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20届(高二下期)开学测试 政治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第Ⅱ卷的答题表(答题卡)中。‎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由此可见 ‎①哲学是研究具体科学的基础,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具有帮助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教化功能 ‎③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哲学的理论思维依赖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具有帮助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教化功能,②说法正确;“哲学就是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体现了哲学的理论思维依赖于思维的历史和成就,④正确;①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③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所以本题选D。‎ ‎【点睛】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提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 ‎②“无家可归”论者没有看到哲学是科学的基础 ‎③“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④“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故“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具体科学。①项正确;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故“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④项正确;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②项说法错误;“四海为家”论者看到到的不是具体科学的发展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而是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故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具体科学与哲学的联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一方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各门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以不断丰富的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知识为前提。 另一方面,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 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又有差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差别之一。哲学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世界的本质与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来研究世界,把握某一特殊规律。两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 差别之二。哲学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与政治密切相关。具体科学中的自然科学则不具有阶级性。‎ ‎3.2017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公布中国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的首批成果:“悟空”获得了目前国际上最精确的高能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并首次直接在太空中测量到了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波动,成功捕捉到“神秘”的反常电子信号。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对人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肯定回答 ‎③生产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 ‎④科技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题目中是对宇宙的认识,而不是改造世界,①不选;通过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也证明世界是可知的,②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的无穷无尽决定了认识发展的永无止境,生产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③错误。选C。‎ ‎4.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③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人们研究发现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①正确;“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进一步佐证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正确;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意识对人体生理有调节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点睛】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也叫统一性)是指思维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如果认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可知论,如果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思维与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这种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5.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相信佛家的因果循环,曾与范缜辩论。萧子良质问范缜:‎ ‎“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范缜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两人辩论的实质是 ‎①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 ‎ ‎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 ‎③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 ‎ ‎④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斗争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①范缜曾与竞陵王萧子良辩论,驳斥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体现了属于无神论和有神论的斗争,符合题意,故①正确;萧子良问道:“你不信因果,世间为什么会有富贵和贫贱的分别呢?”范缜答道:“人生在世,就像同一棵树上的花,有些落在厅堂,有些落在粪坑,虽贵贱不同,却无因果报应,从中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题意中没有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不符合题意,故②错误,③正确;萧子良问道:“你不信因果,世间为什么会有富贵和贫贱的分别呢?”范缜答道:“人生在世,就像同一棵树上的花,有些落在厅堂,有些落在粪坑,虽贵贱不同,却无因果报应,从中体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符合题意,故④正确。故选C。‎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 ‎【名师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法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6.近日,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称,哈佛一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隐藏在杜鹃47球状星团中心区域的中等质量黑洞,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2200倍。此次发现,为恒星级黑洞逐渐演化为超大质量黑洞的观点提供了更多依据。这表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发现中等质量黑洞的前提 ‎②对中等质量黑洞的准确预测源自对黑洞形成规律的正确把握 ‎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事物 ‎④中等质量黑洞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世界的物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发现了隐藏在杜鹃47‎ 球状星团中心区域的中等质量黑洞,此次发现,为恒星级黑洞逐渐演化为超大质量黑洞的观点提供了更多依据。中等质量黑洞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世界的物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事物,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材料没有涉及到对黑洞形成规律的正确把握,②与题意无关。所以本题选D。‎ ‎7.《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人的发现并不决定老马识图的客观性,①不选;材料中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②正确;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③正确;马不是人,老马之“智”不属于认识,老马之“智”不源于人的实践活动,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8.经党中央批准,自2018年1月1日起由人民解放军担负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1982年以来,武警国旗护卫队完成了25000多次升降旗,零失误。要想成为护旗手,首先要练好站功,腰间插上木质的十字架,头顶砖块,领口别上大头针,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大风天练站稳,烈日下练不眨眼,“一天一个两万五,两年一个新长征”。正是这样多年如一日的科学而又艰苦的训练才成就了零失误的奇迹。这告诉我们 ‎①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积累 ‎ ‎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成就事业,创造奇迹 ‎ ‎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建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之上 ‎ ‎④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体生理活动,帮助我们突破生理的局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正是这样多年如一日的科学而又艰苦的训练才成就了零失误的奇迹,材料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当然,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是盲目蛮干,而是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②③项符合题意;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项说法错误;意识突破生理的局限的说法,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否认了物质的决定作用,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9.