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市二中2020届高三四模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银川二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许多原本的奢侈品往往到最后会成为生活必需品。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一部被称为“大哥大”的无线可移动电话要上万元人民币,是实实在在的奢侈品。而现在,一部具有上网、照相、通话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机一般只要几千元,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对这类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是相对的,会随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 ②一种商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取决于商品价格高低 ③技术进步使奢侈品变为生活必需品,商品的需求弹性变小 ④从奢侈品演变为生活必需品,往往是一个行业衰退的开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材料强调,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比较落后,人们收入水平低,一部被称为“大哥大”的无线可移动电话要上万元人民币,是实实在在的奢侈品。而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一部具有上网、照相、通话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机一般只要几千元,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这说明奢侈品和生活必需品是相对的,会随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技术进步使奢侈品变为生活必需品,商品的需求弹性变小,①③正确。 ②:材料反映的是奢侈品变为生活必需品的原因,而不是反映一种商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取决于什么,②不符合题意。 ④:从奢侈品演变为生活必需品,往往是一个行业发展的体现,而不是衰退的开始,④错误。 故本题选B。 2. 2020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第一季度全国GDP同比下降6.8%,消费在疫情重压下直降19%。地方政府为挖掘消费潜力、提振经济,以电子消费券形式给居民发放消费补贴,限期在符合消费券使用的商家(场所)消费。通过发放消费券助推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是( ) - 13 - ①改善宏观调控能力②提高消费意愿,带动社会总消费 ③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④企业产品销售增长、生产扩大 ⑤劳动就业和居民收入增加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A. ⑥→②→④→③ B. ②→⑤→④→① C. ②→④→⑤→③ D. ⑤-→②→④-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①:发放消费券并不是为了改善宏观调控能力,①排除。 ②:发放消费券,减少消费成本,有利于提高消费意愿,带动社会总消费,②排首位。 ③:依题意,发放消费券的最终目的是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③排尾位。 ④:社会总消费增加会促使企业产品销售增长、生产扩大,④排②后。 ⑤:生产扩大,会促使劳动就业和居民收人增加,⑤排④后。 ⑥:材料阐释的是消费,不是阐释分配,不涉及居民财产性收入,⑥排除。 故正确的传递顺序是②→④→⑤→③。 故本题选C。 3. 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础上,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的分配。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需要 ①实行科学宏观调控,加大对慈善领域的监管 ②全社会树立“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的金钱观 ③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激发生产要素活力 ④促进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志愿性的基础上,依靠“精神力量”和“道德原则”进行的分配,所以需要全社会树立“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的金钱观,也需要政府实行科学宏观调控,加大对慈善领域的监管,①②符合题意。 - 13 - ③: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强调促进社会公平,不是提倡效率激发生产要素活力,③不合题意。 ④:收入分配的均等化表述错误,④不选。 故本题选B。 4.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下着订单,我在北方的雪地里写字赚钱”。北方的一场瑞雪,催生了新的经济现象——“雪地代写字”。“雪地代写字”彰显出“无处不商机”,其背后是“代经济”的火爆。代吃、代喝、代做、代玩等花样百出的“代经济”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成为一种时髦的经济现象。对“代经济”认识正确的有 ①是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结果,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②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使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③作为消费的新模式,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④其实质是“懒人经济”,会对公平有序市场秩序带来危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雪地代写字”彰显出“无处不商机”,其背后是“代经济”的火爆,表明“代经济”是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结果,可以增加就业机会,①符合题意。 ②:“代经济”并没有使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②不合题意。 ③:“代经济”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成为一种时髦的经济现象,说明作为消费的新模式,“代经济”能够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③符合题意。 ④:“代经济”是社会分工专业化结果,不会危害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5. 随着重庆市不少社区的“养犬户”越来越多,遛狗成为街头一景。与此同时,遛狗不系束犬链、不戴嘴套、宠物狗咬人等安全和卫生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治理社区狗患?你认为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 由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修订《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禁止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饲养烈性犬和大型犬,违者由公安机关没收犬只 B. 某社区居委会拟定“社区文明养犬公约”,加强文明养犬的宣传、引导,及时制止违规养犬行为 C. - 13 - 某社区召开居民会议,占社区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非养犬户提议禁止养狗,居委会据此出台“禁养令” D. 某社区居民共同制定“社区文明养犬公约”,进行自我管理,规定对违反公约的养犬户最高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治理社区狗患,应坚持依法管理的要求,由市人大制定相关法规,公安机关依法严格执行,A正确。 B:社区拟定公约需要召开居民会议决定,B错误。 C:社区召开居民会议可以拟定“社区文明养犬公约”,但不能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剥夺养狗人的合法权利,C错误。 D:社区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没有执法权,无权罚款,D错误。 故本题选A。 6.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中引用了“挑山工”登泰山的故事: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这说明加强党的建设( ) ①要增强党员的自律意识②要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③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④要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题目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挑山工”登泰山的故事,告诉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时需要学习“挑山工”精神,要一直向前,否则腿就会“发懒”而无法到达“顶峰”,启示我们要增强党员的自律意识,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①④正确。 ②: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要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②排除。 ③:题目中没有阐述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③排除。 故本题选B。 7. - 13 - 2020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发表了《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就会议议题提出了四点倡议: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习近平主席的倡议( )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要求,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符合国家间共同利益,提供了携手抗疫的中国智慧 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确立了我国治疫的话语主导权 ④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的四点倡议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提供了携手抗疫的中国智慧,符合国家间共同利益,②④符合题意。 ①:习主席的倡议主要针对的是如何携手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涉及顺应经济全球化要求,①与题意不符。 ③:习主席的倡议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全球携手抗疫提供了中国智慧,而不是确立了我国治疫的话语主导权,③错误。 