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栾川县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栾川县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题

栾川县实验高中9月月考高二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特性,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比如,浙江绍兴市——绍兴黄酒,吉林延边州——延边苹果梨,宁夏中宁县——中宁枸杞,黄山市——黄山毛峰茶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被誉为茶中精品,定为国家礼品茶。黄山毛峰滋味甘醇,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A. 市场优势 B. 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 科技优势 D. 地理环境优势 ‎2. 关于黄山毛峰茶产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 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 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农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由题可知黄山毛峰滋味醇干,香气如兰是由于黄山的自然地理因素导致而不是市场,故A错误;历史悠久的文化只能影响黄山毛峰的口碑与文化而不能影响品质,故B错误;科技优势影响的是产品的效率与农产品的自身品质无关,故C错误;黄山毛峰品质优良,区别于我国其他地区茶叶所独有的特点是因为其独有的地理环境导致的,选择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特征,该区域是农产品产地,区域内具有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A正确。只有区域内生产的茶叶才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故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B正确。该区域非行政区域,属自然区域,边界是过渡的,C错误。区域内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产品品质,对农业发展有深刻影响,D正确。故选择C。‎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区域在体育项目,普及率及竞技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如南方人适宜技巧性项目,北方人适宜速度力量型项目,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心肺功能强,适宜田径运动。‎ 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3. 关于表中的①②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为环渤海地区 B. ①地为南方地区 C. ②地为长江流域 D. ②地为西北地区 ‎4. 关于我国各体育文化区优势项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中原体育区—游泳、跳水、体操 B. 西南云贵高原体育区—中长跑 C. 西北体育区—摔跤、射箭、马术 D. 东北体育区—滑雪、滑冰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地获得金牌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跳水和体操这种技巧型项目中,应为南方地区,②地的优势项目主要在举重和田径项目,应在我国北方或者高原地区,故选B。‎ ‎【4题详解】‎ 据图可知,我国中原体育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比较适宜力量型项目,A错。西南云贵高原地区,长期生活在高原,适宜田径运动,B对。西北体育区,力量型人才多,适宜摔跤等,C对。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冰雪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适宜发展滑雪、滑冰等,D对。故选A。‎ 下图是“我国某山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该山峰可能属于 A. 秦岭山脉 B. 太行山脉 C. 武夷山脉 D. 祁连山脉 ‎6. 北坡1月降水量大于7月降水量的区域海拔大致在 A. 1 000米以上 B. 1 000米以下 C. 1 400米以上 D. 1 400米以下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脉南北两侧山麓地带一月平均气温都在0°C以上,山脉应该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所以是武夷山脉。故选C。‎ ‎【6题详解】‎ 找到北坡一月降水量与七月降水量曲线的交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山峰剖面线相交的位置就是一、七月降水量相等的地方,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表示海拔的纵坐标的交点就该点的海拔。海拔约1000米,在该海拔高度以北(也就1000米以下)一月降水大于七月降水(一月降水量曲线在七月降水量曲线上面)。故选B。‎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组织评选的,保存有特别丰富的文物,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历史文化名村主要分为地域文化和传统民族两大类。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各题。‎ ‎7. 历史文化名村的分布特征为(  )‎ A. 集中分布在我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南多北少 B. 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不均衡 C. 以传统民族类古村落为主,分布范围广 D. 多接近现代交通干线分布,交通便利 ‎8. 历史文化名村共同具有的自然条件是(  )‎ A. 地处平原,土壤肥沃 B. 沿河分布,水源充足 C. 地处湿润地区,植被茂密 D. 局地气候较优越,旱涝忧患少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在西藏没有分布,B错误;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主要是以地域文化为主,C错误;我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分布与现代交通干线分布不一致,D错误;我国历史文化名村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南多北少,故选A项。‎ ‎【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在高原、山区都有分布,A 错误;我国历史文化名村并不都沿河分布,B错误;我国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名村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C错误;我国历史文化名村局地气候较为优越,旱涝灾害较小,D正确。‎ 下图为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度散点图。能源消费度是指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a、b、c、d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 a——贵州 B. b——广东 C. c——北京 D. d——上海 ‎10. 浙江地处我国重要工业基地,能源消费度却比较低,其原因主要有( )‎ A. 以核电为主,利用率高 B. 能源资源丰富 C. 科技水平较高 D. 交通运输便利 ‎【答案】9. A 10. C ‎【解析】‎ ‎【9题详解】‎ a省级行政区域能源消费度高,说明能源利用率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可判断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较符合,A正确;‎ 据图可知,b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全国第一,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是第一位,B错误;‎ 上海、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与图示信息不符,CD错误。‎ 故选A。‎ ‎【10题详解】‎ 浙江虽然有核电站,但能源不是以核电为主,A错误;‎ 浙江能源资源比较缺乏,B错误;‎ 浙江科技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高,单位GDP所使用的能源量较少,故能源消费度较低,C正确;‎ 交通便利与能源消费度无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C。‎ ‎2015年11月23日至26日,我国中东部地区遭受低温雪灾,许多地区遭受了严重损失,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 本次低温雪灾,国家气象局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天气预报时的卫星云图主要是通过什么技术获得的(   )‎ A. RS B. GIS C. GPS D. PTS ‎12. 