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解析版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学科试题 ‎ ‎ 时间:100分钟考试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说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②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说明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是让人还是推人,是否会搀那盲者一把”体现了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选A。③错误,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不一定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④错误,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不是自发形成的。‎ 考点:文化的特征 ‎【方法技巧】选择题解题方法 方法1排除法,排除错误题肢,排除与材料不符的题肢,排除与题干同义反复的题肢,排除因果颠倒的题肢。‎ 方法2优选法(比较法),在诸多题肢都符合题意时,比较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题肢。‎ 方法3直选法,直接根据设问的指向,找出与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意思最贴近的题肢,或者找出与教材相关知识表述最接近的题肢。‎ ‎2.盐城自古因盐设城,因盐得名,两千余年海盐文化是盐城地域文化的精髓。其中,盐雕艺术品晶莹圆润,蕴含东方美学的优雅意境,作为城市名片,为“盐城八珍”工艺品之首,凝练了海盐文化之魂。这说明 A. 作为精神力量的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B. 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具有相应的物质载体 C. 自然环境的不同决定着文化的差异 D.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材料“盐雕艺术品晶莹圆润,蕴含东方美学的优雅意境,作为城市名片,为‘盐城八珍’工艺品之首,凝练了海盐文化之魂”,强调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的作用, A与材料无关,排除;C中“决定着”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对社会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只有优秀的文化对社会发展才起积极作用, D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活动、接受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再到“辣翻天”、“棉花掌”、“药你苦”,涨你没商量……在对物价的戏说中,透露着网民的无奈。这说明:‎ A. 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 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C.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D. 外来文化严重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你涨”、“苹什么”、“辣翻天”、“棉花掌”、“药你苦”等网络新词是人们对经济生活中物价变化的真实写照,是对经济生活的反映,这充分体现了文化是经济的反映,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中非意识形态部分不具有阶级性,故A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4.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8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 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 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 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A ‎【解析】‎ 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项正确;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项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经济的派生物,C项错误;优秀文化才可以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D项说法不准确,故本题答案选择A。‎ ‎5.“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 A. 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 文化活动使人高雅 D. 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答案】B ‎【解析】‎ 题中“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意为如果在山林泉石之间漫步,烦躁之心就会逐渐地平静;如果从容自得地留恋于诗书图画的雅趣之中,那身上的粗俗习气就会逐渐地消失。“尘心渐息”、“俗气潜消”等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B项符合题意;我们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A项表述不科学;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C、D两项表述不科学。‎ ‎【考定定位】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名师点睛】‎ ‎6.“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贵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 D. 文化决定人们的世界观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准确把握题意。“合作共赢”的主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贵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和为贵”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能“决定”,A错误;材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不是潜移默化,C不符合题意; 文化不能决定人们的世界观,D错误。故选B。‎ ‎7.“亲,你还在犹豫什么,赶紧下手吧!”这是京东等网上商城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打出的广告语。不仅如此,更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 ‎①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 ‎②网络语言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题目中,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中正被广泛使用。这说明网络语言正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①④入选。②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③选项错误,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不总是被动的。选B。‎ 点睛:“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含义 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 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 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 侧重点 强调空间(“横”)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和方式,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润物细无声”等 强调时间(“纵”)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程度和效果,如“乡音难改”‎ 要求 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素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8.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 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 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题干强调精神家园里心灵的重要性,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文化素养中的重要性,D正确;优秀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说法错误;材料不涉及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B不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是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一般把握。微观上影响人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言谈举止;宏观上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9.“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美国一所孔子学院的老师给美国小孩“孔融让梨”,孩子们不接受这个观点,并反驳说小孩不应该吃小的,他也不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一直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是不可逾越的 B. 不同民族间文化缺乏共性和普遍规律 C.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C ‎【解析】‎ A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B选项错误,由于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其共性,故不同民族间文化也有其共性。D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是当美国老师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们并不接受这个观点,并认为小孩应该垄断大的,应该把大的用刀切开,跟他哥哥平分,这才叫公平。这表明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C选项入选。‎ ‎10.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也显著增强。近年来的历次人代会上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不仅数量明显增多,而且质量也在提高,他们出席人大会议再也不只是拍拍手、握握手、举举手了。这说明 A. 文化是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B.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C. 发展民主政治有赖于文化素养的提升 D. 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答案】C ‎【解析】‎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个人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我国各级人大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显著增强,说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文化素养的提升,C适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定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11.苹果公司于北京时间2017年9月12日发布iPhone8系列,iPhone8和iPhone8Plus同时亮相,iPhoneX也意外惊喜出现。有人说:“苹果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 ‎①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承载着文化的内容 ‎②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并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③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 ‎④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是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苹果的电子产品引领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承载着文化的内容,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响,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决定文化而不是经济促进文化的发展,②错误;文化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不一定是经济方面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2.“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所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直到今天,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①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③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 ‎④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文化的发展并不是总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①不选;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封建思想,这说明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②正确;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不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③不选;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封建思想,这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点睛】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能超前于经济而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经济发展。故而它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同步发展”等观点是错误的。‎ ‎13.有人说,文化是知识;有人说,文化是艺术。《文化生活》所说的文化则是()‎ A. 人类实践所创造的一切成果 B. 经济和政治以外的所有现象 C.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和 ‎【答案】C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选C。‎ ‎14.春雨惊春消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变化规律形成的智慧,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这说明 A.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B. 推动认识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C.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D. 传统习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变化规律形成的智慧,至今仍在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正确且符合题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B说法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C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5.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这表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选项①符合题意;“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表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故选项③符合题意;选项②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准确理解“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以下三点:‎ ‎(1)“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强调的是,文化活动不是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是除此之外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人类”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又是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人们的思想、理论、信念、信仰、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16.