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洛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洛阳一高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29小题,共58分)‎ ‎1.《礼记》中有这样几段话:“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这主要反映了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文化塑造人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礼记》中的几段话主要反映了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③适合题意;本题并未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和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排除②④;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2.习近平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这反映的文化道理是 ‎①对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文化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③不同文化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影响 ④国家的兴旺发达依赖于良好的家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说明文化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同文化对个人与社会有不同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主动学习优秀文化,参加健康的文化活动,远离避免错误的思想和错误的知识对我们的影响,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①项与题意不符;良好的家风对于国家的兴旺发达起促进作用,但国家的兴旺发达并不依赖于良好的家风,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当前,一些国家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同时,也输出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生活方式。另一些国家则充当无条 件接受强势文化产品的倾销地,并逐渐失去自己的文化。这启示我们要 ‎ ‎①树立文化安全意识,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②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③积极参与文化交流,增强中国文化竞争力 ‎④顺应世界潮流,全面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一些国家在面对别的国家文化入侵时,则自己充当无条件接受强势文化产品的倾销地,并逐渐失去自己的文化,可见,这告诉我们要树立文化安全意识,反对文化霸权主义,要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故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反对文化霸权,没体现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故③不符合题意;“全面与世界先进文化接轨”的说法太绝对,故④错误。故选A。‎ ‎4.2018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培养一大批符合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河南省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原因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②高素质人才越来越成为民族创造力重要源泉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④高素质人才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因为教育、科技和人才在现代生产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体现,故题肢③④正确。题肢①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合。题肢②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5.中华民族的“家”文化使人们对“家”有着强烈的热爱眷恋,“孝”文化使人们把赡养老人为之尽孝看作人生之大事。在我国,90%的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自己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由此可见 ‎ ‎①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 ‎④传统文化具有顺应时代性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表述错误,文化不起决定作用。②符合题意,人们对孝文化的理解影响人们的养老方式的选择。③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的家文化对人们对家的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人们营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故选A。④不合题意,这里没有提到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的内容。‎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列诗句能够体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③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①不符合题意;③选项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没体现文化对人的的影响,故③不符合题意;潜移默化强调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可见,②④选项都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迁移默化的,故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7.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③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每到清明人们都会祭奠逝去的亲人,所以清明时节,行人欲断魂,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①符合题意;“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故④符合题意;“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是书法妙道,如果不注重字外工夫修炼,即使闷头练的用坏的笔堆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想要写出真正的好作品,非多读书不可,舍此无良方,体现文化生活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道理;“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我的僻性是特别喜欢写诗琢句,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自强不息精神,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8.经典诗词字字珠玑、句句铿锵。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总是能深切体会其中的壮怀激烈与愁绪万端,鲜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与曾经沧海。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经典诗词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每一段经历也会深化与升华对经典诗词的体悟。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②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③优秀传统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④社会实践影响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认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的影响。①: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发展,①错误。‎ ‎②:材料未涉及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②排除。‎ ‎③:在中华传统文化浸润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总是能深切体会其中的壮怀激烈与愁绪万端,鲜明感受到其中的柔情似水与曾经沧海,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③符合题意。‎ ‎④: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对经典诗词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每一段经历也会深化与升华对经典诗词的体悟,体现了社会实践影响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认识,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等)3.特点:(1‎ ‎)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4.优秀文化的作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9.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推动建设“双一流”高校,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这是基于 ‎①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②人才源自学校的培养,源自良好的成长环境 ‎③人的素质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双一流”高校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所以也要加快人的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②表述错误,成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③不是培养人才的原因,与题意无关。④符合题意,之所以建设“双一流”高校,是因为它能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故选B。‎ ‎10.中国第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镇---南浔。你会着迷于它的文化气质,流连于它的宁静与安逸,体会到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对古镇文化文化遗产的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准确表述的一组关键词是 A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B.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C. 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示了历史文化文明的演进,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给予继承与保护,B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遗产已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无需进行批判,而需要继承与保护, A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遗产不等同于先进文化,C不符合题意,排除;文化遗产不能等同于大众文化,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11.