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但不能依赖手机。当你低头看手机时,或许错过了与亲友的会心一笑;当你忙着把图片晒到微信群里时,或许错过了下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变化都有度,切忌过分与极端 ‎ ‎②事物都有两面性,切忌片面地看问题 ‎③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切忌静止地看问题 ‎ ‎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切忌随意判断与选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但不能依赖手机。”体现了要坚持适度原则,由此可见,①选项说法符合题意,应选。生活中离不开手机,但不能依赖手机,体现了事物都有两面性,②选项说法符合题意。③④选项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A。‎ ‎2.科学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学考察活动,加快了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联系。题干中说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学考察活动,加快了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观点错误,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③观点错误,联系既有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有自在事物的联系。故答案应选C。‎ ‎3.‎‎2019年2月13日 ‎,国家卫建委发布《“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6省市进行试点,试点时间为2019年2月至12月。方案指出,各地应坚持“线上线下,同质管理”的原则,从而形成可复制的有益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这体现了 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区别 ‎ D.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具体矛盾 ‎【答案】B ‎【解析】A:题中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并不是强调矛盾的普遍性,A错误。B:题中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B正确。C:题中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而不是相互区别,C错误。D:题中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体现的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而不是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错误。故本题选B。‎ ‎4.营养学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碘盐中碘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碘缺乏会造成甲状腺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增生、肥大,而碘含量过高则可能出现轻度甲状腺功能亢进,俗称“甲亢”。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 ‎②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营养学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碘盐中碘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碘缺乏会造成甲状腺素合成不足,引起甲状腺增生、肥大,而碘含量过高则可能出现轻度甲状腺功能亢进,俗称“甲亢”。这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②不合题意。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④。故本题选A。‎ ‎5.“台独”是台海和平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祸害。为维护两岸人民的福祉,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我们必须 ‎ ‎①坚持“九二共识”,坚信两岸前途是光明的 ‎ ‎②放弃使用武力,重视量的积累和变化 ‎ ‎③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成两岸关系的质变  ‎ ‎④坚决反对“台独”,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为维护两岸人民的福祉,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信两岸前途是光明的,坚决反对“台独”,准备走曲折的道路,①④符合题意。②:“台独”是台海和平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祸害,放弃使用武力不符合现实,且重视量的积累和变化不合题意,排除②。③:促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成两岸关系的发展,质变不一定是发展,③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 ‎6.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000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关键部分功能不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D.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说明在人生历程中要处理好诸多矛盾,其中健康是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故A符合题意;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故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矛盾主次方面知识,排除C;人的事业、爱情也很重要,故D错误。答案选择A。‎ ‎7.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这首小诗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C ‎【解析】痛苦、挫折、失意与人生的美好是对立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但正是痛苦、挫折、失意才会使人生更加美好,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统一性,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8.事物的矛盾包括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与同一性,下列强调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了“义”和“利”的对立,①不符合题意。②:“垃圾,就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强调了垃圾和资源的相互转化,②符合题意。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强调了卑鄙和高尚的对立,③不符合题意。④:“没有当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不会有今天的和平生活”强调了抗日战争和和平生活的统一,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9.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创新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这推动了“草根发明家”的创新,表明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①正确切题。“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是其创新成功的重要原因,表明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②正确切题。③夸大了认识的作用,观念创新不能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决定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是正确指导实践,而不是能否应用于实践,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0.长江流域因其丰富的资源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黄金地带”。但囿于地方利益和认识水平的局限,长江流域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如今,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大开发变为大保护证明了 ‎①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意识活动因具有目的性而能保证实践的成功 ‎③认识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④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真理也能转化为谬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①正确,长江流域过度开发,既反映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违背了客观规律,也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时忽视了客观规律;②错误,有目的性的意识活动不一定符合科学性;③正确。我国对长江流域发展的认识出现了曲折,我国纠正错误认识,体现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④错误,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题干强调的是纠正过度开发的错误,而不是因条件变化使真理变为谬误。故选:D。‎ ‎11.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决不意味着可以随时随意发挥。之所以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因为 ‎①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④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②④: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②④符合题意。①:主观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①说法正确但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③: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克服困难,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选C。‎ ‎12.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一论断强调了哲学的地位和作用,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具体知识 ‎ ‎③哲学具有批判的功能,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并推动时代进步 ‎ ‎④哲学具有反思的特点,真正的哲学引领人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③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具有批判的功能,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并推动时代进步,③④符合题意。