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巅峰冲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巅峰冲刺

‎ ‎ 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考点一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两大阵营 阵营 派别 主要区别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1.(2018•全国卷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2.(2018•全国卷Ⅲ)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命题预测:2019年高考可能会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考生科学精神素养。‎ 命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在科学的基础上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 ‎②以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研究对象 ‎ ‎③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 ‎④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因此,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③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①说法错误。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②说法错误。‎ 命题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是基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新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思想指导。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②哲学源于时代,是“科 ‎ 命题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3.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辞职情怀叫“世界那么大”。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 A.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B.认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意识是物质的如实反映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加工改造的结果 ‎【答案】D 考点三 认识论 ‎1.实践及其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特点 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发展的过程 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发展的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2018•全国卷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女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用新认识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2.(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 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 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称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 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立足社会需要选择课题,开拓创新,在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培有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为我国和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解答本题时应抓住知识限定范围,准确运用知识分析回答。结合“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不断发展、完善育种技术”“应用推广优质杂交水稻”等关键点,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3.(2017·课标卷Ⅲ) 恩格斯指出,认识中“不仅每个已经解决的问题都引起无数的新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也多半都只能一点一点地、通过一系列常常需要花几百年时间的研究才能得到解决”。对这种认识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的局限性意味着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③真理与谬误的转化使认识呈现为封闭式循环运动 ‎④认识对象、认识主体和实践的无限发展导致认识的无限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4.(2017·课标卷Ⅰ)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本题以“零工社区”这一新的经济现象为载体,考查认识论的知识,取材新颖,命题角度独特。“零工社区”使专家和创业者实现有效对接,一方面便于专家根据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推动认识的深化;另一方面,专家的认识又可以直接指导创业者的实践,使认识转化为物质成果,①④正确。答案选B。‎ ‎5.(2017·课标卷Ⅱ) 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6.(2016·课标卷Ⅰ)‎ 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①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③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④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人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故①说法错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不是得到不同认识主体的认同,故④说法错误。②③切题,答案选C。‎ ‎7.(2016·课标卷Ⅲ)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 ‎3.(2019届高三·攀枝花市联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而放弃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某些领导干部成为腐败分子的重要原因。这说明( )‎ ‎①世界观是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②世界观是影响人生道路选择的重要因素 ‎ ‎③理想和信念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 ‎④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前行需要智慧的明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4.(2019届高三·江都中学联考)2018年1月31日晚,天文预报的月全食如期来临,月亮女神上演了“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让众多天文爱好者大饱眼福。天文预报准确预测月全食表明( )‎ A.思维是派生的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思维先于存在 D.存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天文预报能准确预测月全食表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强调的是同一性问题,不是本原问题。B符合题意,天文预报能准确预测月全食表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存在,说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不合题意,是唯心主义观点,材料没有体现本原问题。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本原问题。故选B。‎ ‎5.(2019届高三·山东华侨中学联考)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为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结合我国实际和青少年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观点是(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直观反映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D.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C ‎【解析】为呵护好孩子的眼睛,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结合我国实际和青少年自身发展情况,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体现了意识具有目的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C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项与题意不符;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不是直观反映,B项说法错误;D项不属于辩证唯物论观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6.(2019届高三·平顶山市联考)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有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下列古诗句中蕴含的哲理与白居易观点相似的是(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D.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答案】B ‎7.(2019届高三·平顶山市联考)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消息,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近8首次发现距地球约4000光年的毫秒脉冲星,这是该望远镜继发现11颗脉冲星后的又一重要成果。这表明( )‎ ‎①中国天眼是发现毫秒脉冲星的关键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 ‎③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人们能把握客观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的相关知识。