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北京师大第二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北京师大第二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北京师大第二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请把所选答案涂在机读卡上(每题2分,共70分)‎ ‎1.下面遗存或文化传承与其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 ‎①旧石器——原始社会 ‎②新石器——奴隶社会 ‎③债务石碑——原始社会 ‎④文字的发明——奴隶社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原始社会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①正确。‎ ‎②:新石器对应的是原始社会,而不是奴隶社会,②错误。‎ ‎③债务石碑对应的是奴隶社会,而不是原始社会,③错误。‎ ‎④:奴隶社会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美国一位考古学家在考察印第安原始部落时,送给当地部落首领一件皮大衣。某校高一(1)班学生就这件皮大衣的命运进行猜测并展开讨论,结果如下表:‎ 皮大衣的命运 主要原因 ‎①被烧毁 ‎②被部落首领送给他人 ‎③被部落首领自己享用 ‎④被撕成条分给大家 ‎⑤被退回 ‎……‎ a.当地生产力水平极低 b.生产资料归部落集体所有 c.印第安人道德高尚 d.该部落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e.平均分配 ‎……‎ 根据你的理解和所学知识,请从上表已列项中推断皮大衣命运的最大可能和出现这种可能的根本原因 A. ②b B. ③d C. ④a D. ④c ‎【答案】C ‎【解析】‎ ‎【详解】C:由题干可知,大衣送给的印第安原始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因此,大衣的命运是被撕成条分给大家,这是由当地生产力水平极低决定的,C正确。‎ ABD:选项ABD均错误,不选。‎ 故本题选C。‎ ‎3.《诗经》中描述了 奴隶们的穿着状况:“冬月北风收得尖,腊月寒气添,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确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 ‎①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 ‎②奴隶劳动时不会使用生产工具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 ‎④奴隶主毫无人身自由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①③符合题意。‎ ‎②:奴隶劳动时不会使用生产工具的说法错误,②排除。‎ ‎④:奴隶主毫无人身自由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 故本题选A。‎ ‎【点睛】封建社会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 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2.社会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4.晚唐时曾有人诉说老百姓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贷重;三苦赋税繁多;四苦事事摊钱;五苦当差服役;六苦无处申冤,七苦冻无衣、饥无食;八苦病不得衣、死不得葬。从生产关系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封建专制制度 D. 封建等级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B:从生产关系看,造成百姓苦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B符合题意。‎ ACD:选项ACD均不是造成百姓苦的根源,不选。‎ 故本题选B。‎ ‎5.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A. 奴隶主阶级 奴隶阶级 B. 氏族成员 氏族长 C.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D. 农民阶级 商人阶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A正确。‎ B:氏族成员和氏族长不是对立的,原始社会不存在阶级对立,B错误。‎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对立的阶级,但不是最早的对立阶级,C不选。‎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对立,D错误。‎ 故本题选A。‎ ‎6.在中国历史上的某一时期,开始出现了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而且在城市和乡镇还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A. 属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初期 B. 属于封建生产关系兴盛的时期 C. 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C:我国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而且在城市和乡镇还出现了买卖劳动力的市场,C正确。‎ ABD: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7.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①推翻封建的君主专制 ‎ ‎②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大量货币资本 ‎ ‎③出现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新兴资产阶级 ‎ ‎④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资本,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选项①③与题意不符,不选。‎ 故本题选D。‎ ‎8.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购买力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A. 生产绝对过剩 B. 流通中货币不足 C. 生产相对过剩 D. 就业不足 ‎【答案】C ‎【解析】‎ ‎【详解】C:材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生产相对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来说过剩了,C符合题意。‎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生产绝对过剩,A说法错误。 ‎ BD:流通中货币不足、就业不足等,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到来时的表现,但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B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 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 原因:①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別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9.有这样一部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它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该著作是 A. 《乌托邦》 B. 《太阳城》 C. 《自然法典》 D. 《共产党宣言》‎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这三项均错误,排除A、B、C。‎ D:《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D正确。‎ 故本题选D。‎ ‎10.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的是 ‎①唯物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 ‎③共产党宣言 ‎④剩余价值学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④符合题意。‎ ‎②:选项②不符合题意,不选。‎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1.“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A. 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B. 历史变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 一切社会变革中的领导力量 D. 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A正确。‎ BC:科学技术并不是历史变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也不是一切社会变革中的领导力量,BC错误。‎ D: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是人民群众,D不选。‎ 故本题选A。‎ ‎12.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__________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A. 毛泽东思想 B. 科学社会主义 C. 中国共产党 D. 中国同盟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C: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C正确。‎ ABD: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13.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资本主义国家不能通过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 D. 资产阶级的工业化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正确。‎ 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A。‎ ‎【点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这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2)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事业,生产迅速下降,信息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经济危机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14.在13世纪,西班牙的国家权力统一掌握在国王手中,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和僧侣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加强王权的工具。