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闯关检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闯关检测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17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14)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形成了许多风味,影响最大的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菜系。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  )‎ ‎①缘于地理、经济、风俗等的影响 ‎②阻碍了相互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④决定了各地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福建厦门质量检测,19)央视强档推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如潮关注,似一股清流注入人们的心田。武亦姝等表现抢眼的选手瞬间成为“网红”,被网友盛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档电视节目圈粉无数,是因为(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②古诗词能浸润人们的心灵并激发向上的力量 ‎③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18江西赣中南五校联考,9)“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春节期间,湖南岳阳楼景区内的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免费领取门票。一时间,景区内书声琅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景区回响。这个创意的意义在于(  )‎ ‎①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018四川成都七中零诊模拟,5)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2017年3月23日 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 ‎①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 ‎②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③姓氏文化作为时代文化标志,其基本内涵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④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17山东莱州一中质量检测,32)电视剧《琅琊榜》赢得中国观众一致称赞,自登陆海外以来也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医女出身、精于药疗的靖王之母更是让友人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琅琊榜》获得好评(  )‎ ‎①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 ②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③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与方式 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6.(2017江西南昌摸底考试,17)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2018江西南昌摸底调研,16)“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尚书·洪范》,是古代中国人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  )‎ ‎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②是把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之中的体现 ‎③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完全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018江西红色七校第一次联考,15)“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青松根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伴随着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音乐,各族人民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的和谐画面一一展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MV中。此MV一经发布,便被众多媒体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转发,更得到了网友的疯狂点赞。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②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生活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2018福建闽侯一中质量检测,16)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悱侧、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揽月的壮思——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东方审美意境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共存与融合中渐趋一致 ‎②东方审美意境寓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 ‎③中华传统文化完整阐释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 ‎④生命中的一切体验是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18安徽寿县一中摸底,1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除了戏骨们的演技备受好评之外,该剧的台词也十分的犀利讽刺。但是细心的观众发现有些台词表述是错误的,下列台词你认为表述错误的有(  )‎ ‎①李达康:“推动文化创新必须尊重文化多样性,因为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祁同伟:“什么是爱国,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是抽象的。”‎ ‎③陈清泉:“我们好多的同志对外来文化还存在着偏见,既然尊重文化多样性,那就要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嘛。”‎ ‎④高育良:“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但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还应该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18吉林长春一模,15)我国地名文化源远流长。比如“六尺巷”将“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谦让故事融入地名,给子孙后代以精神熏陶。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这是因为,这些老地名(  )‎ ‎①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②彰显了地域文化特色,旨在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 ‎③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④作为重要的文化遗存,能够与当代人生活及审美需求对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8河南信阳六中摸底,10)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启示我们应当 (  )‎ ‎①珍惜民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②捍卫人类尊严,主导世界发展 ‎③弘扬民族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④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综合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017河北名校开学考试,39)‎2016年7月23日至‎8月1日,中央电视台“践行工匠精神,重走长征路”摄制组到贵州省黔西南州开展采访拍摄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弘扬长征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伟大情怀。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崇尚正义、追求进步的人类的共同财富。‎ 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提出两条建议。(4分)‎ ‎  材料二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在当下,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其内涵十分丰富: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保质保量、不投机取巧,耐心专注、不断完善,专业敬业、力争第一。‎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把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尤其需要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坚守这种精神能让我们自省和自信,在产品的个性化、质量和档次上下功夫,重视质量、打造品牌,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打造一流产品,带动中国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站稳脚跟。‎ ‎(3)有人认为,应当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32分)‎ ‎14.(2018河南信阳六中7月摸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儒家思想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一直不断地变化。从孔子到孟子已经有了发展,到了汉代董仲舒时又是一次巨变。在这之后出现的谶纬之学,仍然是儒家思想的变化。南北朝时期,南学北学有所差异,又是一个明显的变化。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佛教渐趋中国化,佛教思想被引入儒家,于是宋明理学由此发端,及至明代阳明心学的出现,儒学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层次。