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重点学校2020届高三综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阳市重点学校2020届高三综合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邵阳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综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卷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本卷为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内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提升长三角地区整体综合实力。‎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目前上海实行“头脑在上海,两手在外地”的产业发展战略,上海重点向外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 A. 高档时装业 B. 电子装配业 C. 高端制造业 D. 现代服务业 ‎2. 与上海相比,在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中安徽省具有的比较优势主要有( )‎ ‎①生态环境 ‎②人才技术 ‎③产业配套 ‎④能源矿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3.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可以 A. 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 B. 促进各城市等级提高 C. 提升长三角国际地位 D. 促进产业分布均衡化 - 13 -‎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上海实行“头脑在上海,两手在外地”本质上是将附加值低的加工环节向外转移,将研发和销售等附加值高的环节留在上海,实现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电子装配业是以加工为主的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附加值较低,是上海重点向外转移的产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上海产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强,产业配套条件更好;而安徽省生态环境有优势,可以积极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安徽省矿产资源丰富,具有比较优势。故①④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会提高,并不是所有产业的劳动力生产成本都降低,故A错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会推动城市化水平提高,但不是每个城市的等级都会提高,故B错误。区域一体化发展强调分工与合作,并不是产业分布均衡化,而是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故D错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C正确。故选C。‎ 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较低阶段,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称为人口红利期。下图示意我国1949- -2019 年人口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及预期寿命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 ‎4. 导致1979~ 1989年间少儿抚养比剧烈变化的因素是 - 13 -‎ A. 人口政策 B. 医疗水平 C 生活水平 D. 生育观念 ‎5. 据图推测,下列时期我国人口红利最明显的是 A. 1965年前后 B. 1977年前后 C. 2008年前后 D. 2015年前后 ‎【答案】4. A 5. C ‎【解析】‎ ‎【4题详解】‎ ‎1979年开始,我国推行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迅速下降,导致1979~ 1989年间少儿抚养比快速下降,发生剧烈变化,主要影响因素是我国的人口政策,A正确。故选A。‎ ‎【5题详解】‎ 由题可知,抚养比越低,人口红利越明显。据图可知2008年前后,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都较低,我国人口红利最明显,C正确。1965年前后和1977年前后的少儿抚养比较高,AB错误。2015年前后,老年抚养比较高,D错误。故选C。‎ 金字塔沙丘在许多沙漠中都是最大的风成地貌,其形态特殊,稳定少动,分布广泛。通过分析与实验模拟,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它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个棱面的星状沙丘。依据祁连山北侧的甘肃敦煌鸣沙山上金字塔沙丘形成模式图(下图,箭头代表盛行风向)。‎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6. 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 A. 沙源更丰富 B. 风力更强 C. 体积更大 D. 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 ‎7. 模式图中,显示金字塔沙丘的形成顺序应该是 A. ①一②一④一③ B. ②一④一①一③‎ C. ②一①一③一④ D. ①一③一④一②‎ ‎8. 实际观测中,发现敦煌鸣沙山地区偏南风具有频率高且多出现在夜晚的特点,其原因主要是 - 13 -‎ A. 夜晚受来自祁连山的山风的影响 B. 夜晚东南季风更为强盛 C. 夜晚亚洲高压势力更强,风力强盛 D. 受海陆风影响,夜晚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6. D 7. B 8. A ‎【解析】‎ ‎【6题详解】‎ 材料指出“金字塔沙丘是在新月形沙丘基础上,受其它风向的改造,形成的具有3-6个棱面的星状沙丘”可知与新月形沙丘相比,金字塔沙丘的形成条件最大的不同在于受三组或三组以上风向的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金字塔沙丘是由新月形沙丘改造而成的,所以最开始应该为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即②;随着其它风向的改造,其棱面逐渐增加,出现④①,最后形成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8题详解】‎ 祁连山位于鸣沙山的南侧,受山谷风影响,鸣沙山地区夜晚盛行来自祁连山的山风,即偏南风,故A正确。