这说明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国家,其显著特征是 A. 地主阶级占有土地 B.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C. 农民处在社会最底层 D. 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 ‎【答案】B ‎【解析】‎ ‎【详解】B:西班牙的国家权力统一掌握在国王手中,这表明实行君主专制;在国王之下设立由国王召集,有贵族和僧侣代表参加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代表会议是君主的立法咨询机构,是君主、贵族的政治联盟形式,是加强王权的工具,这表明等级森严。B符合题意。‎ ACD: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1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领导阶级不同 ‎ ‎②革命前途不同 ‎ ‎③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不同  ‎ ‎④依靠对象不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领导阶级不同、 革命前途不同、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不同,①②③正确。‎ ‎④:选项④体现不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不选。‎ 故本题选A。‎ ‎【点睛】新民主主义革命 ‎(1)开始的标志: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制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后,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5)中国革命两步走 ‎①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②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6)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16.在毛泽东的倡导和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地分析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正确地解决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对象、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政策和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B.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C. 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 D.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自卑呢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错误。‎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B不选,‎ C:《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C不选。‎ D: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理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D正确。‎ 故本题选D。‎ ‎17.‎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一重大事件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③中国进入了富起来、强起来的新时代 ‎ ‎④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度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①②入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进入了富起来、强起来的新时代,③不选。 ‎ ‎④: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④不选。‎ 故本题选A。‎ ‎【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2)世界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下列属于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符合题意。‎ ABD: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辞旧”的角度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从“迎新”的角度看)‎ ‎(3)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国际”的角度看)‎ ‎19.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属于“三改”内容的是 ‎ ‎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③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④: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③④入选。‎ ‎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属于“一化”,不选。‎ 故本题选D。‎ ‎2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中国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普遍 A.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D符合题意。‎ A: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于1958年,时间不符合,不选。‎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不选。‎ C:现代企业制度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企业改制方向,不选。‎ 故本题选D。‎ ‎21.1981年,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推动这一主要矛盾解决的是 ‎ ‎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②提倡节俭,减少物质文化需要 ‎③坚持改革开放 ‎④早日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有利于推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解决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选项②④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22.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C. 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 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A: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正确。‎ B:错在“根本变革”,排除。‎ C:选项C不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不符合题意,不选。‎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个方面,不是其性质,不选。‎ 故本题选A。‎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其中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是 A. 邓小平理论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4.在“改革先锋奖章”上(如图),累累硕果象征改革开放40年的丰硕成果,迎风飘扬的旗帜诠释砥砺奋进、阔步前行的先锋精神,丰碑象征辉煌成就,中国结寓意全国人民共同编织“中国梦”。奖章设计的内涵 ‎①体现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 ‎②说明我国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表示我国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 ‎④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在“改革先锋奖章”上,累累硕果象征改革开放40年的丰硕成果,迎风飘扬的旗帜诠释砥砺奋进、阔步前行的先锋精神,丰碑象征辉煌成就,中国结寓意全国人民共同编织“中国梦”。奖章设计体现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表示我国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①③符合题意。‎ ‎②:我国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说法不符合事实,不选。‎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④不选。‎ 故本题选B。‎ ‎【点睛】改革开放 ‎1.开启 ‎(1)事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2)意义: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意义 ‎(1)“四个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5.当前,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 A.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B. 我国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D.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C:当前,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C正确。‎ A: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A不选。‎ B:我国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事实不符,不选。‎ D:错在“根本性的变化”,不选。‎ 故本题选C。‎ ‎【点睛】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进人新时代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6.在学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后,同学们对新时代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是他们对新时代的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 小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B. 