植物蒸腾耗水持续增加, 而光合收益增长到峰值后降低,所以最佳的叶面积为光合收益与 蒸腾耗水相差最大处叶面积,因此丙处为最佳的叶面积,C项正 确。 2.据图Ⅱ判断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 A.如果光照不变,在有光条件下,叶片随湿度的降低而减小 B.如果湿度不变,在湿润条件下,叶片随光照的降低而减小 C.在沙漠地区,植物叶片小,以减少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 D.在热带雨林区,植物叶片大,以增加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 答案 B 读图可知,如果光照不变,在有光条件下,叶片随湿度的 降低而减小;如果湿度不变,在湿润条件下,叶片在中等光照时最 大;沙漠地区属于干旱和强光环境,因此植物叶片小,以减少太阳 辐射和蒸腾失水;热带雨林则为湿润和中等光照环境,植物叶片 大,以增加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选B项。 3.(2016课标Ⅰ,37,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 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 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 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 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 因。(10分)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 由。(6分)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 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 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 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解析 本题以堪察加半岛为背景 , 重点考查了该半岛的自然环境 特征。 (1)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 可知 , 堪察加半岛地处季风气候区 , 图中等高线反映山脉大致呈南 北走向且高差较大。因此山脉对季风起阻挡作用 , 形成地形雨和 雨影区,且形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异。(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关键信息是:气候影响植物生长,植物数量影响动物的 数量,气候对动物生长也有影响。(3)图中信息反映甲地有河流, 熊的重要食物鲑鱼多,熊出没概率大。甲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夏 季风背风坡,有森林且晴天多,利于隐蔽和拍摄。 高频命题点二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十一”长假,一同学在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质公园游玩考察时发 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图1),而背 海一侧植被高大而茂密(图2)。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1 图2 1.(2018河南六市二模)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常绿和落叶混交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答案 A 该公园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 风气候,所处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项正确。 2.(2018河南六市二模)小山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的主要 原因是 ( ) A.人类活动 B.降水稀少 C.光照不足 D.土层瘠薄 答案 D 小山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的主要原因是位 于迎风坡,降水量大,水土流失多,土层瘠薄,不利于植被生长,D项 正确。 某高山苔原带海拔2 140—2 210米处,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入侵 严重且区域差异明显。图Ⅰ示意该山苔原带不同海拔和坡度条 件下的草本入侵程度,图Ⅱ示意不同土壤颗粒含量随草本入侵程 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Ⅰ 图Ⅱ 3.(2018山西太原二模)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被是 ( )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季雨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苔藓、地衣 答案 A 苔原带在海拔2 000米附近,那么该山地山麓的自然植 被不可能是苔藓、地衣和热带季雨林;苔原带下面几百米处应该 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再下面即山麓地带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 4.(2018山西太原二模)草本植物入侵面积最大的区域位于 ( ) A.较低海拔处的陡坡 B.较高海拔处的陡坡 C.较低海拔处的缓坡 D.较高海拔处的缓坡 答案 A 图示重度入侵和全入侵,主要分布在2 160米以下、坡 度28 ° 以上区域,则A正确。 5.(2018山西太原二模)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 ( ) A.孔隙增大,水分增加 B.孔隙减小,水分减少 C.孔隙减小,水分增加 D.孔隙增大,水分减少 答案 C 土壤中沙粒越多,土壤空隙越大,水分越易被蒸发,而土 壤含水量越少。图示随着草本植物的入侵,土壤沙粒含量减少,粉 粒和黏粒含量增加,则随着入侵,土壤空隙减小、水分增加。 1.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方法技巧】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 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常绿 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 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3.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 m, 气温下降约6 ° C,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 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 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 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3)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 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 拔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 似。 (5)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自然带谱越简 单;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海拔越低,自然带谱越简单;山 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自然 带谱越简单。 (6)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 风坡雪线海拔高。 ③降水:一般降水多的山地或坡向雪线低。 ④季节: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⑤人类活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线升高。 【方法技巧】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定南北半球:南坡同类自然带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 北半球。如下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判定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 下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3)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越低。如下 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附近)地区。 (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 较低。如下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 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 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 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 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7课标Ⅰ,1,4分)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答案 B 此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拍 摄当日”为3月25日,“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当地 杂树不可能是常绿树种,而为落叶阔叶树种。杂树为适应当地的 自然植被,故B正确。 2.(2017课标Ⅰ,3,4分)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 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 A 本题考查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水平地域分异的因素。 常绿灌木生长条件介于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之间,其分布主 要受制于气温高低。 3.