鸣沙山地区深居内陆,受东南季风影响小,故B错误。亚洲高压盛行时间是在冬季,不是晚上,故C错误。鸣沙山地区深居内陆,受海陆风影响小,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沙漠蝗是一种植食性昆虫,主要分布在非洲及西亚、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们喜高温、耐干早、常群居,迁飞时每天可以随风飞行150千米。2018 年6月起沙漠蝗在图示区域相继爆发,給所到之处的国家造成重大影响。下图示意2018年-2020年沙漠蝗主要迁飞路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据科学家观测,2018年~‎ - 13 -‎ ‎ 2020年沙漠蝗最早爆发于阿拉伯半岛,导致此次爆发的主要气候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风力 ‎10. 导致沙漠蝗从阿拉伯半岛迁飞到东非地区的主因是 A. 人为驱赶 B. 气候突变 C. 天敌猎食 D. 盛行风 ‎11. 沙漠蝗大量集中于东非地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 缓解食物短缺 B. 有效清除农田杂草 C. 农产品价格上涨 D. 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 ‎【答案】9. B 10. D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结合致沙漠蝗的生长习性及条件进行分析。沙漠蝗虽然喜欢高温,但当地的高温是其常态化的气候特征,此次爆发在于气旋活动带来大量降水。降水异常增多不仅促进了虫卵孵化,更是为当地植被提供了降水,植物繁盛又为蝗虫提供了大量食物。因此,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迁飞是蝗虫习性,目的是扩大种群、找寻更多的食物。蝗虫大量繁殖成灾后人为驱赶对防灾作用极小;蝗虫天敌数量短期内难与蝗虫数量对应,防灾能力亦有限;“气候突变”没有证据;阿拉伯半岛受信风影响较大。另外,蝗虫顺风迁飞一方面比较省力,另一方面顺风方向往往意味着飞向低压区,低压区出现云雨天气的機率更高,食物更丰富。故选D。‎ ‎【11题详解】‎ 成灾的蝗虫体内有一定的毒素,不能作为食物:蝗虫所到之处吃掉的不仅是田间杂草,还有作物,导致当地報食减产,农产品会因此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引发饥荒概率较高:由于图示区域并非世界粮食主产区,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可能性很小,而且D项也并非是题干中所述“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据此判断,C正确,故选C。‎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 13 -‎ ‎12.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人到南非旅游观光,经商开店。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有关要求。‎ 材料一:南非拟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喜食浮游生物。当一股低温的海流在厄加勒斯海滩向北流动的时候,南非拟沙丁鱼便追随其向北迁徙到德班附近的海滩产卵,鱼群长度可达7千米以上,宽度可达1.5千米,厚度达30米,场面极其壮观,引得游人如织。‎ 材料二:南非有使用草药的传统,是世界上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南非传统的医学处于原始医学阶段,缺乏基本的医疗体系。2000 年南非政府直接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中医的合法地位,并在西开普大学开设了中医及针灸系。2016 年北京同仁堂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德班等城市开设了6家分店,将中医药理念与当地的草药资源相结合,生产新的药品,为中南两国人民造福。‎ 材料三:下图为南非地形、拟沙丁鱼迁徙路线和南非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 ‎(1)推测南非拟沙丁鱼迁徙时间(月份)及其原因。‎ ‎(2)分析南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简述北京同仁堂选择在约翰内斯堡、德班等城市建分店的共同区位优势。‎ ‎(4)有中医专家建议可以在南非有计划地发展药材种植、开办工厂,在当地打造一个类似中国安徽“亳州”(中国四大“药都”之一)的中药材基地。你是否赞同?并说出理由。‎ ‎【答案】(1)5-8月(5-8月中的月份均可);冬季(6-8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海域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表层海水在西风漂流(寒流)的作用下由南向北流;海水在流动过程中,带动下层的盐类物质上泛,大量浮游生物生长,吸引鱼群追逐觅食。(任答2点)‎ ‎(2)纬度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光热条件利于植物生长;地域差异较大,气候类型多样,植物种类多样;高原边缘及东部山地地形起伏大,垂直自然带谱多,植物种类多样;大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等。(任答3点)‎ - 13 -‎ ‎(3)城市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对中药的需求量大(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便于产品运输;城市工业基础好,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便于研发新药;有利于政策支持的落实等。(任答3点)‎ ‎(4)赞同。经济方面: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药材基地有利于吸引物资、技术、资金和人才,发挥聚集效应。(任答1点)社会方面:能提供就业;有利于新药研发,生产出具有当地特色医药品牌,促进人们身体健康。(任答1点)文化方面:有利于加强与当地传统医药的结合,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优势,增强对中医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进中南两国的传统友谊等。(任答1点)‎ 不赞同。南非的中医专业刚刚开设,人们对中医缺乏认识和了解,中药材基地的市场狭窄;南非中医药人才严重不足,容易导致误诊或使用不当,影响中医在南非的声誉;中药材基地的建立有可能促使人们非法采集、无序采集、破坏性采集,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失衡等。