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训练检测: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训练检测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要( )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C.鼓励企业兼并与联合 D.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答案 A 解析 要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说必须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A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设问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的提出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表现在( ) ①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②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 ③我国已经走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我国产品供给处于供给充足且过剩状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不符合实际。我国某些产品处于供给充足且过剩状态,但大部分产品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④说法错误。①②正确切题,故选A。 3.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大批发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其中包括( ) ①实施驱动发展战略 ②脱贫攻坚战 ③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④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设问要求是发展惠民举措,②③正确;①是经济发展的要求,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与设问要求不符。 4.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的发展理念是( )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造、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C.创新、统筹、绿色、开放、共享 D.创造、统筹、生态、开放、共享 答案 A 解析 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的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A正确;其余均不是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 5.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阶段体现在( ) A.高速增长阶段转高水平发展阶段 B.高速发展阶段转高水平发展阶段 C.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D.高速发展阶段转高质量发展阶段 答案 C 解析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阶段体现在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C正确;其余选项均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6.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我们面向国家和产业需要重新布局,推动产学研结合,不仅形成价值几百亿的产业,更让自身成为全球无机化学研究的引领者。”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洪茂椿代表说,国家要强大,科技必须强大,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之所以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因为科技创新是( )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B.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C.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 答案 B 解析 之所以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因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B正确;推动经济结构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A不符合题意;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C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不符合题意。 7.习近平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 ) A.实体经济 B.共享经济 C.虚拟经济 D.国民经济 答案 A 解析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A正确;其余选项均不符合设问要求。 8.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此,我们必须做到( ) ①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 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③推动经济发展速度变革、效率变革、社会变革 ④构建宏观调控有活力的经济体制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②是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的要求;③说法错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④说法错误,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题组二 高考小题] 9.(2018·天津高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①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多元 ③ 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 ④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 以上成就的传导路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①—③ 答案 C 解析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使贫困人口减少,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③→②→①传导路径正确且符合题意;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10.(2018·全国卷Ⅲ)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是( ) 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 ③提高农业生产率 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首先将三权分置,体现了土地产权关系的明晰,能够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更好地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再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最后达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目的。所以“三权分置”改革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为:④→②→①→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2017·天津高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从下表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 项目 地区 PM2.5年均浓度 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3年 2016年 2013年 2016年 北京,90,73,2.61,2.57 天津,96,69,1.89,1.85 河北,94,70,2.42,2.37 ①推动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 ②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 ③使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④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②正确,京津冀地区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到2016年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④正确,京津冀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3年到2016年也是呈下降趋势,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①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③错误,此说法夸大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作用。 12.(2016·江苏高考)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统一城乡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此举旨在( ) 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②促进社会公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减轻财政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由于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差别性待遇,我国政府开始着手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此举的目的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公平,②③正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需要医疗部门改进工作,①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④说法错误,不一定会减轻财政负担, 还有可能增加财政支出。 13.(2015·四川高考)“数以亿计的人可在自家屋顶、田间建立一个小型发电厂,只要它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而且通过互联网和电网与世界连接相互交易”,这是“互联网+能源”的一个远景和行动。其重大意义在于( )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电力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②可以极大地促进能源的清洁替代和绿色替代 ③能源供给结构将实现电能化且价格十分低廉 ④“互联网+能源”能全面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发展理念。材料中“互联网+能源”的特点,说明人们涉足该领域门槛很低,从而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自己发电满足自己的需要,①正确;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②正确;题中没有涉及太阳能电池板发电的价格问题,事实上其价格较高,③说法错误;通过题中材料可知太阳能发电规模较小,并不能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④夸大了“互联网+能源”的作用。 [题组三 模拟小题] 14.(2019·安徽池州一中期末)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对这一科学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一论断正确把握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②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关键是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③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减少 ④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这一科学论断正确把握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新发展理念,①④ 理解正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关键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说法错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层次更高,而不是逐步减少,③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15.(2018·广东广州一模)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这得益于我国( )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推动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导世界创新成果 ④增强区域协调能力,实现各地同步富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原因,①②符合题意。③错在“主导世界创新成果”,④错在“同步富裕”。 16.