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透视着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不仅中国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美国人也仍然信奉仁义礼智信,英国人也绝不可能反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企业文化最自由的谷歌公司也有董事长.总经理这样的君,公司内部的运作也必然依循孔子讨论的君臣伦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主要说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 ‎④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A. ①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儒家强调人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性,不仅中国人信奉的主流人性论,外国人也同样如此,这说明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说明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故①④选项正确入选。②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选B。‎ 点睛: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12.在中国文化市场上,一些西方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获得了消费者的热捧。他们积极从我国传统服饰中汲取养分,将现代时装的外形轮廓与中国传统服饰元素混合以及对中国化元素的非中国化运用,使具有沉静气质的中国风格的高级时装成为这个奢华当道,热闹缤纷的世界里让人驻足欣赏的美丽风景。这告诉我们(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 ‎④.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以促进自身文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西方设计师借助中国元素设计的服装在中国市场受到热捧,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成功的重要原因,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项符合题意;西方设计师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善于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来促进自身文化发展,④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了本民族文化发展,①项不合题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精粹,③项观点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观点错误。答案选C。‎ ‎13.《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①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②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启示我们文化交流与发展要理解个性,尊重多样,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②③适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①错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14.随着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制度内美术学院教育体系的建立,使得传统“师徒相承”的教育模式逐渐边缘化。然而,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师徒相承”的美术教育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对中国书画的“师徒相承”和“学院教育”两种教学模式,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是中国书画教学模式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的文化复兴将使“师徒相承”重新成为书画文化的主要教学模式 ‎③书画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为中国现代书画艺术取得新成就增添了新动力 ‎④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需要“学院教育”吸取“师徒相承”模式的长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发展是中国书画教学模式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而中国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需要“学院教育”吸取“师徒相承”模式的长处,以促进中国书画教学的发展,①④项符合题意;近几年“师徒相承”的美术教育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并不代表中国的文化复兴将使“师徒相承”重新成为书画文化的主要教学模式,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书画教学模式不断创新,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15.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任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互联网+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这说明 ‎①教育具有选择、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作用 ‎②“互联网+教育”动摇了教师和学校在文化传承上的地位 ‎③互联网从根本上变革了收集、选择、传递、储存和共享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 ‎④“互联网+教育”将彻底淘汰传统教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互联网+教育”没有动摇教师和学校在文化传承上的地位。④选项“彻底淘汰传统教育”的表述错误。题目中,“互联网+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这说明了教育具有选择、传承和创新文化的作用,互联网从根本上变革了收集、选择、传递、储存和共享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①③选项入选。故选A。‎ ‎16.国产大飞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高铁技术更新换代、光量子计算机诞生、首次发现突破传统分类新型费米子……近些年来,中国科技硕果累累、亮点频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这体现了 ‎①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②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③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保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故①正确;材料中“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故②正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故③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但不是根本保证,故④错误。故选A。‎ ‎【点睛】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提醒:文化创新的源泉是人民群众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17.独唱《不忘初心》、诗歌朗诵《祖国颂歌》、群舞《共筑中国梦》……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演员们用歌舞、独唱、魔术、小品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当地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收到积极效果。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 ‎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和重要源泉  ‎ ‎③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是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④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大众文化。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呼应时代需求,体现时代价值,①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重要源泉,②不选;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③错误;这启示我们要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④正确,故本题答案为C。‎ ‎18.听到的是京腔京韵的侯宝林的相声,看到的却是卡通人物在说学逗唱;看到的是原汁原味儿的生旦净末丑的表演,听到的却是流行歌曲的韵律。借助Flash等现代手段,传统戏曲也逐渐被“80后” 甚至“90后” 所喜欢。传统戏曲的这一“漂亮转身” 启示我们(  )‎ A. 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B. 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创新 C. 文化创新需要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融入时代元素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解答本题先用排除法,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A项表述错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不一定能实现文化创新,故B项表述错误;C项虽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C项不选;材料中“传统相声与卡通人物相结合,传统戏曲与流行歌曲的韵律相结合”,表明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也要体现时代精神。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文化创新的途径 ‎【名师点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19.和谐的“和”,甲骨文写作“龢”:左边是用竹管编制的笙一类的乐器,右边是禾苗的禾。禾苗需得阴阳六气之正,才能顺利生长,体现了自然的和谐;乐器最重要的是音声相和,是宫商角微羽的绝佳配合,这是入文的和谐。一个“龢”字 ‎①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 ‎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 ‎④见证着人类文明的丰富成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一个“龢”字并不能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①不选;从材料中可分析出,中国“龢”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②正确;“龢”字体现了自然的和谐和人文的和谐,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③正确;“龢”字见证着人类文明的丰富成果说法夸大,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20.