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版】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政治试题

www.ks5u.com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文化是软实力,但要由硬实力来支撑。这启示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 ‎①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完善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贯彻科学发展观,增强经济、军事和科技等物质力量 ‎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防范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考点定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名师点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习近平主席曾指出,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发市场蕴藏的活力。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这表明 ‎①激发市场活力企业家才有用武之地 ②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促进社会发展 ‎③不同时期对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不同 ④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B ‎【解析】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这表明人越全面发展就越能促进社会发展,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与材料旨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名师点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得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3.2016年9月15日,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20‎ 多所高校的学子们相约华清宫,参加景区节庆互动活动,并一起吟诗度中秋。通过这种特殊的形式,了解中秋节的习俗和文化,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互动活动中,学子们 ‎①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②须无意识接受中秋文化的熏陶 ‎③要对中秋文化自觉地加以改造 ④应该保持和发扬优秀中秋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考点定位】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名师点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应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 ‎4.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为传统文化提供正确指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是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①正确且符合题意;用诗来表达乡愁,表明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②说法错误;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表明中华儿女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说明中华文化有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5.全球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如果全世界都是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要重视各国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③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世界文化繁荣 ④民族文化的发展应融入经济全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尊重文化多样性。‎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一要把握材料的主旨,二要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或无关的选项。‎ ‎ ‎ ‎6.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能够跨越66年实现这次世纪握手的文化原因在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的各个方面 ‎③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两岸领导人能够跨越66年实现这次世纪握手既表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也体现了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说法错误;④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一要把握材料的主旨,二要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或无关的选项。‎ ‎ ‎ ‎7.志愿者精神只是一种互动、不求回报的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无偿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青年志愿者在志愿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场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英模。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功能 ‎②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丰富和发展 ‎③志愿者是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 ‎④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 ‎【名师点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增强综合国力关系。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 ‎ (2)有无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3)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8.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 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我们必须 ‎①构筑文化长城抵制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避免文化多样性 ④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考点定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名师点睛】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措施:‎ ‎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2、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9.近几年来,各地农村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活动,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倡导计划生育新风,倡导简约和谐的绿色消费观,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奢侈浪费、大操大办,形成了文明向上的良好风气。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 ‎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④以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①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名师点睛】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③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10.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精髓,孝文化、感恩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一个“孝”字,不仅形塑了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规范,更规范了国家的政治社会治理,并对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从中国的孝文化中汲取正面营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弘扬孝文化的正能量,有效消除中国经济社会双转型的不和谐因素,是今日提倡孝道、弘扬孝文化的意义之所在。这说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应该 ‎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③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④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名师点睛】全面理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内容。‎ 作用: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核心: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原则:体主义。这是同资本主义思想道德以个人主义为原则根本对立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基本要求: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着力点:“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1.在主题为“滋养地球,生命能源”的2015年米兰世博会上,浓浓的中国风收到了来宾们的青睐。中国风串联起不同的文明,彰显着人类共生共荣的可持续发展期盼,世博会因此而具有别样风采。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各民族文化存在于世界文化中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考点定位】透视文化多样性。‎ ‎【名师点睛】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3、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4、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12.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完善的生态保护红线、排污许可、污染物总量控制等环保制度,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使整个社会对生态文明重要性的认识和关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环境保护法》还进一步优化了保护“约谈制度”, 由“约谈企业” 改为“约谈政府”, 采取诸多措施助推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说明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③要注重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④搞好局部就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考点定位】一切从实际出发、系统优化的方法。‎ ‎【名师点睛】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首先,从认识世界来说,系统优化的方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要素,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此事物的完整的、准确的认识。‎ 从改造世界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是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做到从整体出发,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在工作实践中,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3.2015年6月5日,上海交大机械工程学院的一位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成功利用人类的大脑意念遥控活体蟑螂。这只蟑螂借助技术手段,在人脑的指挥下,竟然完成了S形轨迹和V形轨迹等任务。这说明了 ‎①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决定了实践的进程和结果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只是有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规律才有主动创造性 ‎④实践需要使意识活动趋向自主选择和主动创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人成功利用人类的大脑意念遥控活体蟑螂,说明了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实践需要使意识活动趋向自主选择和主动创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影响而不能决定实践的进程和结果,①说法错误;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无论是反映了事物的现象意识还是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意识都具有主动创造性,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意识的作用。‎ ‎【名师点睛】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作出某种想象,进行“超前”反映。‎ ‎14.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谈到“相异律”时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后来,他讲“同一律”时又说:“天地间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这看似自相矛盾的结论,都被印证是正确的。由此可见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观念中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④真理是绝对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名师点睛】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 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属性:‎ ‎(1)客观性:‎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③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是第二性的。‎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1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今年最热经济关键词。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强调当前及今后较长时间里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将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矛盾,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实现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16.