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为促进老字号顺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和“互联网+”新趋势,商务部、发改委等16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支持老字号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实施“老字号+互联网”工程,引导老字号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开发网络适销商品和款式,促进老字号产品销售、传承老字号文化。这表明 ‎①生产工艺与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传统民族品牌传承的前提 ‎②优秀传统商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③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助提升我国软实力 ‎④老字号传承升级需要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实施“老字号+互联网”工程,引导老字号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开发网络适销商品和款式,促进老字号产品销售、传承老字号文化。这表明优秀传统商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老字号传承升级需要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②④项符合题意;继承是发展的前提,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①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如何传承老字号文化,不体现文化传播,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基本途径之一)。即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即文化创新的根基),空谈文化创新,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人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在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的家风环境中长大的人,很难想象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尊法度。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 ‎②文化环境决定人的行事方式 ‎③文化总是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 ‎④文化总是深远持久影响着人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不同的家风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文化总是无形地塑造人的品格,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而不是决定,②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总是深远持久影响着人,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3.新时期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这表明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这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①排除;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故③错误;新时期的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体现了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中华民族精神在这会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4.“青瓦出檐长,马头白粉墙”,这是传统徽派民居的特点写照。今天,新徽派建筑不仅保留了马头高昂、粉墙黛瓦的特色,同时又结合了现代的钢、大玻璃窗的设计元素,极富“徽风徽韵”,又充满现代气息。新徽派建筑说明了 ‎①文化创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根本途径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徽派建筑不仅保留了马头高昂、粉墙黛瓦的特色,同时又结合了现代的钢、大玻璃窗的设计元素,极富“徽风徽韵”,又充满现代气息。新徽派建筑说明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5.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期间,中美两国元首夫妇沿故宫中轴线,依次参观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体会着殿名中蕴含的“和”的中国传统文化。红垣黄瓦之间,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两国元首深度交流的切入口。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文化通过物质载体来呈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红墙黄瓦之间,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两国元首深度交流的切入口,由此可见文化通过物质载体来呈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6.2012年是农历龙年,书画家徐梦嘉在书法作品“龙”字创作随笔中写道:甲骨文中众多的“龙”字艺术处理成此图形“龙“,中华文化有天圆地方一说,而飞龙在天,故此“天圆”作龙造型。圆又象征大团结,愿龙的传人早日阖家大团圆。书法作品“龙”字创作说明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B. 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C. “龙”是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 D. “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答案】A ‎【解析】‎ ‎【详解】‎ 书法作品“龙”字创作是根据甲骨文中众多的“龙”字作艺术化处理而形成的,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故A符合题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故B错误;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故C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故D错误。故选A。‎ ‎7.2016年6月18日下午,《文化建设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在武汉发布。报告显示,近年来录音、录像制品和报纸生产能力的下滑,影响文艺产品发挥社会效益的能力,建议强化文艺产品生产能力,采取必要的保护政策。这启示我们 A. 推动文化发展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传播途径 B. 文艺产品的生产企业应以社会效益为唯一目标 C. 要发挥好大众传媒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D. 新文化传播手段要不断地取代旧文化传播手段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近年来录音、录像制品和报纸生产能力的下滑,影响文艺产品发挥社会效益的能力,建议强化文艺产品生产能力,采取必要的保护政策。这启示我们要发挥好大众传媒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故C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传播手段。B选项错误,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目标。D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8.《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后,节目中出现的章丘铁锅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章丘铁锅要经过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该过程体现出的制锅人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让人们叹为观止。由此可见 ‎①章丘铁锅是“匠人精神”的物质载体 ‎②“匠人精神”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章丘铁锅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 ‎④“匠人精神”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的知识。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章丘铁锅”‎ 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并据此判断题肢①②正确。题肢④说法错误,“匠人精神”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而是通过实践,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从文化与人类个体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产品,往往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9.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教育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熟练掌握教材基础知识。之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是基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②③符合题意;教育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不是手段,故①错误;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故④错误。故选C。‎ ‎10.2017年11月1日,西南联大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西南联大凭借“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始终背负着同国家民族命运共进退的时代使命,培养出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才,为抗战和后来的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西南联大这一精神 ‎①说明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应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的主心骨 ‎③蕴含着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鞭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 而不断丰富的过程。西南联大这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③④适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①是错误的;应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错误;故本题选D。‎ ‎11.2017年9月15日至22日,金砖国家文化节在厦门举行。从2015年6月16日至1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的首届金砖国家文化部长会议至今,金砖国家在文化方面开展的双边、多边交流,为增进五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发挥了重要作用。金砖国家加强文化合作与交流 ‎①能够理解利益分歧,构建和谐的国家关系 ‎②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提升金砖国家整体竞争力 ‎③可以促进文化创新,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 ‎④可以促进文化出口,增进对相互间文化的认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金砖国家加强文化合作与交流可以拉动经济发展,提升金砖国家整体竞争力,能够增强政治互信,构建和谐的国家关系,①②适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说法错误,③是错误的;增进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2.