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衡阳市八中2019年下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分)‎ ‎1.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的伟大在于他开创了一个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事业-----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恩格斯指出,“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依然伟大,在于它 A. 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B. 来自于实践,是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正确反映 C. 把握时代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力量 D. 创造了人类社会前进的伟大历史 ‎【答案】A ‎【解析】‎ ‎【详解】A: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依然伟大,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A符合题意。‎ B:马克思主义来自于实践,是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正确反映,B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B不合题意。‎ C:马克思主义把握时代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C错误。‎ D: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前进的伟大历史,D错误。‎ 故本题选A。‎ ‎2.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歌词中也蕴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孟子的“心之官(官:能,作用)则思”的观点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的是 ‎①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我的歌声里》)‎ ‎②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 ‎③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求佛》)‎ ‎④从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国际歌》)‎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孟子认为,心的功能是思考,即人脑是思维的器官,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①③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与孟子的观点具有不同的哲学倾向,符合设问要求;②④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不符合设问要求。本题选A。‎ ‎3.中国古代社会崇尚的是“明儒实法”,这种思想在构建社会和谐上的逻辑自治性、历史合理性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儒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体现了 A.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 哲学决定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D. 哲学的任务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A:儒学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作用体现了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的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A符合题意。‎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不是哲学决定世界观,B错误。‎ C: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C不合题意。‎ D: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光明生活的路途上点亮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错误。‎ 故本题选A。‎ ‎4.2018年11月18日,APEC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斯比港举行。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5年来,坚持把亚太作为开放的优先方向。随着2020年茂物目标期限临近,(注:茂物目标是在1994年印尼茂物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提出的。该目标要求发达成员在2010年前、发展中成员在2020年前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应该增强合作前瞻性,凝聚共识,加紧规划更加长远的合作愿景。要以发展为主题,推进改革创新,共同绘制亚太合作的宏伟画卷。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要具体分析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论的相关知识。随着2020年茂物目标期限临近,应该增强合作前瞻性凝聚共识,加紧规划更加长远的合作愿景,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①符合题意;正确意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表述错误;茂物目标是在1994年印尼茂物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提出的,该目标要求发达成员在2010年前、发展中成员在2020年前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符合题意;具体分析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属于辩证法,不是唯物论,④不合题意。本题选B。‎ ‎5.《诗经)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字,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一名句中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类活动在不断改变着蟋蟀生存的客观环境 ‎②动物在定条件下会有意识地变换生存环境 ‎③蟋蟀的活动遵循自然界生物活动的固有规律 ‎④蟋蟀的迁移与季节的变化之间存在客观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类改造蟋蟀生存的客观环境。②表述错误,动物没有意识。③符合题意,材料中蟋蟀根据月份更换生存环境表明蟋蟀的活动遵循自然界生物活动的固有规律。④符合题意,蟋蟀根据月份更换生存环境表明蟋蟀的迁移与季节的变化之间存在客观联系。故选D。‎ ‎6.4月10日晚,一张期待已久的黑洞如约揭开了神秘面纱。回顾人类最近三百多年的历史,全球科学家们对黑洞的探索从未停止。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全球六地共同公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数百年来人类关于黑洞的探索,终于得到影像印证。这表明 A.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战胜真理中谬误成分的过程 B.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C. 科学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对于黑洞探索中起了决定作用 D.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A: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不包含谬误的成分,A错误。‎ B:全球六地共同公布了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成为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数百年来人类关于黑洞的探索,终于得到影像印证。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符合题意。‎ C:科学家的主观能动性在对于黑洞探索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C错误。‎ D: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错误。‎ 故本题选B。‎ ‎7.2019年春节期间,一则报道在微信朋友圈、聊天群热传:中国科学家用疟原虫治愈了晚期癌症!但这一治疗方式,目前还远没有到普及开来的程度。“科学家正在研究用疟原虫治疗癌症”的吸引力,自然敌不过“中国人治愈癌症”。公众号追求高的阅读量,无可厚非,但前提是不歪曲事实。这说明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 ‎③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臆造 ‎④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正确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公众号追求高的阅读量,无可厚非,但前提是不歪曲事实。这说明对同一确定对象,真理只有一个,因此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歪曲事实主观臆造,②③项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除了属于“一定时期”,还存在“一定适用范围”。 ④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正确选项为B。‎ ‎【点睛】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他们对同一客体的认识不具有同样的真理性,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8.经过十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通过水稻不同基因对应的不同性状,以及不同基因耦合可能产生的性状,将这些基因根据需要进行精确组合,实现了分子设计育种。这一技术不是转基因技术,而是靠发挥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基因优势来完成的。材料说明 ‎①通过科学实验能让自在事物具有“人化”特点,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人们能认识水稻不同基因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们可以改变水稻内部基因的原有属性,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无关,是客观的 ‎④水稻不同基因组合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科学家的意志转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我国科学家通过水稻不同基因对应的不同性状,以及不同基因耦合可能产生的性状,将这些基因根据需要进行精确组合,实现了分子设计育种。