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3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新课标通用)训练检测:考点23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作业

点23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治理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8·四川成都诊测)黄土高原某地生态脆弱,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下图为该模式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考向 水土流失的治理]该开发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 A.减轻水土流失 B.提高土壤肥力 C.扩大土地面积 D.减少水分蒸发 答案 A 解析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图示开发模式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减轻了水土流失。A项正确。‎ ‎2.[考向 自然条件的改造]春播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  )‎ A.削弱风蚀 B.增强太阳辐射 C.提高地温 D.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 C 解析 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C项正确。‎ ‎(2018·河北邢台期末)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读表完成3~4题。‎ ‎3.[考向 荒漠化的地理背景]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 A.高寒地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耕地分布区 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答案 D 解析 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容易形成土壤盐渍化,D项正确。高寒地区蒸发弱,不易发生,A项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多,不易发生,B项错误。耕地分布区一般降水丰富或灌溉水源充足,合理灌溉不会发生土壤盐渍化,C项错误。‎ ‎4.[考向 荒漠化的成因]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 A.气温高 B.降水丰富 C.地下水贫乏 D.植被茂盛 答案 B 解析 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B项正确。气温高,蒸发量大,不是土壤盐渍化轻的原因,A项错误。印度地下水丰富,C项错误。植被包括盐碱地的植被,植被茂盛说法太模糊,D项错误。‎ ‎(2018·江西南昌一模)陕西冉家沟流域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盲目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5~7题。‎ 孔隙度(%)‎ 含水量(%)‎ 有机质(%)‎ 氮含量(g/kg)‎ 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 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 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5.[考向 水土流失的治理]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答案 B 解析 刺槐生长速度快,易繁殖且其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B项正确。‎ ‎6.[考向 水土流失的治理]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 答案 A 解析 读表可知,选择封山育林种植方式的地区,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及氮含量都很高,所以封山育林减轻土壤侵蚀效果最为明显。‎ ‎7.[考向 植被的生态效益]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坚实度 C.增强抗旱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 答案 C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表中减轻土壤侵蚀效果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土壤的水分条件改善,有利于增强抗旱能力。‎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015·山东高考)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考向 荒漠化的影响]“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C项正确。“生态裂谷”为环境退化现象,会产生自然植被恶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 ‎9.[考向 荒漠化的防治]“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态裂谷”的出现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2019·超级全能生浙江联考)盐地碱蓬是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长期光照不足会阻碍其光合作用,而气温超过31 ℃,则会阻止其新鲜嫩枝的正常生长。下表是盐地碱蓬的生长特征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据此完成10~11题。‎ 土壤含盐量 盐地碱蓬的生长特征 ‎0.4%~1%‎ 呈现黄绿、翠绿或深绿色,株体高大茂盛,叶片细长 ‎1%~1.6%‎ 叶片呈浅红、赤红到紫红,叶片呈肉质化趋势,植株矮小 ‎1.6%~2%‎ 颜色变得枯黄 ‎≥2%‎ 会慢慢枯死 ‎10.[考向 荒漠化的成因]盐地碱蓬颜色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气温下降 B.土壤含盐量上升 C.蒸发量加剧 D.降水量减少 答案 B 解析 由表中信息可知,盐地碱蓬颜色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土壤含盐量上升,而表中内容不能反映出气温下降、蒸发量加剧和降水量减少对盐地碱蓬颜色变化的影响。‎ ‎11.[考向 荒漠化的分布地区]推断盐地碱蓬主要的分布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地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A 解析 由表中的信息可知,盐地碱蓬在土壤含盐量0.4%~1%环境中生长最旺盛。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盐碱地少;青藏高原气温较低,蒸发较弱,盐碱地较少;内蒙古高原地处我国的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夏季蒸发旺盛,盐碱地较多,适宜盐地碱蓬生长。‎ ‎(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某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2~13题。‎ ‎12.[考向 荒漠化的成因]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降水较少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风速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他月份,根据材料信息“该沙丘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小,风速较小,故④错误。