农谚云:“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立了冬,楼在摇,种一葫芦打两瓢”。这都是人们对农业活动的总结,对指导农业生产很有作用。这说明 A.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C. 文化现象伴随人类始终 D.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答案】A ‎【解析】‎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文化是人们实践产物。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材料中的“种麦到立冬,种一缸,打一瓮”“立了冬,楼在摇,种一葫芦打两瓢”谚语体现了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选A;其余三项不合题意。‎ ‎【考点定位】文化与实践的关系 ‎【高考警示】高考考查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时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一般以组合的材料为背景来考查,考生应牢牢掌握文化的概念及其特点,把文化现象与政治现象、经济现象、自然现象区分开。另外,考生也应关注时事热点,判断相关时政热点是属于文化现象,还是属于政治现象。‎ ‎17.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未体现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题肢①与题意不符。巴金先生的散文创作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这表明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题肢②正确。巴金先生儿时背诵的散文对他一生的文学创作都有影响,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题肢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未体现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故题肢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文化对人的影响 ‎18.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包括外国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兴办孔子学院研究他的儒家思想,赞同他的“天下一家”。这体现了 ‎①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文化素养是在人们的文化活动形成的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人类全部精神产品和精神活动,①选项观点正确但没有体现;题中事例兴办孔子学院传播文化,并没有涉及文化素养的形成,③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中事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同时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9.清除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A.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 民族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C. 应该提供多种类型的文化产品 D. 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 ‎【答案】D ‎【解析】‎ 材料主要告诉我们要抵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侵蚀,积极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所以选D。ABC三项虽然正确,但不是材料所表明的。‎ ‎20.“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 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B ‎【解析】‎ 屠格涅夫说:“莎士比亚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段话表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说法不对,先进的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D说法不对,文化不起决定因素。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名人屠格涅夫的名言为背景,考查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文化力量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2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A. 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 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 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 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A ‎【解析】‎ 题目中,太湖边上的杨湾村根据当地青娃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里听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选项错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选项表述错误且与题意无关。‎ 点睛:注意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2.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②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手机属于电子产品,其多样化的功能已成为消费时尚,这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①符合题意;人们用手机支付、办公、社交等等,这体现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排除;③说法错误,价值取向作为社会意识应该由社会存在决定,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名师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3.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 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B. 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 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 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D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24.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几万人在一个“微信公众号”上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文化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价值取向,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5.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 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 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C. 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 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答案】D ‎【解析】‎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表现为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段优美的话语是优秀文化,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D项符合题意;这段优美的话语可以给人以鼓舞的作用,但是无法揭示世界本质,A项不合题意;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C项观点错误;真理总是随社会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存在永恒真理,B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二、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坦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坦县派出所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答案】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保守观念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题目限定了答题的知识范围,要求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的合理性,答题时要明确知识范围,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结合材料,从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经济的作用 ‎27.弘扬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家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家风连着民风,影响社会风尚。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培育和传承,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传承良好家风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答案】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良好的家风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正确的处世方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 ‎③传承良好的家风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使人们牢牢树立道德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以家风建设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从传承良好家风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正确的处世方法;传承良好家风,有助于通过家庭教育的良好的氛围,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传承良好的家风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28.2015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访问过程中在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会议的发言中谈到:“从教师到企业家,20年的创业经历告诉我,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各国都一样。企业家精神需要尊重市场,创造独特价值,乐于创新,勇于担当。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家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而存在的。今天的世界经济,更要呼唤企业家的开拓精神。”‎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阐释“今天的世界经济,更要呼唤企业家的开拓精神”的合理性。‎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开拓精神可以激励企业家锐意进取,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价值,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家能够通过不断创新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在竞争中赢得先机,这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解析】‎ 本题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访问过程中在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作用和意义这一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设问指向阐释“今天的世界经济,更要呼唤企业家的开拓精神”的合理性。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主观题回答文化的作用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三是文化与综合国力(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四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答本题,考生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回答即可。‎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体现由小到大原则。‎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不少发达国家都有着自己的文化战略。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传媒和文化产品大肆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当前,我国处于维护文化安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此,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答案】(1)①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认真阅读材料,找出关键信息,对应相关知识,组织合理答案。‎ 本材料中谈到了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由此可以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理由是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意义重大。运用教材知识与这些材料信息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文化在综 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除了传统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外交力量外,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 ‎ 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科技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 的智力支持。(我国如何在文化方面提高综合国力)‎ ‎30.2012年11月29日,中央领导同志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展览呈现的1150多件珍贵文物和980多张历史照片,记录了中华民族近170年艰辛而伟大的复兴之路,引起了参观者的强烈共鸣。习近平在参观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说明举办《复兴之路》展览、重温历史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它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举办《复兴之路》展览,使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从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举办《复兴之路》展览,重温历史,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说明举办《复兴之路》展览、重温历史的意义,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举办《复兴之路》展览、重温历史的意义,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角度分析说明举办《复兴之路》展览、重温历史的意义。‎ ‎【点睛】本题属于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此类试题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分析……的原因”“……的依据是什么”“……的意义是什么 ”等形式呈现,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这种题型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另外要注意高考政治的时政性。考生要审好题,明确设问中的主体和知识范围,然后结合材料一一回答。此类试题回答要注意以下几步:审设问定范围、想理论调知识、读材料找关键、组织语言写答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