小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C. 小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时代 D. 小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A:小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A排除。‎ B:小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是因为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B排除。‎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已经实现共同富裕,错误,C符合题意。‎ D:小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判断型选择题。此题型要求学生对重大时事、教材的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国内外重大时政问题、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解题方法:这种题型的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理解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判断出来。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联系起来,用掌握的知识去挑选正确的、符合题意的题肢。‎ ‎27.习近平总书记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一行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这表明 ‎ ‎①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中国梦同世界梦息息相通 ‎③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 ‎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实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这表明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①③符合题意。‎ ‎②:题干并为涉及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不选。‎ ‎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实现与事实不符,不选。‎ 故本题选B。‎ ‎【点睛】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1)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 (2)通常选用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事例创设情境,这些事例一般是近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 (3)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 2.解题方法 (1)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抓好关键词、明确重点。 (2)把握题干的联结语,如“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体现了”等,从给出的事例中归纳相应的道理。 (3)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采取归纳法,联系所学知识,正确地指出事例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道理。‎ ‎28.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既给我们带来挑战,也提供了有利的战略机遇。党十九大以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抓住和利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为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 A. 努力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走向共同富裕 B. 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C. 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D. 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 ‎【答案】C ‎【解析】‎ ‎【详解】C: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抓住和利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为此,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C正确。‎ A: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而不是青少年,不选。‎ BD:选项BD不是对青少年的要求,不选。‎ 故本题选C。‎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 需要和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美好生活 不协调不持续 B 幸福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 C. 幸福生活 不协调不持续 D. 美好生活 不平衡不充分 ‎【答案】D ‎【解析】‎ ‎【详解】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D入选。‎ ABC: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D。‎ ‎30.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物质资料的生产 C. 劳动产品的分配 D. 生产资料使用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A正确。‎ 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31.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不是凭空设计和任意选择的,从根本上说是由一个社会的 决定的。‎ A. 生产关系 B. 生产资料 C. 生产力 D. 生产者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不是凭空设计和任意选择的,从根本上说是由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决定的,C符合题意。‎ ABD:选项AB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C。‎ ‎32.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 以公有制为主体 D. 非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C: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C正确。‎ AB: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D: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D错误 故本题选C。‎ ‎33.基本经济制度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与我们密切相关。以我们每天最常见的刷牙洗脸、出行上学为例 ‎①为洗漱提供清洁用水的自来水公司通常是国有企业 ‎②牙膏牙刷这些日用品的生产是由集体经济提供 ‎③政府办的公立高中肯定属于集体资产 ‎④城市路桥的建设等重要公共产品的提供主要靠国有经济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基本经济制度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与我们密切相关。以我们每天最常见的刷牙洗脸、出行上学为例,为洗漱提供清洁用水的自来水公司通常是国有企业,城市路桥的建设等重要公共产品的提供主要靠国有经济,①④入选。‎ ‎②:牙膏牙刷这些日用品的生产不是由集体经济提供,集体经济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排除。‎ ‎③:政府办的公立高中不属于集体资产,③排除。‎ 故本题选C。‎ ‎34.下列选项中,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理解正确的是 ‎①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成分占优势地位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③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有的地方、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④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有的地方、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有的地方、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②④正确。‎ ‎①: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成分不一定占优势地位,①错误。‎ ‎③: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有的地方、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③错误。‎ 故本题选D。‎ ‎35.据统计,全国共有民营文艺表演团体近7000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或外商独资图书报刊发行企业40多家,我国吸引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这意味着 A. 非公有制经济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B.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D. 在市场竞争中,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具有平等的市场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D:我国吸引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这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具有平等的市场地位,D正确。‎ A:国有企业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A错误。‎ B: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错误。‎ C: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市场中和法律上地位平等,C错误。