在大雪中前行的司机要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前进的方向,需要借助的是(  )‎ A. 全球定位系统 B. 遥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11. A 12.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 ‎【11题详解】‎ RS为遥感技术,主要负责地理信息的收集,卫星云图的获得主要依靠RS技术,A正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负责数据的分析和决策,B错误;GPS为全球定位系统,主要负责数据的空间定位与导航,C错误;PTS为预定时间系统,主要应用于确定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D错误。‎ ‎【12题详解】‎ 司机要想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前进方向,需要借助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和导航功能,A正确,B、C、D错误。‎ ‎【点睛】第2小题中的数字地球,是指将整个地球的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由此可知,地理信息技术为数字地球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塔里木河流经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历史上,曾有九大水系汇入塔里木河干流,目前与塔里木干流有地表水关系的只有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下图为塔里木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图示区域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该地区蒸发微弱 ‎ ‎③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④四周高山高原,阻拦水汽进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 有关图示区域特征的叙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塔里木河下游水量最大 B. 风力作用对该区域地貌特征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聚落呈点状、带状分布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且四周高山高原,阻拦水汽进入,因此降水少故选B。‎ ‎【14题详解】‎ 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小,越往下游方向水量越小,最后消失, A正确;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力作用对该区域地貌特征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B错误;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正确;该地区水源是主要的限制因素,聚落呈点状分布在盆地边缘、或呈带状分布在交通线路沿线,D正确。故选A。‎ 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主要类型的荒漠面积仍在较大幅度地增大。下图为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代表南美大陆及其南部高原荒漠所属类型的序号分别是(  )‎ A. ③ Ⅲ B. ① Ⅲ C. ② Ⅱ D. ④ Ⅰ ‎16. 下列关于荒漠化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大陆 Ⅰ 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B. ②大陆 Ⅲ 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C. ③大陆 Ⅲ 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洋流 D. ④大陆 Ⅰ 型荒漠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答案】15. D 16.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荒漠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5题详解】‎ 在世界各大陆中,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且这两个大陆的亚热带荒漠面积较小,无温带荒漠,并且非洲的热带荒漠面积大于澳大利亚的热带荒漠面积。所以②③分别为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Ⅰ、Ⅱ、Ⅲ分别为温带荒漠、亚热带荒漠、热带荒漠。亚欧大陆较南美大陆面积更大,三类荒漠面积也较大,故①大陆为亚欧大陆,④大陆为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部高原荒漠属于温带荒漠。所以D正确,ABC错误。‎ ‎【16题详解】‎ ‎①大陆Ⅰ型荒漠为亚欧大陆的温带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气难以到达,A错误;②大陆Ⅲ型荒漠和③大陆Ⅲ型荒漠分别为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的热带沙漠,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常年盛行下沉气流,B、C错误;④大陆Ⅰ型荒漠为南美洲南部的温带荒漠,形成原因是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使得该地降水减少,D正确。‎ 乌兰布和地区地势低平,引黄灌溉率为60%以上,经过近20年来的土地开发,耕地面积增加近一倍。‎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7. 本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沙漠化、水土流失 B. 盐碱化、水土流失 C. 沙漠化、盐碱化 D. 水源短缺、植被破坏 ‎18. 欲对此地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更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地分析和测评,所需最佳的材料或技术手段为(  )‎ A. 卫星遥感图像、GIS B. 地形图、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C. 乌兰布和土壤类型分布图、卫星遥感图像 D. GPS、GIS ‎【答案】17. C 18.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7题详解】‎ 结合该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河流、山脉的位置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植被破坏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加重。所以选C。‎ ‎【18题详解】‎ 获取当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可利用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影像图判断,而进行资料的分析、测评则需要应用GIS技术。所以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经纬度位置、山脉、河流的位置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并能比较“3S”技术的各自功能和应用领域。‎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  )‎ A.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0.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  )‎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9. D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直接根据图示分析,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牧业加工产品,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带不可能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为方向,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商品粮生产,从图中看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可建为草场发展畜牧业。故选D。