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铜陵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随着人们饮食态度的改变,素食主义悄然流行。现如今,从“年轻女性用纯素沙拉当晚饭”到“上海老字号素食餐厅被评为米其林一星”,素食主义浪潮正在席卷食品行业。合理的、健康的素食饮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常见的慢性病都有预防的功效,但也要注意营养均衡、科学搭配。这告诉我们 ①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运用哲学智慧打造更健康的生活 ②世界观决定人们的价值判断,也决定着人们的饮食习惯 ③生活处处有哲学,应坚持辩证思维,理性看待“素食主义” ④产生于实践的哲学更能为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素食主义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世界观和哲学的作用和任务的有关知识。 ①:“合理的、健康的素食饮食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常见的慢性病都有预防的功效”说明人们应该对素食主义持科学的看法,才能有助于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①说法正确。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无法决定人们的饮食习惯,②说法错误。 ③:合理的、健康的素食饮食对人体有益,但也要注意营养均衡、科学搭配,所以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素食主义,③说法正确。 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真正的哲学能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同时又是一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下列对于“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B.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D. 哲学为具体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答案】A 【解析】本题以钱学森的名言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相关知识。 A:“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影响深远,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正确。 B:钱学森的论断是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 C:“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说明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影响深远,而非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 3.知行关系是古代哲学的酝要内容。朱熹提出了先知后行的观点,而王夫之则对此加以批判,认为“行是知的基础,又是知的目的。”据此论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朱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 B. 朱熹的观点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 C. 王夫之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D. 王夫之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家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朱熹和王夫之的观点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哲学派别的相关知识。 A:朱熹提出先知后行的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二者并无关联。 B:朱熹的先知后行,认为知行可以分开,他认为必须首先认清万物之理,然后才能去实践,否则实践就会变得毫无根据,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B说法正确。 C:王夫之的观点是知行合一,辩证的论述了知行的关系,是辩证法观点。C说法错误。 D:与朱熹的先认清万物的理再实践不同,王夫之认为先实践才能获得认识,并非客观唯心主义,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4.时代是思想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应运而生,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一思想深入回答时代之问,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让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不断引领时代前进。材料说明 ①真正的哲学反映时代的要求,成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时代孕育了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③哲学源于伟人的思考,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的指导 ④真正的哲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哲学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应运而生,不断引领时代前进,体现了时代孕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哲学又推动时代的进步,②说法正确。 ③: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而并非一定是伟人,③说法错误。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应运而生,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C。 5.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学说至今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①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②是实践的理论,指引人民在实践中形成了终极认识 ③源于理论研究,完成了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④是人民的理论,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马克思主义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他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①说法正确。 ②:终极认识并不存在,②说法错误。 ③: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而非理论研究,③说法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来源于人民的实践活动,是指导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6.2019年1月21日,铜陵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在市行政中心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市级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李猛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高度和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做出的重大政治决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深刻变革。从哲学角度看,推进机构改革 ①会改变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要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 ④旨在准确把握当前发展形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推进机构改革的哲学认识。 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不能改变的,①说法错误。 ②:推进机构改革通过改变落后的或者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社会制度推动生产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说法正确。 ③:推进机构改革要以正确的文件精神和政策为指导,要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③说法正确。 ④:推进机构改革旨在推动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鱉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 ②人的能动性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 ④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条件从而为人类造福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以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的论断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规律的相关知识。 ①:客观条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①说法错误。 ②:孟子的论断是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人的能动性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②说法正确。 ③:孟子提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等论断说明了要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的改造自然,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③说法正确。 ④: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改变规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从2.2万年前的大熊猫化石中提取、捕获和测序了一个完整线粒体基因图。