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26课文化创新同步练习 人教版必修3
第26课 文化创新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 文化发展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法治意识 公共参与 通过学习文化创新的途径,培养学生积极投身文化交流活动,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积极投身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①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②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③条件。 点拨:文化创新的源泉、基础、动力、根源、决定因素、根本目的、根本标准、根本途径等都指的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根基在于优秀传统文化。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1)必要性 a.文化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b.文化创新是⑤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意义 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⑥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⑦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的主体及要求 - 15 - 主体 ⑧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要求 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关注最广大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⑩日益增长的需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点拨:可以结合哲学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来理解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主体。 1.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教材理论(必修3 P4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传播载体变革显然不是源泉。 2.文化创新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教材理论(必修3 P48):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不能颠倒两者的关系。 3.文化工作者的灵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文化工作者的灵感在文化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不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创新的源泉只能是社会实践。 4.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实践中确定的,而不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交流过程只是扩大了革命文化的影响力。 1.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2.结合社会变迁分析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 15 -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实践发展。 3.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 ①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 ②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提醒:对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这一知识的理解,要注意其两个指向,一是强调文化创新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二是强调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 考点展示 全国卷5年2考 命题揭秘导航 文化创新的意义 2019·全国卷Ⅰ·20 2016·全国卷Ⅱ·19 从具体题型上看,选择题与主观题均有出现。 从核心素养上看,以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为主。 从考查方式上看,主要通过展示国家或地方有关文化发展的鲜活材料,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意义和主体,以选择题为主,也可能考查主观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2019·全国卷Ⅰ·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 15 - 从价值观念看有利于引导学生增强审美能力。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但不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即使人们所处的时代相同,但由于知识结构、文化差异、立场观点等不同,审美观念也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趋于一致”说法错误,排除④。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18·江苏卷·20)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民族的吼声》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展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唤醒了人们尘封已久的抗战记忆。材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D.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C [材料强调的是纪录片以8首抗战歌曲的创作历程为线索,这说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C项正确。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D两项排除,材料强调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强调文化创新的作用。] 结合文化创新成果的现实作用,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 3.(2017·全国卷Ⅰ·1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也有利于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②④入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①错误。科技创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而不是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③错误。] 影响某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有很多,但只有一个居于核心或中心地位,并非所有重要因素都是核心或中心;同时,不同角度的核心或中心因素是不同的,不能混淆。 4.(2016·全国卷Ⅰ·19)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 - 15 - 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华阴老腔”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通过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引起巨大反响,其成功说明传统文化要不断创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才能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①②当选。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错误;传播手段和形式的创新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但不是前提,④错误。] 从文化创新发挥人民群众作用角度切入,考查文化创新的主体 5.(2016·全国卷Ⅲ·19)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辞海》电子版和网络版的推出”这一文化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立足于信息社会人们网上阅读的新需求,①④符合题意。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社会实践,②错误;文化创新不一定能够保证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③说法不妥,排除。] 文化创新或创作的主体是包括文艺工作者在内的人民群众;文化创新或创作,既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又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人民群众的实践,而不是人民群众。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 15 - 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原因 要求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②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③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1)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④根基 (2)体现⑤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3)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⑥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1)态度: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⑦有益成果 (2)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坚持正确方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克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⑨“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⑩“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1.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注入时代精神可以推动文化创新,但不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才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成果时,要以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为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文化创新要反对盲目推崇外来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 1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矫正] 盲目推崇外来文化属于“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在于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1.关键信息法辨别文化创新的途径 途径 信息 立足于实践 深入基层、采风活动等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传统文化、新旧对比或涉及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交流借鉴与融合 提醒:文化创新的途径之间的关系 (1)进行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都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 (2)两条基本途径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过程中,离不开与外来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怎样进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态度 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原则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要求 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目的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必须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反对 封闭主义、守旧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反对文化霸权主义,防止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渗透,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任务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 15 - 提醒:文化继承、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继承、文化发展与文化创新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考点展示 全国卷5年2考 考情分析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 2018·全国卷Ⅲ·19 2017·全国卷Ⅱ·20 从具体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主。 从核心素养上看,以科学精神为主。 从考查方式上看,结合文化创新的具体事例,考查对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的理解,主观题主要是综合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各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 ①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②符合题意;前往西藏各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符合题意,③错误;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2.