‎ ‎【20题详解】‎ 农牧交错带在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故其应是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草原牧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故处于中间的农牧交错带具备东部农耕区生态屏障的功能,同样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其西部地区提供粮食,由图可知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这一方面说明其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农牧交错带牧草生长状况好于西部牧区,故其具有涵蓄水源的功能,可作为降水稀少的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故选A。‎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图为该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题。‎ ‎21. 该省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 A. 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 B. 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 C. 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 D. 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速度最快 ‎22. 该省工业中主导产业是 A. 机械制造 B. 有色冶金 C. 能源工业 D. 轻纺工业 ‎【答案】21. C 22.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21题详解】‎ 由“该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省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略有下降。‎ ‎【22题详解】‎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该省工业中主导产业是能源工业。‎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另外本题还可考查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遇到的问题与应采取的对策等相关知识点。‎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23. 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 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 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 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 D. 神黄线、大秦线、焦(作)日(照)线 ‎24. 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已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尽量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3. B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根据省区轮廓,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B对。胶济线是济南-青岛,位于山东境内,A、C错。秦皇岛港在河北东北的部,与辽宁交界处,大秦线在最北面,D错。‎ ‎【24题详解】‎ 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①对。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水资源不足,②错。已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③对。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应控制煤田面积,合理限制煤炭的开采量,④错。B对,A、C、D错。‎ ‎【点睛】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胶济线是济南-青岛,位于山东境内。‎ 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26. 山西省构筑的三条产业链依赖的自然资源除煤炭外还有(  )‎ A. 铁矿、铝土矿 B. 铁矿、石灰石 C. 石油、石灰石 D. 石油、铝土矿 ‎27. 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  )‎ ‎①改善了环境质量 ②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 ‎③使产业结构多元化 ④减轻了交通运输负担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25. C 26. A 27. C ‎【解析】‎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围绕能源开采,山西省构建产业链有煤—电—铝、煤—焦—化和煤—铁—钢,C正确。‎ ‎【26题详解】‎ 山西省除煤炭资源外,还有丰富的铁矿和铝土矿资源,A正确。‎ ‎【27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了环境质量;没有对煤炭的深加工环节,不能显示提高了煤炭的附加价值;构筑三条产业链,使产业结构多元化,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可能加重交通运输负担,C正确。‎ 我国某市198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1.2∶60.3∶18.5,2000年为13.8∶38.9∶47.3,2013年为22.4∶45.7∶31.9。下图为该市工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该市最有可能是 (  )‎ A. 克拉玛依 B. 阜新 C. 重庆 D. 无锡 ‎29. 导致该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 资源枯竭 B. 产业转移 C. 减轻污染 D. 国家政策 ‎30. 该市某中学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针对该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发展该市经济的思路,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 A. 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绿色农业 B. 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大力发展旅游业 C. 利用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发展汽车配套工业 D. 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答案】28. B 29. A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该市产业结构图得知,该市初期煤炭工业和电力工业比重较大,说明煤炭资源丰富,四市中克拉马依主要是石油资源丰富,缺少煤炭,排除A;阜新的煤炭资源丰富,B正确;重庆、无锡煤炭资源贫乏,C、D错,故选B。‎ ‎【29题详解】‎ 根据图示得知,该市煤炭产业、电力工业比重在下降,农产品加工业比重在上升。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当地依赖煤炭发展,煤炭资源可能枯竭,城市面临着未来如何发展生存的问题,被迫进行工业结构调整,促使煤炭工业比重下降,A正确。产业转移会对当地产业结构冲击,但不会使主导产业比重短时间下降幅度这么大,B错误;污染、政策有影响,不是工业结构调整根本原因,C、D错,故选A。‎ ‎【30题详解】‎ 该市可依托郊区的土地资源优势,顺势发展现代绿色农业,A合理。环境方面切实治理污染;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可大力发展旅游业,B合理。该市工业基础雄厚,利用其优势发展汽车配套工业,C合理。若扩大煤炭开采量,提高煤炭外运能力,会加重该地资源开发和枯竭,加重环境污染等,D发展措施不合理,故选D。‎ ‎【点睛】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第一步:参照图例,看懂图类。‎ 常见的产业结构图多和坐标系联系在一起。读出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依照图例分清三大产业。‎ 第二步:对照比例,分析变化。‎ 比较区域三大产业比重,先看增加还是减少,结合数据变化,观察变化的速度;再分析主要产业内部的变化。‎ 第三步:研析主导,探究规律。‎ 抓住主导产业,探究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判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丁地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当地人们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下表为丁地的气候资料。‎ ‎(1)图中b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该河段主要属于________(填干湿区名称),主要流经的地形区是________。‎ ‎(2)乙、丙两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主要是_______,解决的具体措施为_______。