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题型专练7原因意义类主观题解析版
题型专练7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 (建议用时:45分钟) 1.某市拓展“智能+”,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该市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依托“智能+”,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该市借助互联网等智能手段,打造三大平台。一是推进直接融资平台建设,建立融资方与投资方的便捷联系,弥补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短板;二是推动农业生产与网络交易平台融合,借助大数据促进生产与需求的精准对接,为农村经济调整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完善政府网站平台,对欺诈、垄断及借助智能手段收集和转售隐私行为征集线索、公布处理结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政商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智能+”在该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和措施及新发展理念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①坚持创新发展,拓展“智能+”,发展了新产业、新业态。②研发、运用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③借助智能手段,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④借助大数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市场信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振兴。⑤完善政府网络平台,打击欺诈、垄断等行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⑥推动线下、线上市场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2.我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对社会各领域产生着日益深远的重大影响。今年3月,“互联网+”一词被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后,国内正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安全”等热点话题。 如果“互联网+政治生活”,将对我国政府的工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国际合作等知识。设问限定的主体是政府,应梳理政府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从政府利用互联网能够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畅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渠道、开展国际交流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利用互联网渠道,政府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②利用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③通过国际互联网体系,有利于开展政府间的国际合作,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 3 3.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根据材料,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创新等知识,属于依据类非选择题。概括、分解材料的关键信息,可得到以下解题思路:“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对应文化作用于经济;“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对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对应文化创新知识中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答案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③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的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根据这一判断,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即将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但是,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如发展质量效益还不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越来越制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中央敏锐地洞察到这一新的全局性历史性变化,作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的知识,分析党作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的依据。 解析 本题知识限定为“矛盾特殊性”,事件限定为“党作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政治论断”,角度限定为“依据”。因涉及社会发展进程中主要矛盾的转化,所以应从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矛盾具有特殊性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3 ①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当前,我国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改革开放40年来基本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把握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③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不再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党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具体把握。 3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