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7/40/fdf7785ac3a4bb58676ac6fbf90c89ae/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7/40/fdf7785ac3a4bb58676ac6fbf90c89ae/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7/40/fdf7785ac3a4bb58676ac6fbf90c89ae/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二政府职责与权力行使(2)知识专题突破
本学案复习要以政府依法行政为主线。重点理解一个宗旨:为人民服务;一个原则:对人民负责;三个决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五项职能:政府的五项职能;六大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行政系统内部。同时联系其他知识注意把握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政府与人大的关系,政府与党的关系。 1.政府权力的行使和监督 为什么 怎么样 依法 行政 (执行) ①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接受 监督 (监督)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②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①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 科学、 民主、 依法 决策 (决策) ①政府的一项决策,往往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①科学决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民主决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③依法决策: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④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2.几种监督之比较 监督 主体 人大及其常委会 中国共产党 法院、 检察院 人民 政协 社会与 公民 上级政府、 法制部门、 监察部门、 审计部门 监督 性质 权力机关的监督 领导者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 民主 监督 民主 监督 行政机关监督 监督 归属 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行政系统 内部监督 [思维拓展] 政府权力应该如何行使 (1)决策环节:决策是政府权力行使的首要环节,政府的决策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政府必须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2)执行环节: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3)监督环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监督,实施政务公开,防止权力滥用。 (4)坚持原则: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前挂后联] 我国政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角度 关系 政府与人民 ①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履行管理与服务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拓宽政府决策的群众参与途径,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人民一方面接受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服务 ③人民通过行使监督权,监督政府的行为。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政府与 人大 ①政府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②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法律和决议中有关行政工作的部分 ③立法机关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法律依据 政府与中国共产党 ①党领导政府。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政府接受党的领导。党坚持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指导政府更好地工作 ②政府落实党的政策。党提出的方针政策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升为国家意志,由政府具体执行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 ①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②地方政府接受上级政府的领导与监督 政府与政协 我国政府接受政协的监督;听取政协的意见,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政府的对外职能 政府是外交政策的实施者,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政府行使对外职能的体现。政府通过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打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1.行政机关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表明行政机关积极接受法制部门的内部监督。( ) (2016·北京高考,33①) 提示 ×。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属于外部监督。 2.“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的规定能够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 ) (2015·海南高考,10③) 提示 ×。这一规定是对政府行使权力的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而不是政府机构的设置和职能配置问题。 3.纠正“为官不为”现象,应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强化对权力滥用的制约和监督。( ) (2015·重庆高考,7①②) 提示 ×。“为官不为”不是进行决策,也不属于权力滥用。 4.政府须切实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 (2013·安徽高考,5①) 提示 ×。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5.开展“网络在线问政”活动是健全权力制约机制的关键。( ) (2013·全国Ⅱ,16③) 提示 ×。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6.“举报监督专区”的设立确保了国家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2013·天津高考,9④) 提示 ×。夸大了设立“举报监督专区”的功能。 7.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树立政府威信的需要。( ) (2013·天津高考,10①) 提示 ×。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树立政府威信,而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预测一 结合政府的相关作为,考查政府依法行政 例1 “找熟人才能办成事”“看脸色托关系不好受”……在各地最近召开的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的“吐槽”,引起广泛共鸣。《人民日报》对此评论:用规则文明突破“关系藩篱”。该评论告诉我们( ) A.国家要为公民求助和投诉提供法律途径 B.公民要珍惜权利,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 C.政府要依法行政,做到程序正当合法行政 D.要扩大公民民主权利,积极建设规则文明 答案 C 解析 《人民日报》的评论及所针对的现象,说明必须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做到依法行政,故C符合题意。题目没有涉及公民求助投诉的途径,也没有涉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故A、B与题意无关。公民的民主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故D表述不当。 变式1 新一届政府成立4年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各级政府依法全面履职,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我国政府之所以重视依法行政,是因为( ) ①我国的法律法规由政府制定并执行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 ③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 ④依法行政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政法规由行政部门依法制定,①错误;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④错误。故选B。 预测二 结合政府工作人员的负面案例,考查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例2 “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笔头(批示),笔头不如口头(命令)。”社会上存在的这种政治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依靠民主和法制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②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宪法和法律 ③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④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题意表明,权力的行使具有随意性,依法治国没有真正落实。这要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崇尚法律的权威,①③符合题意;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②表述错误;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与题意无关。故选C。 变式2 有的干部私下坦言:现在是“当干部最不舒服的时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下列与此一致的是( ) ①当官之法,惟日清、日勤 ②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律己以廉 ③画地为牢,缩手缩脚 ④把权力装进笼子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题意强调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②④都是强调发挥制度的作用,故符合题意;①是对当官者在道德、工作态度上的要求,不符合题意;加强制度的刚性约束是为了规范行为,而不是限制约束,故③表述错误。故选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