中国汉字拼写大赛在CCTV—10热播,活动旨在通过汉字拼写大赛,让大家重视汉字、重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最传统东西,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传承下去。这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②汉字蕴藏着丰富文化内涵,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故②错误;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故③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记载着中华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和丰硕成果,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要重视汉字、重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最传统的东西,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传承下去,故①④正确。故选C。‎ ‎21.中华文化复兴出版工程“拟在5年之内,整理出版国学和海外汉学两大系列的经纶典籍、研究著作和普及读物1000余种。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 )‎ ‎①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中华文明的为重要标志工作 ‎③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的知识。题肢①不符合题意,因为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故排除。题肢②说法错误,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故排除。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题肢③④正确。本题答案选D。‎ ‎22.中医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基本形成。在漫长的实践中,中医药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并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医有很多疗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为西医所不及。由此可见,我国中医药文化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具有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③主导着世界医药文化的发展 ‎④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①④:中医理论从其在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形成起,在漫长的实践中,逐步中国哲学思想,并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中医有很多疗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疗效显著,为西医所不及,由此可见,我国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我国中医药文化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强,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体现中医文化的区域性,②排除。‎ ‎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主导着世界医药文化的发展”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2.‎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是文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1)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3.民歌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也是民族性格的诊释。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首首富有民族韵味的歌曲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③④适合题意;①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4.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人民,有这样伟大的民族,有这样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下列对我们的伟大民族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A. 伟大的民族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 B.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源泉 C. 伟大的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促进社会发展 D. 伟大的民族精神直接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底气,也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C项符合题意;民族精神不能决定民族发展的方向,A项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源泉,B项说法错误;伟大的民族精神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社会,而不能直接改变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社会,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一定要铭记烈士们的遗愿,永志不忘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伟大理想。时刻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 ‎①才能还原历史真相,理清英雄事迹的来龙去脉 ‎②有利于传承英烈精神,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③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 ‎④才能发扬时代精神,使民族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是利用英烈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精神,激励与感染各族中华儿女,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和国家的认同感,让中华儿女携手奋进,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历史责任感,故题肢②③正确。还原历史真相,理清英雄事迹来龙去脉才能更好的牢记、尊崇和缅怀英烈,题肢①因果倒置,不选;只有弘扬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题肢④说法有误,故排除。故本题选择C项。‎ ‎26.下列表述中古代神话与民族精神对应正确的是 ‎①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置媒、燧人取火、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 ‎②女娲补天治洪、夸父逐日、伏羲画卦结网、有巢造屋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奋斗精神 ‎③盘古化物、神农尝草、鲧死化禹、夸父手杖化邓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奉献精神 ‎④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民族精神。①: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置媒、燧人取火、仓颉造字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①正确。‎ ‎②:伏羲画卦结网、有巢造屋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创造精神,②错误。‎ ‎③:奉献精神不属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③排除。‎ ‎④:龙图腾的形成与统一、华夏民族的融合等神话蕴含着伟大的团结精神,④正确。‎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②③。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27.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故③错误;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不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故④错误;墨色浓淡的变化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①②正确。故选D。‎ ‎28.在某班一次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为主题的讨论中,小王同学在发言中说: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该发言 ‎①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 ‎②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 ‎③承认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④正确的回答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途径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又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中的合理内容是,看到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②符合题意,“继承一切传统文化,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的说法忽视了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都有精华和糟粕;③不合题意,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作用,观点中未涉及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④不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未能正确地回答弘扬和培育民旗精神的措施、途径。故选D。‎ ‎29.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发展成果的取得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要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必须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②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心骨”作用 ‎③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 ‎④坚决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②选项错误,发挥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④选项错误,对待外来文化要批判继承。题目中,要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必须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握时代脉搏,弘扬时代精神;故①③入选。选C。‎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二、简答题(共四道,共42分)‎ ‎30.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诸人虽家贫,有志自勤苦,终酬壮志,功名传千古。优秀的传统文化,深沉的家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投身于民族振兴大业之中。