这是迄今为止进行基因测序的最古老的大熊猫,将有助于科学家准确还原大熊猫的进化历史。从材料中可以推断 ①大熊猫个体与所属的种群有共同的基因 ②科学家能够能动地发现大熊猫进化谱系 ③大熊猫基因变化与环境影响存在着关联 ④线粒体基因图是进行大熊猫研究的最终目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提取、捕获和测序大熊猫基因图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人类认识世界的相关知识。 ①:大熊猫个体与所属的种群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因此有共同的基因,①说法正确。 ②:科学家对大熊猫的基因图的发现论证了能够能动地发现大熊猫进化谱系,②说法正确。 ③:大熊猫基因变化与环境影响在材料中并未提及,③不符合题意。 ④: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指导实践,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9.对于剪纸艺术作品《马上封侯》,有人认为,它寓意功名指日可待,表达事业立即升腾的美好愿望,通过借物打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但也有人认为,此作晶存在封建官僚遗风,思想境界不高,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难登大雅之堂。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 现实生活中存在落后文化 B. 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 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对剪纸艺术作品《马上封侯》的不同评价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人类意识和认识的相关知识。 A:本题考查的是对剪纸艺术作品《马上封侯》的不同观点,并非是指该剪纸作品是落后文化,本选项说法错误。 B:对《马上封侯》的不同评价体现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的认识不同,说明了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本选项说法正确。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并非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本选项说法错误。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有正确的反映也有错误的反映,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心理学上有一种“光环效应”,即看到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是优秀的,就会认为他方方面面都优秀。“光环效应”属典型的情感旁移。类似的心理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因为思念家乡,便不由感慨“月是故乡明”。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②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③人们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③:“光环效应”属典型的情感旁移。类似的心理现象,在生活中并不鲜见。因为思念家乡,便不由感慨“月是故乡明”。这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 ②:本题并未体现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排除②。 ④:本题考查意识的本质,不是意识的产生,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 11.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其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会议强调,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做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这体现了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 ③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④实践具有反复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以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修改宪法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实践的相关知识。 ①:要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做出适当修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宪法要适时进行修改,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①正确。 ②: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对宪法做出适当修改,体现了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②正确。 ③: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与题意无关。 ④:宪法的修改体现了认识的变化,是认识的反复性,因此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12.2019年2月12日,中宣部召开宣传思想战线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我们要增强“脚力”,就要 ①以正确的思想为出发点 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③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以历史经验为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实践和认识的相关知识。 ①:增强“脚力”要以实践为出发点,①说法错误。 ②:增强“脚力”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②说法正确。 ③:增强“脚力”要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③说法正确。 ④:要增强“脚力”要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④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之前人们往往认为地球是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但最近一项新研究表明,在一些拥有良好海洋环流模式的系外行星上,可能存在着比地球上更丰富或更活跃的生命,浩瀚的宇宙中可能存在比地球更宜居的星球。这说明 ①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②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互包含 ④对于同一对象不存在相互矛盾的不同真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是否存在比地球更适宜居住的地方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认识和真理的相关知识。 ①:真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认识,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①说法错误。 ②: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说法正确。 ③:真理和谬误是相互矛盾的,真理和谬误有严格界限,不能相互包含,③说法错误。 ④:矛盾具有客观性,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认识,因此,对于同一对象不存在相互矛盾的不同真理,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与谬误的界线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14.铜陵将携手科大讯飞打造智慧城市新生活。2019年11月5日,铜陵市与科大讯飞携手打造的城市超脑上线试运行。智慧城市的打造通过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将城市运行的交通、电力、教育等核心科技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上,从而更好地优化城市的资源。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设 ①体现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体现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决定作用 ③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联系的相关知识。 ①:材料强调的是将各个部分整合建设了智慧城市,而非强调整体,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提及关键部分的作用,②说法不符合题意。 ③:将城市运行的交通、电力、教育等核心科技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上,建设了智慧城市,体现了着眼了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正确。 ④:智慧城市的打造将技术与交通、电力等结合,是人为事物的联系,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5.下列说法与“生活中最大的懊丧就是当潮水涌来时你还没有找到一块做舟的木板”所蕴含哲理最一致的是 A. 未焚徙薪—把握事物联系,增强改造世界的预见性、主动性 B. 居安思危—坚持对立统一,把握事物的斗争性 C. 胸有成竹—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意识的指导作用 D. 好高鹜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主客观相脱离 【答案】A 【解析】本题以“生活中最大的懊丧就是当潮水涌来时你还没有找到一块做舟的木板”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成语背后的哲学道理的相关知识。 A:题目所给的材料启示我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提高意识活动的预见性,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与未焚徙薪含义一致,因此本选项说法正确。 B:居安思危把握的是事物的统一性,本选项说法错误。 C:胸有成竹体现了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本选项说法错误。 