故本题选C。 8. “分餐制”因新冠疫情成为热议话题。其实古代中国曾实行了至少三千年的分餐制。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分餐不分爱”把良好的分餐习惯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改变国人的卫生习惯、生活方式。对传统分餐文化思考的意义在于( ) ①维护传统餐饮文化的稳定性 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 ③培养文明健康的餐饮文化 ④传递传统餐饮文化人文关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对传统分餐文化思考主要是为了培养人们文明健康的餐饮文化,而不是要维护传统餐饮文化的稳定性,①错误。 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可以相互交融,但并不能相互转化,②错误。 - 13 - ③④:根据材料,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分餐不分爱”把良好的分餐习惯贯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改变国人的卫生习惯、生活方式。可见,对传统分餐文化思考的意义在于培养文明健康的餐饮文化;传递传统餐饮文化的人文关怀,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 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认为,“只有人们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才会去认同和保护文化遗产”。“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只有大家都呵护,文物才最安全。”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文物安全是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②文化遗产保护的结果应惠及广大民众,这样会使文化遗产更安全 ③保护文物是故宫文物工作者的专利,国家要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力度 ④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②④:“只有人们感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才会去认同和保护文化遗产”。“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只有大家都呵护,文物才最安全。”这说明文化遗产保护的结果应惠及广大民众,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②④符合题意。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材料没有涉及文物安全是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保障,①排除。 ③: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不仅仅是故宫文物工作者的专利,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0. 受千变万化的折纸启发,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旋转驱动十二面体海洋生物采样器,解决了软体动物不易安全捕捉的难题。科学家甚至预测有朝一日他们可以开发出一种类似人体大小的版本,应用于外部自建环境空间,扩大针对较大生物的科研范围。材料表明( ) ①带有人的精神意向的采样器一经创造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海洋生物运动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与外部自建环境空间相互依存和联结 - 13 - ④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科学发明的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材料中,受千变万化的折纸启发,哈佛大学的科学家发明了旋转驱动十二面体海洋生物采样器,解决了软体动物不易安全捕捉的难题,这表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科学发明的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表明海洋生物运动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未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①不符合题意。 ③:外部自建环境空间是客观的,并不依存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 虚实作为一对相辅相成的范畴,普遍存在于中国文化之中。臂如齐白石的《虾》,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下列选项中不体现这种虚实相生的有( ) ①书法: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②中医:病之虚实者,出者为虚,入者为实 ③诗词: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 ④兵法: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画中无水,却让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水的存在,此为虚实相生。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 13 - ①:“以虚明实,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①不符合题意。 ②:“出者为虚,入者为实”体现矛盾的斗争性,②符合题意。 ③:写景为实,抒情为虚,虚由实生,实仗虚行”,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强调“虚实相生”。但③不符合题意。 ④:“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带兵的基本战术要象水往低处流那样,不吃眼前亏,避其锋芒,从敌人的薄弱之处打击。与虚实相生无关。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2.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这样描述差序格局:“像石头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每个人都是自己圈子的中心,同时每个人都处于其他人波纹的某个层次。由此可见( ) ①差序格局中每个人的圈子有客观性,不受人的主观愿望影响 ②以个人为中心形成的单个利益系统,不具有结构性和有序性 ③差序格局体现联系具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稳定 ④差序格局是依据个人形成的利益系统,不利于形成价值公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不受人的主观愿望影响”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以个人为中心形成的单个利益系统,不具有结构性和有序性”与“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处于其他人波纹的某个层次”相悖,②错误。 ③:“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每个人都处于其他人波纹的某个层次”,这表明差序格局体现联系具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稳定,③符合题意。 ④:“每个人都是自己圈子的中心”说明差序格局是依据个人形成的利益系统,不利于形成价值公约,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3 - 当前,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但对经济有机体而言,“受伤”的程度不仅受外部因素影响,也与经济体自身的“体质状况”和“修复能力”有关。从“体质状况”上看,中国经济具有坚强的发展韧性,中国具有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国经济的回旋空间很大。纵观2019年中国经济成绩单,“稳”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增速稳,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中国经济仍然实现6.1%的增长,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8%,私营企业增长7.7%,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就业稳,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至5.3%之间;收入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物价稳,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符合3%左右的预期目标。从“修复能力”上看,加大资金投入,出台阶段性的减税降费措施,加大优惠利率信贷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保驾护航;利用疫情对社会总需求的这种外生冲击,调整供给结构,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刺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虽然疫情带来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1亿多市场主体和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亿万人民的勤劳智慧,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只有筑牢制度防线,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坚强韧性。 【答案】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能够发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实现经济稳、就业稳、收入稳、物价稳,保持中国经济的发展韧性。 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够救助和帮扶受疫情冲击而失去工作的劳动者,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汇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只有筑牢制度防线,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坚强韧性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只有筑牢制度防线,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坚强韧性,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 - 13 -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依据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经济制度的知识。