中国画多用线条,西洋画线条不显著;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等等。从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艺术是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②中国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④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外域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艺术是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①不选;材料中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体现出中国艺术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②正确;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③正确;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优秀外域文化,④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C。‎ ‎【点睛】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吸收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但在这个过程中要“以我为主”即要秉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而非海外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保留彰显民族特色,而不是融入世界民族,去中国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发展表明,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力落后、地广人稀、战争需要以及养儿防老观念的影响,人们相信人多力量大。建国后,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22‰以上,如此发展下去,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 ‎1971年7月,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1982年9月,“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成就巨大,“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但也带来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加速、用工荒、男女比例失调加剧,家庭养老结构失衡等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单独二孩”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面对这一政策,有的家庭犹如久旱逢甘霖,欢欣鼓舞;但有的家庭却因为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少生优生观念的形成、家庭成员两代人甚至三代人观念的差异等原因犹豫不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犹豫不决的原因。‎ ‎【答案】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二孩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一部分人对二孩政策心存犹豫。‎ ‎②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使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产生犹豫。‎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一部分人对二孩政策的看法和选择。‎ ‎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基本特征不会改变,但内涵却因时而变。家庭成员中存在着“养儿防老、人多力量大”和“优生优育”两种观念的冲突,也导致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产生犹豫。‎ ‎【解析】‎ 本题以二孩政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系、文化的特点、文化影响人的方式、传统文化的特征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二孩抚养和教育成本的增加,会导致一部分人对二孩政策心存犹豫;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传统的“少生优生”观念深入人心,而“优生优育”的生育观念正在形成,使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产生犹豫;不同的文化环境、知识素养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一部分人对二孩政策的看法和选择;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养儿防老、人多力量大”等传统观念的存在和影响,也导致有的家庭面对二孩政策产生犹豫。‎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共享经济时代,我们该如何共享?有熊公寓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是一栋清代的苏州老宅,如今它被改造成了一处共享社区,成为了寻常百姓温暖的家。单纯的住宅空间,不够形成生活的场景,因此有熊公寓被重新做了划分。1800平方米(55%的空间)都被做成了共享空间,包括共享庭院、厨房、书房、池塘等,这极大地密切了住户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既可以是邻居,也可以是守望相助的好朋友。1400平方米(45%的空间)被改造为15个房间,有两个房间保留了老房子的风格,用老工艺把原始红柱改成更简约精致的黑色,其它房间则是新式客房,加入了轨道灯元素、用可收纳隔板代替传统吊柜……站在住宅的屋顶花园可以看到苏州地标建筑北寺塔,一眼望去有时空穿梭的感觉,约上三五住户一起在共享厨房做饭,虽身在苏州,却带点北京老胡同的味道。‎ 从文化角度,谈谈有熊公寓改造的可贵之处。‎ ‎【答案】①创意设计、以人为本:一方面,妥善处理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利用老工艺保留了历史风格,同时又加入了现代生活元素,方便人们生活;另一方面,妥善处理了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博采众长,把简约风格和北京胡同味道带到了苏州;立足实践需要,大胆创新,占地55%的空间被用作共享空间,极大地满足了人的需要,这在住宅建筑中极为少见。‎ ‎②彰显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大面积共享空间的设计,密切了人与人的联系,带点北京老胡同味道的共享厨房,让人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解析】‎ ‎【详解】‎ 本题要求从文化角度,谈谈有熊公寓改造的可贵之处。有两个房间保留了老房子的风格,用老工艺把原始红柱改成更简约精致的黑色,其它房间则是新式客房,加入了轨道灯元素、用可收纳隔板代替传统吊柜,‎ 考生可用妥善处理了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妥善处理了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博采众长分析说明;针对1800平方米(55%的空间)都被做成了共享空间9,包括共享庭院、厨房、书房、池塘等,这极大地密切了住户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考生可用立足实践需要,大胆创新分析说明;针对虽身在苏州,却带点北京老胡同的味道,可用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文化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分析说明。‎ ‎【点睛】‎ 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多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其实质就是要肯定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扶贫工作的开展,通过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贫困地区文化产业和经济的发展。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万村书库”工程,能够丰富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他从文化作用角度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从本题的设问可以判断出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但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能单纯使用知识。“治贫”必先“治愚”,只有提高农民的技术和素质,才能增强致富的本领,才能摆脱贫穷走向富裕。可运用文化的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方面知识结合材料谈其中的道理。‎ ‎【点睛】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从设问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有效信息,明确试题考查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这档以集结货真价实国宝为主题,融汇了外景真人秀、内景情景秀的节目,既不失一档泱泱大台出品的节目的质感与庄重感,又有着电视节目原本有的仪式感。加上了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表达方式,都使得节目充满了看点。‎ 细节是决定一档节目成败的最直观因素,《国家宝藏》能够如此圈粉的原因,在于节目从道具到人物,从主题到价值引导都是一种敬畏之情,来对待这些凝结着绚烂历史文化和时代智慧技艺结晶的国宝们。舞台舞美以巨型环幕、吊装透明冰屏、地屏和投影纱盒为主视觉呈现形式,中间还穿插表演音乐剧.京剧《闹天宫》、诗朗诵、歌舞演唱、国乐呜奏等表演项目。对于舞美视觉设计来说,很多时候像“打仗”,重要的是与导演团队磨合,以最完美的视觉形象为舞台演出服务。‎ ‎《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播出的积极意义。‎ ‎(2)《国家宝藏第二季》已于2018年10月举行启动仪式,为了宣传国宝文物,传承历史国粹,请你为节目设计两条电视广告语。‎ ‎【答案】‎ ‎(1)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该节目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文物展示,为普及传统文化进行了创新的尝试。立足于社会实践,对文物进行了实践演绎,使得传播、继承文化的形式得到了创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永恒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人心,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示例:记载民族血脉,守护中华文明。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历史记忆照进现实。‎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家宝藏》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大众传媒、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华文化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播出的积极意义”。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的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有助于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 ‎(2)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为了宣传国宝文物,传承历史国粹,请你为《国家宝藏第二季》设计两条电视广告语”。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围绕“宣传国宝文物,传承历史国粹”这一主旨,从不同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如:记载民族血脉,守护中华文明。让文物沃土滋养心灵,让历史记忆照进现实。‎ ‎【点睛】‎ 回答分析说明类试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阅读全部材料,并带着问题研究材料,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筛选。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