唱歌不着调,又称“失歌症”,是失语症的症状之一。科学研究发现,这是由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和欣赏 乐曲等能力。这表明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③人脑细胞具有制约意识活动的功能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的作用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科学研究发现,“失歌症”是由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造成的,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这表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故①入选;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的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主要强调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故②排除;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这说明人脑细胞具有制约意识活动的功能,故③入选;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的作用的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主要强调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故④排除。故选C。‎ ‎【点睛】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1‎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10.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在年初发布文件,要求对教材进行全面排查,把“8年抗战”字样改为“14年抗战”,并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8年抗战到14年抗战”概念的调整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在“8年抗战到14年抗战”的概念变化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③尊重史实,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抗战概念的调整是基于人们对抗战事实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在年初发布文件,要求对教材进行全面排查,把“8年抗战”字样改为“14年抗战”,并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这里“8年抗战到14年抗战”概念的调整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这也是我国尊重史实,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的具体体现。故①③入选。②选项中“决定作用”的表述错误。④选项错误,抗战概念的调整是基于人们的抗战事实;故B选项入选。‎ ‎11.(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的普遍性。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说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③符合题意。“桑梓”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说明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对“桑梓”文化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是对“桑梓”文化的传承,①②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12.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这种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一定条件下,整体和部分是一回事 ‎②不能忽视关键部分的作用 ‎③只有抓住部分,才能真正把握整体 ‎④正确认识部分的作用,重视量的积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整体与部分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这种观点启示我们认识部分的作用,抓住部分,重视量的积累,③④适合题意;①是错误的;本题中的部分不一定是关键部分,排除②;故本题答案选D。‎ ‎13.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又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弘扬工匠精神,广大劳动者应该 ‎①关注细节,立足于细节的完美,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②注重量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的飞跃 ‎③热爱劳动,乐于在劳动实践中彰显智力、情感和意志 ‎④勇于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创造新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所以弘扬工匠精神,广大劳动者应该注重量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的飞跃,热爱劳动,乐于在劳动实践中彰显智力、情感和意志,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弘扬工匠精神,不是立足于细节的完美;④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创造规律。所以本题选B。‎ ‎14.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发表中国科学家题为《制备复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亩》的研究进展,称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亩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做包括艾滋病、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几乎任意致命性病毒的疫亩和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亩研发的理念,实现了活病毒疫亩的重犬突破。这一重大突破 ‎①告诉我们探索事物真相是科学实验活动的目的 ‎②说明病毒和疫亩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③推翻了已有认识,创造性地揭示了活性疫亩的本质 ‎④启示我们对现存事物只能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①选项表述错误,科学实验活动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③选项表述错误,人们获得新的认识不一定必须推翻已有的认识。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亩研发的理念,实现了活病毒疫亩的重犬突破。这一重大突破说明病毒和疫亩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启示我们对现存事物只能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故②④入选。选C。‎ 点睛: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1)从唯物论的角度: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从辩证法角度 ‎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③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3)从认识论的角度:整个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15.梅花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文化有“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宋代诗人王安石著有《梅花》一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选项与此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意思是说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体现的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体现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们观察事物的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认识,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矛盾的特殊性。‎ ‎【名师点睛】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大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运,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阅读理解题好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16.《人民日报》“寻找我们社会的正能量”系列评论,首篇文章《多元时代更需凝聚共识》指出:“当今中国,正处于大转型的现在进行时。财富的持续增长、社会的不断变动,激发出空前活跃的思想。维权意识日益敏感、利益诉求更趋多元,方此之时,共同的社会认知、道德理念、行为规则,才能保证思想的交锋、价值的角力、利益的博弈,不至沦为撕裂社会的负资产,而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寻找社会的“正能量”就是( )‎ ‎①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②要明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寻找社会的“正能量”就是要明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坚信前途是光明的,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让共同的社会认知、道德理念、行为规则,不至沦为撕裂社会的负资产,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抓重点,抓主要矛盾,①项与题意不符;④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方法论〗要坚持重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2)、〖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17.