这一技术不是转基因技术,而是靠发挥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基因优势来完成的。这说明水稻不同基因组合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科学家的意志转移,但人们能认识水稻不同基因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②④符合题意。‎ ‎①:通过科学实验能让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特点,但仍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错误。‎ ‎③:水稻内部基因的原有属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9.“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对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①从整体着眼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 ‎②善于抓住机遇才能促成事物飞跃 ‎③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④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对新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管控,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促进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表明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着眼于整体,搞好局部,按客观规律办事,不搞过度扩张。③④项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①项说法错误;②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选项为A。‎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10.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整天的忙碌使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但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情绪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唯一特性   ‎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 ‎④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②符合题意,整天忙碌的“亚健康”状态转化为适度的紧张情绪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符合题意,紧张情绪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体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④不合题意,题肢本身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故选:C。‎ ‎【点睛】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11.下列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观点的有 ‎①撸起袖子加油干②瑞雪兆丰年③喜鹊报喜④刮目相看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观点是联系观和发展观,“瑞雪兆丰年”体现了联系观,“刮目相看”体现了发展观,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③属于主观臆造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是树立创新意识;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2.近年来,不少短视频平台为了增加用户数量和吸引流量,不惜哗众取宠、触碰红线,各种低俗信息、虚假信息等挑战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的内容也时有出现。针对短视频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采取了约谈、整改、下架、永久关闭等措施,共封禁违规账户4万余个,关闭直播间4512个,拦截问题信息1350多万条。娱乐有底线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针对短视频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相关主管部门采取了约谈、整改、下架、永久关闭等措施。娱乐有底线这一论述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坚持适度原则,②③符合题意。‎ ‎①: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①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工业1.0是机械制造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与自动化时代,工业3.0是电子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测绘了一个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历程表明 A. 矛盾双方的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B.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 D. 事物的变化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A是不科学的。‎ B: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B错误。‎ C: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发展历程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C符合题意。‎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D错误。‎ 故本题选C。‎ ‎14.高考将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教育部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改革考试科目设置、考生录取机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目前,已有16个省份公布了高考改革方案,“3+3”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成趋势。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是 ‎①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高考将从指挥棒变成服务器 ‎②辩证否定就是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培养综合型人才 ‎④我们要从矛盾的普遍性入手,启动高考改革试点,总结成功经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与旧方案相比,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坚持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②说法错误,辩证否定就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全盘抛弃”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③符合题意,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实行“3+3”高考模式、文理不分科成趋势,说明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培养综合型人才; ④说法错误,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秩序是从个性到共性,再从共性到个性,因此我们要从矛盾的特殊性入手,启动高考改革试点,总结成功经验。 故选:A。‎ ‎【点睛】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抛弃又保留。辩证否定之所以能够成为发展和联系的环节,事物之所以能够在自身矛盾的基础上通过否定实现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就在于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法的扬弃观截然不同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它要求对任何事物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不能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 ‎15.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据此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去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错误,符合题意;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历史条件去创新扶贫开发路径,④错误,符合题意。‎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①正确,不合题意。‎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③正确,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1908年,福特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属于普通百姓的汽车——T型车,凭借这款简单、耐用、低价的汽车,福特很快占据了世界汽车市场68%的份额。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对汽车的消费需求出现了重大变化,福特却继续拼命生产T型车而不愿推出新的车型,最终濒临破产。福特公司的教训告诉我们 ‎①要注意坚持与时俱进,反对因循守旧 ②要敢于挑战传统,破除已有思想观念 ‎③事物只有在辩证否定中才会不断发展 ④要敢于坚持求新求异,不断推翻常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这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①③适合题意;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②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和“否定”同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不是一回事。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存在是事物内部的“肯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灭亡是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 ‎17.