该地夏季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但蒸发量大,故①错误,②③正确。‎ ‎13.[考向 荒漠化的防治]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自然演化 C.种草 D.栽灌木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该沙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可知,该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很小,维护该地区生态安全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不需要人为干涉。‎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4~16题。‎ ‎14.[考向 水土流失的治理]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并没有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有利于减少河水含沙量,故B项正确;降水量一般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植被覆盖率提升对多年平均降水量影响较小,故C项错误;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植被增加有利于减少河流径流量,故D项错误。‎ ‎15.[考向 水土流失的成因]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读表可知,前4次降水均没有产生洪水。受前4次降水的影响,雨水下渗量大,地下水水位升高,第5次降水下渗量少;根据表格数据推测,第5次降水强度大,因而汇流速度快,形成洪峰。‎ ‎16.[考向 水土流失的成因]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D 解析 河流含沙量大,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来源于流域内的汇水区,河床和沟谷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区,排除A、B两项;该地植被覆盖率上升,裸露坡面少,排除C项;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在前5次降水时,坡面径流携带的泥沙并没有大量进入河流,而是被植被束缚在坡面,植被覆盖的坡面泥沙越来越多,泥沙集聚到一定程度,超过了其保持水土的能力,大量泥沙进入河流,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故D项正确。‎ ‎(2018·海南高考)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7~18题。‎ ‎17.[考向 水土流失的治理]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植树种草可以提高植被覆盖率。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有利于固定表土,①正确;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②正确。故A项正确。‎ ‎18.[考向 水土流失的治理]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 A.洪水期持续放水 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 D.枯水期集中放水 答案 D 解析 河流水位越低,放水冲沙效果越好,故选择枯水期放水;放水强度越大,冲沙效果越好,故应选择集中放水,故D项正确。‎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018·山东济南模拟)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原因分析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考向 荒漠化的地理背景]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 A.冲积扇 B.冲积平原 C.三角洲 D.山间盆地 答案 A 解析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南北两侧是海拔较高的山地和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山上的冰雪融水在山前冲积扇地带出露形成绿洲,A项正确。‎ ‎20.[考向 荒漠化的表现形式]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 ‎①横沙丘 ②纵沙丘 ③抛物型沙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可知,北部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沙源充足、风力强劲,图中横沙丘、抛物型沙丘与沙供给量、风速、植被覆盖度的关系与之符合,①③正确,选B项。纵沙丘在沙供给量不足处形成,②错误,A、C、D三项错误。‎ 下图为某岛屿西部地区土地沙化分布示意图,该区域沿海地带海拔在1.2~6米之间。读图,完成21~22题。‎ ‎21.[考向 荒漠化的成因]岛屿西部沿岸地表沙物质的主要来源有(  )‎ ‎①海水侵蚀 ②风力侵蚀 ③岩石风化 ④河流搬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地表岩石破碎,形成的碎屑物在原地堆积,成为地表沙物质的来源,③正确;读图可知,河流下游沿岸地区土地沙化较为明显,受流水堆积作用的影响,河流泥沙大量堆积,成为地表沙物质的来源,④正确。‎ ‎22.[考向 荒漠化的成因]与岛屿西部土地沙化形成无关的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大规模的矿产开发 C.位于山地的雨影区 D.沿海防潮坝的建设 答案 D 解析 根据纬度可知,岛屿西部土地沙化可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风化作用强,故A项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该岛西部铁矿资源丰富,大规模的矿产开发易造成植被破坏,引起土地沙化,故B项不符合题意;该岛屿西部位于山地的雨影区,降水较少,日照强,风化作用显著,故C项不符合题意;沿海防潮坝的建设,使沿海受海浪影响小,与土地沙化形成无关,故D项符合题意。‎ ‎(共4题,共56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3.(2018·山西孝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北洛河为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是一条经常发生高含沙洪水的河流。流域内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下图示意北洛河流域及不同时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速度。‎ ‎(1)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北洛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请说明其原因。(5分)‎ ‎(2)简析北洛河流域林地在1998~2010年快速增长的原因。(3分)‎ ‎(3)简述图示时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北洛河水文的影响。(4分)‎ ‎(4)据监测,北洛河上游的输沙量呈下降态势,除人工植被变化外,推测其他人为措施的影响。(4分)‎ 答案 (1)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多垂直节理,表土质地松软易崩塌;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侵蚀作用强;降水相对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降水变率大。