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1章第4节 地球的演化
www.ks5u.com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热点链接】 中新网北京2020年4月4日电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对中国发现的第一具较完整的翼龙化石骨架——魏氏准噶尔翼龙的颚区研究获得新进展:发现准噶尔翼龙在颚区的主要特征变化集中在翼骨的形态上,并通过喙、牙齿等相关研究,进一步佐证准噶尔翼龙具有挖掘捕食泥沙中贝壳类食物等生活习性。研究化石的主要意义有哪些? 提示 研究地质年代;推测古地理环境;研究生物进化等。 课程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 核心素养定位 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历程。 水平1:观察影像、化石、景观图,认识地层和化石及其关系;运用地质年代表,说明地质年代的划分。 水平2:观察地层示意图,说明其特征;根据地质资料,描述地球演化的阶段性。 水平3:根据相关资料,对比地质事件的异同,归纳地球演化史,说明地层和化石的意义。 水平4:根据图表资料,探讨古地理环境,探讨地理环境与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生命演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性。 综合思维:分析地层、化石与古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明地理环境变迁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观察地层和化石,说明其特征和古地理环境;考察学校附近地质环境。 一 地层和化石 1.地层 (1)概念:地层是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2)意义: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2.化石 (1)概念:地层中的化石,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如贝壳、骨骼等;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如足印、粪便等。 (2)意义: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3.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1.判断正误。 (1)地层是地球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 (2)古生物都能保存下来成为化石。(×) 2.下列地层或化石指示浅海环境的是( ) A.红色岩层 B.黑色页岩 C.珊瑚化石 D.破碎的贝壳 答案 C 解析 珊瑚生长在温暖的浅海,故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3.研究地层和化石有什么意义? 提示 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个地层,地层中还保存有化石。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恢复地球历史,确定地质年代。另外,研究地层还可以重塑古地理环境。 二 地球的演化史 1.前寒武纪的生物演化 时期 生物演化 冥古宙 初生地球阶段,地球经历了复杂而有序的发育与变化 太古宙 出现最原始的生物 元古宙 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 2.显生宙时期的生物演化 时期 生物演化 古生代 早期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中期 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后期 一部分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中后期 蕨类植物繁生 中生代 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生;空中出现始祖鸟,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新生代 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 3.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 时间 灭绝生物 古生代末期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中生代末期 盛极一时的恐龙灭绝,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1.判断正误。 (1)在中生代地层中可能发现恐龙化石。(√) (2)古生代早期出现了森林生态系统。(×) 2.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答案 D 解析 爬行动物和鸟类出现于中生代;古生代后期出现两栖类动物;古生代中期出现鱼类。 3.生物灭绝说明了什么? 提示 在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导致了某些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生物灭绝说明了整体环境的演变对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影响。 主题探究 地层和化石 材料一 科学家往往从连续性好的深海沉积岩芯、冰芯、黄土、树木年轮以及考古遗迹、文献资料等信息源中获取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环境特征的信息,依此推测过去的全球气候变化。 材料二 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中白鹤梁上的石鱼题刻(见右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 材料三 地质学家认为,在距今约2.8亿年的二叠纪,南极洲作为古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如何确定地层的相对年代? (2)推测长江上游地区气候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3)如何确定地质历史时期南极洲的气候变化? [成果展示] (1)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地层相对年代的基本方法。未经过构造运动改造的层状岩层大多为水平岩层,下老上新。 (2)由材料可知,该图记载了公元764年以来长江上游涪陵段河道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变化,据此可推测上游地区的降水变化状况。 (3)大量煤田在南极洲被发现,说明地质历史时期南极洲分布有大量繁茂的植物,繁茂的植物反映了当时气候温暖湿润,而现在的南极洲则是冰天雪地,气候寒冷。 1.形成化石的条件 (1)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容易形成化石。只有在特殊条件下,硬体和软体才能一起被保存下来。例如:密封于琥珀内的昆虫化石,栩栩如生;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发现的保存在冻土中的猛犸,皮毛血肉俱存。 (2)生物死亡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这样才能避免腐烂或被其他动物所吞食。 (3)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经石化(如矿物质的充填或交代作用、植物的炭化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 2.地层和化石的研究意义 (1)研究地层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2)沉积岩的两大特征: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典型化石反映不同时代的地层,如含三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为中生代地层。 (4)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推知沉积时的环境特征。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反映了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含有植物化石的含煤地层反映了湿热的森林环境。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完成(1)~(2)题。 (1)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 ) A.文字记载 B.考古资料 C.标本与化石 D.地层和化石 (2)与①对应的地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科学思维] 地层和化石的判断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影响 地层和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记录。 