“Hi-Smart无人百货商店”在广州正佳广场四楼出现的同时,“无人银行”在1500公里之外的上海开业,银行网点的“无人化”运行越走越近……从无人车、无人机,再到眼下的无人百货、无人银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商业应用提速,“无人”业态已经开始渗透到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领域。这表明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②观念的转变决定了“无人化”发展方向的变化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商业应用提速,“无人”业态已经开始渗透到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领域。这表明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①④符合题意。‎ ‎②:观念的转变影响“无人化”发展方向的变化,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 ‎③:材料没有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8.如果我们把“道路”一词拆分为两个方面,将“道”比作“人生的大方向和趋势”,把“路”比作“生活的途经”,那么下面关于这两者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道”和“路”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道”和“路”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③“道”和“路”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道”和“路”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③④符合题意,如果我们把“道路”一词拆分为两个方面,将“道”比作“人生的大方向和趋势”,把“路”比作“生活的途经”。由此可知,“道”和“路”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答案为C。‎ ‎【点睛】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②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2)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19.2017年4月,国家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开发新模式,在新时期起到创新引导的示范作用。新区选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经过反复论证。新区发展着重依靠内涵发展和创新引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起步期、中期、远期稳步推进。雄安新区设立、选址、发展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①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 ‎②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③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属于唯物论的范畴,并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依据,①不选;设立雄安新区是要在新时期起到创新引导的示范作用,这体现了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基于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模式,②正确;“新区选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经过反复论证”这体现了要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③应选;“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这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并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依据,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20.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守破离”蕴含的哲理是 A. 丰富的实践经验必然促进思维创新 B.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C. 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类的实践有决定作用 D.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利于促进思维创新,A说法绝对,排除。‎ B: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守破离”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B符合题意。‎ C:创新思维对推动人类的实践有影响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C错误。‎ D: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D错误。‎ 故本题选B。‎ ‎2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时指出,实话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据是 ‎①创新意识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提倡大众创业是因为我国人口资源丰富,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同时万众创新强调了通过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影响着国家其他发展问题的解决,故②④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③说法错误,社会制度的更迭不一定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还有自上而下的改革,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人民群众观点 ‎22.“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也要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区域。这体现( ) ‎ ‎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关键部分 ‎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坚持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论原则方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符合题意,“要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符合题意,“也要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说法错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不属于认识论的原则方法。‎ 故选C。‎ ‎23.2017年11月28日,《扩大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正式发布,我国在河北、北京、天津等九个省区市(以下简称试点省份)进行试点。考虑到试点省份差异较大,改革试点确定的适当授权的原则,在统一税收政策的基础上,适当授予地方政府确定具体税额等管理权,使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调动地方积极性。下列符合材料的哲学观点正确的是 ‎①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坚持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国家统一税收政策欲与地方政策之中方有成效 ‎③在税改形式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水资源税改革的正确判断 ‎④试点水资源税改革是上层建筑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③选项错误,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④选项错误,试点水资源税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题目中,水资源税改革首先在河北、北京、天津等九个省区市进行试点,然后将试点中取得的具有一般性的经验应用到其他地方,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故①入选。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国家统一税收政策欲与地方政策之中方有成效,②正确入选。选D。‎ 点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1)二者相互联结 ‎①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寓于”即“存在于”“包含于”的意思。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意指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不能认为一般包含个别、共性包含个性,因为共性撇开了事物的具体特点,只是概括、抽象了共同点、共同本质。导致这样的错误往往是对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含义理解不够,混同于“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或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是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①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②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上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24.“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格,如果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一个人与不一样的人在一起会出现不一样的价值,一个人在不一样的平台中价值也不一样。”这两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 ‎③物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④价值判断要以价值选择为基础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格,如果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一个人与不一样的人在一起会出现不一样的价值,一个人在不一样的平台中价值也不一样。”这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物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②③符合题意。‎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联系是有条件的,①错误。