D:好高鹜远体现的是主观脱离客观实际,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6.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开始由跟跑向并行乃至在若干领域领跑的重大转变,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和科技体系。中国创新力量正快速崛起,并且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创新版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核心技术、产业技术水平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下列语句中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 七分成绩,三分错误 C.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D.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科技发展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成语背后的哲学道理的相关知识。 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与题意不符。 B:七分成绩,三分错误既肯定成绩又认识错误,一分为二看问题,与材料中对我国科技的辩证分析相吻合,本选项说法正确。 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体现的是抓住主要矛盾,与题意不符。 D:“麻雀小”反映了这一事物的特殊性, “五脏全”反映了这一类事物的普遍性。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政治选择题的做法 1.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2.仔细阅读与分析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反复阅读题干材料,吃透题干精神。 3.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脱钩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选择。 17.2019年1月29日,铜陵移动公司首个5G试验基站在北京路营业厅正式开通,铜陵移动公司表示,下一步还将在铜陵市城区、重要景区、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开展5G网络组网建设,加快5G技术在铜陵的落地。有人说,2G是文字时代,36是图片时代,4G是视频时代,5G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智能新时代。这反映了 ①事物的变化过程就是不断否定自身实现质变的过程 ②新事物总是以旧事物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环节的有机统一 ④推动事物发展要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2G—3G—4G—5G的发展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辩证发展的相关知识。 ①: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①说法不符合材料的题意。 ②:事物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说法错误。 ③:2G是文字时代,36是图片时代,4G是视频时代,5G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智能新时代体现了2G—3G—4G—5G之间的联系和发展,③说法正确。 ④:5G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8.电影《流浪地球》引人瞩目地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的范式。影片在硬科技的故事框架下,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流浪地球计划投射出中国人臼古崇尚的愚公移山精神,对地球未来命运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显示出一种中国思考与中国担当。该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 ①敢于创新,独创的流浪地球范式是对美式科幻的辩证否定 ②继承传统,发挥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③尊重规律,实现了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联系的相互转化 ④未雨绸缪,思考地球未来命运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电影《流浪地球》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影片成功背后哲学原理的相关知识。 ①:电影《流浪地球》引人瞩目地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的范式,体现了该影片的对美式电影的辩证否定和创新,①说法正确。 ②:电影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发挥了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导向和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说法错误。 ④:影片对地球未来命运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19.“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智能手机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使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正成为“遗失的美好”。要找回这种“遗失的美好”就应该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解放思想,超越实际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追逐潮流,与时俱进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扬长避短 ④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趋利避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摆脱“手机依赖症”找寻“遗失的美好”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找寻“遗失的美好”的哲学方法的知识。 ①:客观实际无法超越,①说法错误。 ②:找寻“遗失的美好”必须要摆脱“手机依赖症”这种潮流的生活方式,②说法错误。 ③:找寻“遗失的美好”必须要认识到智能手机的双重作用,扬长避短,③说法正确。 ④:找寻“遗失的美好”必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智能手机,趋利避害,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20.2019铜陵国际半程马拉松于11月24日圆满完赛。以梦为马,鼎新铜陵,来自世界各地的万名跑者用激情和速度点亮铜陵。参与马拉松,已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种新时尚人们对此的高度关注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这表明 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D. 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答案】A 【解析】本题以马拉松为话题,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马拉松的哲学认识。 A:人们对马拉松的高度关注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本选项正确。 B:本题强调的是人们关注马拉松背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无关,本选项错误。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本选项说法错误,并与题干说法无关。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本选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1.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安徽省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3700万亩以上,流转率46%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以上。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实行“三权分置”,让士地动起来、活起来、转起来,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这有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材料体现了 ①先进的上层建筑能够巩固一定的经济基础 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④合适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安徽省承包耕地流转为话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马拉松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的效果的哲学认识。 ①: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调整,并非是上层建筑的改革,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并未提及上层建筑的变革,②说法错误。 ③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生产关系的调整改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③说法正确。 ④:深化农村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这有利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体现了合适的生产关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2)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的状况不同,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2.2019年6月,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了《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工作。