(任答3点) (只答“赞同”或“不赞同”,没有理由不得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工业的区位条件以及区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重在考查学生分析和阐述地理原理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当一股低温的海流在厄加勒斯海滩向北流动的时候,南非拟沙丁鱼便追随其向北迁徙到德班附近的海滩产卵”可知,南非拟沙丁鱼向北迁徙的时间为当地冬季(5~8月),该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该海域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属于寒流);表层海水在西风漂流的作用下由南向北流,流动过程中,海底盐类物质上泛,营养物质充足,吸引了大量浮游生物生长,饵料充足,从而吸引了鱼群。‎ ‎(2)南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图中南回归线、30°S等信息可知,南非所处纬度较低,地跨热带、亚热带,光热条件利于植物生长;其次,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南非地域差异较大,气候类型多样(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以及高原边缘和东部山地气候垂直差异显著),植物种类多样;最后,根据南非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知,南非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大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所以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等。‎ - 13 -‎ ‎(3)该题可从市场、交通、工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分析作答。根据南非人口密度分布图可知,德班和约翰内斯堡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中药的需求量大;其次,作为南非的重要城市,其交通便利,便于产品运输;同时,工业基础较好,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便于新药的研发;最后,根据材料“2000 年南非政府直接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中医的合法地位,并在西开普大学开设了中医及针灸系”可知,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在两城市开设分店有利于政策支持的落实等。‎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重在表明观点以及阐述理由。‎ ‎①赞同。可从当地建设中药材基地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等角度说明。当地中药材原料丰富,市场潜力大(有利条件),同时,建设中药材基地,可以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吸引物资、技术、资金和人才,发挥聚集效应;增加就业岗位,还有利于新药研发,生产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医药品牌,促进人们身体健康;有利于加强与当地传统医药的结合,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优势,增强对中医的认同感;有利于中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增进中南两国的传统友谊等。(有利影响)‎ ‎②不赞同。可从当地建设中药材基地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等角度说明。不利条件方面:根据材料可知,南非的中医专业刚刚开设,人们对中医缺乏认识和了解,中药材基地的市场狭窄;同时,由于南非传统的医学处于原始医学阶段,缺乏基本的医疗体系,所以南非中医药人才严重不足,容易导致误诊或使用不当,从而影响中医在南非的声誉。不利影响方面:随着中药材基地的建立,有可能促使人们非法采集、无序采集、破坏性采集,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失衡等环境问题。‎ ‎【点睛】该题的第(4)问设问形式也属于现今模拟考试和高考中的常见设问形式。属于开放性试题,重在表述观点并阐述对应的理由。一般的思考方向为,如赞同,则重在说明这样做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一般有利条件可思考相应的“区位条件”,有利影响可思考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生态影响等。同理,若不赞同,重在说明这样做的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 ‎1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盐沼即盐碱化沼泽,盐沼湿地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和发育的湿地类型。图甲中嫩江市位于嫩江流域上游,附近河段沼泽分布较少;松嫩平原西部(齐齐哈尔附近)盐沼广布,该地区盐沼的形成及演变包括两方面:一是沼泽的形成,二是沼泽的盐碱化。盐沼的盐分迁移不仅受到气候、地形、地质、水文、生物等 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还受季节等时间因素的影响。土壤干湿度、冻融变化均会影响土体内水、盐的动态变化。图乙为盐化沼泽土总盐分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 - 13 -‎ ‎ ‎ ‎(1)分析嫩江市附近河段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 ‎(2)嫩江平原西部多盐沼,试从地形和水文水系条件,分析其成因。‎ ‎(3)据图乙,与冻结期前期相比,描述土壤冻结期盐沼盐分的变化特征。‎ ‎(4)4月份该区域盐化沼泽土壤表层盐碱多泛滥,请结合图乙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该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不易积水,故很少形成沼泽。‎ ‎(2)支流众多,来水量大或支流构成了向心状水系;松嫩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排泄不畅;河流携带盐分物质,矿化度高,盐分大量进入沼泽。‎ ‎(3)盐沼含盐量较冻结前有所增加;从地表至100米深度、盐沼含盐量差异增大。‎ ‎(4)4月份,表层土壤最先解冻,受深层冻土阻隔,盐分随水分无法向下迁移;4月份,气温回升快,风速大,蒸发旺盛,带动消融层土壤盐分随水分向上迁移并在地表积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松嫩平原西部盐沼发展变化为载体,考查沼泽地形成原因、过程、盐分变化及水分变化对监沼地的影响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结合示意图判断。嫩江市附近河段位于嫩江的上游,地处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因此地表不易积水,故很少形成沼泽。