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3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课件:专题三 微专题9 热力环流与风(37张)
微专题 9 热力环流与风 专题三 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一 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应用 1.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1)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c 级规律点拨 等压面与气压的关系:高高低低 ( 等压面凸向高处为高压,等压面凸向低处为低压 ) 。 (2) 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水平气流从高压指向低压 热上升 热低压 冷下沉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 冷高压 ① 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的垂直运动 ( 上升或下沉 )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空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② 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a. 垂直运动 —— 热上升,冷下沉。 b. 水平运动 —— 从高压流向低压。 ③ 三个关系 a. 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b. 温压关系: ( 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 热低压、冷高压。 c.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 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 ( 如 右 图中 ①②③④ 处风向所 示 ) 。 2. 三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1) 海陆风 ① 成因分析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风的形成:白天陆地比海洋增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陆风的形成:夜晚陆地比海洋降温快,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②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 山谷风 ① 成因分析 —— 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升温快,气流上升,气压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晚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降温快,气流下沉,气压高,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② 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企业。 (3) 城市热岛环流 ① 成因分析 —— “ 城市热岛 ” 的形成是突破口。 城市热岛的形成: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和交通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热岛环流的形成: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② 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镇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 → 二、风力大小与风向的判断 1. 判断风力大小 (1)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 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 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如 右 图中 B 处风力大于 A 处。 (3) 不同等压线图上,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 C 处风力大于 D 处。 2. 判断风向 利用作图法判断风向,是风向判断的最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 ( 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 ) ,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 ( 北半球 ) 或向左 ( 南半球 ) 偏转 30° ~ 45° 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 ( 北半球 ) 。 等压线的判读 1. 判断风向和运用 (1)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2)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近地面风: b 级拓展延伸 北半球高空风: (3) 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 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② 判断南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 —— 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 —— 南半球。 ③ 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2. 判断风力 ( 风速 ) 大小 (1) 等压线密集 —— 气压梯度力大 —— 风力大。 (2) 等压线稀疏 —— 气压梯度力小 —— 风力小。 3. 判断季节 (1) 夏季 ( 北半球 7 月、南半球 1 月 ) :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 (2) 冬季 ( 北半球 1 月、南半球 7 月 ) :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 4. 判断天气状况 (1) 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 —— 寒冷干燥。 (2) 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 —— 温暖湿润。 (3) 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4) 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 二 研读设问 明知考向 真题 设问 1.(2016· 浙江文综 )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2.(2016· 浙江文综 ) 图中 ⑦⑧ 两点间近地面受 考向 和 规律 1. 考向:不同地点气压梯度力或风力 ( 风速 ) 大小的比较;某点风向的判断。 2. 命题规律 题型:本专题最主要的考查题型是选择题,但填空题也是可能考查的重要题型。 材料特征:多以某地 ( 区域 ) 某时刻 ( 段 ) 内气压状况 ( 多以等压线的形式表现 ) 统计图表或示意图呈现相关信息,信息的呈现一般比较直观、明了。 设问特征:设问一般比较简单,多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气压梯度力或风力 ( 风速 ) 大小的比较及风向特征的判断。 选项或答案特征:紧扣材料,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比较气压高低、 风的 大小及风向特征等相关内容,并对相关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1) 假设四幅气温垂直分布图反映了一次雾霾天气的生消过程,则正确反映雾霾天气生消过程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③→④→① 例题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直分布的 4 种情形。读图完成 (1) ~ (2) 题。 √ 答案 解析 解析 大气越稳定,越有利于雾霾的形成,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故雾霾的生消过程与逆温过程大体一致。图中 ②→③→④→① 顺序是逆温由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所以 D 项正确。 解析 读图可知, ① 情形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及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故 A 项正确。 ②③④ 情形时均存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情况,即三幅图中大气均存在逆温层。逆温层底部气温低、顶部气温高,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2) 图中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答案 解析 三 当堂巩固 限时自测 (2016·4 月温州适应性考试 ) 下图为 “ 热力环流示意图 ” ,图中 ①② 表示两个不同的等压面。读图完成 1 ~ 2 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值最低 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丁地位于地面,气压高 ( 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大于高空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丙三点,乙处上空的等压面向高处凸出,说明乙处的气压高于甲、丙两处,由于丙在等压面上 方 ,所以丙处气压最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 答案 解析 11 12 2.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依据图示可知,因甲、乙、丙三处位于高空,气温低,而丁地位于地面,气温最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8 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 ) 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指出青藏高原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它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完成 3 ~ 4 题。 3. 关于青藏高原热岛效应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天气晴朗 B. 青藏高原空气稀薄 C. 下垫面大面积抬升 D. 青藏高原距太阳近 解析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或称 “ 下垫面 ” ,青藏高原由于下垫面大面积抬升, ( 相当于把 “ 火炉 ” 升高 ) ,故其热量较同纬度、同海拔高度的其它地区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区也要高得多。故答案选 C 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答案 解析 4. 青藏高原热岛效应可能会导致其与同纬度山脉相比 A. 垂直自然带数量多 B. 森林的分布上界低 C. 雪线海拔高 D. 相同自然带海拔低 解析 青藏高原热岛效应会使得同一海拔高度,青藏高原的温度比同纬度山脉地区要高,因此森林的分布上界青藏高原更高;相同自然带海拔也较高;雪线海拔也较高, B 、 D 错误, C 正确; 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相对高度和山脉所在的纬度有关,因此不能根据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判断自然带的多少, A 错误。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 D 图所示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在方向上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并与等压线有一定交角。 5.(2017· 丽水松阳调研改编 ) 下列四幅示意图 ( 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度数表示经纬度 ) ,能正确地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风向的是 √ 答案 解析 下图示意一等高面。 M 、 N 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 M 、 P N , M 、 N 之间 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 ~ ⑧ 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 O 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读图,回答 6 ~ 8 题。 6.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 P M >P N ,则 O 点风向为 A. ⑥ 或 ⑦ B. ② 或 ⑥ C. ④ 或 ⑧ D. ③ 或 ④ 解析 P M >P N 时, ⑤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⑦ 为北半球高空风向, ⑥ 为近地面风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答案 解析 7. 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 P 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