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①错误。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②错误。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3.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中国开辟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广东珠海、深圳、广州考察时强调,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实践证明,我们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是一条正确道路,只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必然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改革创新促进了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看到改革开放的光明前途,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又要做好迎接改革中新困难的思想准备,迎接新挑战。‎ ‎③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要抓住机遇促成质变。‎ ‎【解析】本题以我国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面临的形势为背景,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于发展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应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解答本题,首先要设好设问要求,明确问题的指向,理解发展观中包含的具体原理;其次,要注意审读材料,将材料信息分出层次,把握其中的关键语句,将所学原理与材料信息结合作答。依据材料信息“继续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可与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联系作答;“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可与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联系作答;“我们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是一条正确道路,只要锲而不舍、一以贯之、再接再厉,必然创造出新的更大奇迹”可与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联系作答。‎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中囯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的热播,吸引了众多民众,点燃了大众的诗词热情,风靡全国的古诗词热,从根本上看还是来自于古典诗词自身的魅力,诗词本身就具有易于传播的基因,这种基因能够穿越时空,较容易引起今人的共鸣。古诗词热也折射出大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结果。‎ 当诗词文化成为“爆款”之后,要让诗词文化细水长流地传播下去,还需要真正有效地诗词普及和进一步地深入引导。诗词文化的普及,既要保证专业性,又能兼顾趣味性,让古代的诗词能走进今天读者的日常生活。有关诗词普及的书籍应该有细分的读者意识,根据面向的受众来决定内容。比如给小学生选的篇目,与给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所选的必然会有很大不同。能否给到不同受众最适合的、有针对性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及的效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为诗词文化的有效普及提出合理性建议。‎ ‎【答案】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诗词文化的有效普及,要坚持全面的观点,既要保证专业性,又能兼顾趣味性,将诗词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诗词文化的普及要结合不同读者的需求才能达到普及的效果。‎ ‎③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以达到最好的普及效果。‎ ‎【解析】本题以让诗词文化细水长流地传播下去,需要真正有效地诗词普及和进一步地深入引导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为诗词文化的有效普及提出合理性建议。解答时首先明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的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从上述观点中选区恰当的原理,结合诗词普及和进一步地深入细化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厉害了,我的国!”成为2017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当之无愧的热词。许多网民通过网络表达了对中国道路的自信,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某校高二同学开展了一场为祖国点赞的活动,请你加入他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智慧。近五年,一个个奇迹般的工程,正在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例如,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与2018年。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请结合材料,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旨在加强地区、区域间的联系,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加强了粤港澳地区的联系,而且带动了中南、西南的发展,并进一步辐射东南亚、南亚;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从整体的经济布局发出,以局部发展带动整体发展。‎ ‎【解析】此题以我国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设问要求“请结合材料,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哪些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联系的观点”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过程的相关信息分别从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年1月8日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向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刘永坦院士、钱七虎院士和其他获奖代表颁了奖。李克强总理讲话指出: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方向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动能持续快連成长,为稳增长保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日渐浓厚的创新氛围,不断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1)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如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至发展?‎ ‎(2)说明创新的辩证法依据?‎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 ‎【答案】(1)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在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科技创新提高了劳动者素质和科技水平;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科技创新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促进“双创”深入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③创新推动思维和文化发展。日渐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实践,培育了人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以此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发展的普遍性客观性;发展的实质;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①科技是促进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发展,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科技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利于实现文化强国目标。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持续提供新动能:科技创新为我国培养了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科技创新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 发展提高了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意义重大。④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文化创造活力,树立文化自信。⑤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解析】本题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表彰为我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如何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该题命题指导思想是重视基础、回归教材、重点知识重点考,基础技能重点考,学生薄弱环节重点考。根据答题知识范围的限定,主要可以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变革以及创新推动思维和文化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要求考生说明创新的辩证法依据。本题通过一个简单的设问考查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能力。题目虽然简单,但是考查的内容却是考生需要牢记的内容。创新的辩证法依据主要有发展的普遍性客观性;发展的实质;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3)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科技创新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考生要解答意义类问题,首先要学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根据材料的解读,主要可以从科技是促进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文化自信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