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复习方法与指导:复习策略课件(全国)(147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二轮复习复习方法与指导:复习策略课件(全国)(147张)

2018 年文综政治迎考复习 把握备考方向 以 立德树人 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加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 依法治国 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 ;加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 创新能力 的考查,提升高考对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体四层四翼 “一体” : 即高考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四层” :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 价值”四层考查目标 “四翼” : “ 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为什么考 考什么 怎么考 2018 年考纲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其 “ 考核目标与要求 ” 、 “ 考试范围 ” 、四个必修模块的考点与 2017 年基本保持一致。 2017 年 政治学科修订内容具体体现: ●对学科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 ●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正确的 政治方向 和坚定的 政治立场 ,强调 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的发挥。 5 内容提要: 一、 2017 年文综政治试题特点 二、 2018 年文综政治备考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6 一、 2017 年文综政治试题 特点 新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 从整体上看体现课改理念,试题基本稳定,有所创新,坚持稳中求变的改革方向。坚持以 知识立意为载体,能力立意为核心,问题立意为表现 , 价值观立意为引领,体现了基础性与综合性的统一。 特色鲜明,考查重点突出,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强调能力,突出热点,合理衔接,引领导向。试题材料的选择、情景的营造、问题的设置比较流畅自然,较好地考查了重大时政热点。试题的整体难度适中,没有明显的偏、难、怪题,质朴而平和,是面向全体考生的试卷,不同层次等级的学生都能“有所作为”。 新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 全国 新课标 1 卷政治 试题 难 度统计表 科目 考试 时间 试卷分值 20 15 年 201 6 年 201 7 年 设计 难度 测 试 难 度 设 计 难 度 测 试 难 度 设 计 难 度 测 试 难 度 政治 100 0.56 0.56 0.57 0.5 4 0.56 0.58 2017 年文综试题特点 遵循新课改精神 渗透新核心素养 适应新课程变化 贴近新课程实践 命题总体特征 第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发展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三,凸显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引导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 1 .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渗透中学生核心素养 。 全国 I 卷第 40 题 : 以 2017 年中央电视台热播节目 “ 中国诗词大会 ” 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全国 Ⅱ 卷第 40 题 : 展示了创新意识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让考生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引领作用。 全国 Ⅲ 卷第 19 题 : 呈现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第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全国 I 卷第 38 题 : 考查中国消费品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相关问题,引导考生理解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全国 Ⅲ 卷第 38 题 : 考查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 “ 走出去 ” ,引导学生理解开放发展的理念。 全国 Ⅲ 卷第 39 题 : 要求考生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导考生理解国际治理的中国方案,理解中国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积极贡献。 第二,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发展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全国 I 卷第 39 题 :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 104 条 “ 就职时必须依法宣誓 ” 作法律解释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第 104 条作出解释,以及这一解释对遏制 “ 港独 ” 维护香港法制的重要意义。 第三,凸显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引导树立宪法意识、国家意识。 2. 经济学图表类试题考察频次增加,倾向于基础性、理解性。且命题集中于供给与需求曲线。 2013 年全国 1 卷 12.2012 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 ,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图 5 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2016 年全国 1 卷 14. 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 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 S 、 S’ 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2017 年全国 1 卷 12 .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变动图示是:   第一,按照具体化的能力考查要求设计试题,达成考查目标。 第二,调整题量与学科固定搭配,减少试题固化模式对能力考查效果的影响。 全国 I 卷、全国 Ⅱ 卷的材料分析题由往年的 2 题调整为 3 题,同时采取控制背景材料的文字量和设问数量,使试题的总体阅读量、难度和答题书写量并未增加。 全国 Ⅲ 卷的材料分析题继续保持 2 题,但学科搭配调整为政治与哲学,以及经济与文化。 2017 年高考思想政治科的材料分析题打破原有的固化模式,将逐步成为一种 “ 新常态 ” 。 3 . 体现 引导教学的高考立场,落实 考试大纲 的 修订精神 时政入答 ,答案灵活,更强调逻辑性。 从选择题到主观性试题,全国卷都有部分时政热点的观点入题。 全国卷主观题答案的组织 具有灵活性,要么 要求对 选用的知识具有 深度理解,强调主干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 要么联系背景材料的分析具有拓展性和探究性,要么 强调答案的生成性,强调学以致用,突出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答案组织防止模式化,惩罚死记硬背,强化知识活用,突显学科能力和素养。 4. 17 核心价值观 依法治国 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 创新能力 全国 1 卷 实施脱贫攻坚战略 …… 加强户口登记管理 ;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 政府开放公益类项目和非运营类项目 ;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 “墨子号” “蛟龙号” ; “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 全国 2 卷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 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崇高价值 ; …… “村章乡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民族节日 ; 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 ;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 ; 企业 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 ; 新一轮央企改革 ; 京津冀协同发展 ;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全国 3 卷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 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 …… 建设服务型政府 , 公共服务清单 ; 人大代表履职 ;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 ;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 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 ; 坚定理想信念 ; 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互联网思维 ; 非金融类直接投资 5. 