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2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2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www.ks5u.com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能力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为对策 ‎(2020·曲靖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其出产的酱香名酒因其资源的依赖性、不可复制性和限量性而深受市场追捧,此地独特的优质原料糯高粱更显珍贵。其工业发展中坚持向山要地,发展“工业梯田”(是把荒坡、荒山建设成可用于工业生产的台阶式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粮食下田、工业上山”,仁怀市工业园区和城区统筹发展,许多“乡下人”不需进城就可以变成需要上班的“城里人”),昔日的贫瘠荒山变成了聚宝盆。下图为贵州省仁怀市位置示意图。‎ ‎(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仁怀酱香名酒工业园区建立的条件。‎ ‎(2)为了打造“酒都仁怀”名片,仁怀市应如何发展酱香名酒工业园,请给出合理化建议。‎ ‎(3)针对当地大力发展“工业梯田”一事,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文字材料,可知该地酱香名酒工业园区建立的区位条件有资源、市场、历史等;读图可知,还有水源等优势区位等。第(2)题,打造“酒都仁怀”名片,应从科技、质量、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该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赞成,着重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角度分析;不赞成,着重从环境效益和对其他产业的不良影响来分析。‎ 答案:(1)有优质糯高粱产地;靠近赤水河,环境优美,水质好;品牌历史悠久,价值高;市场广阔,占有率高。‎ ‎(2)酿酒文化和创新科技结合,研发酿酒工艺;严控酿酒质量,夯实酱香名酒品牌;开发拓展酱香名酒种类和级别;拓宽名酒销售渠道等。‎ ‎(3)赞成。理由:仁怀市山地多,平地少,工业用地缺乏;荒山、荒坡面积较广,开发利用潜力大;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建设生产成本;有利于保护耕地资源;有利于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利于劳动力就地转化,增加就业。反对。理由:造成环境和生态破坏;气候恶化;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1)‎ 突破2‎ A.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B.产业结构分布 C.职业构成分布 D.工业区位条件分析 ‎(2)‎ 突破 ‎1、3‎ A.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 B.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思路 C.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D.工业化和城市化措施 ‎(3)‎ 突破 ‎1、2、3‎ A.工业化和城市化关系 B.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C.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D.工业化和城市化措施 ‎ 答案:(1)D (2)BD (3)AC 突破1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分析 ‎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突破2 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 (1)根据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分析区域工业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突破3 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分析思路 ‎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  (2020·唐山模拟)下图为1995年和2015年江苏三个典型县域城-镇-村的规模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3题。‎ ‎1.2015年,与涟水、泰兴相比,张家港 (  )‎ A.镇区面积大 B.聚落等级高 C.城区面积大 D.聚落数量多 ‎2.1995~2015年三个典型县域城乡聚落体系演化的主要特征是 (  )‎ A.聚落总量不断增多 B.村落规模不断缩小 C.城镇用地不断扩张 D.聚落位置不断优化 ‎3.影响城乡聚落发育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地形起伏状况   B.人口素质高低 ‎ C.资源丰富程度   D.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1选A,2选C,3选D。第1题,观察图,结合图例,很容易判断出张家港的镇区面积比另外两地大很多。材料提到“江苏三个典型县域城-镇-村”,所以他们的等级是一样的。通过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张家港的城区面积比其他两个小。关于聚落数量,材料并未涉及,所以无法判断。第2题,聚落总量材料并未涉及,所以无法判断。村落规模从数据上来看,都扩大了。城镇用地包括城区用地和镇区用地,从数据来看,城镇用地都变大了,所以说“城镇用地不断扩张”是正确的。聚落位置在材料中无法判断。第3题,影响城乡聚落发育程度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城乡聚落发育越快。地形起伏状况和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聚落发育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口素质高低与城乡聚落发育程度没有直接关系。‎ 能力2 产业转移 ‎(2019·海南高考)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据此完成(1)~(3)题。‎ ‎(1)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  )‎ A.基础设施好     B.人工成本低 C.本地市场大     D.获取信息快 ‎(2)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  )‎ A.工人素质高     B.融资能力强 C.适应能力强     D.研发能力强 ‎(3)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  )‎ A.打造自主品牌 B.