‎ - 13 -‎ ‎(2)本题根据材料“盐沼的形成演变包括两方面:一是沼泽的形成:二是沼泽的盐碱化”进行分析,松嫩平原西部地势低平,,地表水排泄不畅;河流形成向心状水系,支流众多,地表积水不易排泄,加之河流携带盐分物质,矿化度高,盐分大量进入沼泽,从而使该地区形成盐沼。‎ ‎(3)结合图乙分析,12月沼泽应处于冻结期。9月份沼泽还未冻结,10月份气温降低。表层土壤开始冻结。因此冻结期较冻结前盐沼含盐量有所增加。根据图乙垂直方向上含盐量的变化特征分析,从地表至100米深度、盐沼含盐量差异增大。‎ ‎(4)4月份之后,表层土壤最先解冻。深层土壤仍处于冻结状态,受深层冻土的阻隔,盐分无法向下迁移;春季气温回升快,表层土壤水分在下层土壤解冻之前便已经蒸发,盐分就留在了土壤表面;当最深层土壤解冻时,上层土壤已经没有足够的水分进行淋洗,4月份,气温回升快,风速大,蒸发旺盛,带动深层土壤盐分随水分向上迁移并在地表积聚,导致春季土壤表层盐碱泛滥。‎ ‎【点睛】影响土壤盐碱化产生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 气候因素是形成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因素,如果没有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表层就不会强烈积盐。在北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性气候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溶解在水中的盐份容易在土壤表层积聚。‎ 地貌因素特别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盐的汇集。如冲积平原的缓岗,地形较高,一般没有盐碱化威胁;冲积平原的微斜平地,排水不畅,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但一般程度较轻;而洼地及其边缘的坡地或微倾斜平地,则分布较多盐渍土。‎ 地质因素主要反映在土壤母质上。含盐的母质有的是在某个地质历史时期聚积下来的盐分,形成古盐土、含盐地层、盐岩或盐层,在极端干旱的条件下盐分得以残留下来成为目前的残积盐土;还有含盐母质为滨海或盐湖的新沉积物,由于其出露成为陆地,而使土壤含盐。‎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近年来,以古村落、民俗、地方风味小吃等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在各地蜂拥而起。某地甲民俗村率先建成,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一时间,与其相隔不远的乙古镇、丙水乡……相继建成,后来建成的这些景点在建成初期,还有一些游人,有些收入。但都是昙花一现。现在生意大都“清汤寡水”,人去楼空。‎ 说明这些旅游景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应对的措施。‎ ‎【答案】存在的问题:景点雷同,缺乏特色;内容形式单一;对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景点规模小、弱、散、差,服务质量差;基础设施不到位。‎ - 13 -‎ 应对措施:借助周边旅游景点,抱团发展;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品牌影响力;完善交通运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从客源地距离、旅游时间季节性、接待能力、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等方面思考。‎ ‎【详解】由题干可知,以古村落、民俗、地方风味小吃等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在各地蜂拥而起,说明这些旅游景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景点雷同,缺乏特色;内容形式单一;甲民俗村率先建成,乙古镇、丙水乡陆续模仿,说明对景点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盲目跟风,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规模小、弱、散、差,服务质量差等。今后应对的措施:针对出现的问题,当地要加强景区的规划与研究,开发独具特色的经典,避免雷同,多个景区抱团发展,提高规模效益;充分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品牌影响力。‎ ‎15.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澳大刺亚东部山区爆发了持续数月的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基奇纳冰川(见下图)位于新西兰南岛的南阿尔卑斯山脉,该山脉由众多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构成,2019年11月观察到冰川由原本的洁白色变成了焦糖色,研究发现基奇纳冰川的规模和下游河流发生变化。‎ 说明基奇纳冰川颜色变化的原因,并推测该现象对冰川和河流的影响。‎ ‎【答案】原因:澳大利亚东部森林覆盖率高,林火产生的烟尘较多;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将烟尘向东携带至新西兰;新西兰南岛山脉海拔高,对西风产生阻挡作用,烟尘附着在冰川表面,导致冰川变色。‎ - 13 -‎ 影响:冰川由白色变为焦糖色,反射率下降,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冰川消融量加大,冰川规模减小;河流流量变大,甚至引发洪水;烟尘随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导致河流水质下降。(任答2点)‎ ‎【解析】‎ ‎【详解】冰川颜色的变化要结合当地的大气环流和材料中的“2019年7月澳大刺亚东部山区爆发了持续数月的森林火灾”有关。原因:澳大利亚东部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林火产生的烟尘较多;冰川位于西风带,风力强劲,烟尘随西风向东携带至新西兰;新西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南岛山脉海拔高,对西风产生阻挡作用,烟尘附着在冰川表面,导致冰川变色。‎ 影响的分析要从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流量增大和水质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冰川颜色由白色变为焦糖色,反射率下降,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冰川消融量加大,冰川规模减小;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流量变大,甚至引发洪水;烟尘本身就有污染,随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导致河流水质下降。‎ - 13 -‎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