‎ ‎④:价值选择要以价值判断为基础,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的真实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25.从2019年1月开始,个人所得税扣除的项目增加了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及赡养老人六项,这些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个人负担的差异性,给人民进一步释放了红利。新个税法改革是基于 A. 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错误。‎ B:新个税法改革是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B不合题意。‎ C: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不是新个税法改革的原因,排除C。‎ D:新个税法改革是基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6.“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已与古代社会根本有别,尤其是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既与古代社会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传统的价值有些可以直接应用,有些则必须加以改造,并因应时代问题和需要,重新加以整理、概括,使之成为新的时代的核心价值。”这说明 ‎①价值观应随社会发展而与时倶进 ‎②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价值选择因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传统的价值有些可以直接应用,有些则必须加以改造,并因应时代问题和需要,重新加以整理、概括,使之成为新的时代的核心价值。这说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因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价值观应随社会发展而与时倶进,①③符合题意。‎ ‎②: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②错误。‎ ‎④:事物价值的转换要顺应时代问题和需要,不是依赖于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7.于敏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其改革先锋称号。这表明 ‎①人真正价值在于得到社会的承认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④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于敏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其改革先锋称号。这表明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②③符合题意。‎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错误。‎ ‎④: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28.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 这种唯物主义学说( )‎ ‎①否定了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 ‎②肯定了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④肯定了环境是人的思想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客观前提,否定了环境对人的精神面貌和伦理道德观念起着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题根据题目中的表述,“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通过该观点的表述可以得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的这种唯物主义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学说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另外起否定了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故①③选项入选。选项入选。②④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D。‎ ‎29.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并提出一些疑问。2017年6月16日中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空间尺度下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以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③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螺旋式发展的 ‎④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中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使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些疑问得以解释,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对复杂问题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量子纠缠的认识不断深化,①②项符合题意;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过程,③项说法错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把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④项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0. 科学界曾认为,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最小的、不可分的基本粒子。毛泽东根据辩证法观点,在1955年提出“基本粒子”必定是无限可分的观点。之后物理学家发现了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夸克粒子。这一事例说明 ( )‎ A. 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B.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不断发展 C. 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D.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毛泽东根据辩证法观点,在1955年提出‘基本粒子’必定是无限可分的观点。之后物理学家发现了比质子、中子更小的夸克粒子”,体现了哲学的发展指导具体科学的研究,故A项符合题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研究的基础,故C项表述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而不是具体的指导,故D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1.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看一看鲁迅,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民必须要觉醒;听一听《黄河大合唱》,就会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觉醒与力量。以上材料说明()‎ ‎①文化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光,引导国民精神前进,说明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正确;‎ ‎②题目没有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③国民觉醒和民族力量需要通过鲁迅和黄河大合唱表现出来,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正确;‎ ‎④优秀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选项说法片面,排除;‎ 故选B。‎ ‎【点睛】本题选项中涉及到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一知识点,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两个知识点极易混淆。在区分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只停留在主观领域,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往往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 ‎32.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一致的是 ‎①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漫画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说法均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①④符合题意。‎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深远持久,②不合题意。‎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区分“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过程来看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是从文化对人影响的结果上说的,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33.“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积肥料找肥源;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干百年来,“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 ‎①是人们通过实践与自然之间建立的新联系 ‎ ‎②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 ‎③体现中国古代科技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验的特点 ‎④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二十四节气”正确揭示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自然界固有的,并不是人类建立起的新联系。②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并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善于观察大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的理念。③说法错误,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一般由长期的生产经验总结而成,而不是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验。