这意味着,垃圾分类将在铜陵市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垃圾分类将进入“硬约束”时代,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垃圾分类投放正在改变居民传统“一包丢”的习惯,对环境改善与社会进步有着深刻的影响。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该条例的实施 ①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之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③会制约人们的行为选择,成为人生的重要向导 ④能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垃圾分类为话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垃圾分类条例实施的唯物史观认识。 ①: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因此是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之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①正确。 ②:垃圾分类是对环境改善与社会进步有着深刻的影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②正确。 ③: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③说法错误。 ④: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与垃圾分类无关,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3.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并主张“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要充分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要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双赢取代零和,推动两岸关系行稳致远。这表明 ①价值认同是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 ②“一国两制”方针应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③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 ④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以两岸关系为话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以对话取代对抗、以双赢取代零和,推动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哲学认识。 ①:文化认同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要基础,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①说法错误。 ②:“一国两制”方针是根据两岸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方针政策,也一定会在实践中得到发展,②说法正确。 ③: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因此③说法错误。 ④:要充分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体现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24.如果在路上遇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戴着胶手套、拿着垃圾袋,一边跑步,一边捡垃圾请不要惊讶,他们正以风靡全球的健身方式“Clogging”锻炼。近年来,这一运动也得到了国内越来越多跑步爱好者的参与和支持,并赋予它一个中国化的名字—拾荒慢跑。拾荒慢跑者不再是简单的跑步者,而是城市的改变者、公益的践行者,他们通过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慢慢让生活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由此可见 ①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③从小事做起,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 ④更符合绿色环保理念的“拾荒慢跑”将逐渐取代单纯跑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以为拾荒慢跑话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拾荒慢跑的哲学认识。 ①:“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说的有点绝对,①说法错误。 ②:拾荒慢跑者的活动,体现了拾荒慢跑者的保护环境的价值观,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②说法正确。 ③:拾荒慢跑者的微小举动能对社会的发展起重要的影响,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③说法正确。 ④:“拾荒慢跑”将逐渐取代单纯跑步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5.“当代愚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一名党攴部书记,他30年如一日,带领群众靠锄头、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水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他还带领群众自力更生,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这表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③人生价值总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以黄大发的事迹为话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哲学认识。 ①:黄大发带领群众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体现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①说法正确。 ②: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②说法错误。 ③:黄大发带领群众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 面貌,体现了人生价值总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③说法正确。 ④: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1)人的价值在于对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价值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判断和价值选择。 (3)作出正确的价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4)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要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客观条件:(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主观条件:(要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其中26题、28题均为12分,27题10分,29题16分,总计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6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的核心元素,紧扣庆典活动主题。将“70”巧妙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寓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7”的造型又像节日的彩带,其飘动的效果与国徽五星及天安门所在的圆形构成了一动一静的互动关系,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蕴含了重大节日的欢庆气氛。70年来,我国走出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也走向更加美好的前景。中国也由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开放的国家形象正在形成。 结合材料,分析70周年活动标识的设计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反映。70 周年活动标识的设计紧扣活动,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又突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崭新形象体现了这一点。 ②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70 周年活动标识以数字“70”和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徽五星及天安门作为设计的核心元素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70 周年活动标识将“70”巧妙设计成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的视觉效果,寓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奋力谱写新篇章,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解析】本题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论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结合材料,分析70周年活动标识的设计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解答时首先明确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知识,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然后结合70周年活动标识的设计进行分析,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组织答案。 27.