难度稳中有降 。 难度与 2016 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大部分试题都紧密关联教材知识点,知识考点基本全覆盖,但是思维力度的考查以及试题的综合性、应用性明显加强。 客观试题:今年全国 1.2,3 卷没有考查计算题。政治生活考察中规中矩,哲学选择题难度不大,曾一度的追求四个题肢的一致,字数、表述都相同很为风靡,去年开始就有调整,几乎所有题肢都参差不齐,感觉不按常理出牌,打破了人们心中的思维定式。排除法依然好用。 主观试题:试题结构略作调整,增加一题,但具体设问方式、命题风格无本质变化。积极关注热点。最后一问延续了新课标全国卷的命题风格。 启示 1 : 正确看待考纲、考试说明备考价值: 政治科考试内容与要求包括五个部分: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时事政治。考点与 17 年相比不会有大的变化,试题的呈现方式会有部分修正和调整。 1 、关注题型示例,纵向比较 2 、关注考纲有而教材没有的考点 3 、关注教材变动而考纲未体现的考点 4 、关注 政治学科能力考查目标和要求 5 、关注时事政治(年度重大时事;党和政府当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基本路线) 《 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 (2017) 》 有三段这样的表述: (1) 第 342 页,“有的问题的答案就蕴含在试题的文字表述之中” (2) 第 330 页,“背景材料中一般会包括回答问题所需要的信息,但背景材料在为主题服务的同时,并不是一次性地、集中地将问题的各个要点全部展现出来。由于试题设计形式的多样化,主题的要点往往分散于各个数据、图表或文字之中,需要从中提炼、整合,形成完整的观点或认识” (3) 第 334 页,“试题允许多种应答方案,不等于可随意答题,考生仍需注意所用知识与所讨论的问题、试题提供的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要留意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联系的紧密性,关注理由对观点的支持度。答题内容应体现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知识的灵活应用,应以理论阐述与材料分析结合的方式加以表述,不要生搬硬套教材上的相关论述” 启示:考题答案寓于材料 例 继续以“一点四面”“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 贴近生活取材。浓郁的生活气息是试题选材的又一特点。试题贯彻新课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撷取生活中的话题设置问题情境,向生活深度延伸,考查生活智慧。 坚持素养导向。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脉搏,反思生活,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启示 2 : 把握方向,回归生活,引导反思 首先,要立足新教材、超越新教材。要能够全面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掌握新课改方面的理论以及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 其次,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文本资源,理论是灰色的,要关注生活、关注实际。生活是命题的源头活水,不能一味固化知识,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启示 3 : 捕捉教材新提法,倡导生活逻辑,创造性使用教材 年份及试卷 设 问 类 型 2015 年全国 Ⅰ 卷 建议: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记住乡愁(两条) 措施类 2015 年全国 Ⅱ 卷 批驳: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 评析类 2014 年全国 Ⅰ 卷 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 15 个字以内 认识类 2014 年全国 Ⅱ 卷 以 “ 理想 · 奋斗 · 价值 ” 为关键词拟定一份要点式发言提纲 提纲类 2013 年全国 Ⅰ 卷 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 措施类 2013 年全国 Ⅱ 卷 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 措施类 高考命题新常态:探究类(开放型) 年份及试卷 设 问 类 型 2017 年全国 Ⅱ 卷 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点。 说明类 2017 年全国 Ⅰ 卷 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措施类 2017 年全国 Ⅲ 卷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列举类 2016 年全国 Ⅱ 卷 借鉴十八洞村经验,就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 措施类 2016 年全国 Ⅰ 卷 班级召开“我为英雄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学习英雄列出发言要点。 提纲类 2016 年全国 Ⅲ 卷 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 原因类 ① ① 指向的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可选择性和创新性,设问的限定性条件少、指向宽、角度广、留给考生很大的作答自由 ②题型的开放性 : 作分析、作评析、作说明、提建议、谈认识、谈启示、谈看法、设计方案、写广告语或标语、设计口号、列举名人名言等,突出考查学科素养、人文素养 ③答案的生成性、开放性:不是从课本到试卷,而是综合性强,跨度大,有很多可能性,允许考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回答问题,给他们回答问题留有发挥的空间 ④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具体试题中,这是近年来试题的又一大亮点。虽然全卷看不到专门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但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求和知识考查无处不在,这些都凸显出试题的探究性。   近年来的新课标卷对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究问题两大能力的考察密度逐渐加大。因此要强调教材的综合性,强调对知识的整合,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思考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启示 4 : 复习中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的新课标卷对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究问题两大能力的考察密度逐渐加大。因此要强调教材的综合性,强调对知识的整合,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思考问题,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31 二、 2018 年文综政治备考 一年复习计划 一轮复习: 2017 年 6 月 —2017 年 12 月 经济: 2017 年 6 月 —7 月 政治: 2017 年 8 月 —9 月中旬 文化: 2017 年 9 月下旬 —10 月 哲学: 2017 年 11—12 月 二轮复习: 2018 年 1 月 —2018 年 4 月 分专题结合热点复习和练习 三轮复习: 2018 年 5 月:热点复习及模拟训练 ◆ 追求复习进度,忽视复习节奏。 ◆ 新课色彩浓厚,一轮目标缺失。 ◆ 重视知识复习,忽视热点探究。 ◆ 全面覆盖有余,重点突出不足。 ◆ 重视训练检测,忽视思维演练。 从一轮复习现状说起 哪些知识和能力难以落实?为什么难以落实? 在落实过程中,我们主动尝试过哪些变革?效果如何?学生自主性发挥有几成? 哪些教学活动(特别是训练)是富有意义的?哪些成效不大?哪些纯属多余? 学生手上的学习资源,“量身定制”的比例占多少? 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还做了哪些? 关 于 一轮 复 习备考的反思: 政治学科二轮复习思路及建议 特点 一轮看功夫,二轮看水平,三轮看士气 结块、强点、综练、提能 一轮强调 全面细致 , 二轮着力 重点突破 一轮强调按部就班,二轮关注建构重组 一轮强调 独立知识, 二轮凸显 网络关系 一轮强调扎实基础, 二轮重视能力思想 一、二轮区别 (一) 《 经济生活 》 复习策略与重点 核心问题 物质资料的生产与 消费 生产 —— 经济发展问题,关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 消费 —— 关注民生消费的热点,如信息消费、环保的生活方式等。 《 经济生活 》 1 、 社会再生产 理论 经济生活是社会再生产问题,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这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社会再生产都不能顺利进行。社会再生产理论是统领经济生活的基本理论。 生产 消费 分配 交换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反作用 (桥梁) 注:要区分交换与消费。 (一)经济生活 2 、经济生活关键词 适应经济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质量、效益和速度相统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国家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强民富;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3 、 价格 理论 ( 1 )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①根本因素: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②供求关系 ③其它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心理预期等 ④还有货币发行量、币值大小等因素也影响商品价格 注: ①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 价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在量上的比例关系 ③ 价格由价值决定,不是使用价值决定 ④ 优质要优价,是指在同种商品中,优质商品凝结了更多的一般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高。绝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图形题读图规则: ( 1 )价格变动类: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约定俗成的,不会对自变量与因变量作说明。在这类图形中,价格是自变量且在纵轴,供给量或需求量是因变量且在横轴。我们应明确六种基本图形。 ( 2 )其他情况,应根据材料先确认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再读图。若没有特别说明,则依数学惯例读图。 4 消费 理论 消费的类型(三种分类方式,不可混淆) 消费结构(注意“比重”二字) 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 根本因素 居民收入水平(三个方面)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物价水平 社会保障、市场秩序、供给侧改革等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消费心理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 生产 理论 生产关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权分置改革 生产的微观主体 企业 劳动者 公司的类型、组织机构 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劳动者的地位 扩大就业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投资融资 主要投资方式的特点 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6 分配 理论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个人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主要分配方式(注意适用范围) 个人收入分配原则 效率与公平 基尼系数 财政 税收 财政的作用(区分资源配置和平稳运行) 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与负税人 税收的作用 依法纳税 7 交换 理论 (市场经济) 市场调节( 优点、缺陷、主要手段 ) 宏观调控( 必要性、手段、目标 ) 市场秩序( 必要性、如何规范 ) 全面小康( GDP 、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均等化 ) 科学发展( 基本内涵 ) 转变方式( 主要内容 ) 经济全球化( 表现、载体、实质、影响 ) 扩大开放与国际合作( 转变对外贸易发 展方式,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 市场发挥决定作用的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合格的)市场主体 (完善的)市场体系 (规范的)市场秩序 (科学的)宏观调控 《 经济生活 》 高频考点: 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 ;科学发展的主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对外开放政策 生产 数量: 4 个, 16 分 能力考查:理解、分析概括、演绎能力 类型:计算、曲线、传导性题 、一般性 注重考查 :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以及核心概念,关注社会热点及学科前沿知识 试题类型:原因 ( 依据 )、 意义、合理性、作用、影响类等 1. 经济客观题特点 2. 经济 主观题特点及趋势 《 经济生活 》 具体命题特点与规律 能力要求 : 四个。特别注重知识迁移、综合运用、应用能力 (二) 《 政治生活 》 复习策略与重点 (二)政治生活(在学习过程中、提取信息和答题在要特别注意“主体”) 核心思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生活的主要主体:公民、政府、共产党、人大、政协、司法机关等 公民 政府的性质、宗旨、对对人民负责原则 政府的职能 依法行政 接受监督 政府威信 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 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 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民的参与度 健全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推进政务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 政府 我国 国家治理体系 的特点(民主政治): 围绕“ 中国共产党 ”命题 ( 1 )党的性质 ——“ 两个先锋队 ” 宗旨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执政理念 —— 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2 )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3 )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 4 )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 5 )我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注:体现党群 关 系 注意: 人民政协 —— 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不是国家机关。 政协职能 ——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协委员 —— 社会调查、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等。 特别注意《政治生活》常见 主体 (八个主体) Ⅰ 公民: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三大原则)、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进行民主 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 Ⅱ 政府: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等履行职能, 坚持原则,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等。 Ⅲ 党:中共中央、党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等,领导核心、 依法执政,坚持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等。 Ⅳ 人大: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Ⅴ 政协:我国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Ⅵ 人大代表:①审议权 ②表决权 ③提案权 ④质询权 Ⅶ 政协委员:社会调查、建言献策、民主监督等。 Ⅷ 人民群众: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 政治生活 》 高频考点: 公民 的政治生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政府 的性质、职能、依法行政、接受监督; 人大的权力和人大代表的权利;民主集中制;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方式;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 。 民主与法制 题量: 3 个( 16-18 题) 能力考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 题型:分析说明题(表明、体现、说明、意味、认识)、原因题 重点考查知识 : 不同政治主体的性质与职能 试题类型: 原因、 意义 、 措施等 ,探索多重主体发问的形式 1. 政治客观题特点 2. 政治 主观题特点及趋势 《 政治生活 》 具体命题特点与规律 能力要求 : 四个。