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收入与分配课时1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1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课时 1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纲传真]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考点 1| 我国的分配制度 全国卷 5 年 0 考 命题揭秘导航 近三年高考地方卷常有考查,2016 年天津、 浙江高考卷对本考点进行了命题 本考点近几年趋“冷”,但作为我国分配制 度的基础理论,也不可忽视。该考点主要考 查学生对各种分配方式的理解,主要以选择 题的形式考查对各种分配方式的认识。 第 1 步——[基础梳理] 1.生产决定分配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具体内容和要求 a.适用范围:②公有制经济。 b.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c.分配对象:③个人消费品。 d.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 a.前提:④生产资料公有制。 b.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⑤特点。 (3)意义 a.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b.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⑥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形式:劳动、资本、技术、⑦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2)意义 a.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⑧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b.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c.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第 2 步——[重难突破] 1.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 类别 对应形式 适用范围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 金和津贴收入 公有制经济 按生 产要 素分 配 劳动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 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 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 资本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 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 入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 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点拨] 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都属于劳动收入。但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 中,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存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是非社会主义性质 的分配。 2.正确区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存在范围 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地位 主体地位 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 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 地位 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 人才、创造的尊重 分配依据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 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和贡献 分配原则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3.正确认识各种收入 (1)区分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①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用劳动获得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 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②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2)区分按劳分配收入与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是指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获得的工资、 奖金、津贴等收入。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3)区分按劳分配收入与公有制经济中的收入:按劳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但公有制经济中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 (4)明确合法收入范围:包括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二者都受国家保护。 第 3 步——[命题探究] 命题点 1 区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典例 1] (2016·天津高考·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 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B [本题的题眼是“股权激励方式”。实施股权激励方式实际是按生产要素对企业发展 的贡献的大小来进行分配,B 项正确。这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属于分配制度的完 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仍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 项排除;各类企业 采用的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不属于按劳分配方式,C 项排除;D 项夸大了股权激 励方式的作用,排除。] [对点训练 1] 某外资企业工程师小张年薪为 8 万元,转让一项专利技术获得 5 万元收 入,炒股获得收入 0.5 万元。材料中小张获得的收入依次为( ) A.按劳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D [外资企业的年薪为按劳动要素分配,转让一项专利技术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 炒股收入为按资本要素分配。] 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属于其他分 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 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命题点 2 区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典例 2] (2017·合肥模拟)小张在北京某国有大型企业工作,年薪 10 万元。其利用 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 1 万元;购买股票年终分红 1 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 2 万元。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小张一年的劳动收入是( ) A.10 万元 B.11 万元 C.14 万元 D.12 万元 B [劳动收入是指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各种报酬。这样就不包括购买股票获得的 红利 1 万元和出租住房的收入 2 万元。小张在国有企业上班,年薪 10 万元是劳动收入,在 民营企业兼职获得的 1 万元是按劳动要素分配,也是劳动收入,共 11 万元。] [对点训练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所得的是( ) A.某民营企业技术工人获得了 5 000 元的红包 B.个体户张女士一个月获得了 6 000 元的利润 C.王老师在银行领了 400 元的存款利息 D.公务员小李发了 3 500 元的工资 C [民营企业技术工人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户张女士的利润属于按劳动要 素和按资本要素分配,公务员小李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这些都属于或包含劳动所得。 王老师的存款利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故 C 符合题意。]考点 2|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全国卷 5 年 2 考 命题揭秘导航 2012·全国卷·16,4 分 2012·全国卷·38(1)14 分 本考点是近年高考的高频考点。以主观题为主,主要考查效 率与公平的关系,以及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从考查方 式上看,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方针政策或选取典型图表材 料,切入点灵活多变。还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等 知识结合。 第 1 步——[基础梳理] 1.收入分配的公平 (1)主要表现:收入分配①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②过大,要 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必要性: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③共同富裕的体现。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 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2)重要举措 第一,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⑤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 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第二,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 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 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 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提醒 记忆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可以归纳为“一个保证”“两个同步”“三种手 段”“四项收入”。 