快速更新产品 C.增强售后服务 D.符合国际标准 ‎【解析】(1)选B,(2)选C,(3)选A。第(1)题,服装厂为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卢旺达经济相对落后,工资水平低。第(2)题,注意材料中的“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中小型企业可以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并及时调整生产,比大中型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强。第(3)题,结合关键信息“80%出口欧美国家”,可知我国民营企业产品符合国际标准。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就需要打造自主品牌,才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更好地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 ‎【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题号 考查的知识和方法 ‎(1)‎ 突破1‎ A.产业转移原因 B.产业转移规律 ‎ C.产业转移影响 D.我国产业转移 ‎(2)‎ 突破2‎ A.产业转移原因 B.产业转移规律 ‎ C.产业转移影响 D.我国产业转移 ‎(3)‎ 突破4‎ A.产业转移原因 B.产业转移规律 ‎ C.产业转移影响 D.我国产业转移 ‎ 答案:(1)A (2)B (3)D 突破1 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思路 ‎   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较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下图所示:‎ 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是:‎ 突破2 产业转移的两大规律归纳 ‎(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轻工业重工业 高科技工业 ‎(后期)‎ ‎(2)产业转移的方向。‎ 突破3 归纳产业转移的影响思路分析 ‎   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主要应抓住四个方面,即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分工与合作、环境、就业,然后再进一步结合题目中设问的指向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分清是对产业转出地的影响还是对转入地的影响,或者对两地区的影响。‎ ‎(2)分清是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或者只是影响(两个方面都要回答)。‎ 突破4 我国国内产业转移 ‎ (1)路线。‎ ‎(2)主要驱动因素。‎ ‎①劳动力成本变化是国内产业转移最基本的动力。‎ ‎②政策引导、市场拓展是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③其他因素,如中西部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物流速度和物流成本等。‎ ‎  (2020·江淮十校联考)全球范围内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发生了三次:第一次是美国将钢铁纺织等传统产业向日本、联邦德国等地区转移;第二次是日本、联邦德国向亚洲“四小龙”和部分拉美国家转移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第三次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向中国转移。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第三次全球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开始启动,中国制造业成了受冲击最大的行业。读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 中国成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得益于 (  )‎ A.科学技术       B.改革开放 C.交通条件 D.能源丰富 ‎2. 与前三次相比,第四次产业转移的特点是 (  )‎ ‎①转移方向由单向转移变为双向转移 ‎②转出国易出现产业空心化 ‎③转入国环境压力加大 ‎④企业由主动转移变为非主动转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列关于中国应对第四次产业转移冲击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 A.促进人口增长增加劳动力数量 B.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 C.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企业迁入 D.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解析】1选B,2选C,3选D。第1题,由第三次产业转移的时空背景可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关键因素。科技、交通和能源有推动,但不是主要原因。第2题,结合材料及示意图可知,第四次产业转移的表现之一为产业由发展中国家迁回发达国家,与之前的产业转移相比,此次转移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上升,同时,为防止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和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产业回流到发达国家。所以,此次产业转移方向也由单一方向变为由发展中国家向劳动力和资源等更低廉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与回流至发达国家的双向转移;发展中国家作为转出国,产业转出后本土就业机会减少,制造业发展放慢,且缺乏核心技术,发展空间受限,容易形成空心化现象;发达国家作为转入国,多以高新技术投入生产,环境压力不会加大。第3题,由图可知,第四次产业转移易导致中国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合理应对该问题,中国应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东部地区制造业的设备改造和产业升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利用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梯度差异,引导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短时间可以缓解第四次产业转移对我国产生的冲击,但长远来看,产业顺利升级、结构逐步优化才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