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从小勤于读书,终成一代思想家,他的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热情。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许振超,通过孜孜不倦的阅读,不断提升自己,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技术革新,两次创造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级桥吊专家。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阐述营造全民阅读社会氛围的理由。‎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利于使一代代阅读者“腹有诗书气自华”,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阅读好书有利于塑造美好人生。‎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读书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的典型事例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阐述营造全民阅读社会氛围的理由。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四个层次:来源、表现、特点、优秀文化。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来源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②表现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 ‎③特点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利于使一代代阅读者“腹有诗书气自华”,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④优秀文化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阅读好书有利于塑造美好人生。‎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以“……理由”的形式呈现。通常要分析这样做的依据、必要性和意义,“依据”即与试题设问相关联的理论知识;“必要性”一般教材也会有相应的论述,或者从材料中提炼;“意义”需考生围绕试题主题阐发,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增强、推动、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式表述。‎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西交往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兼收并蓄,这正是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强劲的交流势头,日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材料二 许多年轻人、大学生追求时尚、赶时髦,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洋节比较轻松浪漫,注重情调,如情人节送玫瑰、圣诞节过平安夜,这都更容易受年轻人喜爱接受。部分热衷于过洋节的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反而比较冷淡。‎ ‎(1)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根据表格左列内容,填写出下侧相对应的内容。‎ 费孝通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体现的知识内容 各美其美 ‎①‎ 美人之美 ‎②‎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③‎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有些人热衷于过洋节这一现象。‎ ‎【答案】(1)①要认同本民族文化;②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①世界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包括洋节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③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西文化交往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西文化交往的历史与现实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根据表格左列内容,填写出下侧相对应的内容。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要点: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然后对照表格,考生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的相关内容填入表格:①处“各美其美”对应“认同本民族文化”;②处“美人之美”对应“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应“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第(2‎ ‎)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有些人热衷于过洋节这一现象。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要点,主要三个层次: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民族性、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①文化的多样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世界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各民族文化包括洋节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的民族性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角度:联想主干知识,直接写出怎样做: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点睛】第(1)问,本题属于简答题的变式,解题的关键是知识要点的确定。经分析材料可知,本题考查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然后对应填写即可。第(2)问,本题属于分析说明题。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联想相关知识。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确认知识。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32.“面子”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适度地处理好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面子问题对于处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是很有帮助的。可如今,由于中国人的“面子”情结,请客吃饭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比比皆是,导致粮食浪费触目惊心。与此同时,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每年进口大量谷物大豆。 ‎ 有人认为“在国家提倡厉行节约的今天,我们要全面抛弃面子文化” 结合材料, 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评析此观点。‎ ‎【答案】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人际交往中的面子文化,在增进情感、促进交流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变迁可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我国当前社会财富还不丰富,存在大量贫困人口,仍需大量进口粮食,面子消费会造成大量浪费,妨碍社会健康发展。‎ ‎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于面子文化,要去除其中的铺张浪费糟粕,继承重情重义精华,立足当前实践,推动人际交往和消费理念的创新。‎ ‎④从“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等角度回答,每点也可。‎ ‎【解析】‎ 有人认为“在国家提倡厉行节约的今天,我们要全面抛弃面子文化”,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评析此观点。‎ 首先要肯定人际交往中的面子文化,在增进情感、促进交流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要指出面子消费会造成大量浪费,妨碍社会健康发展。最后说明对于面子文化,要去除其中的铺张浪费糟粕,继承重情重义精华,立足当前实践,推动人际交往和消费理念的创新。可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作用、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对此观点进行评论。‎ ‎【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 ‎(1)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 ‎(2)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3.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中国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戏曲将众多艺术形式巧妙地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艺术品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确立了由政府扶持戏曲事业的方针,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戏曲的形成发展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答案】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戏曲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说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戏曲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与创新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戏曲的形成发展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属于体现类试题。学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知识,属微观考查。其次学生要明确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三个方面。然后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即可。材料中“它起源于原始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戏曲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分别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的基本特征。第(2)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以怎样的文化自觉,推动戏曲的传承发展。”属于措施类试题。学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文化自觉”相关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分别从树立文化自觉;增强对中华文化前途的信心、道路的信心、目标的信心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以“……体现……”的形式呈现。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时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