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榆树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榆树一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1.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离不开理论思维,而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学习哲学。这是因为(  )‎ A. 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 B. 哲学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C.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哲学以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这三个选项与题干过构不成因果联系,ACD排除。‎ B:理论思维能力的培养则离不开学习哲学说明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C. 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 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答案】B ‎【解析】‎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但并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不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C项说法错误;哲学并不等同于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具体科学并不等同于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在世界观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相互区别:(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2)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共同的、普遍的性质和规律 相互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 A. 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 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A错误;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B错误;C错误,错在“相互决定”。题干强调,如果没有哲学的指导,科学就会混乱,这说明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4.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 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D. 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答案】B ‎【解析】‎ ‎【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本题答案为B;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不符合题意;对A项和C项的不同回答,既可以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也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与题意不符。‎ ‎【点睛】1、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 ‎ ‎(1)含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 ‎ ‎5.谋事要实,就是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这种要求()‎ ‎①坚持存在决定思维,符合唯物主义要求 ‎②坚持思维决定存在,表明世界是能被认识的 ‎③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上坚持了正确方向 ‎④表明认识世界需要以战略思想为出发点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这体现了从实际出发考虑问题,坚持了存在决定思维,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①③说法正确;②坚持思维决定存在的说法属于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与题意不符。认识世界要一切以实际为出发点,④说法错误。故选A。‎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间题,它包括以下内容( )‎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 ‎②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问题 ‎③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 ‎ ‎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①③④符合题意。‎ ‎②: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不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问题,排除②。‎ 故选B。‎ ‎7.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水原,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我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来的。这两种观点都( )‎ A.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 B. 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C. 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D.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答案】D ‎【解析】‎ ‎【详解】A: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的是可知论,材料没体现,A不符合题意。‎ B: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本原,B不符合题意。‎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并没有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C错误。‎ D: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水原和我国古代的“五行说”,这两种观点都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D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与“理生万物”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②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③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④存在就是被感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理生万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有③或④的。故本题答案选A项。‎ ‎【考点定位】唯心主义 ‎【名师点睛】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9.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 气者,理之依也 C.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D:“存在即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 ABC:其它选项中的观点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选D。‎ ‎10.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目的”。与此观点相同的是( )‎ A.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B. 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 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D:“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此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符合题意。‎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A不符合题意。‎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B不符合题意。‎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11.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 阶级性 B. 革命性 C. 科学性 D. 实践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征,D正确切题,A、B、C均不符合题意。‎ ‎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领航灯塔。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②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 ‎③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 ‎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①符合题意。‎ ‎③: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领航灯塔,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③符合题意。‎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排除②;‎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 故选B。‎ ‎13.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是 ( )‎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性 C. 相对静止性 D. 可知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是客观实在性,A符合题意。‎ BC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故选A。‎ ‎【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 ‎14.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这些发现表明( )‎ A. 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 B. 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 C.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 D. 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往往成为科学进步的干扰因素 ‎【答案】C ‎【解析】‎ ‎【详解】C: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这些发现表明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C符合题意。‎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观点错误。‎ B: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就具体的每一次认识而言,人类可以穷尽,但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不可能穷尽认识,B观点错误。‎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就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新发现是取得科学进步的基础,而不是干扰,D观点错误。‎ 故选C。‎ ‎15.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表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A错误。‎ B:“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强调了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不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可见,这体现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故B正确。‎ C:材料强调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没体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C排除。‎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运动的内在动力,故D错误。 ‎ 故本题选B。‎ ‎【点睛】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关系 理解 强调 误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叫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 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16.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视土地如生命,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为此不惜围湖造田、毁林开荒,但人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说明( )‎ A. 规律是难以认识和利用的 B. 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C. 物质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D.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错误。‎ B:多少年来,人们想方设法扩大耕地面积,为此不惜围湖造田、毁林开荒,但人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说明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B符合题意。‎ C:运动是无条件的,C错误。‎ D:材料强调的人不能违背客观规律,该选项强调的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D排除。‎ 故选B。‎ ‎17.“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说明 A.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 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C. 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答案】A ‎【解析】‎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是说洛阳城作为千年古都,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兴衰变迁,这形象地说明“洛阳城”这个“物质”是社会历史运动的载体,即物质是运动的载体,A项正确;洛阳城不是生产方式,材料不能说明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B项不选;城市不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项不选;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征,D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则会导致唯心主义。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18.“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首。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B.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 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幵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D. 我们在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也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说的是事物的绝对运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说明事物又是相对静止的。所以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AC说的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而题干强调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错误,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本题答案为D。‎ ‎19.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 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答案】D ‎【解析】‎ 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因此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表明是人脑对于意识产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D项符合题意;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并不是人脑的分泌物,A项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意识产生的源泉,B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意识的起源、本质 ‎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不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⑶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内容)。‎ 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⑷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0.鲁迅曾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可见鬼神( )‎ A. 在本质上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 是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结果 C.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 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神仙鬼怪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歪曲虚幻的反映,神仙鬼怪是客观事物为原型而创造出来的, AB说法错误。‎ C: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同的是,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而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歪曲虚幻的反映。