特别注重主干知识、政治行为主体的辨识能力、政治立场觉悟、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三) 《 文化生活 》 复习策略与重点 文化与生活 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的作用 总体上: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文化与综合国力 对人的影响(来源、表现、 特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文化作用的整合 横向:文化传播 与交流 民族文化的作用 微观(特殊) 宏观(一般) 民族节日的作用 文化遗产的作用 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文化交流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文化对人 影响 文化的实质 文化对社会 文化的 作用 汉字与史书典籍的作用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作用 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注意: 《 文化生活 》 的核心思想是“文化作用” 文化作用的整合 纵向:文化继承与发展 微观 宏观 传统习俗的作用 传统建筑的作用 传统文艺的作用 传统思想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作用 文化创新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 的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作用 传统 当代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的实质 总:文化作用 “ 整合 ” 的运用 文化生活中的意义作用分析题 纵向: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横向:文化传播 与交流 意义用引起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作用 民族文化的作用 民族节日的作用 文化遗产的作用 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文化交流的作用 文化的 作用 中华文化的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文化的实质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创新的作用 传统文化的作用 传统文化表现的作用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实质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多样性 主要表现 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与原则 文化的传承 文化传播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创新 根本途径 —— 社会实践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推进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基本途径 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要求 要求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特点(三个) 汉字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文化生活色彩斑斓 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滞后 低俗化倾向严重 奏响主旋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坚持 “二为” 方向 、“双百” 方针 , 坚持改革开放 ③坚持 三贴近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⑥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 ⑧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 要求 要求 《 文化生活 》 高频考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和途径 ; 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 民族精神的发扬 ;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思想道德建设。 传统与精神 题量: 1 或 2 个 材料特点:主要是文化在新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重点考查知识 :我国的经济、国际影响力;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交流;中华文化与现代传媒 ;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中华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试题类型:是什么( 关系类如 A 与 B 的关系 )、 原因 、 措施、开放型。设问方式都是大背景、小切口,不过分追求热点情境,答案灵动、开放。 1. 文化客观题特点 2. 文化 主观题特点及趋势 《 文化生活 》 具体命题特点与规律 能力要求 : 四个。突出主干知识、核心考点。注重思维品质,分析问题、论证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四) 《 生活与哲学 》 复习策略与重点 “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包括唯物论和认识论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指辩证法,包括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指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 《 生活与哲学 》 分为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部分 复习中要把握主干知识:(原理和方法论) 辩证的唯物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 4 个原理) 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观  、真理观  ( 4 个原理)  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 4 个)、 发展观 ( 4 个)、矛盾观( 6 个)、创新意识( 2 个) 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 4 个原理)、价值观(价值观 + 人生价值观)( 4 个原理) 在近几年的高考哲学试题中,考查古诗词、名言警句、俗语、中外思想家、哲学家的原话所蕴含的哲理试题比较多,不少考生对此类题的理解模糊造成失误,十分可惜。 因此,需要考生首先把相关的背景材料转化为现代语言,才能对其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此类训练二轮复习必须加强。 《 生活与哲学 》 高频考点: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实践与认识 关系;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联系 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系统优化方法; 量变与质变关系及方法论; 矛盾 普遍性与特殊性及方法论; 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历史的主体; 价值观 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与创新 题量: 4 或 3 个 材料特点: ( 1 )取材生活化、时政化,背景材料多是 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现象 。( 2 )选项设置几乎都是 四选二 的组合选 。近两年难度降低。( 3 ) 古诗词、漫画题减少 重点考查知识 :意识的能动性、真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联系及其特征、矛盾的对立性与统一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否定观点、价值与人生价值等思维含量大、常考常错的知识点。 试题类型: 哲学题型稳定,主要是有限定知识范围的材料 分析说明题,为什么类、认识和评价类试题。均属微观切口命题。 1. 客观题特点 2. 主观题特点及趋势 《 生活与哲学 》 具体命题特点与规律 能力要求 : 四个。宏观、唯物、辩证、悟理;理论化、系统化知识体系;善于结合实际,分析实际问题 二轮复习策略 如果说第一轮复习重在基础的话,那么,第二轮复习应重在“升华”,重在学科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二轮复习使教师面临着专业水平和教学智慧的挑战。可以说,二轮复习组织的好坏,往往是考量一个政治教师能否真正胜任高中教学的重要标准。近年来,我听了很多老师上二轮复习课,常常使我产生这样的一种感觉:许多老师把二轮复习课上成了一轮复习的浓缩版。这种简单重复式的复习课不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 。 一轮复习后的基本学情 : 点尚清、多遗漏、线不明、难迁移、法不明。 解题能力差,得分低 二轮复习应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二轮复习中要更加注重建构中观和宏观知识网络,落实解题能力。 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考生答好答全题的关键所在。 采取 “知识主题探究”复习模式 ,推进二轮复习 该模式的核心方法是: 以高考试题最为关注的知识 “主题”为统领 , 通过 知识专题 复习引领时政 热点 探究, 并渗透解题 方法指导 , 将知识重组、热点探究与方法指导融为一体,立体推进。 时间安排 : 2018 年 1 月 20 日 —2018 年 4 月 30 日 ( 1 ) 2018 年 1 月 20 日 —2018 年 4 月 1 日完成 知识专题 复习 ( 2 ) 2018 年 4 月 1 日 —2018 年 4 月 20 日完成 客观试题的答题方法和专项训练 ( 3 ) 2018 年 4 月 21 日 —2018 年 4 月 30 日完成 主观试题的答题方法和专项训练 二轮复习知识专题的具体操作方法 学生工作: 1. 整理本专题的知识,形成结构网络,择优展示。 2. 整理本专题易错知识点和易错典型试题。 3. 本专题知识经典的高考题分析 4. 如果你是高考命题人,你会选择本专题哪一个 考点 以何种题型命制试题以提高区分度? 