‎ ‎(2)人们对水土流失的危害性认识提高,造林积极性增强;国家政策支持;经济林木比重高,既环保又增收。‎ ‎(3)土壤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植被覆盖率增大,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4)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沙分布;修筑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改变了水沙形成条件。‎ 解析 第(1)题,分析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从地形、土质、降水量及其变率、河水流速以及植被覆盖率等方面分析。第(2)题,读图可知,北洛河流域林地在1998~2010年快速增长,而耕地、草地快速减少,其原因主要是国家政策支持、造林积极性提高、林业既有环保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第(3)题,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等方面分析。第(4)题,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既有生物措施,也有工程措施。‎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24.(2018·广东中山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图。‎ 材料二 为治理该地区的生态问题,有专家在山坡地设立六个小试验场,试验场的坡度相近,底岩均为透水性甚差的岩层,下表是观测记录的土壤质地和土壤流失量状况。其中土壤组成的颗粒物越大,空隙越大,通气性、透水性越强,但保水性越差。‎ ‎(1)试比较甲、乙、丙三地黄土层的厚度,并从黄土来源、地势高低、雨水冲刷三个角度分析黄土厚薄地区差异的原因。(4分)‎ ‎(2)六个试验场中,植被覆盖率最好的是哪个?说明判断理由。(4分)‎ ‎(3)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2分)‎ ‎(4)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4分)‎ 答案 (1)厚度:乙>甲>丙。甲地离沙源地较近,沉积的黄土层较厚;乙地地势低,堆积的黄土层更为深厚;丙离沙源地较远,降水较多,‎ 流水对黄土的冲刷侵蚀更强,黄土层相对薄。‎ ‎(2)D地。从土壤质地看,D地砂粒比重最高,黏粒比重最小,保水性最差;但它的土壤流失量却较少,说明植被覆盖率高。‎ ‎(3)夏秋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 ‎(4)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 解析 第(1)题,一般来说,距黄土来源地越近,黄土沉积厚度越厚;地势越低,黄土沉积厚度越大;降水越多,河流水量越大,流水侵蚀能力越强,黄土沉积厚度越薄。结合黄土来源和三地自然地理特征即可分析黄土层厚薄及原因。第(2)题,植被覆盖率越好,水土流失越轻;读表可知,水土流失较轻的是D、E两地。D、E两地相比,D地砂粒比例很高,黏粒比例很低,说明D地土壤保水性很差;E地正好相反。综合比较D、E两地,D地的植被覆盖率高于E地。第(3)题,黄土高原地区外力侵蚀作用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降水少,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第(4)题,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从地形、气候、植被、土质等方面分析。‎ ‎25.(2019·河南安阳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土库曼斯坦位于中亚,全境大部分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国土被世界第四大沙漠——‎ 卡拉库姆沙漠覆盖,国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硫磺等矿产资源。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目前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沙化面积不断扩大。国内河流、湖泊稀少;大部分地区以放牧为主,牲畜数量连年增多;只有在河流附近有绿洲,以种植棉花为主,并且是土库曼斯坦最著名的优质棉花产区。下图为土库曼斯坦土地荒漠化分布图。‎ ‎(1)分析土库曼斯坦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的气候原因。(4分)‎ ‎(2)请从农业生产活动角度,分析土库曼斯坦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3分)‎ ‎(3)针对土库曼斯坦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的问题,指出该国应采取的有效措施。(7分)‎ 答案 (1)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土壤缺水,干裂严重;(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地表物质风化严重;(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强烈。‎ ‎(2)农业生产活动以放牧为主,过度放牧导致地表植被严重破坏;棉花种植区大量引水灌溉导致地表水源严重短缺。‎ ‎(3)合理控制草地载畜量,禁止超载放牧;规划轮牧休牧区,保障现有草地正常更新;积极开展种草活动,扩大人工草地面积(建设人工草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耕退牧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政府出台退耕退牧政策,并对农牧民进行经济补贴;严格矿区开采审批管理,合理规划矿区用地和矿区覆土工作等。‎ 解析 第(1)题,荒漠化的气候原因从降水、蒸发、昼夜温差、大风等方面分析。第(2)题,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原因主要分析人为原因,主要考虑农牧业生产对植被的破坏、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第(3)题,荒漠化防治的措施,主要从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政府管理等方面分析。‎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6.(2014·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4分)‎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4分)‎ ‎(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4分)‎ 答案 (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可。)‎ 解析 第(1)题,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河底、湖底水浅处泥沙露出地表。这种季节性出露的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冬春季节大风天气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所以易起风沙。第(2)题,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导致风沙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强劲的风力侵蚀路基和路肩。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甚至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危害乘客和物资的安全。第(3)题,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