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学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政治认同 ‎——‎ 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了解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作用,正确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的关系 法治意识 通过对文化与政治关系的学习,增强对培养法治意识重要性的认识 公共参与 通过对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的社会作用的学习,深刻领会文化的实质,培养文化自觉和自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       学案一 文化的内涵、特点与形式 ‎ ‎[知识记清]‎ ‎1.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1)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外延: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理解 从文化的实质来看 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 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如自然界的山水。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从文化与个体的关系来看 是一种文化素养 ‎①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从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来看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特别提醒] 深刻把握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三个“离不开”:文化离不开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离不开实践活动,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要通过物质载体体现出来。‎ ‎(2)四个“不是……而是……”:文化不是人类的全部活动及其产品,而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文化现象的实质不是物质现象,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不是仅指意识形态范畴,而是包括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两部分。‎ ‎3.文化的形式 ‎(1)从静态角度看,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2)从动态角度看,包括各种文化活动,即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4.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题组练通]‎ ‎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③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信息“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等,反映了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说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②正确;③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2.“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化,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②2016年7月,湖北神农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③‎2017年9月26日,“十月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 ④‎2017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9%‎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③属于文化现象,均入选;①为政治现象,④为经济现象,均排除。‎ ‎       学案二 文化与经济、政治 ‎ ‎[真题定向]‎ ‎1.(2015·全国卷Ⅱ)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表明了韩国民众对中国发展的关注,也表明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两国文化的交流,①不符合题意;一个国家或民族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并不能表明②。‎ ‎2.(2017·全国卷Ⅱ·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 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解析: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为“文化作用”,包括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作用;其次明确创新精神属于先进文化;最后分析弘扬创新精神对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创新发展的具体作用。‎ 答案: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弘扬创新精神,有利于树立和贯彻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增强创新自信,培养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文化,推动创新发展。‎ ‎[备考关注]‎ ‎————————————————————————————————————————‎ 本部分考题集中于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产业和竞争力,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科技教育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等内容,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命题主要以“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立足文化的社会作用,主要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近几年要关注在精准扶贫中“精气神”的作用,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 ‎————————————————————————————————————————‎ ‎[知能清障]‎ ‎1.文化的力量 角度 阐释 总论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作用 对象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不同 性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不同 民族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科技角度: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劳动者角度: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生产力角度:伴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国内角度: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国际角度: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方法技巧] 三种方法快速区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点睛之词法 侧重点法 图示法 相互 影响 ‎“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响”“促进”等 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相互 交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强调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等 ‎3.文化与综合国力 角度 阐释 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形势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文化发展上都面临严峻挑战 措施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用 ‎①有利于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②有利于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演练冲关]‎ ‎1.国家统计局‎2017年2月6日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的增长态势明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2016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80 31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这反映了(  )‎ ‎①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②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 ‎③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材料反映出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③④符合题意;①与事实不符;②与题意无关。‎ ‎2.近年来,名人故里之争愈演愈烈,从炎帝到老子、孙子;从李白、杜甫到诸葛亮、赵云……甚至被中国传统文化所不容的西门庆,也被两省三地争得不亦乐乎。名人故里之争的背后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说明(  )‎ A.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B.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C.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同步发展 解析:选B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并不是经济的基础,A项不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说明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B项正确;正确的文化对经济发展才具有推动作用,C项说法不准确;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并不一定同步发展,D项不选。‎ ‎3.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解析:选B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C项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项错误;D项中“消除”说法错误;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项正确。‎ ‎4.当今世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实力,利用在媒体控制和文化产业方面的优势,操控国际舆论,以“软实力”方式大举实施“民主人权输出”的进攻仗,向全球各地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启示我国(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要警惕文化霸权主义 ‎ ‎②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 ‎ ‎③要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因素 ‎ ‎④要提升文化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以“软实力”方式大举实施“民主人权输出”的进攻仗,向全球各地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启示我国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自身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竞争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①说法错误;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关键因素,③说法错误。‎ 一、选择题 ‎1.网络时代,不少网友会利用智能手机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凡人善举拍下来,传到网络上让大家共享,使更多老百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间的温暖。这说明了(  )‎ ‎①美德凭借现代传媒才得以传播 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④平凡的人生才能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网友利用智能手机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凡人善举拍下来,传到网络上让大家共享,使更多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间的温暖,这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②符合题意;这是一种文化现象,③符合题意;美德可以凭借多种途径和手段进行传播,①错误;人人都可以体验到文化的魅力,④错误。‎ ‎2.有人认为,偌大的中华,如果没有一种道德的凝聚力,那么各种啼笑皆非之事将俯拾即是,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屈辱中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说明(  )‎ A.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 C.文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D.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解析:选B “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强调文化的力量对民族的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3.