著名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的研究团队,在23年时间里,执着于一件事——“中国天眼”,他们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射电望远镜技术基础上,克服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试验,不断改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他们的成功在于 ‎①坚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重视科研积累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进行“扬弃”‎ ‎③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敢于寻找新思路 ‎④看到了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①错误;他们在借鉴发达国家的射电望远镜技术基础上,不断试验,不断改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这说明他们的成功在于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进行“扬弃”,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敢于寻找新思路,故②③正确;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 ‎(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8.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正式投入使用。它搭载了全球首个大气垂直探测仪,并是国际上首次在单星上同时搭载了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以一颗卫星实现了两颗卫星的功能,是我国气象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这一成就的取得 ‎ ‎①是在理论创新基础上推动实践创新的表现 ‎②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产物 ‎③是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④必将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推动理论的创新。②选项错误,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实践的产物。随着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风云四号正式投入使用,我国在气象领域获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成就的取得是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必将对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③④选项正确入选。选D。‎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1)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自觉按规律办事。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人们按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的积极效果的程度。‎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②事物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规律和条件,才能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生活。‎ ‎19.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于老子所说的道,历来解说不一。有的人认为,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有的人则认为,道是指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前者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②老子认为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③后者认为老子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④老子的观点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道是指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未分的统一体”,这一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③正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④正确;“道是脱离物质实体而独自存在的最高原理”,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①错误;②说法错误,老子的观点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没有体现出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所以本题选D。‎ ‎【点睛】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 ‎ ‎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③→②→④ B. ②→①→③ C. ④→③→① D. ①→④→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运行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推动上层建筑的调整,题中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应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应的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对应的是上层建筑的调整,A选项观点③→②→④符合上述分析,故入选。①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作用并不是完善生产关系,私营经济和外贸经济适应较低生产力水平,故排除。‎ 考点:本题考查必修四哲学生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1.汉字简化是汉字千百年来发展演变的结果,符合文字的发展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近年来,有关繁体字和简化字孰优孰劣问题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不断有人提出要恢复繁体字。从价值观的角度,对汉字简化争论不绝于耳的原因是(  )‎ ‎①人的认识会受主体与客体因素影响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 ‎③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评价就不同 ‎④社会实践水平会限制人们的认识水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从价值观的角度,对汉字简化争论不绝于耳,这表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这是因为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评价就不同,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是从认识论角度在,与设问的知识范围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本题设问的知识范围是“从价值观的角度”,由此可排除与其知识范围不符的选项,可选出正确答案。‎ ‎22.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答案为C。‎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畅销海外。海外读者在阅读中逐渐感受到习近平所表述的思想、对历史的认识以及哲学思想的深度。这主要说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交融 ‎②经济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④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没体现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故①不符合题意;通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海外畅销,使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传播到海外,这主要说明经济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故②正确;海外读者在阅读中逐渐感受到习近平所表述的思想、对历史的认识以及哲学思想的深度,这主要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故③正确;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材料没体现,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24.2017鸡年春节,央视一频道在每晚黄金时段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创下春节期间收视率之冠。参赛题目出自从《诗经》到毛主席诗词纵贯两千多年的诗词名篇,活动参加者有八岁小学生到八十老翁跨越七十余岁的各行业诗词爱好者。《中国诗词大会》创下最高收视率的重要原因是 ‎①中华传统诗词对今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精神需求产生了潜移转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中华传统诗词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③现代大众传媒对中华传统诗词的传递、推广、沟通、共享发挥了强大功能 ‎④中国观众对中华传统诗词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给予了充分肯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创下最高收视率的重要原因是一是大人传媒的作用,二是这档节目对人的影响大,非常吸引观众,由此可推断出③和①,选 C。②和④不符合题意。‎ ‎25.莫言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说明 ‎①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 ‎②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强调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有相似或相通之处,可以进行交流、借鉴,故④可以入选;题中“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体现了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错误;③不合题意要求;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6.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要求我们 ‎①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对外文化交流中输出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 ‎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统一 ‎④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在兼收并蓄中博采众长,善于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以我为本,为我所用,①④项符合题意;对外文化交流中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并不是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反对文化霸权,②项说法错误;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而不是统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借鉴与融合。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27.有位作家对孩子讲到: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有意义、有时间工作的能力,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尊严,你就有成就感。