‎ 儒家思想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学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释、道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其次,在儒家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未抛开“和”与“合”的内核。‎ 儒家思想文化并非十全十美,反思先前思想中的困惑与不足,摒弃不适于当代的部分,亦是对儒学的一种新发展。思想的发展、文化的振兴,不是以十年、百十年计,而是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过无数次吐故纳新与激烈争辩,在对过往的不断扬弃中方能慢慢归于坦途。‎ 儒家文化,从原始的儒家思想经过汉、唐、宋、明,发展到今天的新儒学,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儒学的新生。‎ ‎(1)请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其理由。(16分)‎ ‎(2)请你就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具体的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B 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客观上要求不同地区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而非阻碍,②说法错误。饮食文化差异由各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④说法错误。①③正确切题,故选B。‎ ‎2.C 古诗词并不都是优秀文化,②说法不准确。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说法错误。①③正确切题,故选C。‎ ‎3.B 景区让游客背诵《岳阳楼记》的做法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有利于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①③说法正确。②与题意无关。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④说法错误。‎ ‎4.B 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表明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姓氏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优秀文化,②说法错误;姓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不是时代文化标志,其基本内涵相对稳定,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5.B 电视剧《琅琊榜》登陆海外以来也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令他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这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6.A 材料中儒、释、道并存发展的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也体现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②符合题意。不同文化的融合并未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④说法错误。本题选A。‎ ‎7.A 五福的传承演变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是把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之中的体现,故①②符合题意,应选;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爱国主义,排除;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8.D 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依据,不能说明题干要求的原因,①不入选;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生活,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所以“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②③正确;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无直接联系,④不入选。‎ ‎9.D 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完整阐释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③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体现了这一点;东方审美意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但并非与中华传统文化在共存与融合中渐趋一致,①②错误。‎ ‎10.B 注意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正确,①不选;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错误,应选;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而不是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错误,应选;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④正确,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11.D 材料提出推动城镇化要“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有文化积淀的老地名”,在现代生活中延续其生命力和活力,体现了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结合,③④符合题意。老地名只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并未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①不符合题意;国家保护地名文化主要是基于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并非以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为目的,②错误。‎ ‎12.D 题干材料启示我们应当弘扬民族精神,维护世界和平;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综合国力,故③④入选。①与题意无关。②中“主导世界发展”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4分)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的申遗对于研究中国革命的历史、彰显长征精神的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长征路线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作用。(4分)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的申遗是弘扬与培育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4分)它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4分)‎ ‎(2)①提炼、规范长征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②发挥长征精神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③扩大长征精神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④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动力的作用。(答出一点得3分,答出任意两点可得满分6分)‎ ‎(3)①中华民族精神包含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内容。(2分)“工匠精神”也有精益求精、推陈出新的要求,它们在本质上具有共通性。(2分)②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灵魂。(3分)塑造“工匠精神”,有利于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分)‎ 解析 第(1)问,应立足于文化遗产的意义以及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本身的内涵进行分析。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都可给分。第(3)问要求回答把“工匠精神”塑造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的合理性。解答时要从民族精神的内容、重要性等角度思考,并结合“工匠精神”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统一。‎ ‎14.答案 (1)①社会实践是儒家思想文化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儒家思想文化创新要经历的必然过程。(4分)②儒家思想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使其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中不断发展。(4分)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儒家思想文化获得新生的重要原因,儒家思想文化从未抛开“和”与“合”的内核。(4分)④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结果。在批判继承、革故鼎新中获得新的发展。(4分)‎ ‎(2)答案示例:大力弘扬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 自觉传承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传承文化遗产;‎ 通过商业贸易等途径和大众传媒等手段,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任意答出二点给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解析 (1)本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其理由。解答本题首先要求考生对给出的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采用发散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组织答案。故考生着重从社会实践的发展、儒家思想文化的包容性、尊重文化多样性以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归纳总结即可。‎ ‎(2)本问要求考生就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两条具体的合理化建议。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大力弘扬讲仁爱、守诚信、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自觉传承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等。‎ u.com)‎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