名人故居是人们触摸历史的“活化石”,除了建筑本身的价值外,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微型样本和魂魄所在。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保护好名人故居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严峻问题。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主要是因为(  )‎ ‎①保护名人故居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②名人故居是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保护名人故居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提高城市知名度 ‎④名人故居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以及历史意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保护名人故居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①不选;名人故居是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要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②正确;保护名人故居主要是为了社会效益,并不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③不选;名人故居往往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价值及历史意义,因此要重视名人故居的保护,④正确。‎ ‎4.如果把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付给美国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语并习惯于用刀叉吃饭。如果把刚刚出生的美国婴儿托付给中国家庭抚养,那么他一定是说汉语并习惯于用筷子吃饭。这说明(  )‎ A.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B.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完全取决于他所生活的家庭 C.文化没有国界和地域之分 D.文化是人与生俱来的 解析:选A 材料说明婴儿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可以养成不同的习惯,学会不同的语言,这说明文化不是遗传的,而是人类在后天通过学习获得的,故A项符合题意,应选;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说法错误,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起来的,排除。‎ ‎5.《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十几年来,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气氛。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②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方向保证 ‎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A 举办《感动中国》节目的意义在于感受、传递道德的力量,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故①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6.集卖创意、展服装、品咖啡、办活动、文化展览、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这体现了(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④人们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用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吸引消费者的实体书店成为新的文化业态,这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体现,也表明人创造并享用文化,①④正确;②与材料中心不符;经济决定文化,③错误。‎ ‎7.盛唐时期,诗歌成就最为辉煌。王维、李白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即使是一些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至晚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文学日衰,诗歌也呈现出忧时嗟生、消极悲观的特点。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①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 ②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 ③‎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一定的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故排除。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④中“依附于”表述不恰当。材料所述现象说明了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③符合题意。‎ 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深圳市和以工业产品制造著称的青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9.3%和8.6%;杭州市更是达到16.3%,文化产业一举超过旅游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据此回答8~9题。‎ ‎8.如果要为上述材料寻找文化生活依据,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 A.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B.当今世界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大 C.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决定性作用 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解析:选B 从材料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以看出,题干强调了文化对经济的作用,体现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中“决定性作用”说法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9.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就全世界而言,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GDP的1/5。这说明(  )‎ ‎①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①表述错误,排除;当今世界,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政治竞争与分歧并没有消除之势,“各国政治分歧逐渐消失”的说法错误,排除④;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②③正确。‎ ‎10.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 ‎③文化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决定因素 ‎④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一个民族只有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表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民族和国家发展,①②入选。③错误,文化不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力量。④错误,文化不能决定政治、经济。‎ ‎11.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依据对其理论的理解,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  )‎ ‎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 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 A.①→③→④→②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①→②‎ 解析:选A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①为起点;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刺激生产资料流入文化产品领域,进而推动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文化产品生产发展的壮大,促使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合理的传导顺序为①→③→④→②,故A项符合题意,入选,B、C、D三项排除。‎ ‎12.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可以将“十五”“十一五”定位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十二五”是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且以培育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规模、打造产业园区、整合产业资源、聚合产业资本为重点的发展时期;而“十三五”则是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新兴产业门类和新业态对文化产业进行大解构、大变革、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期。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 ‎①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 ‎②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B 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④正确说明了我国发展文化的意义;综合国力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①的观点夸大了发展文化产业的作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③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不仅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等特征,而且具有经济、文化、技术等强融合性特征以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强辐射力特征。‎ 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意产业是如何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 解析: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经济、文化、技术的强融合性特征,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力特征,都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答案:①文化创意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文化、技术的强融合性特征,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文化的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②文化创意产业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具有高知识性特征,说明对推动经济建设,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创意产业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附加值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强辐射力特征,说明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4.‎2017年5月11日~15日,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深圳文博会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文博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历届累计总成交额超过1.5万亿元,出口成交额累计超过1 300亿元。‎ 第十三届文博会是充分展示“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就的关键一届展会,也是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展会。本届展会以“文牵一带,博汇丝路”为主题,通过贯彻落实“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推动展会实现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的整体跃升,着力打造国际知名文化品牌展会,通过展示与交易相结合,促进不同国家地区的交流、对话与合作。‎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依据。‎ 解析:本题以深圳文博会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本题要求运用“文化与社会”‎ 的知识分析我国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依据。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要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其次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材料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即可。故考生在充分审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举办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旨在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从而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既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能够促进我国与不同国家地区的交流、对话与合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