‎ 故本题选D。‎ 二、填空题请把所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空1分,共10分)‎ ‎36.( )一定要适应( )的状况、( )一定要适应( )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答案】 (1). 生产关系 (2). 生产力 (3). 上层建筑 (4). 经济基础 ‎【解析】‎ ‎【详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这一规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因此,第一空填生产关系,第二空填生产力,第三空填上层建筑,第四空填经济基础。‎ ‎37.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 )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 )。‎ ‎【答案】 (1). 互助合作 (2). 按劳分配 ‎【解析】‎ ‎【详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因此,第一空填互助合作,第二空填按劳分配。‎ ‎【点睛】十月革命 ‎(1)时间:‎1917年11月7日。‎ ‎(2)生产关系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意义 ‎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8.( )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答案】 (1). 劳动 (2). 生产资料 ‎【解析】‎ ‎【详解】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因此,第一空填劳动,第二空填生产资料。‎ ‎39.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答案】 正确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公有制经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准确把握教材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因此,题中观点正确。‎ ‎40.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 )的历史主体作用。‎ ‎【答案】人民群众 ‎【解析】‎ ‎【详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因此,填人民群众。‎ ‎【点睛】唯物史观(发现社会历史规律):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三、材料分析题 请把所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共20分)‎ ‎41.材料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1978年的冬天出发,中国风雨兼程走进新时代,在这短短四十年间,中国创造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奇迹,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70年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 国内生产总值由679亿元增长到900309亿元,工业增加值由120亿元增长到305160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0.64%增长到59.58%,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9.7 元增长到28228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35岁增长到77岁……‎ 正是这一个个数字上的跃升成就了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实现了领跑全球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世界历史之最的城镇化进程,跃居世界中上行列的教育水平,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居民健康水平。‎ ‎(1)1978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结合材料,谈谈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2)讶异于中国70年间发展成就,许多人不禁问“中国为什么能”。综合运用所学,说明是中国的哪些优势造就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3)‎2019年9月23日,“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成就展采用编年体形式,带领观众沿着时光隧道,从1949年到2019年,跟随历史年轮,全方位回顾和感知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假如你是“新中国发展展览馆”的馆长,你将从哪些方面布展,展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成就?‎ ‎【答案】(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变通:……重要法宝、……关键一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等角度分析“中国为什么能”。‎ 水平等级 水平描述 水平赋分 水平四 综合运用学科相关知识,从多维度辨析观点,条理清晰,能够显示出较高的学科核心素养 水平三 能够运用某一学科知识,对观点进行辨析,比较有条理,显示出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 水平二 单纯罗列知识,没有辨析过程,或辨析过程与观点不相符合 水平一 答非所问,观点错误,或没有应答 ‎(3)从时间维度,对比新中国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不同历史时段的巨变;从不同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际地位等视角展示新中国的辉煌成就;从微观出发,描述一个家庭、一家餐馆、某个具体行业的成长与变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1978年改革开放和新中国成立70年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为背景,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1978以来,中国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结合材料,谈谈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 试题难度不大,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回答即可。‎ ‎(2)本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说明是中国的哪些优势造就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本题属于简答题,‎ 解答本题,考生可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人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等角度分析即可。‎ ‎(3)本题要求回答假如你是“新中国发展展览馆”的馆长,你将从哪些方面布展,展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成就?‎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解答本题,考生可从从时间维度,对比新中国从建国初期、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不同历史时段的巨变;从不同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际地位等视角展示新中国的辉煌成就;从微观出发,描述一个家庭、一家餐馆、某个具体行业的成长与变化等角度作答。‎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文综或政治试卷的常考题型,题目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情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2.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能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 读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或措施实施的对象,即对谁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明确意义的主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 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 ‎(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 有人将意义类主观题破题思路和方法概括为: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划层次,研究设问定方向,根据设问找原理,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 四、附加题(选考同学必做,学考同学选做):‎ ‎42.下列名句节选自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 材料一: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的多种多样的层次。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材料二: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三: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材料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请你从中任选一则,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可以从阶级社会的演进、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及局限性、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分析。‎ 水平等级 水平描述 水平赋分 水平四 综合运用学科相关知识,从多维度辨析观点,条理清晰,能够显示出较高的学科核心素养 水平三 能够运用某一学科知识,对观点进行辨析,比较有条理,显示出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 水平二 单纯罗列知识,没有辨析过程,或辨析过程与观点不相符合 水平一 答非所问,观点错误,或没有应答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共产党宣言》中提供的多方面的材料为背景,考查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从中任选一则,谈谈你的理解。‎ 解答本题,考生可以从阶级社会的演进、资本主义的进步性及局限性、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