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政治(A)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范围:必修四1-3单元;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48分) 1、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 ( ) ①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④具体科学的基础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每年11月第三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这—节日有助于推动人们重新思考哲学以及哲学在公共生活领域和应对新的社会变革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种重要作用体现在( ) ①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 ②使人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③使人们正确看待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发展 ④人们的思考总会触及这样那样的哲学问题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3、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的是( ) A.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荀子)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B.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和“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C. “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D.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和“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4、据国外《数字期刊》网站报道,伦敦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加拿大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微生物化石。这些岩石为地球上的第一批生命形式提供了栖息地,时间可以追溯到大约37.7亿年到43亿年前。这一发现不仅在化石年代测定方面非常重要,而且对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的理论提供了证据。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 ①物质决定于意识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它很有效地指导了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 ①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②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正确的 ③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 ④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6、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说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①对我国当前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②要总结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③要反映我国当今时代的任务与要求 ④能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不仅表达了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而且呈现出南宋山河破碎的屈辱历史。这表明( ) ①诗歌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当时国家命运的反映 ②诗歌是对现实的写照,此词折射了当时国家危亡的现实情况 ③诗歌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中蕴含着作者的“再造”现实的创造力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的伟大价值推动了当时社会、历史的进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8、“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物质各种具体形态的相加之和 ②“客观实在”是人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 ④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9、李克强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讲话中提出,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下列与“稳中求进”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②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③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竟注而不流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这说明( ) A.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 运动是事物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D. 社会运动的规律是历史的范畴 11、新时期,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路上也有各种艰难险阻,我们也需要不断闯关夺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以长征精神为养料、为信念,就能不断翻越千山万水,一步步靠近奋斗目标。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是因为( ) A. 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 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D.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物质的力量 12、党的十九大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遵循规律相结合 ④把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河北雄县、蓉城、安新三县地处京津保腹地,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发展空间充裕,党中央决定在这里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新区建设坚持先谋后动,规划先行,合理安排,以期实现科学发展。这说明( ) ①人们可以突破客观条件及其规律的限制 ②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规划建设雄安新区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④新区规划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对此,党中央做出了战略规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说明( ) ①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②量的积累必然带来质的变化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总是前进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2018年1月16日,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召开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发布会。参与5G研发试验的企业介绍了5G研发试验的计划安排、产品规划及建议,均表示为实现试验目标,要加大资源投入、加快产品研发、加强产业协同,通过试验明确技术产品路标,全球5G标准与产业发展做出贡献。这说明,5G技术研发试验( ) 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是推翻旧真理获得新真理的活动 ③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是处在一定社会类系中的人的活动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16、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让世人瞩目。“天人合一”视自然和人为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自然与人能合一,取决于人能效法天道。“以义驭利”,“以理节欲”,实现天人和谐。“天人合一”思想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 ) ①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要有走曲折道路的准备 ②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 ③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天人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7、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变化,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我国出现全域旅游这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即把一个区域整体当作旅游景区,以“旅游+”为手段,提升与旅游有关的文化、社会、环境和产业附加值。这告诉我们( ) A.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 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C. 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D. 要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8、红军长征之初,队伍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是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如此坚信的理由,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新出现的事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③理想和信念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19、但凡伟大的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文艺工作者要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这启示我们() ①要坚持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要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③要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要坚持系统与要素的统一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20、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偏重需求侧调控转变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材料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客观规律 ②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要重视社会意识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这告诉我们( ) ①既要把握事物的当前联系,又不能忽视事物的长远联系 ②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推动作用 ③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④可以根据主观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2、“一颗核桃能干什么?”核桃仁可做核桃乳、核桃粉、食用油,核桃青皮可提炼染发剂、除虫剂,核桃壳也能开发工艺炭雕及工艺品……这是云南楚雄摩尔农庄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给出的答案。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这一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自然物的客观属性是我们利用自然物的前提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创新推动事物的发展,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④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从而改造客观世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耍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一要求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量的积累过程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须尊重规律 ④群众意愿是党制定政策的根本依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表明( )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真理在不断推翻自身的过程中向前发展 ③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随着社会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校高二同学以“保护环境、绿色生活”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曾几何时,人们普遍认为大气是公共资源,可以不加限制地随时取用,可以不加约束地共享。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排放的温室气体日益增多,我们的大自然开始抗议了: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冰川的消融加快,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这些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的人们敲响警钟。生态问题作为人类的突出问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地面对它、解决它。唯一可做的是展开国家间的对话交流,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排放。 材料二:我国在防治大气污染方面取得成效,APEC蓝连同2008北京奥运蓝和2010年上海世博蓝,都证明了同一个道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的排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道理:虽然会遇到许多阻力,但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空气污染问题。 (1)请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必要性。(8分) (2)根据材料,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分析“APEC蓝”能从希望到现实的原因。(10分) (3)针对大气污染现状,请你提出两条具体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合理化建议。(4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40载物换星移,岁月如歌。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今天强起来的历史讯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还需要坚持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勇于突破各种利益困化的藩篱;我们还需要大胆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善于借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国家治理经验和成熟做法,从而确实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紧紧结合在一起。可想而知,实现新时代更高要求的改革任务、困难和挑战是艰巨而复杂的。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谈谈对“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认识。(9分) (2)材料,运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道理,说明我们为什么能将改革进行到底。(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农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它是中华民族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非常准确地反映了季节的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虽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黄河流域,但由于它能反映农时季节,便于人们安排农事活动,便在全国各地流传开来。各地在应用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气候情况来安排农事,充实和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使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地区都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和世界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有专家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文化产品申遗成功,避免某些发源于中国的文化遗产被他国“抢注”。 (1)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说明“二十四节气”的科学性。(15分) 政治(A)答案 1——5 CADDD 6——10 CCBBA 11——15 BBCAD 16——20 BBBAC 21——24 BCCB 【答案】(1)①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无视自然规律,任意排放温室气体,使今天的人类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4分)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今天的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无节制地排放温室气体的危害,应对全球气候异常需要开展国家间对话交流,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排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分) (2)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PEC蓝的出现说明人能够认识到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排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控制让APEC蓝从希望变为现实。(5分)②人可以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APEC蓝的出现是人们正确意识指导下实践的结果。(5分) (3)建议:①减少开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②淘汰高耗能的企业。(其它合理答案皆可得分)(4分) 【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这一观点是人们对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能动反映,同时也顺应了解决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的要求。(6分) ②人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目前,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艰巨而复杂,需要我们更加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3分) (2)任何事物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们对新时代的改革更加充满了信心,更加坚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新时代,我们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实践已经证明我们有能力应对新时代改革道路上的挫折与考验,实现新时代更高要求的改革任务。(6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 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天文气象历法,尊 重客观事实,坚持了从实际出发;(5分)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由于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 常生活,发挥了正确意识指导实践活动的作用;(5分)③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二十四节气正确反映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 5分) (如果从矛盾观点的其它角度分析,言之有理者可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