④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对人们有着长远的影响,指导人们更好地生产和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故选C。‎ ‎34.人文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从书的视角,看城的故事。该片分别以一本书为契机,切入伦敦、柏林、北京、上海等城市,带领观众去探索城市里人的故事,去审视产生这部作品的城市空间及其历史文化,并获得“特殊的美感”。这主要说明 A. 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 B. 文化是人创造的又为人所享受 C. 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D. 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错误。‎ B:用书去探索城市,拍摄纪录片,这体现了人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卫视播放给关注带来体验和美感,这体现了人们享受文化,B符合题意。‎ C:材料不是强调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C不合题意。‎ D:材料没体现出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5.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有人曾这样概括阅读的意义:如果我们停止阅读,人类的天性也会发生变化,不再有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不再那么善解人意,不再自我反省,不再有创造性的思维。这强调阅读 ‎①是人认知和情感的源泉,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能够提供更广阔的认知领域,深化人的认识能力 ‎③是人区别于物的特征,是社会性形成的根本方式 ‎④能够以其特有途径改变人的知识构成和思维方式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错误,实践是人认知和情感的源泉,阅读不是人认知和情感的源泉;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故②④当选;③错误,人区别于物的特征是人的本质,而不是阅读,阅读不是社会性形成的根本方式,排除③。故选A。‎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6.过去的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难见成效,主要原因是混淆了房子的投资属性与消费属性。中外研究和实践表明,房子尽管既有消费属性,也有投资属性,但主要功能是用于居住,不是用于投资。长期以来,由于我们背离了这个常识,产生了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的合理性。‎ ‎【答案】①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在住房的两个属性中,投资属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消费属性即居住属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住房的性质,所以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是正确的。‎ ‎③如果混淆了房子的两种属性,强化住房的投资属性,容易滋生房地产投机炒作行为,产生各种问题、矛盾和风险。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对房子属性的认识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于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详解】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的合理性。解答本题,首先要审好设问的知识范围是“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理解这原理的内容及方法论;其次,要注意理解“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明确“住”和“炒”哪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一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将材料信息与哲学原理联系作答即可。解答时,首先要从矛盾主次方面的的地位、作用、关系角度说明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其次,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炒”‎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利用相关知识说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是正确的;最后,从方法论角度说明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才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4月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高校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城市间转移就业人员,加大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推进力度,推动未落户城镇的常住人口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这是我国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又一次创新,有助于人口要素在城乡间、城镇间自由流动,有利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实施。‎ 结合材料并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发展。《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正确预见了我国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能够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新的户籍政策的出台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户籍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新型户籍政策促进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的非户籍人员在城市落户工作,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寻觅社会真谛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并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 解答时首先明确寻觅社会真谛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然后把握材料关键信息《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户籍制度改革、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实施,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睛】演绎型主观题(“体现型”):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试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当前,几乎每个县级以上城市都实现了公共图书馆普及,但许多图书馆因为经费、人员所限,导致管理水平滞后、服务意识欠缺,落得“门前冷落鞍马稀”。甚至有些地方,乐于建寺庙,不屑于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导致寺庙金碧辉煌,文化设施灰暗破败。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这对于引领带动服务全民阅读,让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聚合全民阅读的文化磁场,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立法明确规定,应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的投入,经费预算应及时、足额拨付。“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怎样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答案】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国家应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家应加强法制建设,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享有文化权益提供法制保障。‎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或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国家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把公共图书馆作为人民群众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良好平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公共图书馆普及和存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怎样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应怎样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属于措施类主观题。‎ 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应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应加强法制建设,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享有文化权益提供法制保障。‎ 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或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分析说明国家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把公共图书馆作为人民群众接受先进文化熏陶的良好平台。‎ ‎【点睛】解答建议、措施类主观题,一是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熟记教材中提到的相关知识;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总结材料中提到的成功做法,找到材料中提到的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分别对不同主体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三是主体发散法。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注意多角度思考。‎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