C符合题意。‎ D:鬼神是对现实生活的歪曲虚幻的反映,D说法错误。‎ 故选C。‎ ‎21.“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从哲学角度体现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正确但材料中都未体现,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2. 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或体会,第一次面对公众讲话时,由于紧张的原因,有的人会声音发颤,有的人会手心出汗。这说明 A.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价值观对人具有导向作用 C.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 物质和意识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第一次面对公众讲话时,由于紧张的原因,有的人会声音发颤,有的人会手心出汗,这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故A正确。‎ B:材料强调的意识的作用,没体现价值观对人的作用,排除B。‎ C:材料不涉及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排除C。‎ D:材料体现物质与意识的相互转化,排除D。‎ 故本题选A。‎ ‎23. 据报载: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百姓称之为“废品工程”,这一材料说明( )‎ A.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都具有阻碍作用 B. 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C. 主观背离客观的上观唯心主义做法最终是要失败的 D. 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答案】C ‎【解析】‎ 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百姓称之为“废品工程”,启示我们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背离客观的上观唯心主义做法最终是要失败的,故C符合题意。A错误,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材料中并不是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故B与题意不符。D错误,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考点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名师点睛】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唯物论角度: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24.教育工作者要帮孩子树起一面自信的旗帜,让孩子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快乐前行。“树立自信”的哲学依据是( )‎ A. 信心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决定力量 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C:教育工作者要帮孩子树起一面自信的旗帜,让孩子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快乐前行。“树立自信”的哲学依据是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符合题意。‎ A:信心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决定力量,A说法错误。‎ BD:BD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C。‎ ‎【点睛】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5.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避免地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A. 哲学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 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 哲学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 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避免地触及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哲学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C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A错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不都是哲学思想,B错误;哲学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实践的需要,D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6.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 A.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B. 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 C. 世界观人皆有之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因为要形成哲学,必须把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B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正确但都不是题干的原因,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特点不同。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有一套理论体系。    ‎ 联系:‎ ‎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和基础,没有世界观就没有哲学,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二者不能截然分开。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领域。‎ ‎27.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哲学就是世界观 B. 哲学就是方法论 C.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 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答案C正确;A表述有误,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能认为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不能说就是方法论,B表述有误;世界观与方法论不同,D表述有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28.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 唯心主义 B. 可知论 C. 不可知论 D. 二元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是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是不可知论,C项符合题意;AB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则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29. 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所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 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D.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AC:这两项与题意不符,AC排除。‎ B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讲,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意义,可见,这里所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故B正确,D排除。‎ 故本题选B。‎ ‎30.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 ( )‎ A.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B. 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C. 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 D. 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选项说法正确,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的原因,故A排除。‎ B ‎:该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的原因,故排除B。‎ C: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故C正确。‎ D:该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的原因,故排除D。‎ 故本题选C。‎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思想不属于,①排除。‎ ‎②③④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③④⑤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2. 一位患者总是疑心自己吞食了一条虫子。医生用药使其呕吐,并将一虫放入呕吐物中,告知病人虫子已经吐出,那人的病随之痊愈。这表明(  )‎ A.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B.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意识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来没有吞食虫子,医生将一虫放入呕吐物中,那人的病随之痊愈。这完全是患者的一种心理作用。这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因此选B。A观点错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C项体现的是意识的本质,不符合题意。D观点也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阻碍作用。‎ 考点:意识的反作用 点评:做好此题关键要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然后找出相应的哲学观点。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33.“先是规划梦想,然后让梦想飞得精彩,再让梦想安全返回,最后让梦想走得更远。”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制造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的专家的这句话体现了 A. 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B. 意识对改造物质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C.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D.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意识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中“先是规划梦想,然后让梦想飞得精彩,再让梦想安全返回,最后让梦想走得更远。”,这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D项正确;A表述错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并不是“大脑”,排除;B表述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对改造物质世界具有促进作用,排除;C表述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排除。故选D。‎ ‎34.就其根源来讲,意识是 A. 人脑的机能,来源于人脑 B. 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 C. 自然界的产物,来源于自然界 D. 社会的产物,来源于社会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意识。本题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就其根源来讲,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来源于物质,故B正确;A错误,人脑只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但不是来源;CD只是阐明了意识的起源,但不是根源,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意识的本质 ‎(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不是大脑)的机能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4)意识的内容: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结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又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35. 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论文。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有的讨论传统饮食,有的讨论传统服饰,有的研究古典诗歌,有的研究书法艺术。这表明( )‎ A. 意识有目的性 B. 意识有计划性 C. 意识有主动创造性 D. 意识有自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材料没体现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也没体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排除ABC。‎ D: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选择讨论的主题不同,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D正确。‎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共计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党报党刊要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发展网站、微博、微信、电子阅报栏、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积极发展各种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运用规律的客现性和普遍性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②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必须深刻分析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科学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③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既要尊重媒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信心和斗志,认识利用媒体规律,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家拟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为背景,以党对主流媒体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规律的客现性和普遍性原理分析说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需要回顾规律的客现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然后结合材料与试题设问,浓缩知识要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根据设问要求提取材料信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说明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说明我们必须创新媒体传播的手段与形式,要顺势而为,必须遵循媒体发展的规律;“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说明要因势而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正能量更强动、主旋律更高昂。”说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最后根据规律的客现性和普遍性原理与材料分析结合在一起,答案要点可成。‎ ‎【点睛】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37.下列这些观点,都表达了自己的世界观:‎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③生死有命,富责在天。 ‎ ‎④水是万物的本原。‎ ‎(1)你认为上述言论哪些是唯物主义的,哪些是唯心主义的?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辩中可以看出两者的观点有何不同?哲学上的斗争主要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还交织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斗争。‎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包含哪两方面内容?‎ ‎【答案】(1)①④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 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辩证法 形而上学。‎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古代的哲学观点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对考生识记和再现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本题较易。‎ ‎【详解】(1)本题有三问:一是要求考生回答认为上述言论哪些是唯物主义的,哪些是唯心主义的,考生可根据四种观点并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判断:①④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②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二是回答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争辩中可以看出两者的观点有何不同,可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来回答。三是指出哲学上的斗争主要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还交织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斗争,本问考查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材对此知识的表述直接回答。‎ ‎(2)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内容。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材对此知识的表述直接回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