1. 学生对本专题知识整体把握有何不足 ? 2. 本专题知识的知识易错点有哪些? 3. 如果你是高考命题人,你会选择本专题哪一个 考点 以何种题型命制试题以提高区分度? 4. 总结 做过的试题中本专题知识最常和其他单元哪些考点相 结合 考查? 5. 本专题知识经典的高考题分析 教师工作: 专题 3   一、复习要点提示 1. 从本专题的复习看:要把握三个重点,突破两个难点,理顺一条主线。三个重点 —— 货币的本质与基本职能、价格变动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两个难点 —— 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值、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一条主线 —— 居民生活,立足这条主线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作用。 2. 从整个经济生活的复习看:必须把握物价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汇率变动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示例 : 价格理论 二、易错知识警示 1 .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警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 .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警示: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警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 .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警示: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总是不可分离的。 警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分割的,但无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6 .人民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警示:人民币是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或货币符号,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三、经典高考试题回顾 例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8 分)   例 2. 阅读材料 ,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 , 回答下列问题 : 假设劳动密集型商品国外需求量对出口价格变化的敏感程 度较弱 , 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敏感程度较强 , 其他条件不变。根据材料一 , 请分别计算从 2013 年到 2014 年 , 当商品 1 、商品 2 出口价格变动 1%  所引起的各自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 ( 1 ) 依据材料 , 结合上述假设及计算结果 , 请分别判断商品 1 和商品 2 可能的类别 ; ( 2 ) 在下图中用直线分别画出它们的需求曲线示意图。 ( 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清楚画图 )(6 分 )  四、知识纵横联结 总结一: 与价格相关教材知识联系 ( 1 )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2 课 ( 2 )价格变动的经济影响——生活、生产—— 2 课 ( 3 )价格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3 课 ( 4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通过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取得价格优势,在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5 课 ( 5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方式——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 9 课 ( 6 )宏观调控——价格作为一种经济手段—— 9 课 总结二:与价格相关的问题总结 ( 1) 政府调控物价的原因 对生活(消费者) ①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②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对生产(企业): ③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对国家: ④稳定物价,防止通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2) 稳定物价的措施(生产、交换、消费、国家 ) 生产: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依法诚信经营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交换:③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消费:④树立正确消费观,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国家: ⑤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⑥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⑦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总结三:重视居民消费需求 (1) 原因(宏观大角度)。不等于影响消费的因素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4 课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 课 ③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扩大消费需求有利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 课 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扩大消费需求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0 课 ( 2 )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分析理解角度:影响消费的因素(主客观) ; 生产与消费关系 主体角度:国家;企业;个人 总结四: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2) 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 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消费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创新题展示 2015 年 12 月 1 日, 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正式宣布,人民币 2016 年 10 月 1 日加入 SDR( 特别提款权 ) 。 IMF 总裁拉加德在发布会上表示:“人民币进入 SDR 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这也是对于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认可。” 国内权威专家认为:“ 人民币进入 SDR 会 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认可度 , 加 快 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 , 加速中国对外资本和工业输出 , 提升中国与其它经济体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 1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2 .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3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依据。 [ 答案 ] 1.① 有利于减少货币国际兑换的汇率变动风险,促进国际贸易发展。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③有利于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风险。 ④有利于降低企业国际经营风险,促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2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着眼于相关国家的共同利益,是维护我国经济利益的必然选择。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发展。④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改变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建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把握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人民币国际化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③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体现。 