在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9月25日,包含278名个人和22个集体的“最美奋斗者”受到表彰;9月29日,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发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国争光的中国女排姑娘们,也享受到了国家级的殊荣,特邀出席国庆招待会、国庆庆典中登上游行花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人民日报》也载文指出:“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向先锋看齐,向英雄学习,筑起的将是永不流失的精神钙质。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在自己的赛道上顽强拼搏,每个人都能拥有精彩的人生,为祖国和民族做出贡献,人人如此,个个争先,涓滴之水终将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吋代洪流。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必要性。 【答案】①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国家发展为个人奋斗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有利于个人的成长。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人人奋斗,个个争先,有利于推动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本题以“最美奋斗者”受到表彰为话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让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哲学认识,并实现对学生解释与论证学科任务的考查。 本题设定了考查的知识要求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首先,此题需要考生对这一辩证关系进行精准的掌握,其次,理清个人的奋斗和国家的发展的关系,个人奋斗是部分,国家的发展是整体。再次,从材料中抓住关键点,“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在自己的赛道上顽强拼搏,每个人都能拥有精彩的人生,为祖国和民族做出贡献,人人如此,个个争先,涓滴之水终将汇聚成不可阻挡的吋代洪流。”最后,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国家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汇聚成为国家的力量,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点睛】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3)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01年,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8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特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纲要》全面总结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准确把握道德建设领域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科学分析新时代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要求。《纲要》提出,要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台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各、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谱系。 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纲要》。 【答案】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新时代社会实践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对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要求国家根据时代的发展制定和实施《纲要》,提高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前进性,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制定和实施《纲要》,体现了人类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论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设问指向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纲要》,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思考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前进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制定和实施《纲要》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通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仝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要精心选取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专题节目、文芑作品、公益广告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岀贡献,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持续推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广泛推荐宣传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要引导人们结合自身的岗位特点,努力向榜样学习、向模范看齐,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 (1)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说明其合理性。 (2)学校是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平的主阵地。请你为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矛盾的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这些先进模范均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树立鲜明时代的价值取向,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榜样示范又各有特色。②我们要以矛盾普遍性为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同时结合自身的岗位特点,努力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 (2)示例: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的重要核心素养之一,纳入学业质量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领学生提高道德水平;建设优良校风,用校训励志。 【解析】本题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为话题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哲学认识,并实现对学生解释与论证学科任务的考查。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说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的合理性。 首先,要审清题目设问,明确题目的知识要求,考生需要明确知识要求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考核的主干知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因此我们要以普遍性为指导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次,要理清“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以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的内容和材料内容,根据材料内容,“持续推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广泛推荐宣传最美人物、身边好人,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能学有榜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榜样,为了社会的道德风尚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其次,“要引导人们结合自身的岗位特点,努力向榜样学习、向模范看齐,形成见贤思齐、争当先进的生动局面。”呼吁大家结合自己的岗位的特殊性都向榜样看齐,能形成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体现了以矛盾普遍性为指导,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 (2)本题提出学校是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平的主阵地。为加强青少年道德建设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建议一定要围绕青少年的道德建设,由于要求的阵地是学校,所以一定要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作答,例如,学生的课堂阵地、学生的学业层面、学校的德育活动等方面进行作答,如加强道德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学校的校歌、校训和校风,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等。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二、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意义: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健。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必然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只有特殊性、个性而没有普遍性、共性的事物也是不存在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特定情况下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