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面临着社会变革和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产生断裂,导致现代社会陷入困境。使传统文化摆脱困境的方法,是以传统文化为本,借鉴现代性进程中的先进经验及精华,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塑造。对传统文化发展的这一要求体现了 ‎①矛盾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②遵循“普遍——特殊——普遍” 的方法解决问题 ‎③承认、分析、揭露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④把握对立和统一是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17.为了推动区域内教师的交流轮岗,教育部进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 管理改革。2015年4月13日,教育部公示了全国十九个示范区的名单。“县管校聘”这种模式现在示范区试行,2020年在全国落实推广。此项改革的实施 ‎①旨在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旨在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④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说法错误;教育部进行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旨在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由此排除①;“县管校聘”这种模式先示范后落实推广,符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名师点睛】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要求我们做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抓好典型,总结经验,再推广经验。‎ ‎18.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总监认为:要用一种平等的心态来看待文化差异,将其视为一种自我丰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文化的多样性。由此可见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坚持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才能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 ‎③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要充分借助外来民族文化繁荣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尊重文化多样性。‎ ‎【名师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2、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第一: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第二:尊重文化多样性,还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第三:必须要遵循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19.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 是事物存在的根源 ‎④心外无物,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考点定位】唯心主义。‎ ‎【名师点睛】名言名句类客观题,我们要在复习中有意识地积累政治课本上已经出现的,或者课本上没出现但生活中存在的成语、俗语、古诗词、名言警句相关词句知识,加强对中国古典文化知识的理解,抓住关键词,提升语言理解力,突破理解障。同时,还应强化训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举一反三,归纳总结,提升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制度自信” 问题是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信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这主要表明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人们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发展,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抓住主流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考点定位】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与辩证的否定观。‎ ‎【名师点睛】辩证的否定观历来是高考的重点,要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知识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21.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然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水源。”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理解,符合上述观点的哲理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和事物发展的进程 ④关键部分的作用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说法错误;“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表明主要矛盾决定次要矛盾和事物发展的进程,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发挥起决定作用,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应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名师点睛】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22.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贵。为了好评,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1/50……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 完成23-24题。‎ ‎23.弘扬“工匠精神” 时代价值在于 ‎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 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 ‎③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④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弘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名师点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体现。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24.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25.右图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①正确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26题25分,27题5分,28题20分,共50分)‎ ‎26.(25分)2015年12月,文化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十三五” 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强我国贫困地区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作出了安排和部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贫困地区是劳动力净流出地区,从而产生大量的农村留守家庭,这些家庭都有老人、妇女好幼童组成,家庭结构不完整是他们的精神文化层面拥有更强烈的需求。但是,贫困地区面向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或产品严重不足。《规划纲要》要求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纳入重点保障的特殊群体,要求确实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并就具体保障内容作出十分具体的规定,比如要求“服务中心要配备儿童娱乐设施,增加儿童课外读物,并为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的视频沟通提供便利”。‎ 材料二 贫困地区是我国民族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汇聚的地区。随着扶贫搬迁、城镇化和农村社区化改造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不足,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据统计,贫困地区1.8万个乡镇,绝大多数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发现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大力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环境”。‎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满足农村留守群体的文化需求问题上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12分)‎ ‎⑵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做好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13分)‎ ‎【答案】⑴①进行调查研究,从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落实《规划纲要》的要求,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满足留守群体的文化需求;(4分)③既要有满腔热情,又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加快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4分)‎ ‎⑵①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有利于增进贫困地区居民的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巩固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有利于贫困地区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④有利于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融合,挖掘其经济价值,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3分,从文化事业、精神文明建设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 ‎【考点定位】唯物论的相关知识、文化多样性、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一材多用主观题,一材多用是高考试题的主要命题形式,即对同一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出多个试题,又叫拓展延伸式试题。解答这类选试题一般可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步,在审题时我们必须重视命题的大背景,它具有导向性,对其认真思考和仔细分析才能领会命题者的意图;第二步:解题时必须从导语出发,明确各小题题干与设问之间的关系;第三步:结合背景的关键词,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把握各小题所考查的知识,分层次进行解答。‎ ‎27.(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适应新常态,转换新功能,发展新经济,这是当下中国发展转型的主旋律。唱响主旋律,重在践行新理念,开拓新视野,解放新思维。传统的生产模式在转换,个性化制造已是企业界的市场自觉。深刻的技术进步在换轨,颠覆性创新成为竞争者的超车弯道。稳固的产业疆界在突破,融合型发展重构新常态的产业格局。既有的经济形态在拓新,共享型经济开启民主化的商业时代。活跃的创新动能在积聚,多维度跨越引领特色化的高地经济。各领域的新思想、新思维是中国实现创新发展,顺利转型升级的成功之钥。‎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与创新的有关哲学知识,说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思维的哲学依据。(5分)‎ ‎【答案】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要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通过观念创新,不断激活经济活力,优化经济结构;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不断克服旧观念,拓展新视野,以新思维引领创新活动,实现质的飞跃;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敢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5分)‎ ‎2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强调:必须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具体鲜活的素材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最近,流行偶像组合TFBOYS进入考题;人气很旺的电视剧《欢乐颂》也被拿来做科普素材;告别影视明星晒照片时涉及违规驾驶被公安交通部门用作普法教育素材;周润发从打工仔成为影帝的奋斗经历被收入香港语文课本;周杰伦的《青花瓷》里的歌词应具有中国古典风格而被选为语文试题。‎ 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明星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力,这种教育形式新颖,有说服力;也有人认为,让明星过度的出现在课本或试卷上,会让年轻人尤其是青少年过度追星。‎ ‎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把明星、人气热剧作为教育素材对受教育者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4分)‎ ‎⑵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知识,请你就如何使教育素材的思想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6分)‎ ‎【答案】⑴①明星、人气热剧作为教育素材可以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②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影响他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尤其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③能够丰富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增强他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14分)‎ ‎⑵①树立正确的认识,认真领会、掌握教育素材的思想内涵;②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积极践行教育素材的思想和内涵。(6分)‎ ‎【解析】⑴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把明星、人气热剧作为教育素材对受教育者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考生可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特点、表现、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角度来分析说明把明星、人气热剧作为教育素材对受教育者的发展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