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段话是强调 A. 良好的文化修养优化人的生活态度 B. 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特定功能 C. 用功读书就能提高人的成就感和尊严感 D. 用功读书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答案】B ‎【解析】‎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有意义、有时间工作的能力”强调了优秀文化的作用,即良好的文化素养优化人的生活态度,选A;B强调了学校教育,与材料无关;C和D明显与材料不符。‎ ‎【考点定位】文化塑造人生 ‎【高考警示】高考中对文化塑造人生的考查会集中在对文化性质的定位上,其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文化塑造人生,指的是优秀、健康有益的文化对人生的塑造。这就要求我们选择优秀、健康有益的文化,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优秀文化仅仅是塑造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也对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28.2018年9月7日,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前夕,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是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起着决定作用 ‎③人的文化素养是在教育活动中培养起来的 ‎④教育是推动中华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手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是教师担负着教育的重任,而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人民的文化素养是由教育活动培养起来的。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表述错误,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有重要的影响作用。④选项表述错误,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之一。选A。‎ ‎29.南音是中国四大古乐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其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汇一体,被称为“音乐活化石”。2018年8月18日,湘闽文化交流会暨华侨大学湖南校友会活动在长沙举行。活动中,由泉州晋江两市资深南音工作者率队的泉州南音艺术交流团带来了器乐合奏《八面》《梅花操》、弹唱《直入花园》、清唱《元宵十五》等精彩南音表演,让大家认识了南音、了解了南音。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音 ‎①以其民族性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②在薪火相传中成为民族文明程度重要标志 ‎③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 ‎④以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南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这些体现了南音在博采众长中永葆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以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南音的民族性,①与题意不符;②说法错误,南音作为传统古乐,不是民族文明程度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本题选D。‎ ‎30. 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国家旅游局的相关举措,表明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而题中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说明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事例涉及的是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问题,而不是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题中是个别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没有涉及大众传媒的商业性,故排除。‎ ‎【考点定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并覆盖教育各个学段。‎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绵延五千年历史不断绝的重大支撑,是精神的故乡。可是,近些年,类似“蓝瘦香菇”“累觉不爱”这样低营养低价值的网络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动,促使一部分青少年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逐渐下降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潜移默化地将其内化在青少年的灵魂深处,以发挥文化立人、立国的作用。‎ 目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的原则有序推进,创造性地把中华优秀文化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体现的道理。‎ ‎(2)结合材料,请你为校园内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两条建议。‎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近些年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需要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引领青少年素养的提高。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要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的原则有序推进。‎ ‎(2)示例: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量的积累;尊重学生记忆规律;坚持适应原则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上关于唯物论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材料重要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特别是第二小题,更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明确唯物论部分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等。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原因:近年来类似“蓝瘦香菇”“累觉不爱”这样低营养低价值的网络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动(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文化立人、立国的作用(体现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的原则有序推进(体现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等。运用课本上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是属于建议类题目,开放型试题。作答本题时必须“结合材料”,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一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1)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小岗村的改革”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材料重要信息的获取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相关知识点。首先,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促进或阻碍)。小岗村的发展是通过改革来完成的,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矛盾(改革的作用、目的)。运用课本上相应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2)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设问“‎ 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中,明确作答的是先进文化的作用。先进文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首先是整体上概括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再深入阐述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运用课本上相关的知识点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保护和传承,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纪录片《记住乡愁》于2015年元旦在央视首播。该片选取100多个传统村落,围绕中华美德的千百年传承,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采取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有坚守精忠报国、宁死不屈民族气节的,有传承诚信为本,诚实待人村风的,有秉持积善成德、助人为乐精神的,有倡导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有崇尚生命、敬畏自然的..‎ ‎《记住乡愁的》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古建筑学者将其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副生动的乡村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节目中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者强调吸取传统乡村社会治理的智慧和经验..‎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不同学者从《记住乡愁》中获得不同感受的原因。‎ ‎【答案】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受到主体状况、客体状况以及认识条件的制约。‎ ‎②不同学者在知识背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③纪录片涉及传统村落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村规民约、民风民俗、胜利等多方面的内容,导致不同学者感受的差异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记住乡愁》的播出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为背景材料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反复性等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不同学者获得不同感受,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回答,主要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反复性角度思考,并围绕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这是教材中的一个常规性题目,难度不大,只是组织答案过程中注意与材料内容的结合。‎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