研究古地理环境的主要依据是地层和化石。 研究 意义 相同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与①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为丙。 [答案] (1)D (2)C 主题探究 地球的演化史 古生代属于显生宙,上一个时代是元古宙,下一个代是中生代。古生代包括了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动物群以海生无脊椎动物中的三叶虫、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最繁盛。在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相继出现低等鱼类、古两栖类和古爬行类动物。鱼类在泥盆纪达于全盛。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以海生藻类为主。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是哪一时期? (2)哪一时期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3)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 [成果展示] (1)古生代早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2)古生代后期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3)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发生在古生代末期。 地球演化史的对比研究 地质 年代 地理环 境变迁 植物进化 动物进化 矿产 前寒 武纪 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氧气逐渐增多 冥古宙出现有机质,无生命的迹象;太古宙出现蓝藻等原核生物;元古宙蓝藻大爆发,出现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 重要成矿时期 (铁、金、 镍、铬 等) 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形成联合古陆;海洋缩小,陆地扩大 早古生代,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 早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空前繁盛,出现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 重要的 成煤 时期 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鱼类大量繁衍,鱼类→两栖类→ 爬行动物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 中生代 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在的位置漂移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爬行动物的时代”;爬行动物的一支向鸟类进化;出现小型哺乳动物 主要的 成煤期 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灭绝事件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 新生代 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形成现代海陆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 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在地质历史时期,出现最早的是( ) A.蓝藻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2)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CO2的含量一直下降 B.O2的含量一直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科学思维] 生物进化与地理环境的变迁的判断 类题透析 思路点拨 生物 进化 前寒武纪,出现了低等植物。 蓝藻出现在前寒武纪。 环境 变化 植物具有光合作用,可吸收CO2,释放O2。 真核生物出现以后,O2迅速增多,后期缓慢增多;CO2先增加,后呈波动减少的趋势。 [答案] (1)A (2)B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29页探究] 思路点拨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等的总称。形成化石的主要条件是:生物的遗体、遗骸、遗迹等在未腐烂时被沉积物所埋没,隔断了与大气的接触,经过长时间炭化或被其他物质置换、填充逐渐演变而成。 2.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具有不可逆性,又具有阶段性。地质时期的许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就灭绝了。因此,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这样,就可以根据岩层中的化石来恢复地层顺序,从而确定地质年代。 [教材第30~31页活动] 思路点拨 1.桦树为喜冷耐旱的植物,而现在已退缩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区等纬度和海拔均较高的地区,说明辽宁南部近8 000~10 000年来的气候在变得温暖、湿润。 2.地层中的化石,有的是陆地或淡水生物,有的属海洋生物。根据岩层的组成物质和化石特征,人们就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根据孢粉化石的形态可判别母体植物的种属,从而可推测地质时期的植被类型及其相应的气候。 [教材第36页活动] 思路点拨 1.(1)图中气温明显低于现代的时期为冰期,在图中共有三次,震旦纪大冰期,距今约9亿~6亿年,持续约3亿年;晚古生代大冰期,距今约3.5亿~2.7亿年,持续约8 000万年;第四纪大冰期,距今约200万年~20万年,持续约180万年。 (2)分析图中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可以看出,古生代末期气候寒冷,降水偏多;中生代末期气候温暖,降水偏少。 (3)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 2.人类的生存环境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密切相关,科学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使人类与环境能够可持续发展。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 人地协调观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完成1~2题。 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古生代 三叶虫 B.中生代 恐龙 C.新生代 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 第四纪人类 答案 B 解析 “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B项符合题意。 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温热的草原地区 B.温暖广阔的浅海 C.温热的森林地区 D.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 C 解析 煤炭是由森林经地质作用演变而成,故其形成需要森林植被生长良好,因此对应温暖湿热的气候环境,故C项符合题意。 素养提升2 综合思维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1~2题。 1.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含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早期,含鱼类化石为古生代中期,含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含裸子植物化石为中生代。根据化石的地质年代关系可知,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①②地层,A项正确。 2.根据图中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答案 B 解析 从动物的进化来看,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古生代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繁盛。结合图示化石推测,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过程。 素养提升3 地理实践力 1.在校园周边地区寻找地层,如河边、山区公路沿线,总结地层的特点。 2.走进博物馆,观察博物馆中的化石,推测其所处的地质年代。 3.用沙石、泥土等制作地层标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