客观题解题口诀 1. 阅读题干找中心 (阅读题干材料,找出中心思想,这是前提) 2. 研究题眼好入门 (研究材料后面的指向,即题眼,明确要朝什么方向进行选择,这是解题的关键) 3. 排除无效干扰项 (不要急于直接进行选择,而是要先行排除,把不符合题意的干扰项排除,目的是提高选择的准确率) 4. 比较之后见分晓 (把余下的选项进行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选择题以 选项为核心 进行研磨。 ( 1 )对于 入选项 ,明确入选的理由。 ( 2 )对于 错项 ,知道错在哪里,如何改错,改成正确项后看是否入选。 ( 3 )对于 无关项 ,分析为何无关,材料中增加什么信息即可入选。 ( 4 )对于 非最佳项 ,为何有道理而不能入选。 ( 5 )除材料中的入选项外, 增添哪些题肢也可以入选 。 ( 6 ) 改一改过渡语 的指向,看如何确定入选项,或者自己编制入选项。 ( 7 )总结不同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分析选项,改编试题、总结方法” 主观题复习建议 1. 反复磨题,提高审题能力 2. 熟记模板,提高上手能力 3. 规范答题,提高抢分能力 1. 主观题解题时不敢确定主体,对材料的理解存在障碍,审题跑偏。 2. 对材料的分析不够,不敏感,不知道怎样把材料和知识点对接起来,导致知识会背不会用。 3. 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知识点与材料结合不精准,啰嗦,答不到点上。 4. 解题没有思路,分点时含糊,漏点严重,有时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 5. 政治题的材料太长,读材料找不到重点,不知道从什么角度答题。 6. 没有时间看新闻,时事新闻不了解,信息量差。 7. 不知道该怎么体会出卷老师的考察意图 同学们的困惑 — ( 1 )基础知识未掌握: ①时政热点不知 —— 立意失缺; ②观点理解不透 —— 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 —— 要点失准; ④概念界定不清 —— 判断失误; ⑤人文通识不广 —— 思维失活; ⑥生活体验不够 —— 常识失落;      考生高考失分的归因分析 ( 2 )常规能力未到位: 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 —— 茫然失措,切题困难,针对性不强 ; ② 不能形成有机联系 —— 思路不清,要点不显,逻辑性不清; 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 —— 东拉西扯,运用失当,时代性不明; 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 —— 观点游离,点睛缺失,主干性不准; ⑤时间安排不太合理 —— 前松后紧,顾此失彼,有效性不显。 ( 3 )解题过程未落实: ①命题特点不清 —— 定位不准; ②问题要求不明 —— 破题不易; ③答题过程不白 —— 思路不顺; ④答题思路不熟 —— 效率不高; ⑤思维素质不好 —— 提升不多; ⑥ 细节注意不够 —— 丢分不知; ( 4 )外观展示未优化: 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 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 ③不管分值,取舍不当; ④简单罗列,没有层次; ⑤逻辑混乱,结构不清; ⑥位置错误,前功尽弃。 主观题解题的一般步骤 主观题审题技巧 — 审、析、联 “ 审”设问 ( 4“ 定” ) 范围 确定知识范围,特别是小切口的题尽量确定主要考点 题型 注意不同题型,思考的角度和思路是有区别的 主体 (角度) 准确把握设问涉及的主体或角度,保证要点完整 话题 (解决的问题) 是联系设问与材料的关键,决定了材料哪些是有效信息 “ 析 ”材料 分层次 抓住材料每个层次的关键词 抓中心 宏观把握材料,抓住材料中心 “ 联 ”观点 材料与观点联接 把材料的关键词和中心与观点联接,进行完整阐述 答案组织“六个化”    1. 解题过程程序化: 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 答案组织要点化: 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 答案表述术语化: 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 答案结构逻辑化: 各要点之间要有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 答案编写完整化: 一般“理”前“析”后(体现类题一般先“析”后“理”),将简明准确的原理观点放在要点或段落前面;    6. 字迹书写整洁化: 要注意阅卷老师的心理,增加阅卷老师印象分(外在美)。 ( 2015 全国 I 卷, 3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财政预算 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 2014 年重新修订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 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 《 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 ,财政部发布了 《 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 》 ,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12 分) 政府 是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的主体,政府强化预算管理,是 行使权力 的具体表现。 知识逻辑: 教材理论主要是“ 政府的权力: 依法行使” 和 “权力的行使: 需要监督 ”。 问题逻辑: 政府 应该 如何 ( 强化 预算管理 ) 材料逻辑 : 人大批准,政府预算不得调整 ---- 国务院出台预算制度 ------ 财政部发布执行通知 ------ 地方政府落实。 实现试题情境信息的转换,在转换中自然生成答案: ( 阅读 · 思考 ----- 转换信息 ----- 生成答案 ) ( 1 ) 第一段材料处理: 2014 年重新修订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 规定,“ 经 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 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 ,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①请同学思考: 经人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为什么不得调整? 各级政府、各部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这又反映了政府和人大的哪些相关知识? 生成答案: 转化答案 1 :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应严格贯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审批通过的预算法案, 经人大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 ( 我们采用 摘录材料 的处理方法 ) 转化答案 2 : 政府各部门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 严格坚持依法行政。 ( 我们采用了 摘录材料和归纳概括 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 ( 2 )第二段材料处理: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 国务院出台了 《 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 , 财政部发布了 《 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 》 ,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 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 ①同学们思考:材料体现国务院出台深化预算改革的 《 决定 》 ,财政部发布加强财政预算的 《 通知 》 。 政府 出台发布这两个文件:预算管理制度 + 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是在做什么?(对行政行为监督 + 具体依法行政执行职能) 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探索并执行,这又反映政府相关的什么知识点? ② 转换信息: 国务院根据人大立法修改出台了 《 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 》 文件 是: 在完善上级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政府管理制度; 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发布了 《 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 》 政府部门举动反映 财政部在: 履行自身相关职能,提高自身依法行政的水平; 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 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地方上落实和执行预算: 这不还是地方政府在贯彻依法行政吗? ③ 生成答案 : 转化答案 1 :国务院和财政部履行相关职能,出台相关文件,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完善了预算管理体系。 ( 这是我们采用了 概括材料 的处理方法 ) 转化答案 2 :依法治国的方略要求各级政府依法行政, 在财政预算和执行中 ,要求政府严格贯彻,依法履行各项职能。 ( 我们采用了 内嵌式 方法,直接把 材料内嵌在原理 答案中 ) 补充答案 3 :政府 内部监督 监管,需要结合 外部监督体系 结合进行。 ( 延伸材料信息 ,联系教材知识, 补充 使答案更完整 ) 参考答案: ① 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 ②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 ③ 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 ; ; ④ 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 ⑤ 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 ------ 反复研究高考题 磨题 研究高考试题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历年高考试题:综合研究,找特征。 ②近三年高考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③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主观题以 答案为核心 进行研磨。 ( 1 )标准答案中 考查了那些知识 ,那些是课本知识,那些时政知识,那些是自己的经验知识。 ( 2 )标准答案, 观点和材料是如何结合 的。 ( 3 )标准答案 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 ( 4 )标准答案为何这样设计, 与设问有哪些关联 。 ( 5 )标准答案中的知识点 是根据哪些有效信息调动出来的 。 ( 6 )标准答案是否科学, 哪些语言可以转换 。 ( 7 )除标准答案中的知识点外,还 可以增加那些知识点作为答案 。 ( 8 ) 改变设问角度 (知识、逻辑、主体),该如何作答。 ( 6 ) 增加 材料信息或者 更换材料 中的某些信息,该如何作答。 ( 10 )总结答题模板,探索解题规律。 “ 分析答案,变式训练,总结模板” 选择题评讲方法之小组互助法 第一步:小组讨论,互助合作(互助学习,解决个别性问题;合作共享,为承担讲题任务的组员备课) 第二步:小组展示、组际质疑,促进反思建构 第三步:教师反问、追问,澄清问题、深化理解 第四步:反思并拓展知识,归纳方法、建构模型 第五步:引入针对题,进行变式训练,学以致用 非选择题评讲方法 第一步:展示典型答案及其解题思维过程 第二步:评析答案及思维过程(生评 + 师问),形成正确答题思路 第三步:重做试题,对照标答,进一步反思 第四步:归纳方法,建构思维模型 第五步:引入新题,进行变式训练,学以致用 ① 从学生角度看, 重点抓学科的临界生。生源较好的学校抓尾巴,生源一般的学校抓中间,生源较差的学校抓尖子。把指标分解到班级,责任到人,落实到课堂。 ② 从知识点角度看, 侧重抓重点考点的复习与训练。包括高能力要求(理解和运用)的考点(尽管取消了能力要求,但高频率考点仍然与原有的理解、运用考点基本一致);新增加和能力要求提高的考点(命题组不太关注);与重大时事和实际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考点;与重要理论与政策前沿结合紧密的考点。(这两点很关注)。 ③ 从教材的角度看, 要紧紧抓住比重高、拉分大的经济、哲学和选修三。经济、政治宏观与微观并重,哲学与文化重宏观。选修比重虽然不大,但容易拿分,可控可抓性强。只要在经过简短的复习后,将考点整理好,并附上 20-30 道典型例题供学生参考记忆,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④ 从练习的角度看, 重中之重是抓好选择题的训练。得选择题得天下,得经济、哲学选择题得选择题,得高难度、高失分率选择题得选择题。要从高二开始就坚持进行选择题专项训练,选择题要保证一定的量和训练频率。 ⑤ 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看, 能力固然重要,更目前更要强调知识。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了知识并能进行一定的有效的解题和审题训练,就能拿到基本分。 课堂上怎样去抓? 2018 年要关注的现实问题 对于政治学科而言,高考每一道试题都是围绕着一个现实问题而命制的。把握好本年度高考试题可能涉及到的现实问题,对我们精准答好高考试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高考政治复习中,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主要有: 1 .经济建设方面 第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念引领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战略 布 局四个方面”以及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是指导“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是当前我们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基本理念。 注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三十年,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等。 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要强调了发挥生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所涉及的问题是非常之多的。 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三,需求侧结构性改革 主要强调了发挥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要关注中间面(中间环节:税收、租金、物流、流通等)的结构性改革。 重视分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等等等。 第四,企业创新提质 近年来,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企业题。因此,企业新的经营模式、企业品牌建设、企业自主创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问题必然要引起高度重视。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 注意中国制造 2025 ;工匠精神; 5G 时代;战略性新性产业,二维码支付,量子卫星,共享经济等等。 第五,收入分配公平 这是一个涉及面广、解决起来困难而又非常现实的“两难”问题,也是一个影响民生、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长远发展的大问题。因为它直接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倍受人们的关注。当前,应密切关注收入分配公平,关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关注收入分配关系的合理调整。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政府重视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劳动报酬同步增长。 第六,市场取向改革 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沿着“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基本方向调整宏观经济政策。 注意十九大提出的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有序,和企业优胜劣态。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等。 第七,参与国际经济。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客观上需要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面对变化多端的国际经济形势,我国如何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有效实行“走出去”战略,是对我们勇气和智慧的大考验。 强调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经济,走出去,引进来并重。建立国家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以及自由贸易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等。 2 .政治建设方面 第一,推进法治步伐 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将成为政治学科高考命题的重要 内容 。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第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要多方参与、共同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目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成立各级监察委员会。 第三,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必然要求我们应有更多的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际秩序。 注意亚投行、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 等。 第五,规范政府履职 政府的性质决定政府的职责,时代要求政府必须切实对人民负责,必须规范履职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严格问责制度。 第六,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以来,党中央集体出台“八项规定”,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体现,也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思想建党,制度治党,同时发力,坚持三严三实。继续深入反腐败斗争。明确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在我国是最高的政治力量。 第七,重视人大政协 现在的人大(包括人大代表)和政协(包括政协委员)再也不可能是设置的虚位了。