3.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二者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⑦物质前提;另一方 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⑧保证。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 (2)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 又要促进公平。 第二,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⑨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⑩落实分配政 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 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第 2 步——[重难突破] 1.促进社会公平的原因 (1)有利于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2)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 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 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积极性,才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 活力。 (4)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体现,也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这一根本 目标。 (5)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 2.正确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1)无论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都既体现了效率又体现了公平原则。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其个人收入均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体现了效率原则;同时按劳 分配中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生产要素投入的机会均等、 规则平等则是公平原则的体现。 (2)分配公平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 在合理范围内。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①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 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②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 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这样才能促进国民收入合理分配,最终既有 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第 3 步——[命题探究] 命题点 1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典例 3] (2017·杭州模拟)根据图示,下列正确的有( ) ①平均分配会阻碍生产效率的提高 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才能提高效率 ③分配制度的变化影响效率与公平 ④分配制度应随经济的变化而完善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A [平均分配即收入没有差距,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阻碍效率的提高。但收入差距 过大或过小均会影响效率的提高。故①②错误。] [对点训练 3] 股权激励,是对公司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公司用于 激励并留住核心人才而实行的激励机制。截至 2016 年 6 月 7 日收盘,已有逾 90 家上市公司 实施了股权激励,使核心员工与公司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 ) ①增加员工的按劳分配收入 ②降低公司员工的投资风险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④增强公司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①错误;股权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对于员工个人 增加收入和公司发展都有积极作用,③④正确,故 D 项应选。②材料不体现,排除。] 命题点 2 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典例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1996~2010 年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变化情况图 注 1.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绘制; 2.居民收入分配份额为劳动报酬占国民总收入比重。 (1)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体现了国民总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关 系。根据上图,概括 1996~2010 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 趋势。 (2)从 2010 年到 2020 年,若在国民总收入实现倍增的同时,居民收入所占份额从 45% 逐步增加到 65%,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________(小于、等于或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 率。 (3)如何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解析] 第(1)问的题眼是“整体变动趋势”。该问要求概括图中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 配中居民收入分配份额的整体变动趋势。通过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居民收入分配份额 整体呈下降趋势。但 2007 年至 2009 年又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水平。 第(2)问的题眼是“倍增”和“所占份额从 45%逐步增加到 65%”。假设 2010 年的国民总收 入是 a,那么,居民收入就是 0.45a。到 2020 年,国民总收入倍增后,是 2a,居民收入是: 0.65×2a=1.3a。由此可见,2020 年,国民总收入为原来的 2 倍,而居民收入则约为原来 的 3 倍。所以,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应大于国民总收入年均增长率。第(3)问,看清设问的 限定性要求“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即可得出正确的知识组合。这也是该问的“题眼”。 [答案] (1)答案示例一:整体来看,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 答案示例二:1996~2007 年,居民收入分配份额呈下降趋势;2007 年后,居民收入分 配份额有所增长和波动,但仍低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水平。 (2)大于 (3)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 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对点训练 4] 材料一 2012 年~2016 年某省经济发展指标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国内生产 总值增长 率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 率 财政收入 (亿元) 比上年增 长率 2012 21 462.69 10.10% 41 405 8.60% 1 933.00 17.20%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2013 22 990.35 8.90% 43 842 7.70% 2 142.37 10.80% 2014 27 722.31 11.90% 51 711 9.50% 2 560.00 17.90% 2015 32 318.85 9.00% 59 249 7.20% 3 150.80 20.80% 2016 34 606.3 8.00 % 63 266 6.80% 6 408.50 8.20% 材料二 针对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地区居民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发挥好财税政策的 杠杆作用来“托底、扩中、限高”,促进收入公平,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一方 面要学会“下围棋”,既要有大局观和前瞻性,又要提前在关键部位布防,增强改革措施的 协调性;另一方面要学会“弹钢琴”,既有先后次序,又有轻重缓急,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 展全局、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领域着力点,不失时机地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把改革 开放引向深入。 (1)概括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个人收入的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该省居民收入分配 公平。 [解析] 第(1)问,图表反映某省一系列经济发展指标变化情况。将这些内容一一列举, 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第(2)问,要求说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回答时,必须准确记忆 教材中的内容,并以教材内容为主线组织答案。在对教材内容识记的基础上,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将教材内容与材料内容相对应,做到每一条都是“理论”与“材料”相结合;二是体现 “发展经济”是实现公平的根本措施。 [答案] (1)材料一中图表反映了 2012~2016 年该省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财政收入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逐年较快增长,说明经济得到持续发 展。