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首先要明确我国的经济制度有哪些,然后从经济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保证作用角度分别进行分析。主要涉及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能够发挥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能够救助和帮扶受疫情冲击而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最后总结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 【点睛】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第一步,精准分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日常生活的法律保障,民法内容体系非常庞大。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基于我国的国情,全国人大常委会明确了“两步走”的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2017年3月民法总则已经表决通过,2018年8月民法典分则编纂工作全面展开。民法典草案编纂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召开了多次论证会、听证会和研讨会等,邀请了不同领域的法学家、全国人大代表、司法实务等部门参加,并将草案在网上公布,征求社会意见。从规定履行合同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到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再到对高空抛物、霸座、高利放贷与套路贷等作出明确规定,民法典草案努力回应时代需要,也为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有人认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高质量的立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结合民法典的编纂,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①高质量的立法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法律保障。 ②民法典的编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严格按照立法程序,“两步走”编纂过程符合我国国情,法律草案的相关内容回应社会热点,并广泛听取民意,回应人民群众的利益关切,做到了科学民主依法立法。 ③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但法律的生命力和法治的关键在于执行,还要做到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将高质量的法律体系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 13 - 【解析】 【分析】编纂民法典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件大事,本题以此载体创设情境,旨在培养考生的法治意识和辩证思维。 【详解】本题属于评析类主观试题,要求结合民法典的编纂,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评析有人认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高质量的立法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设问中的观点看到了制定良法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这符合理论逻辑,也符合材料中的事实逻辑,因此,首先要结合民法典编纂中提高立法质量的相关做法阐释该观点的合理性。 其次还要指出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系统工程,良法的生命力还在于执行,通过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和全民守法,真正将其贯彻落实。 【点睛】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此类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基础知识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考生应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和表面性。解答此类题型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观点的合理性并加以分析,如果材料中观点错误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组成方剂的药物可按其作用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君指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指辅助君药治疗主证,或主要治疗兼证的药物;佐指配合君臣药治疗兼证,或抑制君臣药毒性的药物;使指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诸药的药物。一方之中,君药必不可缺,而臣、佐、使三药则可酌情配置或删除。只有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材料二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以青蒿为代表的中草药,以针灸、拔罐等为代表的施治之术,越来越为世界所接受。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到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截至2020年3月23日,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 但中医药也存在着传承不足、创新不够等问题,甚至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中医西化”和“以西律中”的现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工作必须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说明这一基本原则的合理性。 - 13 - (2)有人说,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必须抵制西医药的影响。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3)广州某高中抓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学习契机,拟举办以“中医药”“逆行”“法治”“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词的演讲比赛,请任选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分别列出演讲要点。 【答案】(1)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该组方原则既关注主证,又不忽视兼证;既充分发挥药物的药性,又抑制其毒性;既有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有起次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该组方原则强调治疗主证的君药必不可少,注重发挥药物的药性。该组方原则贯彻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有助于方剂取得最佳疗效。 (2)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守正必传承精华,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保持中医药的本色。西医药含着有益成分,盲目抵制西医药将阻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中西医药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中医药守正创新必须坚定文化自信、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3)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珍借中医古老瑰宝,中西医结合抗疫情。逆行:最美逆行,无论生死,为使命逆行,向抗疫进发。法治: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保障作用。严守法治底线,有序防控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国际合作,携手抗击疫情,分享中国经验,共间抗击疫情。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创新为背景材料,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哲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传统文化、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等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小题要求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说明“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的合理性。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要熟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内容,并能在材料中找到对应内容。材料中对“君臣佐使”具体解释可看出,“君”为主,“臣佐使”为次,既关注主,又关注次,即为两点论;其中“君”为主,必不可少,即为重点论;“君臣佐使”原则,综合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结合。 (2) - 13 - 本小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必须抵制西医药的影响”加以评析。此题为评析题,要求有评价有分析。从设问可以看出知识限定较明确,文化创新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推陈出新)和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坚定文化自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从这两个方面结合材料主题“中医药”的发展进行阐述即可。 (3) 本小题要求任选题中的三个关键词,分别列出演讲要点。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无固定或最佳答案,言之有理皆可,但要注意选择观点和要点之间的呼应和支撑关系。 【点睛】如何进行文化的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必须不断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既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又要做到海纳百川。 - 1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