①观点错误,“中国天眼”这一科研设备的利用及其最新成果指重要的物质手段,但不是关键因素;②说法错误,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中国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建造及发现毫秒脉冲星,是我国广大科研人员意识活动具有有主动创造性的体现,也体现了人们能把握客观规律造福人类,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8.(2019届高三·湖北省模拟)天地逆旅之间,唯有诗词曾酬尽人生百态。远离家乡时,遥望见“星垂平野阔”;送别好友时,正路过¨月生楼外天”;踌躇满之时,满心是“晓战随金鼓”;闲适漫游时,却只想“静听松风寒”。由此可见( )‎ ‎①诗人对人生的抒写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诗词是客观环境和人生境遇的真实再现 ‎③诗词的内容取决于诗人的想象力 ‎④诗词是诗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9.(2019届高三·宝鸡中学模拟)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 ‎②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 ‎③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 ‎④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火源于烛,精神源于形体,说明他认为意识源于物质,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是唯物主义观点,②项评析正确;约翰•保罗二世认为人的精神和灵魂是上帝直接创造的,说明其把客观精神看做精神和灵魂的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①项评析错误;约翰•保罗二世认为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物质,而人的精神和灵魂源于上帝,即人的身体和精神是可以分开的,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③项评析正确;桓谭的观点只说明了意识源于物质,没有涉及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并没有准确描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④项评析错误。答案选B。‎ ‎10.(2019届高三·南京市模拟)由故宫博物院等单位联手打造的《清明上河图》穹幕影院,采用一镜到底的技术手法,将原作画面还原成视觉上可移动的立体空间,观众“坐”上汴河之舟,可以领略北宋汴梁的繁华盛景。从中我们感悟到( )‎ ‎①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②大众传媒能超越时空回归历史 ‎③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可突破客观规律制约 ‎④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11.(2019届高三·普宁市模拟)‎ 过去的几十年,天文学家普遍认为银河系的半径约为5万光年。2018年8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根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完成的一期光谱巡天观测显示,银河系的疆界被大大拓展,半径可能达到约10万光年。银河系尺寸的不断改写将促使天文学家重新审视星系形成及宇宙演化的一般规律。这表明( )‎ ‎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 ‎②对事物真理性的认识在全盘否定中获得提升 ‎③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④客观规律随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根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完成的一期光谱巡天观测显示,银河系的疆界被大大拓展,这表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①正确;银河系尺寸的不断改写将促使天文学家重新审视星系形成及宇宙演化的一般规律。这表明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艰辛的过程,③正确;真理的发展过程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不是全盘否定以前认识的过程,②中的“在全盘否定中获得提升”说法错误,排除;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中的“随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12.(2019届高三·广西名校调研)某杂志发表的一篇报道,叙述了“数学天才”付云皓从连续两年夺得国际奥数满分金牌的少年巅峰到在一所学校担任数学老师的人生经历。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天才的堕落,还有人认为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功,应尊重他人的人生选择。材料表明( )‎ ‎①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截然不同 ‎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2019届高三·豫南九校联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扶贫开发,中央有明确部署,各地政府一是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促使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第一要务,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既不能一味等靠、无所作为,也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因发展心切而违背规律、盲目蛮干,甚至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二是要紧紧扭住包括就业、教育、医疗、文化、住房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个基本保障,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坚决守住底线。三是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再穷不能穷教育,再穷不能穷孩子,务必把义务教育搞好,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说明习书记如何要求各地政府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各地的精准扶贫要立足资源、市场、人文旅游等优势,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体现这一点。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重视发挥意识的指导作用。通过制定正确的发展路子去实现发展。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成功。各地的发展不能违背规律、盲目蛮干。④把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精准扶贫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14.(2019届高三·湖南省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活,首次对“中华民族精神”做出了高度凝练与清晰阐述。所谓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涵括“四种伟大精神”,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冲”与“传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己然化为“中国人民的特质”,“‎ 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提供着并必将继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主席强调,人民伟大,是国为人民靠奋斗创造了伟大历史;民族伟大,是因为伟大民族奋斗改变了寥廓命运;民族精神伟大,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精神,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依据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解读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答案】‎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与伟大梦想精神,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需要;‎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已然化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提供着并必将继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5.(2019届高三·普宁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带一路”既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也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更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 敦煌是丝绸之路河西道、羌中道(青海道)、西域南、北道交汇处的大边关要塞。敦煌壁画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乃至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是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受佛教传播的影响,不同时期的壁画具有不同的风格,较早的十六国和北魏各窟壁画明显带有域外或新疆的绘画风格;西魏时期的壁画吸收传统形式并把更多的生活情节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画创造;到北周时期,尚存西域绘画遗风,但整体而言,从形象到艺术风格已是汉族传统绘画面貌了,它体现了中原佛教逐渐成熟,并向周边传播;到唐代时期,内容丰富而多变,场面和情节被处理得真实有趣。由于历史的原因,敦煌艺术由最后的高潮走向衰落,但密画和中原新画风的壁画仍保存至今。‎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敦煌壁画的发展过程。‎ ‎【答案】‎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佛教的传播推动了敦煌壁画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同时期的壁画风格反映了佛教的传播过程。‎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敦煌壁画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逐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