但是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低于财政收入增长率,说明收入分配格局问题亟待解 决。 (2)①要加快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居民 收入分配公平”提供物质基础。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 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劳 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④充分发挥财政在再分配中的 作用,从“托底、扩中、限高”来发挥好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公 平,改善人民生活,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实现个人收入分配公平。 思维建模系列 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措施 关于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公平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现实生 活中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和谐。 [典例导引] (2017·成都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从 2011 年起,我国实行农民年人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9 纯收入 2 300 元的扶贫新标准,2011 年至 2014 年我国累计减贫 5 221 万人。习近平指出, 到 2020 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使 3 000 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使 1 000 万人脱 贫;通过异地搬迁,可以使 1 000 万人脱贫,总计 5 000 万人左右。党和政府为了让发展成 果由人民共享,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重点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特别在精准扶贫、精准 脱贫、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确保把真正的贫困 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注重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考查问题 (1)分析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进行精准扶贫,缩小收入差距,保障社会公平。 规范答案 (1)2011 年至 2014 年我国累计减贫 5 221 万人,习近平明确指出,到 2020 年,总计脱 贫 5 000 万人左右。说明党和国家加大扶贫开发事业扶持力度,实施精准脱贫,实现共同富 裕。 (2)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投 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②合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科 学文化素质,增强扶贫对象的自身发展能力。③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分 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④国家要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平,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模板构建] 常见设问方式: (1)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2)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常用答题语言: (1)原因 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 富裕的体现。 ②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 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④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措施 ①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0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公平收入分配的 重要制度保证。 ③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 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 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 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⑤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 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⑥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模板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2015 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情况 年份 指标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财政收入(万亿元) 10.37 11.72 12.91 14.03 15.4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1 810 24 565 26 955 28 844 31 19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6 977 7 917 8 896 10 489 11 422 材料二 近年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政府着眼全局,更加注重于地区差异的缩 小,更加注重于加强财政投放以促进民生的改善,更加注重于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1)材料一中的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解析] 第(1)问要注意解读图表的步骤。首先要读表头,了解主旨。通过本题表头可 知,该图表反映的是 2011~2015 年我国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 情况;其次读图表内容,要按照纵向找规律,横向找差距的原则进行。具体到该题规律是我 国经济有了巨大发展,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增长,差距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 增幅都低于财政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最后要揭示本质或说明问题,本题反映 的问题是我国分配应该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应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第(2)问,根据图表反 映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根本途径、制度保障、两个同步和比重合 理、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角度说明即可。 [答案] (1)经济信息:①图表反映了 2011~2015 年间我国经济有了巨大发展,财政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1 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增长。②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都低于财政收入增幅。③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较大。④我国分配应该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应注重统筹城乡发展。 (2)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的收入都有所增 长。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增加居民收入,提高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 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 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 ⑤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缩小城乡差距,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 [错点剖析] 机智躲“陷阱” 轻松冲高分 易错点 1 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 提醒 在公有制范围内,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 方式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 种收入,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 矫正训练 1 李某在一家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月薪 2 500 元。2016 年 3 月,他卖给本企 业一项技术专利 20 万元,其中以 10 万元购买了本企业的股票。同年 10 月他获得了 2 万元 的股息。并按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李某的收入方式有 ( ) ①按劳分配 ②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 ④按资本要素分配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李某在国有控股企业工作所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他卖给本企业一项技术 专利 20 万元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他获得的 2 万元的股息属于按资本要素分 配。] 