(2018·全国卷Ⅲ·19)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 ① - 15 - 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思路创新,对“经典诗词”的传承说明要传承优秀文化,②正确;深受观众喜爱、获得网民广泛点赞,体现了文化传承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③正确。故选C。] 从纵向分析文化创新的措施时,注意明确题干的主要指向性,明确材料强调的是继承过去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是顺应时代的与时俱进;明确题干强调的是继承与创新的一个方面,还是继承与创新的两个方面。 3.(2018·海南卷·16)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继承性、民族性,有利于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②符合题意。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对于更好地吸收国外文化精华,面向未来具有重要意义,③符合题意。①④表述错误,排除。] 在分析文化创新的措施时,务必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分析题干的指向性。纵向是指文化继承,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和当前文化的关系;横向是指文化传播,体现的是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解答过程中,千万不能将两个方向给混了。 以文化创新的成功典例为背景,以主观题形式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原因、意义)、途径或措施(思维建模) 类型 设问方式 答题要素 原因类 结合材料, ①必要性: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 15 - 分析推动文化创新的原因;分析某项文化活动取得成功的原因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重要性: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现实意义: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某一项文化创新的意义 措施类 结合材料,分析某地区或某单位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结合材料,分析某项文化活动成功的启示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②重要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重要途径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发展方向: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也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⑤创新主体: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充分发挥文化创造者的聪明才智。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⑥必由之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⑦总体要求: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4.(2014·全国卷Ⅰ·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5 -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解析:结合材料,提炼信息,运用文化创新的作用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重大意义,要分别列出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运用文化创新的作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能局限于教材中强调的两点——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和推动社会实践发展,还要从其他角度分析其作用,如作为一般文化活动或措施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综合国力提高、公民素质提高等。 5.(2014·全国卷Ⅱ·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疾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著作《民间兽医本草》, - 15 - 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本草之大成,集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冯洪钱是如何在兽医中草药领域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 解析:首先,明确知识要求,即文化创新的相关内容;其次,明确解答方向,即分析文化创新的措施;再次,全面梳理材料信息,以此调动相关知识来组织答案,如实践、继承传统、吸收外来等。 答案:深入兽医药研制和畜病治疗第一线,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广泛收集整理我国传统兽医中草药及药方,在继承传统中实现创新。收集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中推进创新。 真题验收|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文化创新的途径·拔高题)(2019·天津卷·7)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作为精神事业,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当然就是一个灵魂的创作。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今天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这启示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 ①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 ②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 ③传承经典文化,摒弃流行文化 ④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由材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可知,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立足当代现实,反映时代呼声,①符合题意。我们提起历史文化名人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说明文化文艺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承优秀传统,奉献文化精品,②符合题意。③中“摒弃流行文化”表述有误,应排除。④中“弘扬革命文化”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故答案为A。] 2.(文化创新的意义)(2019·江苏卷·25)《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是法国绘画大师高更的代表作。在这幅作品中,有初生的婴儿、采摘水果的青年妇女、垂暮的老妇人等,描绘了人从生到死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时,画家还运用了独特的“散点透视法”,将不同时空的情节表现在同一画面上,赋予了它特殊的魅力。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文化创新促进文化进步 ④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 - D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意义、哲学的作用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画家高更的绘画作品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画家高更运用独特的绘画手法,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魅力,说明文化创作手法的创新促进文化进步,③符合题意。绘画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画家运用独特的手法将不同时空的情节表现在同一画面上,诠释出哲学思维对创作文化作品的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不同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3.(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017·江苏卷·22)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今天要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就要( ) A.超越生活、改变社会 B.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C.继承传统、满足大众 D.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B [文化创作者只有自觉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B符合题意。A、C、D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4.(文化创新的途径和主体)(2016·海南卷·1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变成深刻的情节和动人的形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这一论断强调的是( ) 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 ②只要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 ③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 ④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在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习近平强调要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激荡人心,③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根本动力,①错误。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需要深入社会实践,但并非深入社会实践就能创作出激荡人心的作品,②错误。] 热点聚焦| 坚定文化创新 服务人民群众 [热点材料] 材料一 在文化创新北京高峰论坛上,某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围绕文化创新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准确地把握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命脉,激发大家文创的活力,从而激发全民族进行文化创新的动力、活力,铸就中国文化的辉煌。①只要有意识地实践、倡导, - 15 - 中国文化有能力保持其核心伦理价值取向,②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进行上层建筑的创新。③文化创新北京高峰论坛的成果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发展,也有益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材料二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④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调动知识 ①只要有意识地实践、倡导,中国文化有能力保持其核心伦理价值取向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地进行上层建筑的创新 文化创新要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文化创新北京高峰论坛的成果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发展,也有益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文化创新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要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实战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回答: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应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某学校为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拟进行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请你为此设计两个具体活动内容。要求:主题明确、语言精练、操作性强。 解析:第(1)问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事件限定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角度限定为“怎样”。材料主要从“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等角度作出要求,启示我们应从立足实践、着眼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发展大众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主题,从宣传教育角度进行设计即可。 答案:(1)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②进行内容形式的创新, - 15 - 多创造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③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④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示例:诵读经典美文,感受先贤智慧;举行华夏文明成就展览,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收集古代科技成就资料,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参观当地名胜古迹,领略华美古典建筑。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