‎ ‎(4)如果大量利用流经丁地的河水大力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河流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答案】(1)自北向南 半湿润区 黄土高原 ‎(2)水土流失 土地荒(沙)漠化 ‎(3)水资源不足 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 ‎(4)对本地区的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对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影响:若本地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地理环境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b河流为黄河,在该区域黄河的流向为自北向南流,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区,流经地形区为黄土高原。‎ ‎(2)乙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丙位于河西走廊,易受东北侧腾格里沙漠的影响,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沙漠化。‎ ‎(3)丙地位于河西走廊,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限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水源;具体的解决措施可以从合理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发展节水农业、改善灌溉技术、培育耐旱品种、合理分配流域水资源等方面加以作答。‎ ‎(4)由于丁地气候较为干旱,若大量引水灌溉发展葡萄种植,可能造成当地土壤盐碱化加剧;同时,丁地位于黄河上游,大量引水灌溉,可能导致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西北部,目前大部分草地都已沙化。‎ 材料二 1991~1996年,我国某研究机构在科尔沁沙地进行了放牧试验,试验分为3个放牧强度进行,即重牧(HG)(6只羊/公顷)、中牧(MG)(4只羊/公顷)、轻牧(LG)(2只羊/公顷),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植被的影响。左图、右图为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有关示意图。‎ ‎(1)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____________趋势,不同放牧强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但从第3年开始,________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 ‎(2)三种放牧强度中,________使草层高度明显下降;________使草层高度有所增加。‎ ‎(3)材料二表明人们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是________。‎ ‎(4)分析科尔沁草原沙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增加(或上升) 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 重牧 ‎(2)重牧 轻牧 ‎(3)技术手段 ‎(4)自然原因: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通过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草场退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考察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在放牧试验的最初2年(1991年-1992年),各放牧强度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且物种丰富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中牧区>重牧区>轻牧区,从第三年(1993年)开始,重牧区的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 ‎(2)由图可以看出,自1991年-1996‎ 年,重牧区的草层高度明显下降,轻牧区的草层高度有所增加。‎ ‎(3)材料二表明,人们通过不同强度放牧对牧区草场的破坏程度的定量研究,为牧区控制载畜量从而合理放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表明人们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环境加以管理。‎ ‎(4)分析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自然原因是科尔沁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 ‎33.山西省是我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的位置是________(填字母),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2)从地理位置、市场、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3)山西省提出“煤从空中走”,将输煤变为输电,试评价这种做法对山西省产生的影响。‎ ‎【答案】(1)B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2)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经济发达地区,输煤输电距离近;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市场广阔;交通: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 ‎(3)利: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运输压力,节约运输成本。弊:加剧当地的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解析】‎ ‎【分析】‎ 本题注重教材基础知识,考察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的条件、影响以及措施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该题属于区域定位型的基础题目。由图可知,B区北方有古长城,东方有城市太原以及太行山,故B所在区域为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 ‎(2‎ ‎)该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考察类题目。山西地理位置适中,邻近华北等经济发达地区,输煤输电距离近;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煤炭需求量大,市场广阔;铁路交通运输便利,外运条件好。‎ ‎(3)山西变向外输煤为向外输电,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由于一般的火电厂发电需要通过烧煤提供热量,从而加热水产生水蒸气推动涡轮机发电,因此对水资源的需求较高,会加剧水资源的紧张状况;同时在烧煤的过程中会加剧当地的大气污染。‎ ‎【点睛】注意当设问中出现“评价”这一词汇时,应该从利弊两方面加以分析阐述。‎ ‎34.读我国南方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处建设了大型水电站,该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3)图示区域内煤炭、电力、有色金属冶炼等工业部门众多,该地域内工业发展可能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1)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多峡谷,河流落差大;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因而水能资源蕴藏丰富。‎ ‎(2)湘东:城市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集群效应强;消费市场较大,运输便利。湘南: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能资源丰富。‎ ‎(3)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南方有色金属冶炼为背景,考察区域优势资源的开发条件以及影响。‎ ‎【详解】(1)由图文材料可以看出,该区域主要在我国湖南省境内,110°E经线从该区域西部穿过,故A所在区域地处我国二、三级阶梯交界地带(雪峰山),多峡谷,河流落差大;该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较大,故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2‎ ‎)该题分析工业的区位条件。注意湘东和湘南工业发展优势条件不同,需要分开说明。湘东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科技水平较高,市场需求量大,且交通便利;湘南地区的矿产资源丰富,水能丰富,交通便利。‎ ‎(3)煤炭的燃烧以及有色金属冶炼会导致大气污染(如酸雨)、水污染等环境问题;矿产资源的开采,矿表土的剥离,排弃的大量土石也会造成土壤污染。‎ ‎【点睛】分析某地水能丰富的一般思路:水量大(思考气候、流域面积等)、落差大(思考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