易错点 2 劳动收入就是按劳分配收入,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提醒 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所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 收入;非劳动收入有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国家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矫正训练 2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 4 万元;甲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 1 万元;甲购买股票,年终分得红利 1 万元;甲出租住房,年收入 1 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 入为( ) A.4 万元 B.5 万元 C.6 万元 D.7 万元 B [甲在国有企业上班,年薪 4 万元是劳动收入,在民营企业兼职获得的 1 万元是按劳 动要素分配,也是劳动收入,总共 5 万元。] 易错点 3 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理解不清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2 提醒 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配的原则, 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 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国家机关人员的工资等。 矫正训练 3 (2015·山东高考·25)国务院决定,2015 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 政补助标准由 2014 年的每人每年 320 元提高到 380 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 理解正确的是( )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 C [本题的题眼是“国务院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财 政补助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提高这项补助,能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故 C 项正确; 医疗补助与居民消费结构无关,故 A 项不符合题意;财政补助不属于初次分配,故 B 项与题 意无关;财政补助是财政政策,D 项中“增加货币供应量”是货币政策,排除。] 易错点 4 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提醒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矫正训练 4 “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 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 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A [①表述错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④表述错误,实现 社会公平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 A。] [热点聚焦]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缩小家庭收入差距 [新闻点击] 材料一 2016 年 5 月 16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研究落 实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工作。习近平强调,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3 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②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坚持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为人民群众生活改 善打下更为雄厚的基础;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完 善收入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 素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 材料二 2016 年 8 月 28 日,《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研究书系》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 行。其中《减少不平等与可持续发展》一书指出:③中国在缩小家庭收入差距上取得显著成 绩。研究指出,在减少不平等的实践中,中国从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总结,积累经验,形成了 一套卓有成效的理论,就是不断完善经济收入与社会发展的制度结构和空间结构,从制度设 计和空间优化两个方面来系统性开展减少不平等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就是 制度结构和空间结构均衡发展的双重结构理论。 [信息提取] ①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②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才 有可能。 ③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思维发散] 问题一:结合材料和所学消费的知识,说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的积极意义。 分析: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收入差距过大, 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有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引导经 济结构优化升级。 问题二: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 现收入分配公平。 分析: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生产要素按 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规范和推动农村土地流转。②确保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 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 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切实维护农民权益。③再分配中更加注 重公平。充分发挥财政和税收手段调节收入分配,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 育、社会保障的投入,实现社会公平。 [命题猜想]——————————————————————————— 猜想 1.习近平指出,必须弘扬勤劳致富精神,激励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这里, 既有合法的劳动收入,也有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下列选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 ) ①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 ②股票持有人获得的股息、红利、股票交易收入 ③私营企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4 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年终奖金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B [工资和奖金收入均属于劳动收入,③④不符合设问要求。利息收入和股息、红利、 股票交易收入均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①②正确,故 B 项应选。] 猜想 2.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 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 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通过改革厚植发展优势、增进人民福祉提供了行动 指南。这要求我们( ) ①加强制度建设,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③ 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④贯彻正确的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C [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及社会公平的知识。②错误,“消除”说法太绝对化;③错误,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社会公平;材料意在表明,“蛋糕”不断做大的同时,还要把“蛋 糕”分好,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安排,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努力克服人为因素造成 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从而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①④正 确切题。故选 C。] 猜想 3.收入分配公平是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政府致力于解 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 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请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主要应从政府的角度分析。结合教材知识, 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宏观调控等方面阐 述。 [答案] ①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 民收入,努力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分配制度。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 理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④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制度,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政府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加 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打破行业垄断,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 非法收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