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模块专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模块专题

模块专题(三)‎ 从一般到特殊之(一)——文化作用 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要做到文化一般(共性)和文化具体(特殊)相结合。(1)文化一般常考的知识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特点及优秀文化的作用。(2)文化特殊常考的知识点:文化交流的作用意义、传统文化的作用意义、教育的作用意义、文化创新的作用意义、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意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意义等。‎ ‎ ‎ ‎ ‎ 一、文化的一般作用 ‎1.从文化的实质角度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关系角度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体现在科学技术的作用、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及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上;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体现在国内民主、法制建设与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两个方面。‎ ‎3.从文化与综合国力角度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各种具体文化现象的意义和作用 ‎1.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各种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2.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教育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3)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4.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当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求。‎ ‎6.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2)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能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也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一般到特殊之(二)——文化发展 全面掌握文化发展和建设的措施,要做到一般措施和具体措施相结合。把握一对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围绕两条主线——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熟记四项措施——文化创新的措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措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措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1)文化发展(一般)常考的知识点: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及其途径。(2)文化建设(特殊)常考的知识点:如何推动文化交流、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及关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措施、如何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 ‎ ‎ ‎ ‎ 一、文化发展的一般做法 ‎1.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推动文化发展。‎ ‎2.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文化的发展。‎ ‎3.立足实践,促进文化创新。‎ ‎4.重视经济、政治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5.重视科技、教育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具体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的措施和做法 ‎1.如何保护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利用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 ‎(4)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精神。‎ ‎(3)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进行文化创新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4.弘扬民族精神的途径 ‎(1)“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优良传统(继承与发扬)。‎ ‎(3)外来思想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4)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5)立足于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5.加强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3)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6.如何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4)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意义类非选择题 意义类非选择题主要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要求学生对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或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或影响作出具体分析。它常以“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意义”“重要性”“作用”“积极影响”或“用……说明……意义”等形式为设问方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整合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比较大。‎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 ‎ ‎ 一、解答意义类非选择题的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如回答我国重视产品质量的意义,就需要从消费者、企业、国家等角度去谈,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二、解答意义类非选择题常见角度和术语归纳 ‎1.经济意义 ‎(1)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2.政治意义 ‎(1)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①国内有关活动:(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②对外交往活动: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 ‎1.产权保护制度的核心原则就是公平。《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保护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产权的法律和制度,创新适应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产权保护制度,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增强社会信心,形成良好预期,增强各类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动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财产权”的经济意义。(12分)‎ 答案:①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对公私产权平等保护,有利于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2分)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2分)②平等保护各类产权,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2分)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2分)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财产财富安全感,(3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1分)‎ ‎2.‎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的特有时间知识体系。它所描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一般过程,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从黄河流域逐步为全国各地采用,并流传到世界各地。它作为中国农业文明的积累和结晶,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其蕴含的尊重规律、顺应自然的思想,仍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理念,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也生动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老百姓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动态地完善,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仍然保留着吃春盘、春饼等习俗,会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使得中国人的生活具有韵律之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意义。(10分)‎ 答案:①“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保护这一人类共同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③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提高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④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评价类非选择题 评价类非选择题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材料评析类,一类是观点评析类。设问方式一般是:“‎ 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请分析这样做的合理性”“请评析、评价上述行为或做法”等。‎ 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前,中俄关系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国家主席习近平认为,中俄共同发展“将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正能量”。中俄两国超越零和博弈、集团政治等旧的思维方式,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了一个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评价中俄构建的新型大国关系。‎ ‎ ‎ 评价类非选择题的解答中审设问非常重要。首先要确定用什么知识,确定知识范围;其次要明确答题内容,即评价对象是什么;最后,在思考和组织答案的时候,一般要辩证思考,既要看到评价对象的积极影响,又要看到评价对象的消极影响。当然,题设明确要求回答积极意义或消极影响的除外。‎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才三分之一,便收获观众热情的点赞。‎ 一部正宗的主旋律电视剧,从五六十岁的父辈,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都在追着这部剧看。怎么能火成这样?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演员精彩纷呈的表演,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反映着当前中国反腐败斗争的实践,击中了反腐败的社会心愿。电视剧中触目惊心的反腐画面,正是惊心动魄的反腐败斗争的艺术再现。该剧台词精辟犀利,陆毅、张丰毅、吴刚、侯勇等一众老戏骨的演技可谓出神入化炉火纯青,把40来个涉及公检法政府各级部门的官员都给演活了。编剧周梅森为写此剧“潜心八年,六易其稿”,还去监狱蹲了半年,采访那些因为贪污而落马的官员,掌握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生活。该剧制作精良,为了让更多的资金能够用于制作上,许多老戏骨自降片酬,倾心全力打造优质作品。‎ 电视剧是与社会生活结合比较紧密的艺术品种,而现在有些电视剧一味的追求搞笑、娱乐至上,卖人气大过卖创作,靠营销大过靠产品。如前段时间播放的某些抗日雷剧:手撕日本鬼子、手雷炸飞机,还有小鲜肉主演的那些玄幻穿越剧,完全不顾历史事实,而电视剧就应该按照剧的规律办事,好剧本好制作好表演,是必须的。希望《人民的名义》的破局,能够给电视剧产业界带来一股正气。‎ ‎(1)优秀的作品要反映群众呼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12分)‎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就材料中有关剧评谈谈你的看法。(12分)‎ 答案:(1)①文艺创作要立足群众实践,反映群众呼声,关注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求,无愧于时代和人民。(4分)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只有实现文艺作品体与魂、形与神的深度融合,才能提高作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丰富作品精神价值。(4分)③文艺创作反映群众呼声、唱响主旋律,有利于传播正能量,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造活力。(4分)‎ ‎(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优秀的文艺作品就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再现。(2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人民的名义》以反腐为题材,呼唤正气,重塑正道,彰显正义。(2分)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文艺创作要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2分)④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只有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2分)⑤正确的价直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按电视剧的规律办事,并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