(2018·辽宁瓦房店一模)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优化政策供给,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基于( ) ①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决定的 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匮乏的国情 ③效率是公平的前提,要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 ④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决定的,也是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的需要,①④正确;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匮乏的国情不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原因,②排除;③中“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不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排除。 17.(2019·山东临沂期末)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从2020年到2035年,我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35年我国( ) ①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 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③经济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 ④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③符合题意,是到2035年的目标。②④是到2050年的目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18.(2019·四川泸州调研)2018年11月5~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用“大海”比喻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不是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也有狂风骤雨。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应( ) ①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立足全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②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坚持互利融通,建构内外联动格局 ③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④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持持续均衡,确保人与自然和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城乡发展。②符合题意,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应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坚持互利融通,建构内外联动格局。③符合题意,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应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9.(2018·河北石家庄二中测试)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和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从公民角度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 ①低碳生活、绿色消费 ②节能减排 ③倡导节约适度 ④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从公民角度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做到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倡导节约适度,①③正确;②主体是企业,④主体是政府,与设问要求不符,排除。 20.(2018·山东济南一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经济发展的主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需要( ) ①加强市场监管,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②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③完善产品种类,开拓国际市场 ④加强质量建设,推进科技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加有效供给,②④正确;供给侧改革与诚信建设无关,①排除;供给侧改革要提高的是产品质量,不是增加产品种类,③排除。 21.(2018·河北衡水质检)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这一战略要( ) ①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③坚持农业反哺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坚持多取少予放活方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这一战略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④说法错误,坚持少取多予放活方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2.(2019·四川泸州模拟)下图是我国近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不含农户)情况,据此可推断出( ) A.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受阻 B.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被削弱 C.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减少 D.我国存在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 答案 D 解析 A不符合题意,依然保持增长,没有体现转型升级受阻。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C不符合题意,图中增长率是下降的,投资额是增加的。D符合题意,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下降,表明我国存在一定的经济下行压力。故选D。 23.(2018·安徽寿县一中月考)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代表庄木弟说,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报告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一以贯之的“三农”政策( ) 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③实现农业反哺工业,推动农村城镇化 ④变革农村集体所有制,解决分配不公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中央一系列的“三农”政策,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巩固农业基础地位,①②符合题意;实现工业反哺农业,③说法错误;④“变革”和“解决”的说法错误。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材料一 虽然我国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县域经济发展仍然不足。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上均存在差距,要实现追赶跨越还需要较长时间。我国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优化和完善。 材料二 目前,虽然我国的个别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上还不强,原创成果还比较缺乏,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较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土地、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需营造。在对外贸易中,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正在下降,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的能力亟待提高;我国市场准入的限制还比较多,服务业开放发展的程度还比较低,仍存在进一步开放的空间。 上述材料反映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我国应如何应对? 答案 突出问题: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结构不平衡。②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不充分。二是改革不充分。三是开放不充分。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 应对措施: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②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实现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③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④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⑤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健全产权制度,优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⑥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实行积极主动、双向开放、互惠互利的开放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解析 第一小问需要结合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具体内容来指出,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平衡;第二小问是措施类,应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 [题组二 高考大题] 25.(2018·天津高考节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请按示例列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完成下表。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人民需要更好的教育 整体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① ② ③ ④ 答案 ①人民需要更满意的收入 ②整体收入水平不高,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③人民需要更优美的环境 ④生态环境总体质量不高,部分地区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本题带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既指出美好生活需要,也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可以从收入水平与收入分配差距、优美环境与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指出。 [题组三 模拟大题] 26.(2018·河北唐山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短板和薄弱环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农民驾驭现代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等因素严重制约农村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个长期的过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M市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创办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业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特色养殖业和兴办企业,鼓励农民入股经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帮助农民致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的办法,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运用市场机制将城市产业发展要素引向农村,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资金、技术等要素紧缺难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并说明M市是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 答案 必要性:①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客观要求。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 推动措施:①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②积极发展农村企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潜能,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资金、技术等要素紧缺难题。 解析 第一小问可以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依据和重要性来分析。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求、客观要求和内在要求;第二小问是分析说明型,结合材料中M市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具体做法,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涉及材料的信息有创办田园综合体、鼓励农民入股经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资金、技术等要素紧缺难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