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人大、政协的活动及作用将备受人们关注。 第四,尊重公民权利 网络时代,公民能够更广泛地参与政治,平等自由、公正法治等思想深入人心。这呼唤着公民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并要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证。 3 .文化建设方面 第一,重视文化的影响 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影响国家民族、影响个人成长,还影响文化自身发展,并由此,要根据具体情境生成(衍化)出文化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功能。 增加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第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评价,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繁荣社会主义文艺。 第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经常作为第 39 题的背景材料,如妈祖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因此,特别要关注在今天的生活中仍然具有生命价值的传统文化,如 传统美德 、传统信仰、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传统思想等。 增加文化自信,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 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要重视“四个自信”,坚持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4 .社会建设方面 第一,关注民生焦点问题 这是一个长期的、具有永恒意义的问题,高考经常会涉及,如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全民参保计划、建立统一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强东西部扶贫合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等。 第二,社会治理问题 如何缓解深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搞好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要注意十九大提出的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平安中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注意十九大具体措施和政策,如现代医疗管理制度,大规模展开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协商协调机制。 5 .生态建设方面 十九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战略,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蓝天保卫战),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体系和耕地、草原、森林、河流休养生息制度,以及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等新的提法和新的政策要特别注意。如共享快递盒(一年可省 46.3 个小兴安岭树木)、绿色三江源、生态保护等。 在把握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围绕现实问题,构建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以现实问题为中心建构相应的知识体系并不是着眼于对现实问题本身的把握,而是要将现实问题与学科知识、生活经验进行有效对接。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1.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教材表述 】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十九大新表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教材表述 】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十九大新表述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 温馨提示 】 新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3. 基本路线 【 教材表述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十九大新表述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温馨提示:增加“美丽”二字,指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国家”变为“现代化强国”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4.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教材表述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十九大新表述 】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温馨提示:增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5. 关于“发展” 【 教材表述 】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 十九大表述 】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温馨提示:增加“基础”二字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6. 关于创新 【 教材表述 】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 十九大新表述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7. 教育的地位 【 教材表述 】 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 十九大新表述 】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8. 人才的作用 【 十九大新表述 】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9. 文化的作用 【 教材表述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 十九大新表述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温馨提示:新增文化自信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10. 依法治国的地位 【 教材表述 】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 十九大表述 】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温馨提示:依法治国变为“全面依法治国”,同时新增一句地位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11. 依法治国的要求 【 教材表述 】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十九大新表述 】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12. 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 教材表述 】 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 十九大新表述 】 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教材表述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 十九大新表述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教材表述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志。 【 十九大新表述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15. 思想道德建设内容 【 教材表述 】 在建立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过程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 十九大新表述 】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16. 两个“一百年” 【 教材表述 】 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 十九大新表述 】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现在到二○二○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附: 《 十九大报告 》 新表述与政治教材知识对比一览表 17. 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两个阶段”(十九大新增内容) 【 十九大新表述 】 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谢 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