(2017课标Ⅰ,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 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 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 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 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 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 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 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 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 因。(6分)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 的原因。(6分)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 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垂直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 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 特点 :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 ( 水分条件差 ) 。 原因 : 阳坡太阳辐射强 , 地表温度高 , 蒸发强度大 ; 阳坡融雪早 , 蒸发 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 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1)按照材料中揭示的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规律。可发现阴坡符合这一规律,而阳坡在2 000—2 300米范围内,植物多样性出现异常,未按规律呈现多样性增加的特点。 (2)材料揭示该苔原带仅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这“部分地区”是指阳坡苔原带下部。而中部和上部并未受干扰的情况下,植物多样性明显少于阴坡。 (3) 阳坡太阳辐射强 , 热量足 , 气温高于阴坡 , 蒸发量大。材料中告 知阴、阳坡降水量差别不大 , 而湿度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 的多少,所以阳坡湿度小于阴坡。 (4)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随海拔升高缩小,说明自然条件的差 别变小。主要原因在于,海拔越高,阴、阳坡面积减小,阴、阳坡 水热差异变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 高频命题点三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 乌伦古湖位于阿尔泰山南坡山麓地区,为干旱区内陆湖泊,为新疆 第二大湖,目前乌伦古湖最大水深为17.4 m,湖内生物资源丰富。 图1示意乌伦古湖地理位置及入湖河流分布,图2示意乌伦古湖等 深线分布。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图1 图2 1.(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四次质量考评)目前乌伦古湖 ( ) A.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小 B.洪水期人工水渠补给湖水,枯水期反之 C.因是淡水湖,结冰期长 D.主要补给水源来自乌伦古河和人工水渠 答案 D 材料中乌伦古湖“为干旱区内陆湖泊”,其主要补给 水源是河水。人工水渠修建之后,补给水源一部分来自额尔齐斯 河,一部分来自乌伦古河,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大气降 水,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故湖泊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故A项错误、D 项正确;该地修建人工水渠目的是把额尔齐斯河的水引入湖中,其 流向是单向的(河流流入湖泊),故B选项错误;结冰期长是因为冬 季气温低,时间长与该湖泊的性质无关,故C项错误。 2.(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四次质量考评)乌伦古湖水深、面积的大 致变化是 ( ) A.湖泊面积随水位降低而均匀减小 B.当最深处水深小于5.4 m时,随着水位的降低,湖泊面积急剧减小 C.当最深处水深大于12 m时,湖泊面积随水位降低而减小的趋势相对平缓 D.当最深处水深小于12 m时,随着水位降低,湖泊面积急剧减小 答案 B 从图2看出,湖泊最深为17.4米,这时湖面的面积为0,当图中数值为12米时,其水深约5.4米,故图中最大水深超过5.4米时,湖岸等深线密集,湖岸坡度较大,所以乌伦古湖水深与面积、容积的变化关系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当最深处水深大于5.4米时,湖泊面积随水深降低而减小的趋势相对平缓;当最深处水深小于5.4米时,随着水位的降低,湖泊面积急剧减小,因此B项正确。 3.(2018河南中原名校第四次质量考评)阿尔泰山南坡乌伦古湖周 围有大面积的芦苇分布,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C 图中乌伦古湖周边地区是大面积的荒漠,说明自然带 应为荒漠带,但由于湖泊、河流的出现使湖泊周围地下水丰富,出 现芦苇的分布,体现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1.非地带性五大影响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洋 流、水分。 2.非地带性四类表现 表现 实例分析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由于56 ° S—65 ° S附近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小,因此南半球大陆上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地带性自然带分布的改变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部的东西两侧,同处于温带。东侧的巴塔哥尼亚高原,受地形影响,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形成荒漠带,西侧却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 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分布,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割断,这是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自然带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 我国天山等山的山麓地带,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形成众多的绿洲,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 【方法技巧】 非地带性影响因素分析 在分析非地带性影响因素相关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地形状况对自然带分布的影都会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一定的影响 , 改变自然带的地带性 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脉的东部和西部自然带不同 , 就是 因为安第斯山脉阻挡水汽 , 使温带落叶阔叶林不能继续向东延伸 , 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形成温带荒漠带。 (2) 海陆位置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陆地的大小、陆地的纬度分 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十分明显 , 往往约束自然带的延伸 , 甚至使某些自然带在某一大陆缺失。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 林带和苔原带的原因是该地区大部分为海洋。 (3) 局部水分条件变化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干旱地区的山麓地 带 , 如天山山麓地带 , 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了丰富的地表水或地 响。地势的高低、山脉的走向等 下水,发育了众多的绿洲,它们呈斑块状散布于干旱地区的山麓地 带,形成了与周围广大温带荒漠地带截然不同的景观。 (4)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综合影响。洋流、地形、海陆分布等因素对自然带水平分布的影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独立作用,而是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对自然带的水平分布产生综合影响。如大洋洲的东北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巴西高原的东南沿海地区,虽距赤道远,却形成了热带雨林带。从成因来看,这些地区的热带雨林带分布在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的东岸,位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坡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经过。 下图为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由山麓向山顶自然带的 地域分异示意图(大致位于45 ° N)。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 面两题。 1.(2017山东联考)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分布纬度与大陆东岸的 分布纬度比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高 地形 B.高 洋流 C.低 地形 D.低 洋流 答案 B 由亚欧大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可知,阔叶林带主 要分布在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最 北界线的纬度较高;大陆东岸由于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最北界线 的纬度相对较低。 2.(2017山东联考)甲处深居内陆,没有形成荒漠景观,却形成了草 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B.夏季多对流雨 C.夏季高山冰雪融水 D.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答案 C 甲地地处山区,夏季降水大多属于地形雨,但降水量少; 该地区水源的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从而形成草原景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